歷史上蒙古人的剽悍勇猛是舉世聞名,無可匹敵的。13世紀成吉思汗的鐵騎橫掃歐亞大陸,所向披靡,憑藉著強悍無比的戰鬥力徵服了廣袤無垠的土地。所到之處無不望風披靡,被當時的歐洲人視之為「黃禍」。
即使後來被朱元璋趕回漠北草原老家,蒙古人依然保留著相當強悍的戰鬥力,飄忽不定地襲擊和騷擾,不時地給中原政權帶來難以解決的麻煩。終明一朝直至後來清朝入主中原後的前期,中原政權與蒙古各部的交鋒始終是互有勝負,最多只能擊敗而無法消滅那些戰鬥力強悍、作戰方式飄忽不定的蒙古騎兵,更無法對於蒙古各部佔有的領地實施有效的管轄。
可到了乾隆年間,為何一貫強悍的蒙古人忽然不行了呢?
因為喇嘛教搞垮了蒙古人!
首先,蒙古人本來是遊牧民族,居無定所,一會在東,一會兒在西,要想消滅他們很難,這是他們與眾不同之處。
其次,他們當時信仰的是薩滿教,搞的是萬物崇拜,也不需要修什麼廟宇,走到哪兒,想拜天拜地了,殺幾頭羊,宰幾頭牛,再點一堆火,就可以開始跳大神了。
所以,沒有什麼東西是蒙古人需要牽掛的,這就是他們力量的源泉!
可是當他們信了喇嘛教以後,他們開始修廟了,修廟可是非常花錢的,一下把他們的積蓄花光了,而且一旦修好了以後,他們東看看,西看看,總覺得可以把它再裝飾得更漂亮一點。
於是,信徒們開始不斷的捐錢,越修越氣派,越修越豪華,大家就越捨不得離開了。
這就造成了三大惡果。
第一,讓他們變窮了。因為對於蒙古人來說,遊牧生活只是保證他們有口飯吃,要想發財,卻要靠四處劫掠。
現在大家一旦出門打仗,老擔心自己修的那個廟,窗戶關好了沒有,門有沒有鎖,會不會有小偷,總是放心不下,所以越來越不願意出遠門,外出劫掠的機會少了,自然錢也掙不到了。
第二,人口增長速度降低。由於有了廟,所有的蒙古人,生活中的很多事,都要經常找喇嘛商量,請求神明的指示,所以普通牧民遊牧的範圍,也變得越來越小了,這樣就導致他們的草場退化嚴重,所以生計也日益困難,人口的增長的速度,自然也就放緩了。
與此同時,由於信教,大量的年輕男子都去當了喇嘛,一天到晚吃齋念佛,不僅僅導致他們的兵員減少,而且消磨了他們的意志,讓他們從一群兇猛威武的蒙古戰士,變成了一堆喋喋不休的唐僧,不僅佛系,還全部娘化了。
同時,大量的年輕男子去當喇嘛,也導致晚婚晚育,草原上本來出生率就比中原低,這樣一來,他們的人口弱勢就更加明顯。
第三,也是最重要的一點,由於喇嘛廟的大量興建,導致了在寺廟這周圍,誕生了大量的集市,於是各地的商人紛紛前來,在帶來了商品的同時,也帶來了疾病。
而乾隆恰好等到了這個時候,當他出兵進攻準噶爾,收復新疆的時候,蒙古準噶爾部,爆發了大規模的天花,根據魏源和其他清代資料的記載,有40%的蒙古人生痘而死,就是死於天花。
這原本是絕不可能發生的,本來蒙古人是不怕傳染病的,這是他們的生活方式決定了的,比如讓歐洲死了1/3人口的黑死病,就源自於蒙古。
但是蒙古人卻毫髮無損,對這個黑死病並不是很擔心,因為如果按以前的生活方式,大範圍的遊牧的話,只要不出兵徵戰,家族之間,一年到頭,都很難見一次面,所以即使有傳染病暴發,最多也就滅了一個家族,很難傳染到整個部落。
可是一旦有了寺廟,事情就不一樣了。大家隔三差五的,就來寺廟拜拜,有病了更是拜得勤,然後又在周圍的集市轉悠一圈,人挨人,人擠人,這樣一來,一旦爆發了傳染病,一個都跑不掉了。
而蒙古人的衛生水平本來就低,更缺乏相應的危機管理能力,所以一旦爆發疾病,立刻就會造成大規模的死亡。
所以當乾隆進攻準噶爾,收復新疆的時候,他所面臨的對手,根本就不堪一擊了,和清朝前期他爺爺和爸爸面對的,那些剽悍好戰的蒙古人,完全是兩種人,因為那個時候喇嘛教的廟宇還很少,所以大部分蒙古人,都還充滿了尚武好鬥的精神。
這場戰爭造成的一個可怕後果是,準噶爾部幾十萬戶中,有40%的人在天花中死亡,有20%的人逃往俄羅斯,剩下30%的人,被乾隆授意清軍屠殺殆盡,剩下10%的人被遷往內外蒙古,準噶爾就此被滅族。
1449年,明朝的正統14年,準噶爾人的祖先,也先率領5萬蒙古瓦剌騎兵,擊敗了明軍20餘萬人,俘虜了明朝皇帝朱祁鎮,那一刻,他們是何等的輝煌。
可是誰也沒有想到,風水輪流轉,300年以後,世間再也沒有瓦剌人了,蒙古的準噶爾部,就此消失在歷史的長河中。
乾隆的這個舉動,雖然無比的殘酷,但是困擾中原王朝幾千年的遊牧民族問題,就此徹底結束,新疆也從歷史上第一次被納入了中原王朝的直接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