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類真的是一種很奇怪的動物,明明如今蔬菜瓜果品類數不勝數,但是卻又心心念念的總惦記著農村的野菜,於是,一些野菜開始被人們廣泛種植,並成為了我們的日常較為常見的蔬菜,但並不是所有的野菜都有這樣的待遇,紅鳳菜作為傳統野菜,在我國有多年的的食用歷史,近年來,卻受到了人們的冷落。
紅鳳菜簡介
——
紅鳳菜,又稱紅菜、補血菜、木耳菜、血皮菜等。為菊科、菊三七屬多年生草本植物,高50-100釐米,全株肉質無毛,莖直立、柔軟,基部稍木質,上部有傘房狀分枝,幹時有條稜。葉具柄或近無柄。葉片倒卵形或倒披針形,上面綠色,背面紫紅色;花頂生或頭狀花序,筒狀兩性花,呈金黃色;很少結實,瘦果,種子短圓柱形。
紅鳳菜是我國原產野菜,在我國南方地區分布比較廣泛,常見生於生坡林下、巖石上或河邊溼處,如今,在我國廣西、廣東、海南、福建、四川等地均有栽培。
紅鳳菜作為菊科家族的一名成員,它的身上也帶有一種特殊的氣味,跟苘蒿、油麥菜等菊科蔬菜一樣,有人喜歡,也有人不喜。人類能接受這種氣味,但害蟲對於這種氣味卻避之唯恐不及,得益於這家族遺傳的氣味,紅鳳菜在生長過程中幾乎沒有病蟲害的發生,所以紅鳳菜是人們公認的綠色環保蔬菜。
紅鳳菜的營養價值
——
紅鳳菜以採摘其嫩梢和幼葉食用,全年可採,可鮮食或曬乾食用。可涼拌,可做湯,也可素炒、葷炒,柔嫩滑爽,風味極佳。
紅鳳菜除含一般蔬菜所具有的營養物質外,還含有豐富的維生素c、煙酸、黃酮苷等物質及鈣、鐵、鋅、錳、鎂、鉬等多種對人體健康有益的元素。其具有治療血氣虧、缺鐵性貧血、外用創傷止血、消炎消腫的功效,其中富含的黃酮苷成分可以延長維生素C的作用,減少血管紫癜,能提高人體抗病毒的能力,增強人體免疫力,對腫瘤有一定預防效果。
紅鳳菜的藥用價值
——
紅鳳菜以全草入藥,味甘、辛,性平。可養血,止血,行氣,活血;用於痛經,血崩,咳血,產後血瘀腹痛,血氣痛,血崩,止渴,解暑等症。
紅鳳菜的現狀
——
改革開放以來,紅鳳菜因富含對人體健康有益的物質,並具有補血活血、消炎消腫、增強人體免疫力的功效,是一種極具推廣價值的綠色保健型蔬菜,並開始被更多人所熟知,但在2017年網絡開始瘋傳紅鳳菜中含有一中叫「吡咯裡西啶類生物鹼」的物質,具有肝毒性,這一謠言,使很多人對紅鳳菜產生了質疑,吃過紅鳳菜的人開始放棄食用,沒吃過的人更是對紅鳳菜保持著距離。
紅鳳菜真的有毒嗎?臺灣食藥署特別在闢謠專區發布公告,為人們解開疑惑:
1.吡咯裡西啶生物鹼微量存在於許多植物中,也會由食物鏈進入到動物體內,因此無論是吃蜂蜜、茶、奶蛋類、植物香料及動物內臟等,都可能吃下微量吡咯裡西啶生物鹼。
2.根據歐洲食品安全局(EFSA)2016年的資料,歐洲針對吡咯裡西啶生物鹼較有疑慮的食品包括蜂蜜、茶葉、花草茶及部分草本輔助食品進行試驗。實驗結果中未發現紅鳳菜有明顯毒性,正常食用並不會中毒;國際癌症研究中心(LARC)未證實紅鳳菜與肝癌的關係,也未將紅鳳菜列為致癌物。
綜上所述,正常食用並不會對人體產生傷害,就像當年魚腥草被爆出含有馬兜鈴醯胺會傷害肝腎,蕨菜被爆出含致癌物質一樣,難道魚腥草與蕨菜就不能吃了嗎?還不是一樣照樣吃。就像有人將秋葵稱為「腎菜」,一些專家認為這並不科學,即使成立也要吃上幾十斤才有效果,誰沒事會吃幾十斤秋葵啊,同理,誰沒事會吃大量的紫背天葵啊,再好吃的蔬菜也不可能當飯吃吧。
本來就比較冷門的紅鳳菜,在謠言的打擊下變得更為冷門了,以前常吃的人心裡始終都會有一點顧慮,變得少吃或直接放棄,紅鳳菜在未來是否有崛起的一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