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村的「燈籠花兒」用來餵豬,現在有人把它當野菜,真的能吃嗎?

2020-12-22 朱張李家

提起「燈籠花兒」,我以為是我們煙臺招遠南鄉農村常見的那種開紫色燈籠狀小花的野生沙參,在我們當地叫做「馬肉根」。後來仔細察看題主提供的圖片,原來是指我們當地的「醬碟」,也是苦菜的一種。這種野菜可以餵豬,也可以當做野菜食用,確實好吃。

苦菜,顧名思義就是帶有苦味的野菜,連根帶葉刨出後曬乾,切成小段,經過加工製成苦丁茶,具有消炎瀉火的功效。也可以洗淨後生吃醮醬,或者上大鍋焯水後,做成小豆腐,可以說老少皆宜。

隨著近幾年養生熱潮的興起,吃野菜成了時尚。苦菜作為野菜界的龐兒,受到人們的追捧。「醬碟」也是苦菜中的一個近親分支,「醬碟」的葉片邊緣呈現鋸齒狀,和苦菜相比,醬碟的葉片寬些,苦菜的葉片也呈鋸齒狀,不過比較窄。

食用的口味二者相比較,苦菜更苦一些,醬碟的口味苦味少一些,也更加水嫩。醬碟的形狀,中間平展,邊緣突起,和農家盛菜用的碟子極為相似,因而得名。苦菜和醬碟開花都是黃色,苦菜的花色淡,花型小。醬碟的花色濃,花型也比苦菜的大一些。

在春天山裡挖野菜的時候,苦菜和醬碟的特徵極為明顯,苦菜從萌發到長大,葉片從淺綠變為濃綠,始終是鋸齒狀的纖細葉片。醬碟葉片寬大,生長的過程中,中心的葉片剛萌發時帶有紅棕色,因而極易分辨。

在我們當地農村,吃苦菜成風。在我小時候,只要春季百草萌發,苦菜剛剛露頭,經常在飯桌上見到苦菜蘸醬。那時候我年紀小,不喜歡吃苦味,只喜歡吃甜食。母親經常教育我:要從小學會吃苦,苦菜能消炎瀉火,一些小毛病,根本不用吃yao就好了。過日子更要先苦後甜,這日子才會越過越有奔頭。

那時候的我哪懂這些大道理,大人講得只是點頭答應,這苦菜實在太苦了,不愛吃,就專挑裡面苦味較小的醬碟吃。

以前的農村,家家戶戶都養豬,從春天開始餵的小豬崽,一直餵到年底才會送「年豬」,只要放了暑假,打豬菜就成了我的活。和屋後的小夥伴相約,兩個人去山上刨野菜,苦菜、醬碟、薺菜、灰菜、馬齒莧、山菠菜、雀腦子、麥蒿等等,這些都是極佳的豬菜。

當大肥豬吃飽了食,懶懶的躺著不愛活動時,當家的主婦們會抓把豬菜扔到豬圈裡,逗引得愛吃野菜的大豬起來活動,吃多了野菜,大豬活動多了會跑到豬坑裡面拉尿,而不是懶得在豬窩裡隨地大小便,還得人工進去收拾,在坑底每天墊土,多攢有機肥,用來種莊稼,這是一舉兩得的好事。

總之,在農村過去用來餵豬的「燈籠花兒」,也就是我們當地的「醬碟」,確實是可以食用的野菜,可以根據自己的口味,不管是生吃,還是做成小豆腐,都是極為不錯的。

相關焦點

  • 農村一種水生植物,果實曾經被用來餵豬,殊不知是滋補佳品
    導讀:農村一種水生植物,果實曾經被用來餵豬,殊不知是滋補佳品!這一種野味被農家人稱為是自帶「仙氣」的植物,它就是「蓮蓬」,以前農村人都是種植它來餵豬,殊不知現如今卻成為了珍貴的滋補食品。
  • 最全農村「野菜」圖鑑,你認得哪幾種?都吃過嗎?
    現在在城裡打工,身上沒錢想吃飯都難,更別說吃野菜了,野菜賣的更貴。想起了以前在農村生活的日子,從來都是自給自足,身上沒錢也不會餓肚子,拎著籃子去田野間什麼都有。野菜隨便一摘能摘十幾種,火鍋菜就來了,不花一分錢。現在的野菜並不是野生野長的,幾乎都是種植的!
  • 農村樹上野菜刺老芽,為啥價格比豬肉還貴?看著像香椿芽身價不同
    農村樹上的野菜「刺老芽」,價格比肉還貴,這是為啥?我這個人比較較真兒,喜歡看數據說話,刺老芽真的比肉還貴嗎?我要比對數據再說話。目前市場上豬肉零售價格是多少?我看了一下,差不多都在24塊/斤左右,那刺老芽呢?
  • 農村這種季節必吃的一直野菜,農村叫它「麻子菜」?
    現在在農村啊生活條件都好了,基本上頓頓都有肉,真是無肉不歡,但是到了6月-8月間農村人都會覓食一直野菜,農村人們都叫它「麻子菜」。而且今天中午才吃了這種「麻子菜」,給大家分享一下,夏天吃真是爽口解膩的一種美食,有多種吃法,可以包餃子,攤菜餅子,還可以洗淨曬乾拌涼菜吃,特別好吃。
  • 農村常見的野菜,3吃、3注意,不要再被蒙在鼓裡
    對於現在人來說野菜越來越受到更多的人的追捧,尤其是現在我們越來越注重養生的情況下,認為野菜是無汙染、無農藥的,而且吃了對身體有很多的幫助,事實上真的如此嗎?農村常見的野菜,3吃、3注意,不要再被蒙在鼓裡這三種經常吃:穿心蓮穿心蓮可以分為食用穿心蓮和藥用穿心蓮,相比藥用穿心蓮的清火作用,食用穿心蓮雖然要效果差一點,但是也對我們的身體有一定的幫助。
  • 酷似薄荷,能散發出麝香味,在河南是極品野菜,用來拌麵很美味
    導讀:酷似薄荷,能散發出麝香味,在河南是極品野菜,用來拌麵很美味在春夏季的時候,農村野外會生長出來很多的野菜,很多生活在農村裡的朋友,都會去野外採挖一些來吃,而有些野菜也因味道好、價值高,成了農民們種植的一類特殊蔬菜
  • 在農村裡,種植什麼野菜不愁銷路?看完了解了
    農村種植什麼野菜不愁銷路?以前農村的田間地頭,到處都是遍地的野菜。比如苦菜、薺菜、婆婆丁等,而這些野菜雖然矗立在地裡,但是並不起眼,而農民們對這些野菜自然也是非常忽視,常常把這些野菜採集了以後,拿回家餵豬或者餵雞。
  • 夏吃野菜正當時,農村這3種「網紅」野菜,一定不要錯過!
    其實在農村老一輩農民眼裡,野菜都不是美食,那是不得已而吃的菜,味道都多多少少會有些苦澀。隨著人們生活條件的改善,慢慢有了合理膳食的觀念,野菜因其豐富的營養和膳食纖維,又度成了餐桌上的「網紅」。農村田野野菜種類多著呢。
  • 農村用來餵豬的野草,其實還有你不知道的使用價值,別不當回事了
    比如我今天要說的這種雜草,主要生長在農村的一些羊腸小道邊,小時候經常被我們割回家,切碎煮熟後餵豬。因為這種雜草會散發出淡淡的雞屎味,所以除了餵豬,就不再有其它用處。實際上這種野草的價值不僅僅如此,它還存在著更好的使用價值。過去我們不了解也就算了,可是今天我們了解了它的實際價值,如果還不加以珍惜,那就太不應該了。
  • 過去農村餵豬的石槽子有什麼用處?價格真的大漲了嗎?
    我們家當年餵豬的石槽子最終是扔掉了,和我們一樣把這玩意兒扔掉的農民很多,真看不出來它可以幹什麼用,放在家裡只會覺得礙眼,也覺得不乾淨,畢竟是豬吃食的槽子。其實吧當年農村餵豬的石槽子並沒有全部身價大漲,漲價的只是其中一部分,這和古董一樣,有些東西年數再久它都不會成為值錢的古董。當年農民們家家戶戶都在養豬,豬槽子有一個的,有兩個的,有大的也有小的。還有不少農民家裡有很大的牛槽子,所有槽子的特徵都是:用整塊質地不是特別堅硬,但比較有韌性的石頭鑿出來的槽子。
  • 葉子比莖還好吃,市場一斤賣到8元,農村人吃夠了城裡人卻不認識
    生活中我們知道有野菜或者蔬菜,但是中間有個東西,就是蔬菜上有多餘的莖葉,比如紅薯葉,以前是用來餵豬的,現在變成了「香點」,還有紅薯葉之類的東西,「蘿蔔纓」。可能很多人不知道蘿蔔纓是什麼。其實是蘿蔔葉。眾所周知,很多人不喜歡吃蘿蔔本身。即使它的營養價值極高,味道也很差。另外,這種作物產量很大,所以不值錢。不過蘿蔔纓就不一樣了。市面上一斤可以賣8元。本來蘿蔔纓誰都不要,現在也上市桌了。為什麼農村吃蘿蔔纓就夠了?過去,蘿蔔纓和紅薯葉是許多貧困農民的主食。以前農村人基本都吃這種東西。當然,現在生活條件好了,農村很難再優雅了。
  • 69歲老人種罌粟當野菜吃,還說味道鮮美、能餵豬餵雞
    塗某介紹,自己並不知道罌粟是毒品的原植物,以為就是一種野菜,不僅吃起來味道鮮美,而且罌粟殼很香可以用來當成火鍋香料,罌粟根又可以拿來餵豬餵雞,所以便在自家菜地裡種起了罌粟。了解情況後,民警聯合地方公安現場說法,對塗某及周邊村民進行了禁毒宣傳教育普及,使大家認識到非法種植一定數量的罌粟會構成犯罪,強化大家的拒毒、防毒意識。
  • 農村一種野草,人稱「爬牆草」,價值120元一斤,見到別摘去餵豬
    摘要:人稱「爬牆草」,常被摘去餵豬,殊不知目前120元一斤。過去的時候,一直埋怨自己,為什麼是出生在農村,就不能出生在城裡嗎?為啥別人的命那麼的好,就出生在城裡。有一句名言就說得很好,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如今想想這句話對於農村地區來說,真的是形容得再恰當不過了,當然了,前提還是那句老話,我們的認知和了解,如若不然,就算再多的金山銀山,也都會毀在我們的手裡。
  • 農村常見1種野菜,藥食兩用,做成茶價格還挺高,認識嗎?
    ——朱橚《救荒本草》不過作為野菜,在北方農村,它不像薺菜、蒲公英、苦菜這些常見野菜一樣吃的頻率那麼高。車前草的葉子一般是長卵圓形,無明顯的地上莖,葉子朝四周伸展,平鋪在地面上。它的生命力比較旺盛,被人踩過去車輪壓過去,基本不影響生長。
  • 紅鳳菜是我國傳統的野菜,它真的有「毒」嗎?
    人類真的是一種很奇怪的動物,明明如今蔬菜瓜果品類數不勝數,但是卻又心心念念的總惦記著農村的野菜,於是,一些野菜開始被人們廣泛種植,並成為了我們的日常較為常見的蔬菜,但並不是所有的野菜都有這樣的待遇,紅鳳菜作為傳統野菜,在我國有多年的的食用歷史,近年來,卻受到了人們的冷落。
  • 南方1種野菜,北方人嫌它臭,鈣含量是牛奶3倍,出口日本20元1斤
    導讀:南方1種紫色野菜,常用它煮魚,北方人吃不慣,出口日本成高端菜筆者是土生土長的農村人,目前也是常年在農村生活,經常去到田間地頭,所以就能看到各種不同的植物,有些還是營養價值很高的野菜。今天筆者就給大家介紹一種南方地區十分常見的紫色野菜,常用它來煮魚吃,北方人卻嫌棄它有臭味不愛吃,可是鈣含量是高鈣牛奶的3倍,出口日本卻是高端菜,一斤要賣到20元。紫蘇,這是很多的南方朋友都相當熟悉的野菜了,去到菜市場,也常常能見到這種野菜。
  • 農村2種野菜,名字人們都熟悉市場卻少見,吃過沒?
    所謂農村不常見的野菜,都是相對而言的。所處地域不同、環境不同、氣候不同、季節不同等多方麵條件下,很多野菜在某些地方常見,在別的地方可能就極少見。就比如魚腥草吧,在我老家商河很少見,農村很多人都不知道,沒聽說過,更別說吃了。
  • 夏天有5種野菜在農村非常多見,農民當野草,城裡人卻說是香餑餑
    在夏天的時候人們都希望吃點青口的當季蔬菜,對於大魚大肉都比較牴觸,而現在不少人可能選擇一些野菜也改善自己的口感,不少夏天的野菜都帶有一絲的苦味,很多人以為這種苦味有消炎解暑除溼的功效,這一點確實如此,對於農村人來說這野菜也尋常不過,地裡、道路兩邊、山上、甚至庭院裡都隨處可見,而農村人也不會感覺到新奇,隨著人們生活越來越好,口味要求越來越大,而野菜卻又成了老百姓的香餑餑。
  • 民間稱它是「龍牙」,擁有上好的價值,農村娃看到它就跑,為啥?
    但本文所說的「龍牙」並非真的龍的牙齒,何況是否真的存在龍,可能也只能問「葉公」了……本文的「龍牙」雖然不是真的龍的牙齒,但它比「虎牙」還讓人覺得害怕。雖然虎牙離我們很遠,女生的「虎牙」還挺可愛。但,這種叫「龍牙」的植物的種子,可是讓很多農村娃看見就跑的啊,比看到老虎露出牙齒還感受更深刻。
  • 清明前後有一種野菜,形狀像鴨掌,人稱「鴨腳板」,你吃過嗎?
    大家都知道野菜的生長力是很頑強的,只要在有土壤的地方就能看到野菜,但是在不同的地方,這野菜的種類也是不一樣的,畢竟有些野菜耐寒耐旱,而有些則喜歡溫暖的氣候,所以南北方的野菜種類是不同的。今天小編就來跟大家分享農村的一種特色野菜,味道獨特,當地人都叫它「鴨腳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