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明的衝突與世界秩序的重建》:激蕩思潮二十年

2020-12-24 新華社客戶端

要論思想最長遠深刻而又最容易招人誤解的美國思想家,也許非塞繆爾·亨廷頓莫屬。

1993年夏,國際政治研究領域著名學者塞繆爾·亨廷頓在美國《外交》雜誌上發表了題為《文明的衝突?》的文章,之後又出版了《文明的衝突與世界秩序的重建》(新華出版社1998年、2009年中文版)這一著作,這引起了國際學術界普遍關注和爭論。

這本書能牽動每個文明中的人們的神經,是因為隨著冷戰結束,國開展了新的協調和對抗模式,人們需要一個新的框架來理解世界政治。而本書作者就提供了一個新穎的視角——文明的角度,並且強調了文化在國際政治中的重要性。

經典中的經典

作為一部有深度的學術著作,《文明的衝突與世界秩序的重建》受關注程度是很罕見的。已被譯成39種文字,中文版在2000年被國內媒體評為「千年閱讀的必讀書」,2008年底又被媒體推薦為中國改革開放「30年30本書」之一。在高校和研究部門,此書在政治、歷史和國際關係學者和學子中間幾乎人手一冊,其影響力之大之廣泛可見一斑。

新華出版社1998年中文版封面

2017年,美國新媒體Quartz公布了一組數據,列出了在過去15年中,哈佛大學、普林斯頓大學、耶魯大學、哥倫比亞大學、史丹福大學、芝加哥大學、麻省理工大學、杜克大學、賓夕法尼亞大學、布朗大學這10所高校課堂上被教授推薦次數最多的書籍。按照被推薦次數,最受美國10所頂尖高校教授歡迎的十本書依次是:《理想國》《利維坦》《君主論》《文明的衝突與世界秩序的重建》《風格的要素》《倫理學》《科學革命的結構》《論美國的民主》《共產黨宣言》《政治學》。

2018年,北京大學發布的圖書館借閱排行榜名單,《文明的衝突與世界秩序的重建》名列第四位。同時,《文明的衝突與世界秩序的重建》也被譽為「影響世界的100部西方名著」。

新華出版社2009年中文版封面

思想創建與質疑聲

《文明的衝突與世界秩序的重建》是一部具有深刻預見性和洞察力、論述人類文明衝突及其根源的經典力作,開闢了一個從文明的角度思考國際政治和國際關係的嶄新視角。塞繆爾·亨廷頓是國際政治研究領域著名學者,曾任美國哈佛大學國際和地區問題研究所所長。1993年夏,他在美國《外交》雜誌上發表了題為《文明的衝突?》的文章,引起國際學術界普遍關注和爭論。

作者認為,冷戰後,世界格局的決定因素表現為七大或八大文明,即中華文明、日本文明、印度文明、伊斯蘭文明、西方文明、東正教文明、拉美文明,還有可能存在的非洲文明。冷戰後的世界,衝突的基本根源不再是意識形態,而是文化方面的差異,主宰全球的將是「文明的衝突」。

《文明的衝突與世界秩序的重建》劃分的文明示意圖

與此同時,有學者認為,亨廷頓的論述仍然落腳在非西方文明對西方文明的挑戰上,認為西方文明與其他文明之間的關係最終難逃「文明衝突」的結果。這一文明觀仍有濃厚的「西方中心論」痕跡,其對於非西方文明仍有明顯的、根深蒂固的成見。因此,勢必要重新審視「文明」這一概念,提出「文明之問」,以脫離「西方中心論」的束縛,反思「西方中心論」的不足,重構「文明」這一概念的價值。

本書所持觀點公允與否,在學術界大有爭論。但書中對現今世界各種文明的深入研究和剖析對讀者會有重大參考價值。

閱讀世界政治的一種視角

《文明的衝突與世界秩序的重建》所持觀點及其論述頗有爭議,但作為一部具有深刻預見性和洞察力的經典著作,書中對現今世界各種文明的研究和剖析,將會持續帶給讀者深入思考和啟迪。

誠如塞繆爾·亨廷頓在《文明的衝突與世界秩序的重建》中文版序言(新華出版社,2009年版)寫道的,人們需要一個新的框架來理解世界政治,而「文明的衝突」模式似乎滿足了這一需要。這一模式強調文化在塑造全球政治中的主要作用,它喚起了人們對文化因素的注意,而它長期以來曾一直為西方的國際關係學者所忽視;同時在全世界,人們正在根據文化來重新界定自己的認同。文明的分析框架因此提供了一個對正在呈現的現實的洞見。

「這本書不是也並不打算成為一本社會科學著作,而是要對冷戰之後全球的政治演變作出解釋。它渴望提出一個學者有意義和對於決策者有用的看待全球政治的框架或範式」。書中如是說到,這也是讀者讀完此書後應有的收穫。

從1996年至今20多年的一系列重大地緣政治事件,基本應驗了書中的理論和預測。閱讀本書,讀者可以對冷戰至今的一系列重大事件,如南聯盟戰爭、「9·11」事件、「阿拉伯之春」運動、烏克蘭分裂、歐洲的移民危機,以及大國關係的演變,有一個獨特視角和分析工具。

《文明的衝突》

[美] 塞繆爾·亨廷頓著

新華出版社

ISBN:978-7-5166-3661-9

定價:69.00元

附:

致中國讀者

亨廷頓/文

中國文明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文明,中國人對其文明的獨特性和成就也有非常清楚的意識。中國學者因此十分自然地從文明的角度來思考問題,並且把世界看作是一個具有各種不同文明的、而且有時是相互競爭的文明的世界。因此,據我所知,中國學者對我1993年的文章《文明的衝突》所作的評論,總的來說精深而富有洞見,雖然他們有時也誤解了我論證中的政策含義,並對之持相當批評的態度。

為什麼我的文章在世界上引起了這麼大的興趣並引起了這麼多的討論?為什麼我的著作至今已被翻譯成22種不同的文字,並具有相應的影響?我認為,答案是人們正在尋求並迫切地需要一個關於世界政治的思維框架。

在這樣一個多元化的世界上,任何國家之間的關係都沒有中國和美國之間的關係那樣至關重要。如果中國經濟在未來10年或20年中仍以現在的速度發展,那麼中國將有能力重建其1842年以前在東亞的霸權地位。另一方面,美國一貫反對由另一個強國來主宰歐洲或東亞,為了防止這樣的情況發生,美國在本世紀參加了兩次世界大戰和一次冷戰。因此,未來的世界和平,在相當大的程度上依賴於中國和美國的領導人協調兩國各自利益的能力,及避免緊張狀態和對抗升級為更為激烈的衝突甚至暴力衝突的能力,而這些緊張狀態和對抗將不可避免地存在。

我所期望的是,我喚起人們對文明衝突的危險性的注意,將有助於促進整個世界上「文明的對話」。歐洲和亞洲國家最主要的政治家已經在談論需要抑制文明的衝突和參與這樣的對話。我所主持的哈佛國際和亞洲研究會正在積極地提倡這一努力。我相信,我的著作在中國的出版,將鼓勵中國領導人和學者做同樣的事情。

(摘自《文明的衝突與世界秩序的重建》中文版序,新華出版社,2009年)

相關焦點

  • 《文明的衝突與世界秩序的重建》丨文明之間的關係
    西方文明內部的政治受巨大的宗教分裂以及宗教戰爭和王朝戰爭的制約達150年之久。在威斯特伐利亞條約籤訂後的另一個150年中,西方世界的衝突在很大程度上是君主或皇帝、絕對君主和立憲君主之間的衝突,他們都試圖擴大自己的官僚機構、軍隊、商業經濟力量,以及最重要的是,擴大他們所統治的領土。在他們創建民族國家的過程中,以法國革命為開端,主要的衝突變成了民族之間的而不是君主之間的衝突。
  • 《文明的衝突與世界秩序的重建》丨對西方和現代化的回應
    因此,經濟發展要求「根本地和建設性地重建生活和社會,而且,正如生活在這些文明中的人所理解的那樣,常常要求重新解釋生存本身的含義」。派普斯在明確提到伊斯蘭教時提出了同樣的觀點:為了逃避社會的反常狀態,穆斯林只有一個選擇。因為現代化要求西方化……伊斯蘭教沒有提供可供選擇的實現現代化的方法……世俗主義不可避免。現代科技要求吸收伴隨著它們的思想進程;政治體制也要求如此。
  • 楊光斌:作為世界政治思維框架的文明範式——歷史政治學視野的...
    引言:「世界政治的思維框架」亨廷頓是中國學者最為熟悉的國外社會科學家之一,他的很多觀點,大家都能夠信手拈來,對他在《文明的衝突與世界秩序的重建》(以下稱《文明的衝突》)中所做的很多判斷更是耳熟能詳,但這並不意味著我們真正認識了亨廷頓的思想貢獻。《文明的衝突》幾乎精準地繪製出21世紀頭20年世界政治變遷的路線圖。
  • 我們正親眼目睹 新舊「世界帝國」秩序的大轉折
    摘要:●疫情影響下的全球政治經濟秩序正迎來微妙而湧動的變化。如果從大歷史視野出發,可以發現,當下人類正處在「世界帝國」演變的重要歷史時刻。●帝國形態的轉換是一個漫長的歷史過程。人類歷史幾千年才推動帝國形態發生三次巨大轉變,而且每次轉變必然伴隨著巨大的衝突和混亂。
  • 李永晶︱殖民帝國的「切腹」:1941年與世界秩序的轉換
    在東亞,如何接受、安撫已經成功晉級為殖民帝國的日本,就成了帝國秩序的大問題。日本是西方世界的闖入者,此時已經展現出了「世界革命者」的精神狀態:憑什麼歐美帝國就可以瓜分這個世界?英美一方說是憑藉「文明的使命」,理由冠冕堂皇;但日本卻反駁說,西方帝國憑藉的是無非是暴力、是文明的「雙重標準」以及公然的「種族歧視」。這確實令西方啞口無言。
  • 北大教授: ​我們正親眼目睹新舊「世界帝國」秩序的大轉折 | 文化縱橫
    人類歷史幾千年才推動帝國形態發生三次巨大轉變,而且每次轉變必然伴隨著巨大的衝突和混亂。中國作為一個無法獨善其身的世界性大國,必須在這一背景下思考自己的未來,其重要任務不僅在於復興傳統文明,更要耐心地消化整個人類文明尤其是西方文明建構世界帝國的技藝和成就。唯有在此基礎上才能將中華文明的重構與世界秩序的重構作為一個相互促進的整體來思考。
  • 「身份政治」愈演愈烈,文明的衝突在所難免?
    這種趨勢,同以個體自由為核心、在宗教與世俗之間做出區分的現代歐洲文明,構成了尖銳衝突和巨大挑戰。幾十年來在歐洲盛行的多元文化主義和人權政治,不僅難以抵禦伊斯蘭教,反而為它的擴張提供了便利條件。歐洲一體化的進程弱化了人們對民族國家的政治認同,而基督教的衰落導致許多歐洲人失去了宗教的精神力量。因此,歐洲缺乏有效應對伊斯蘭教挑戰的政治和精神資源。
  • SCP-2000機械降神 K級世界末日拯救人類 重建文明
    2020年1月基金會又發生了大事件,SCP-2000可能被修好了。SCP-2000稱號為「機械降神」,它能在K級世界末日情景不能被及時阻止的情況下重建文明,以此防止人類走向滅絕或近乎滅絕。當世界陷入毀滅,人類面臨滅絕,那麼SCP-2000將解除鎖定開始運轉,並通過一條地下傳送管道,從溫泉和地底巖漿中收集原料,重新製造出重建世界所需的所有工具。並在一個存儲了所有已知人類基因組電腦的輔助下,通過配備的50萬臺DZHR人類複製機在五天內複製出人類。接下來再通過複製過去數十年間出現的那些傑出的政治、文化和科研領袖來重建人類文明。
  • 各個文明的創世神話都一樣?人類思潮在其中起到決定性作用
    創世神話是人類探尋自身由來和這個世界邊界的起源。對於這方面,在古代中國不僅有著盤古開天地和女媧造人、補天等神話,也有著道家對於宇宙萬物和唯一的「道」的理解。這也就是古代中國的創世神話和人類起源哲學。但為什麼要說趨同性呢,再看了其他文明的創世神話以後就大體上能明白了。
  • 瓦爾代之辯丨憂思:聯合國在「文明」衝突中何去何從
    從瓦爾代2018年度報告的《搖搖欲墜世界中的生活》[1]、2019年的《有所作為,還是無為亂世》[2],到本年度的《不要在「搖搖欲墜世界」中喪失理智》的報告中[3],俄羅斯頂尖學者不斷警告世人,國際秩序的缺失、潰散以至不可修復的趨向,如果不加以遏制,勢必將國際社會推向災難。俄學者的憂慮不是孤立的。
  • 若地球發生「世界末日」,倖存者需多少人,才可以重建人類文明?
    如果有一天,災難降臨在地球上,人類最終只剩下一男一女兩名倖存者,其他所有人都死亡了,他們可以重建人類文明嗎?顯然,這個答案是否定的,即使這一男一女兩名倖存者幸運的生活在一起,而且還可以繁育後代。從科學家的角度講,如果地球上只剩下一男一女兩名倖存者,人類文明將再也無法恢復,他們最終的命運也只能是在絕望中死去。那麼,如果有一天地球真的發生了「世界末日」,倖存的人類想要重建文明且重新恢復人口數量,需要多少倖存者才可以呢?對此,科學家們進行過研究,並且給出了一個讓人意想不到的答案。多少人可以延續人類的血脈?
  • 《大贏家》:在混亂與秩序中,重建支配等級金字塔
    但這畢竟是電影,而現實世界可能是越糟糕越難改變。1、混亂與秩序可能不是反義詞影片中大多數人對待演習都抱著無所謂的態度,認為只是走走過場,差不多得了。因為大家已經習慣在「秩序」中,按部就班,循規蹈矩。「本該被警方制服的'劫匪',出人意料的逃回到了銀行。」
  • 用沙盤療法化解5類親子衝突,重建理想親子關係
    如何從源頭解決親子關係的衝突,建立和諧理想的親子關係,成為家裡每天都在思考討論和不斷關注的話題,也因此遇到了《親子關係的重建》這本書。《親子關係的重建》通過一個個真實而生動的案例,幫助處於各個年齡段的家長們解決與孩子在親子關係中存在的問題,讓大家看到重新構建親子關係是怎麼讓叛逆、與父母對抗的孩子變的懂得理解父母、心疼父母;怎樣讓手足無措的父母真正讀懂孩子的內心,看清孩子內心深處的困擾,徹底化解親子衝突,重建理想的親子關係。
  • 十九世紀法國意識形態領域裡的鬥爭——社會思潮及與文學的關係
    引言十九世紀上半期意識形態領域裡,思潮起伏,紛至沓來,各種學說應運而生,不同的主義互相衝突。這種變化多端的局面,是這一歷史時期錯綜複雜的階級鬥爭所決定的,是經濟基礎和階級關係發生著迅速而深刻的變化的反映。
  • 你對世界末日的迷戀,可能是一種媚俗
    不只是在兩河流域,在依賴自然的古代世界,「末日」是無法迴避的話題。在埃及神話裡,關於末日的說法在《亡靈書》中有記載:太陽神阿吞說,他會將現行的世界與秩序全部毀滅,讓世界回到原初——除了造物者以及冥王奧西裡斯之外,所有的事物都不復存在。
  • 困境與希望同在:「中國人類學重建四十年」會議紀實
    由上海大學社會學院人類學與民俗學研究所主辦「改革開放以來中國人類學重建四十年」研討會議以線上線下結合的形式,於2020年11月21-22日在上海大學成功舉辦。最後她總結中國人類學重建四十年值得探討的六點問題。一、都市人類學取得長足的發展。二、理論範式的交鋒產生妙趣橫生的文化的解釋的多種可能性。三、人類學的體和用的關係。四、學科彈性。五、技術支持影視人類學的發展。六、介入還是不介入,這是個問題。這六點問題集中表達了對當下民族志實踐與理論思潮動向的學科批判語言的可能性。
  • 橋水創始人達利歐:世界秩序正在重新洗牌、衝突升級令人擔憂
    針對這次全球因新冠肺炎可能引起的經濟衰退,其 26 日於個人領英(LinkedIn)上發表研究《改變中的世界秩序(The Changing World Order)》,闡述他與橋水團隊如何看當下的全球經濟危機,及其研究方法為何。
  • 斬蒙昧枷鎖,綻文明之光!《幻書啟世錄》啟蒙思潮測試今日開啟!
    斬蒙昧枷鎖,綻文明之光!《幻書啟世錄》啟蒙思潮測試今日開啟!網易自研多重世界書擬人手遊《幻書啟世錄》於今日正式開啟「啟蒙思潮」測試!延續文明的重任已經落在每一位館主的肩上,讓我們撥開迷霧,尋回世界的本來面目!
  • 95年《光明會:世界新秩序》,像創世神一樣預言了2020?!
    在世界歷史文明中,有很多關於預言、先知的記載,例如為我們所熟知的瑪雅文明2012年世界末日的預言、《推背圖》等,無論它們靈驗與否,因其神秘色彩都令人想一探究竟。不過它們實在年代久遠,不少考究派也認為這些所謂預言不過是後人們的牽強附會或者純屬巧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