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內侍衛有多難當?清朝老侍衛晚年說出4個要求,一般人很難做到

2020-12-05 子夜說史

在我們的印象中,大內侍衛都是非常威風且武功高強的形象,最早在《三國志·蜀志·諸葛亮傳》記載,「此誠危急存亡之秋也。然侍衛之臣不懈於內,忠志之士忘身於外者,蓋追先帝之殊遇,欲報之於陛下也」,諸葛亮大致意思是,當時正逢亂世之秋,多虧了身邊的侍衛不顧生死為國為民,才化險為夷,但是這裡的侍衛並不是指皇帝身邊的隨從,而是指諸葛亮身邊的將士,統一稱為侍衛。

公元1368年,明太祖朱元璋創立「御用拱衛司」,這是我國歷史上首個只聽命於皇帝的部門,這支隊伍另外一個名字大家更加熟悉,那就是錦衣衛,這些人的職權連皇親國戚都要讓上三分,在張廷玉的《明史》中有提到「宿衛則分番入直。朝日、夕月、耕藉、視牲,則服飛魚服,佩繡春刀,侍左右」。

從這裡不僅能看出他們的工作狀態,還對他們的衣著也進行了詳細的描寫,簡單點來說,這些錦衣衛就好像是我們現在上班一樣,每天分幾批的分班制在皇宮裡巡邏,而且還統一身穿飛魚服,腰佩繡春刀,直到1644年,明朝滅亡時,崇禎帝身邊還有十五萬錦衣衛。

1690年,康熙帝登基後,對於大內侍衛的選拔更加嚴格,首先這些人都是選自八旗子弟中的上三旗,其次,入選的侍衛又分為御前侍衛、乾清門侍衛、一等侍衛、二等侍衛、三等侍衛、藍翎侍衛等,在很多史料中我們都能看到,不少清朝重臣都是從御前侍衛出身,比如索額圖,鰲拜,和珅等。

晚清時期,也有一位大內高手,他就是宮寶田,1897年被光緒帝召入宮,擔任護衛首領,官拜四品帶刀侍衛,後因表現出色,履歷功績,被光緒帝和慈禧太后封為近身侍衛,八國聯軍入侵時,宮寶田捨身護駕,獲御賜黃馬褂一件,晉封為大內總管。

1905年,宮寶田因清朝太過腐敗而辭官返鄉,晚年時,他含淚說出在宮裡擔任大內總管時不為人知的秘密,原來,大家只看到了他們這些大內侍衛在宮裡威風的表面,卻並不知道背地裡的心酸,他入宮時,朝廷雖然腐敗,但對於皇帝身邊的侍衛管理卻並不鬆懈,尤其是他剛入宮的那段日子,每日首要任務就是要先把大清律法被熟悉,然後在把紫禁城的分布圖,全部要熟記在腦子裡。

因為如果有人踏入禁門半步,他們都要及時發現和阻止,嚴重的可以當場斬殺,這道門被稱為景運門,它相隔乾清門非常近,如果沒發現,如果有人趁機發動政變,那後果是很嚴重的,另外,除了上面兩點原因,對於他們來說,最簡單的睡覺和吃飯問題,也是奢求。

因為按照祖制規定,雖然皇帝身邊的侍衛不少,但在睡覺時,也是要隨時待命,因為怕會有突發狀況,吃飯就更不用說了,除了換班後,他們就沒有吃過一頓舒心的飯,同樣是因為要隨時待命,所以吃飯總是以最快的速度解決,有時候甚至還沒吃完就要被叫去巡視。不得不說,不管是在古代還是在現代,每一份工作都不是那麼容易的。

相關焦點

  • 古代大內侍衛的6個秘密,除了武功高強,最後一點一般人很難通過!
    古代皇宮戒備森嚴,就算是一隻蒼蠅進去也要嚴防死守,畢竟是皇上居住的地方,就應該有這樣的魄力,而覲見皇上的時候無論是地位多麼尊貴的人,都不能佩戴利器,而能佩戴武器的就是他們這些負責保護皇上安全的侍衛,我們的印象中他們都是孔武有力的形象,仿佛每一個人都力能扛鼎,但是他們也同樣有著自己行業內不能為外人道也的秘密。
  • 晚清大內侍衛老照片:圖2是慈禧的貼身侍衛,圖4是御前帶刀侍衛!
    這組照片展現了最真實的晚清大內侍衛,讓我們一起看看他們的真實面目 慈禧太后和她的侍衛,看起來並不威武。
  • 清朝御前侍衛都帶著刀,皇帝會不會擔心被他們刺殺?
    值得一提的是,清朝侍衛一共分為四個等級,最低級的藍翎侍衛,也是正六品,比七品芝麻縣令官階還大一級。正三品帶刀侍衛,相當於正五品,品級同現在的副市長。正兩品帶刀侍衛,相當於正四品,品級同知府,也就是現在的市長。一品帶刀侍衛,相當於正三品,相當於現在的北京市長。其實皇帝之所以只選擇上三旗的人做御前侍衛,原因也很簡單。
  • 清朝的御前侍衛有多威風?你可別僅僅以為他們只是皇帝的保鏢而已
    清朝,由於是我國歷史上第一個滿人入關統治中原的朝代,他們的風俗習慣和之前的朝代有著巨大的差別,因此,在整個中華歷史文明中,對於清朝的各種研究也特別多。但同時清朝是距離現代最近的一個朝代,很多疑問甚至都還有年老一輩的人親身見證過,因此對於清朝的關注度明顯比其他朝代多。
  • 清朝御前侍衛武藝有多高?絕技「手鉤子」,誰挨一下躺半個月
    明朝皇帝的宮廷侍衛,則由大名鼎鼎的錦衣衛組成,錦衣衛更是一度崛起,稱為左右明朝朝局的一股重要力量。到了清朝,對皇宮與皇帝的安全保衛同樣不敢鬆懈。從清初開始,清朝皇宮就成立了專職宿衛人員:領侍衛府,一直拱衛清朝皇室長達近三百年。領侍衛府的負責人稱為領侍衛內大臣,常設名額6人,多由皇室親王和皇帝心腹充任。
  • 晚清大內侍衛宮內生活有何奇葩講究?上崗前澆尿,夥食和皇帝一樣
    另外,也有因為立了大功被任命為大內侍衛的,比如說《如懿傳》中的凌雲徹,便是如此。那麼,在真實的歷史上,清宮的大內侍衛真的有這般風光無限嗎?作為大內侍衛,在當時又有什麼樣的「奇葩講究」呢?在歷史上,就有這麼一個人,在皇帝身邊當了十幾年的侍衛,後來,還根據自己的經歷,寫了一本書——《晚清侍衛追憶錄》,在這本書當中,便將清朝時期對大內侍衛的6個「奇葩」規定介紹了一番。1. 當值忌酒大內侍衛在當值的時候,是萬萬不可以喝酒的。
  • 這是真實晚清的大內侍衛:圖4是慈禧貼身衛士,圖7保鏢臭名昭著
    大內侍衛,指在紫禁城中貼身保護皇室成員的保鏢。他們身手矯健,武功高強,身負絕藝,比一般的士兵更具有戰鬥力。由於工作的性質,人們很少見過他們的真實模樣。本圖集收集了幾張罕見的晚清大內侍衛真實照片,一起來看看這些高手的真面目。圖上是紫禁城中,正在集合待命的御前帶刀侍衛。從照片上看,他們和普通士兵區別不大,軍容也不甚整齊,看不出來有什麼特別之處。
  • 古代侍衛住在宮裡,怎樣防止他們與妃嬪日久生情?清朝的辦法絕了
    但任何事物都有兩面性,皇帝寶座也因此成為各方勢力覬覦的目標,從而置身於權力鬥爭的漩渦中心,稍有不慎就會遭到暗算,歷史上針對皇帝的刺殺和謀害行動,千百年來時有發生。為了保證皇帝和皇族成員的生命安全,歷代皇帝都對自身安全極為重視。歷朝歷代的皇帝安保體系雖有所不同,但基本上大同小異。古代皇帝的「保護層」一般由兩大部分構成。第一部分是駐守京城的禁軍,又稱御林軍。
  • 皇帝為啥不怕貼身侍衛被人買通?雍正:看侍衛的真實身份,就懂了
    侍衛一職自漢朝時就有記載,但是真正的御前侍衛,也就是天子近侍是在清軍入關時期才被建立。清太祖建立原寢室位置度,作為天子身邊的近侍,保護天子以及皇宮中的安全。那麼侍衛作為天子近臣,又普遍都帶著武器,皇帝就不怕有哪個侍衛被人買通嗎?
  • 從御前侍衛到步軍統領衙門,清朝皇帝到底擁有多少警衛力量
    侍衛處統領三種侍衛:內廷侍衛(御前侍衛和乾清門侍衛)、大內侍衛(一等、二等、三等、藍翎侍衛)和隨旗行走的宗室侍衛。侍衛處侍衛都是從滿、蒙上三旗中挑選出來的精銳人員,行政級別高、工資待遇好、官場前途好。統領侍衛處的領侍衛內大臣或者御前大臣,都是皇帝極為信任和倚重的皇室宗親、滿洲勳貴中挑選出任。這種掌管皇帝近身護衛和隨扈的侍衛隊伍,一直保持在600人左右,是皇帝安危的最後一道防線。一般情況而言,如果不發生類似嘉慶朝「林清事變」一樣的惡性事件,侍衛處一般不會有用武之地。
  • 清朝御前侍衛:職權特殊,真的能在皇帝面前帶刀嗎?
    在很多的輕工劇當中都有這樣一類人,他們帶著刀,穿著整齊的官服,陪伴在皇帝左右,保護著皇帝的安全。最為形象的莫過於清朝時期的御前侍衛,這類人通常都是皇帝的親信所組成。要知道皇宮之中是不允許攜帶任何道具的,但是唯有御前侍衛能夠帶到保護皇帝。
  • 北宋的大內侍衛到底有多強?說出來你可能都不信
    北宋的大內侍衛到底有多強?「北宋的大內侍衛都在領盒飯」的種子,整整影響了筆者整個青少年時期。北宋的大內侍衛,是一群可能不會套馬,但絕對威武雄壯的漢子。  北宋前期,軍隊沿襲了五代軍人好勇鬥狠的作風。宋太祖仍然對軍隊趕到不滿足,特意從全國各地挑選最強壯的士兵進入北宋禁軍。其中「上四軍」的身高標準是,必須高與178 CM。而且士兵必須拉開1石2鬥弓。宋朝9石,相當於漢朝25石。1石大致相當現在82.5KG。自己算士兵的手力有多強?然後從精銳部隊中挑選更加精銳的充當殿前侍衛。
  • 都是皇帝護衛,明朝錦衣衛和清朝御前侍衛有何區別?
    早期因為是儀仗隊,就要有所功夫,所以一般都是來自于堅俊挺拔的老百姓中,而且還要經過層層篩選,只有有能力的人才能被選中 一個東西存在自有存在的道理,所以錦衣衛的存在,還是有他的積極作用,對外搜集敵國情報,使本國在戰場上掌握主動權,對內整理治安,修築社會公共資源,為百姓著想。 除了錦衣衛,還有個御前侍衛,那麼他們的區別在哪呢?
  • 大內高手武功有多高?最後一位侍衛總管宮寶田,告訴你什麼叫功夫
    引言大家都喜歡看古裝劇,在古裝劇中,常常出現神龍見首不見尾的中國功夫,這吸引了很多人的關注。要知道,我國的功夫博大精深,不僅派別眾多,而且有不少名人。現在的很多電影和電視劇,包括動漫,都涉及到了中國功夫,由此可見,這種藝術讓人十分著迷。
  • 都是正國級幹部,領侍衛內大臣和掌鑾儀衛事大臣,誰的權力更大
    在清朝「九品十八級」的官制體系中,正一品乃係清朝政府行政級別最高的品秩等級,除職權有部分區別外,基本等同於現今十五級公務員等級中的第一級——國家級正職,即正國級幹部。清朝正一品品秩對應的文職官職並不多,除了相當於政治委常委兼任的省委書記,即內閣大學士兼領總督外,幾乎全部為中央官職。武職官職中,除了八旗駐守地方的駐防將軍,在清朝建立初期擁有正一品品秩,後改為從一品;駐守邊塞要地之伊犁將軍和綏遠將軍擁有正一品品秩外,正一品對應的武職官員同樣少見於中央官職。
  • 清末真實照片,老宮女給主子曬棉被,守護皇陵的侍衛氣勢如虹
    今天分享一組清朝末年的照片,感受一百多年前的生活場景!清末真實照片,一輛獨輪車上坐著八位女子和一個孩子,對於推車人來言,絕對是負重前行。後面一位衣錦華麗的男子春風滿面,不知道這八位女子是否是他的妻妾。去市場賣豬的男子,人畜同坐,物盡其用。那時候能夠養的起豬,在鄉下就是大戶了。畢竟那時候還沒有豬飼料,一頭豬長到百十斤,起碼得有兩年。逢年過節,賣頭豬,知足了。一位老宮女給主子曬棉被,一定是個豔陽天。老宮女看起來昏昏欲睡,沒點精氣神。宮女二十五六歲就是宮中老人了,因為她們一般都是四五歲就進宮。
  • 皇帝為何不怕貼身侍衛被人買通?乾隆:你看看他們都是啥身份
    這些侍衛當中,有的是皇太極的堂兄弟,有的是皇太極蒙古親家那邊的表兄弟,有的就是當朝當中非常忠心的官員的兒子,還有的直接就是皇太極家奴的兒子,叫做「包衣之子」。這些人,早就與大清朝的利益聯繫在一起,清朝滅亡或者皇帝被刺殺,他們和他們的家人是第一批被清算的,所以他們對皇太極忠心耿耿。
  • 16歲的康熙用一群孩子生擒鰲拜,為什麼不動用大內侍衛呢?
    由於鰲拜軍功卓著,雖排在託孤大臣末位,但論實力其實是最強的,而且他一貫野心勃勃,見皇帝是個乳臭未乾的小奶孩,對權力的欲望遂日益膨脹起來,逐漸走上了他的老主子多爾袞的路子,康熙的位子岌岌可危。
  • 清朝皇帝賞賜黃馬褂是什麼意思?為何侍衛和大臣都可以穿黃馬褂?
    在看古裝劇時,我們常常能聽到「黃馬褂」這三個字,其實,黃馬褂一共有兩個類別,分別是職任黃馬褂和行賞黃馬褂,前者是給皇帝的御前侍衛穿,因為皇帝常常穿明黃色的衣服,因此,身邊的侍衛所穿的褂子顏色也要與皇帝一致,只是褂子上不能有其他圖案。
  • 古代宮中侍衛的六大秘密,除武功高強外,最後一點眾多人都通不過
    我們通過一些影視劇可以得知,在皇帝身邊,除了有太監和宮女的服侍之外,還會有侍衛的存在,這些侍衛都是有著非常高強的武功的,同時也都每個人都擁有著非常強大的能力,他們除了有著非常高強的武功之外,其實也有著自己行業內不能夠讓外人所知道的秘密,究竟是什麼秘密呢?我們一起來了解一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