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是皇帝護衛,明朝錦衣衛和清朝御前侍衛有何區別?

2020-12-07 騰訊網

錦衣衛我們都知道,在早期的時候,他們只是皇帝出門的儀仗隊,受過什麼一點點的訓練的,但跟朝廷的正規部隊比起來,還是有一點差距的。但似乎跟我們在電視劇上所看到的又有所不一樣,電視劇上給人一種很霸氣,功夫很厲害,還很高冷的感覺,而且神出鬼沒。

早期因為是儀仗隊,就要有所功夫,所以一般都是來自于堅俊挺拔的老百姓中,而且還要經過層層篩選,只有有能力的人才能被選中,升官的話要靠自己後期的發展。

到中後期的時候,皇帝為了發展自己的勢力,就將儀仗隊變為了錦衣衛,讓他們還兼有緝捕和刑獄的副職,從而導致權力大增。後面隨著時間的影響,挑選標準逐漸下降,一些有所圖謀的貴族子弟擔任了上級官職,錦衣衛的水平就這樣被他們拉低了。

我們經常所聽到的東廠和西廠,就是錦衣衛權力的擴大而發展來的,同時催生了一個監督的廠叫內行廠,這些人都是由皇帝直接管理,所以他們在處理案件的時候,不用經過司法程序,對內監督朝廷大臣,對外捉拿罪犯和打探情報等,一瞬間讓朝廷的人感到惶恐至極,所以他們的廠主都是由皇帝直接任命自己的心腹太監。

錦衣衛的手段極其殘忍,由於權力太大,而且有自己的監獄,所以經常會用酷刑來讓其罪犯招供,自己從中再謀取利益,像等級低的官員則會用詔獄杖責來對待,從而導致了很多假案和冤案。

但不能一棍子打死,還是有正直無私的錦衣衛,他們讓那使人一聽就聞風喪膽的錦衣衛還存在一點人性化,像袁彬和牟斌,他們一個在政權發生變化之後還一直忠心耿耿,為主效力。一個不畏強權,堅守正道。

一個東西存在自有存在的道理,所以錦衣衛的存在,還是有他的積極作用,對外搜集敵國情報,使本國在戰場上掌握主動權,對內整理治安,修築社會公共資源,為百姓著想。

除了錦衣衛,還有個御前侍衛,那麼他們的區別在哪呢?

在清朝,是施行'八旗制度',而所謂御前,都是在皇帝身邊的人,應該是最親近的了,從這個角度來看,肯定都是一些萬裡挑一的人才,武功要強就不用多說了。最重要的是要對皇帝絕對的忠誠,而不是相對的,要在危險時刻,第一反應是去用命保護皇帝,他們都是出自由皇帝親自掌管的上三旗。

朝廷大臣有等級,侍衛也不另外,但有為宗室特意留名額,一共分為四等:一等為正三品,人數最少,有六十個人,一般擔任協理事務侍衛班領,或者侍衛班領等職。宗室有九人;二等為正四品,有一百五十個。宗室有十八人;三等為正五品,人數也是最多的,有兩百七十人。宗室有六十三人;四等為正六品,也有九十人。其中每十人設一什人長。

要是能夠當上御前侍衛,可謂是一種榮譽了,因為那個時候,他們能夠享受到別人享受不到恩寵,像只有他們才能穿著大黃馬褂,而且還是一份美差,朝廷文官升官一般特別慢,但侍衛很快,而且是特別快。比如我們很熟悉的和珅,就是三等侍衛出身的,後面成了乾隆身邊的重臣,還有阿桂和福康安等;還有隆科多,極力擁護雍正即位,這些人都是侍衛出身。

所以說,想要升官快,同時又能接近皇帝,做御前侍衛是最佳選擇。

相關焦點

  • 清朝的御前侍衛有多威風?你可別僅僅以為他們只是皇帝的保鏢而已
    舉一個最簡單的例子,皇帝身邊的護衛每個朝代都有,從士庶子、錦衣衛、郎中、執御器械等等都有,然而人們最感興趣的依然是清朝的御前侍衛。清朝是如何選拔御前侍衛的?他們在皇帝身邊經常帶刀,皇帝難道一點也不擔心嗎?
  • 清朝御前侍衛武藝有多高?絕技「手鉤子」,誰挨一下躺半個月
    明朝皇帝的宮廷侍衛,則由大名鼎鼎的錦衣衛組成,錦衣衛更是一度崛起,稱為左右明朝朝局的一股重要力量。到了清朝,對皇宮與皇帝的安全保衛同樣不敢鬆懈。從清初開始,清朝皇宮就成立了專職宿衛人員:領侍衛府,一直拱衛清朝皇室長達近三百年。領侍衛府的負責人稱為領侍衛內大臣,常設名額6人,多由皇室親王和皇帝心腹充任。
  • 從御前侍衛到步軍統領衙門,清朝皇帝到底擁有多少警衛力量
    從皇帝身邊的御前侍衛,到負責京城門禁守衛、治安緝捕並有權「頒其禁令以肅清城垣」的步軍統領衙門,從根本上講,都屬於皇宮警衛,都是皇帝一人的護衛力量。皇宮警衛皇宮警衛主要包括侍衛處和親軍營。侍衛處統領三種侍衛:內廷侍衛(御前侍衛和乾清門侍衛)、大內侍衛(一等、二等、三等、藍翎侍衛)和隨旗行走的宗室侍衛。侍衛處侍衛都是從滿、蒙上三旗中挑選出來的精銳人員,行政級別高、工資待遇好、官場前途好。
  • 清朝御前侍衛都帶著刀,皇帝會不會擔心被他們刺殺?
    清朝的御前侍衛雖然都帶著刀,但是皇帝絲毫不會擔心被他們刺殺。相反,在皇帝遇到危險的時候,御前侍衛還會奮不顧身的將皇帝保護的非常好。用現在的話來說,皇帝就是御前侍衛的大金主,只有金主平安無事,他們才能獲取地位及榮耀。
  • 清代為什麼皇帝不需要錦衣衛這種機構了?
    錦衣衛,全名錦衣衛都指揮使司,大名鼎鼎和惡名昭著都是錦衣衛的真實寫照,要提一句的是明朝兩廠一衛中,錦衣衛並不是宦官勢力。如題所述,要說清朝是否存在和錦衣衛類似的機構,就得聊聊錦衣衛的架構了。清朝有沒有錦衣衛這樣的特務機構至少明面上沒有很相似的正式機構,清朝建立初期,大多都承襲的明朝制度,那明朝的錦衣衛哪裡去了呢?其實清朝早期也是有錦衣衛的,但順治二年(1645年)更名為鑾儀衛,陳如其名此時由錦衣衛更名而來的鑾儀衛主要負責的是皇室車駕儀仗方面的雜物,和赫赫有名的錦衣衛早已經不是一個級別了,權能只是明朝錦衣衛架構下的「大漢將軍」眾多職能中一項。
  • 清朝御前侍衛:職權特殊,真的能在皇帝面前帶刀嗎?
    在很多的輕工劇當中都有這樣一類人,他們帶著刀,穿著整齊的官服,陪伴在皇帝左右,保護著皇帝的安全。最為形象的莫過於清朝時期的御前侍衛,這類人通常都是皇帝的親信所組成。要知道皇宮之中是不允許攜帶任何道具的,但是唯有御前侍衛能夠帶到保護皇帝。
  • 大內侍衛有多難當?清朝老侍衛晚年說出4個要求,一般人很難做到
    公元1368年,明太祖朱元璋創立「御用拱衛司」,這是我國歷史上首個只聽命於皇帝的部門,這支隊伍另外一個名字大家更加熟悉,那就是錦衣衛,這些人的職權連皇親國戚都要讓上三分,在張廷玉的《明史》中有提到「宿衛則分番入直。朝日、夕月、耕藉、視牲,則服飛魚服,佩繡春刀,侍左右」。
  • 錦衣衛的職能是什麼?和各朝禁衛軍有何區別
    錦衣衛前身是朱元璋設立的「拱衛司」,後改稱「親軍都尉府」,統轄儀鸞司,掌管皇帝儀仗和侍衛。洪武十五年(1382年),裁撤親軍都尉府與儀鸞司,改置錦衣衛。作為皇帝侍衛的軍事機構,朱元璋為加強中央集權統治,特令其掌管刑獄,賦予巡察緝捕之權,下設鎮撫司,從事偵察、逮捕、審問等活動。
  • 在清朝,保衛皇帝的軍事力量都有哪些?不止大內高手
    大內高手是保護皇帝安全的重要力量。它是通俗的說法。大內高手究竟是什麼人?大內高手是皇帝身邊的御林軍(禁衛軍)將士的俗稱,御林軍是最基本的宮禁制度,主要目的就是保護皇帝安全。歷史上比較有名的御林軍有∶漢朝的羽林軍、唐朝的神策軍、明朝的錦衣衛。
  • 封建王朝巔峰的清朝,為什麼沒有明朝錦衣衛那樣的特務機構?
    明朝的特務機構總稱為「三廠一衛」,即東廠、西廠、內行廠和錦衣衛。這是中國古代特務組織的巔峰,赫赫有名。其實,清朝皇帝當然需要特務機構,也設立有特務機構。只是它比較隱蔽,沒有象明朝錦衣衛那樣的特務機構的名聲響亮。
  • 皇帝為何不怕貼身侍衛被人買通?乾隆:你看看他們都是啥身份
    這些侍衛當中,有的是皇太極的堂兄弟,有的是皇太極蒙古親家那邊的表兄弟,有的就是當朝當中非常忠心的官員的兒子,還有的直接就是皇太極家奴的兒子,叫做「包衣之子」。這些人,早就與大清朝的利益聯繫在一起,清朝滅亡或者皇帝被刺殺,他們和他們的家人是第一批被清算的,所以他們對皇太極忠心耿耿。
  • 古代要成為御前侍衛有多難?武功優中擇優,忠誠度萬裡挑一!
    俗話說:古代皇宮中的男人只有兩種半,一種是皇帝本人,一種是宮廷侍衛,剩下半個就是太監。而宮廷侍衛主要負責的是宮禁安全,平時主要職責是看守宮門、巡邏宮禁等,他們直接負責保衛皇帝的安全。這麼重要的崗位,各朝各代當然都有,在我們印象中,這些帶刀侍衛當然是一等一的功夫高手。
  • 清朝皇帝賞賜黃馬褂是什麼意思?為何侍衛和大臣都可以穿黃馬褂?
    在看古裝劇時,我們常常能聽到「黃馬褂」這三個字,其實,黃馬褂一共有兩個類別,分別是職任黃馬褂和行賞黃馬褂,前者是給皇帝的御前侍衛穿,因為皇帝常常穿明黃色的衣服,因此,身邊的侍衛所穿的褂子顏色也要與皇帝一致,只是褂子上不能有其他圖案。
  • 明朝有錦衣衛,清朝有粘杆處,唐朝設立的特務機構你絕對想不到
    明清兩朝是封建帝王權力的頂峰,為了加強對官員以及百姓的控制,明朝和清朝都設立了專門的特務機構。 明朝特務機構的肇事者是開國皇帝朱元璋,出生於底層窮苦人家的他有著相當陰暗的一面,正是這種心理的陰暗面使得他對自己手下的官員極度不放心 。
  • 清朝入關後,曾令人聞風喪膽的明朝錦衣衛,到底去了哪裡?
    很多人在看完《錦衣之下》以後,都開始四處找資料,想要對明朝真實的歷史事實進行簡要了解,想知道明朝時期的錦衣衛,是否真的令人聞風喪膽,清朝入關以後,錦衣衛這一群體,又到底何去何從?最恐怖的特種組織在明朝,只要提起錦衣衛這三個字,無論男女老少,臉色都會為之驚變。因為在當時,錦衣衛是個非常恐怖的特種組織。
  • 明朝的錦衣衛到底有多厲害?為什麼大明滅亡之際,他們都不出現了
    明朝在中國歷史上佔據著非同一般的地位,首先這個王朝是由漢族建立的最後一個古代封建王朝,其次明朝算是中國歷史上最有骨氣的王朝了,和號稱最強大的漢唐相比,明朝也毫無遜色,就拿明末崇禎皇帝被李自成打到家門口一事說,他明明有機會遷都或者逃走,但他自感愧對祖宗,最後選擇在煤山自縊殉國,這和後來的清廷鹹豐皇帝致京城百姓於不顧兩度倉狂逃離北京以及清廷末帝溥儀苟且偷生向日本侵略者認賊作父更有著天壤之別
  • 古代的特務情報機構,除了明朝的錦衣衛,你還知道哪些
    說起古代的特務情報機構,或許你第一個會想到明朝的錦衣衛,那麼除了錦衣衛以外,你還知道哪些呢?今天我們就來看看,歷朝歷代的情報機構的基本情況。這是我國,甚至是全世界,最早和最完整的間諜理論論述著作。漢朝到了漢朝,就有了專門負責偵查情報的組織,他們的帶頭人就叫「候吏」。漢武帝時期,範昆、張德等人奉命「衣繡衣,持節及虎符,用軍興之法」,領兵鎮壓農民起義,於是就有了著名的「繡衣直指御史」。
  • 皇帝為何從不擔心被御前侍衛刺殺?乾隆:你看看他們都是啥身份
    ,確認無毒才能吃,那時候飯菜都涼透了,這皇帝,確實不好當。 那麼問題來了,皇帝們就連吃個飯都如此小心翼翼,為何卻不擔心站在自己身旁的帶刀侍衛,若是他們要造反,一刀過去,皇帝就一命嗚呼了。別急,看看當年乾隆帝是怎麼說的。
  • 明朝「錦衣衛」的真相,其實是皇帝負面性格的產物
    它在明朝兩百多年裡,控制和影響著皇帝的所見所聞,成為影響和幹擾皇權運轉的國器。如果認真地研究就會發現,明朝「錦衣衛」事實上皇帝負面性格的產物。為什麼會這樣說呢?這就要從朱元璋此人說起。朱元璋,出身於貧寒的農夫之家的平民子弟,天生異相。
  • 明朝四大神秘組織:錦衣衛、東廠、西廠和六扇門
    主要職能有: 1. 侍衛儀仗。錦衣衛首先是皇帝的侍衛親軍和儀仗隊,由將軍、校尉和力士組成。由於具有儀仗隊的職能,所以錦衣衛的服飾異常華美。 《明史·輿服志三》 鬥牛服與蟒服、飛魚服,因服裝的紋飾,都與皇帝所穿的龍袞服相似,本不在品官服制度之內,而是明朝內使監宦官、宰輔蒙恩特賞的賜服。獲得這類賜服被認為是極大的榮寵。可見錦衣衛地位之高。 2. 巡察緝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