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沒有「拼音」,古人是如何認識漢字的?老祖宗的方法讓人佩服

2020-12-14 山丘的叛逆

中國文化源遠流長,博大精深,因此,全世界都有不少人想了解中國文化。而想要學習中國文化,就必須要精通漢字。我國漢字發展的歷史非常悠久,最遠可以追溯到倉頡造字。經過多次的演變,才發展成為如今的漢字。

現今的漢字看似簡單,實則非常深奧。作為一個中國人,我們都中國的漢字種類很多,比如多音字、形近字、近義字等等,想要徹底的區分他們實屬不易。現在的人們基本上通過拼音來認識漢字,這是最簡單直接的方法。從我們求學開學,進入學校的第一件事情就是認字母,比如聲母表、韻母表。因為所有的拼音都是由字母組成,只有認識了字母,才能夠拼拼音,這是人們認識漢字的第一步。但是在我國古代並沒有拼音,那時候的人們是如何認識漢字的呢?老祖宗的方法讓人佩服。

根據資料上的記載,我國最早出現拼音的時候是清朝末年民國時期,由梁啓超等人發起的「切音字」運動,成為了漢字拼音的萌芽階段。此後,人們開始加深對拼音的了解,一步步的深入研究。直到1918年,漢字拼音正式確立。而在此之前,中國並沒有出現拼音,古人也不能夠用拼音識漢字,那麼他們究竟是如何認識漢字的呢?不得不說,我國古人的智慧真的非常高。為了認識漢字,他們發明了四大形式,分別是形聲字、直音法、讀若法、反切法。

形聲字是由表示意義範疇的意符和表示聲音類別的聲符組合而成,它是在象形字、會意字、指事字的基礎上形成。通過這種方法,人們能夠準確地認識漢字。直至今日,我國還有少數人用此方法識字。直音法是指用另一個同音字來標註讀音,該方法的優點就是非常方便,很容易認識漢字。

讀若法就是指拿相似的字音打比方,和直音法的有些相同,也是古人認識漢字的一種方法。

反切法也是古人創造的一種識字方法,但該方法比較複雜,它是用兩個漢字相拼給一個字注音,切上字取聲母,切下字取韻母和聲調。這四種方法進入大學後,漢語言文學專業的學生能夠學到,尤其是最後一種反切法,不認真聽講很難弄懂。

古人雖然無法用拼音來識漢字,但是他們依然有自己獨特的識字方法,而且方法還比拼音識字法非常難。不得不感嘆,我國古人真的非常厲害,他們的智慧遠比我們所想像的要好。

相關焦點

  • 古代沒有拼音和字母,古人怎麼學習漢字的讀音?這些方法太高明了
    從小到大,我們都學習過古文典籍,認識和掌握了大量漢字,而使之得以實現的工具就是漢語拼音。然而,中國古代沒有字母,也沒有拼音,那麼古人是如何學習漢字讀音的呢?對於生僻字,又是以何種方式標註讀音的呢? 漢語是非拼音語系,從來未曾有過外來工具輔助,但這並不妨礙它發揚光大,因為古人早就創造了高明之法來為其注音。
  • 古代沒有拼音和字母,古人怎麼學習漢字的讀音?很簡單,一學就會
    從小到大,我們都學習過古文典籍,認識和掌握了大量漢字,而使之得以實現的工具就是漢語拼音。然而,中國古代沒有字母,也沒有拼音,那麼古人是如何學習漢字讀音的呢?對於生僻字,又是以何種方式標註讀音的呢?漢語是非拼音語系,從來未曾有過外來工具輔助,但這並不妨礙它發揚光大,因為古人早就創造了高明之法來為其注音。
  • 沒有拼音,古人是如何注音的
    古人沒有拼音,那麼如何注音呢?最常用的方法叫做「反切法」。 朱熹的《四書集注》有「澳,於六反」這樣的話,這是在給「澳」注音。 注意,古代讀音與現代略有區別,「紀」為三聲(jǐ),在《百家姓》裡,「紀」作為姓應該讀三聲,例如紀曉嵐。
  • 拼音出現之前,中國人是如何給漢字注音的?
    所以,古代漢字能夠表示日語、朝鮮語、越南語等多種語言,但是,語素文字畢竟是語素文字,語言的語音該怎麼辦呢?沒有一套拼音系統,肯定是不行的,所以,古代朝鮮和日本等國,都出現了注音文字(就是韓國的諺文和日本的假名)。那中國呢?現在,中國有了漢語拼音,大陸都用這個。
  • 古代沒有漢語拼音,古人如何學習漢字?我們現在認字很方便
    盲目自大,才幹的發展危機意識等落後的原因,但最根本的原因,追究更多的先進人士為其矛頭指向漢字魯迅甚至提出了如果不消滅漢字,中國必將滅亡的口號魯迅先生在1934年,「關於新文字的文章中寫道,「真的利器愚民政策的擊塊字,中國民眾的一個漢字,結核桿菌潛伏中,如果它之外,首先自己死了沒有結果」最初聽到的是荒唐,漢字記的是冤枉的,但認真調查一下也覺得有道理
  • 在拼音沒有普及之前,中國人是如何給漢字注音的?說出來你都不信
    我們還未進入幼兒園時,家長們就會教我們韻母表和字母表,進入幼兒園後我們就會學習拼音,通過拼音學習漢字,漢語拼音是一種輔助漢字讀音的工具,開始於上世紀五十年代,那在拼音沒有普及之前,中國人是如何給漢字注音的?說出來你都不信。
  • 胡適:他是我最佩服的人,也是阻止「漢字拉丁化」的人,他是誰?
    於是,許多文人志士對於是否要進行漢字改革,開始了激烈的爭論。其中瞿秋白創作《中國拉丁化的字母》,呼籲「漢字拉丁化」,簡單的說就是用拼音來表達漢字。得到了在魯迅、和丁玲等享譽文壇的作家的響應與支持。而國民政府也頒布了《國語羅馬字拼音法式》,以支持用拼音取代漢字。顯而易見,拼音取代漢字已是大勢所趨,就算有部分群眾或者文人反對也只是螳臂當車。
  • 您一直熟練使用的漢語拼音知道是什麼時候開始有的嗎?
    從一上小學,我們最先接觸的,就是拼音,甚至有的小孩子學前班就已經開始學了。那時候小,老師教什麼學什麼。沒思考過這樣的問題,等到足夠大了甚至老了,偶然間閃現一點靈感可能想過這個問題,可對於一個不太常見的問題,沒地去尋找答案。以為也是幾千年前的老祖宗傳下來的。直到我在幾天前讀了女兒的課本,才找到了答案。
  • 古時候沒有漢語拼音,遇到不認識的字,人們怎樣去認識漢字的?
    原問題:古時候沒有漢語拼音,遇到不認識的字,人們怎樣去認識漢字的?這麼問就應該多花點時間去了解一下漢語拼音的發展歷史,其實很早以前,漢字就有拼音了,只不過跟現在的漢語拼音不太一樣,複雜程度也更大,只有對漢字注音,人們根據注音也就能識字和發音的。
  • 中國漢字為什麼要用外國字母做拼音
    原標題:中國漢字為什麼要用外國字母做拼音中國原來沒有拼音字母,採用直音或反切的方法來給漢字注音。直音,就是用同音字註明漢字的讀音,如果同音字都是生僻字,就是注了音也讀不出來。反切,就是用兩個漢字來給另一個漢字注音,反切上字與所注字的聲母相同,反切下字與所注字的韻母和聲調相同。這兩種注音方法,用起來都不方便。
  • word文檔如何給漢字加上拼音?
    日常生活中,或是學習或是工作需要,我們要用到拼音標誌漢字,那麼在word中要如何給錄入文字標上拼音呢?具體請看下方講述!首先打開word文檔,輸入需要標誌拼音的漢字,如下圖:然後需要標誌拼音的漢字,點擊「開始」菜單欄中的"拼音指南",如下圖:在彈出的「拼音指南」窗口中,就會出現文字的拼音,點擊下方可設置拼音的字體、大小等設置好後,點擊確定,在返回Word文檔中就可以看到選中文字的拼音了!
  • 漢字注音字母誕生 在中國通用40多年後終被漢語拼音取代
    拼音字母由24個聲母符號,16個韻母符號組成。它的特點是字母全部都以筆畫簡單的古漢字。音節的拼寫採用聲、介、韻3拼法,聲調則另加標記。注音字母顯然優於傳統的反切法注音。 1958年《漢語拼音方案》公布前,注音字母是中國40多年中一直通行的漢字注音符號,它對於統一漢字讀音、推廣普通話、普及拼音知識起著重要的作用。
  • 教幼兒識字,先學漢字還是拼音?
    提起教孩子識字,估計很多家長的第一個念頭就是要不要教娃學拼音。畢竟我們這一代人都是先學拼音,然後再用拼音去學認字。但其實教孩子認字的最簡單方法就是直接教,不用先學拼音。為了能讓大家明白這一點,我們需要先了解漢字和漢語拼音的一些基礎知識。
  • 漢語拼音是怎麼形成的,為什麼和英文字母那麼像?
    古人是如何學習漢字的我們小時候學習漢字,最開始學的就是「a、o、e」的漢語拼音,在學習拼音後才開始學認漢字。當我們學會拼音後,即便遇上不認識的字,在沒有老師的幫助下也可以通過查字典自己學習。古時候的中國人,並沒有現在漢語拼音,人們學認漢字,只能跟著老師後面認讀學習。可漢字千千萬,老師能教的也很有限,當你看到不認識的字又沒有人教的時候,立馬抓瞎。
  • 科技日曆 | 漢字注音字母誕生 在中國通用40多年後終被漢語拼音取代
    科技日曆 | 漢字注音字母誕生 在中國通用40多年後終被漢語拼音取代  olivia chan • 2020-02-15
  • 漢語拼音是怎麼形成的?為什麼會採用拉丁字母?
    那麼,還沒有漢語拼音的時候,古人是如何學習漢字讀音的呢?難道僅僅依靠口口相傳嗎?答案當然是否定的。古漢字的注音方法由來已久,而且隨著時代的更迭不斷完善。例如:「蠱」——音古;這種方法的缺點顯而易見,有些字的同音字反而更加生僻。於是,一種新的注音方法產生了。東漢初,佛教傳入,梵文的佛經需要翻譯,拼音文字和表意文字發生碰撞,「反切法」應運而生。
  • 廢除漢字運動真的存在?要用拼音替代漢字,簡體字由此而來
    在世界字體文化中,漢字是一門獨一無二的藝術,沒有哪一種文字能夠像漢字一樣,集字形、 字音、 字義於一體,形成獨特的藝術形式,並且還衍生出了絕無僅有的書法藝術,試想一下,如果漢字被廢除了,書法藝術還會存在多久?幾十幾百年後,還會有多少人懂書法?
  • 明朝之前還沒有棉被,古人如何抵禦寒冬的?老祖宗太聰明了
    古代貧苦人民的生活活得非常艱苦,即便是在今天的底層人民,基本的防寒物品,比如一些棉衣棉服棉被還是有的,但是在明朝之前還沒有出現棉被這種東西,那人們忙碌了一天回家之後怎麼能夠睡上一個舒服溫暖的覺呢?02古代有錢人的禦寒措施儘管歷史上幾乎沒有出現過像今天一樣那麼熱和的棉被,但是古人還是會想很多辦法禦寒保暖的,不然漫長的冬天實在很難度過。
  • 故宮沒有廁所,那麼多人是如何解決的?看後佩服古人的智慧
    導語:提起故宮,我們都不陌生,故宮也叫紫禁城,是古代的皇家宮殿。故宮規模之大,佔地面積之廣,並且有70多個宮殿,近萬間房屋,當我們置身其中,也會驚嘆於我們古代先人的建築技藝。但是有一個特殊的地方就是碩大的紫禁城,卻沒有一間廁所。但是畢竟人要吃喝拉撒,讓我們自然而然就好奇古人是如何解決這個問題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