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市險企新華保險受潛在影響大

2021-01-07 金融界

  上市險企新華受潛在影響大

  保監會認為,保險資金投資信託的潛在風險不斷聚集,各保險機構應當嚴格遵守信託投資相關監管規定,進一步防範信託投資風險。「加強自身專業能力建設,完善投資決策授權、風險管理控制及責任追究機制,嚴格執行內部相關管理制度,明確信託投資專業責任人。保險公司委託資產管理公司開展信託投資,雙方應當嚴格落實委託投資相關規定,明確各方權利、義務和責任,確保委託投資有序合規。」保監會明確。

  一家保險資管公司人士認為,保監會此次並未因風險排查,對信託投資出臺具體的限制措施,主要還是警示。保險公司需加強內部風控能力,例如對於投資的項目加強實地調研,關注財務報表的真實性問題,識別信託計劃風險並不能完全依賴外部評級。

  對於行業覆蓋的上市公司,機構普遍看好資本實力穩固同時對於信託產品投資額佔比較少的保險公司。國泰君安測算,由於風險係數變動將會導致實際資本的減少,行業內覆蓋上市保險公司的2014年上半年償付能力充足率將有0.6-11.6個百分點的靜態下降。「我們認為新華保險(行情,問診)受到的潛在影響最大,」國泰君安研報顯示,新華保險信託產品投資餘額佔投資資產餘額比重相對同業上市公司較高(2014年上半年為8.2%),而中國太保(行情,問診)自身資本實力穩固同時對於信託產品的敞口較小。因此維持對於新華保險「中性」和中國太保「收集」的投資評級。

相關焦點

  • 三家上市險企上半年銀保渠道收入大增銀保業務轉型任重道遠
    隨著A股上市公司中報披露結束,五大上市險企的保費結構也一一揭盅。記者梳理發現,與去年險企普遍壓縮銀保渠道不同的是,五家上市險企中,有三家銀保渠道保費收入出現較大幅度增長,出現分化。市場人士認為,在疫情影響下,險企開展個險渠道較為困難,現在險企要降低對銀保渠道的依賴,轉型仍舊任重道遠。
  • 上市險企競相升級「基本法」 重構個險、銀保渠道經營邏輯
    來源:21世紀經濟報導原標題:上市險企競相升級「基本法」 重構個險、銀保渠道經營邏輯作者:李致鴻 長期以來,一些保險公司調動代理人主觀能動性,更多是依賴短期費用投放激勵,而不是「基本法」長期保障。上市保險公司正在重塑個險、銀保經營邏輯。
  • 5上市險企交齊2019成績單 科技賦能打開業務驅動「新視界」
    受稅收政策及市場影響,2019年保險公司淨利潤均大幅增長,2019年中國人壽(601628.SH)、中國平安(601318.SH)、中國太保(601601.SH)、新華保險(601336.SH)、中國人保(601319.SH)5家合計淨利潤超2700億,其中,中國平安佔比近一半。
  • 車險水淹風險地圖;非上市險企淨利潤排名;大童首開保險付費諮詢
    非上市險企淨利潤大排名:24家壽險公司虧近33億元截至8月3日,已經有71家非上市財險公司以及66家非上市人身險公司披露二季度償付能力報告,反映出疫情陰影之下,真實的中小險企的生存現狀。公開資料顯示,美國洛斯保險是一家保險控股公司,公司通過其子公司從事香菸製造與銷售,財產險、傷亡險和人壽保險業務,離岸石油和天然氣鑽探等。報告:廣東80%以上消費者願意增加重疾險配置近日,南方日報、南方城市智庫、廣東省保險協會、中國平安聯合對廣東省保險消費市場進行調研,並發布《疫情後廣東省保險消費調研報告》。
  • 險企再提速,恢復疫情前水平:集團老大之爭,歷史再度重演?
    來源:13個精算師作者:13精 5月上市險企保費數據出爐行業增速終於恢復疫情前水平(跟小編一起看看吧) 12020年5月保費排名榜—9家上市險企—第一名:中國人壽(集團)4,057億元第二名:中國平安(集團)
  • 六大上市險企去年保費出爐 增近一成達2.57萬億
    這是滬港兩地上市的六大險企——中國人壽、中國人保、中國太平、中國太保、中國平安和新華保險,日前剛剛發布的保費成績單。2019年保險業總資產突破20萬億,行業年度保費有望突破4萬億。綜合考慮營業收入、全球排名等維度,上市系險企經營業績邁上新臺階,其中不乏突破性表現。
  • 深度解讀丨新華保險二次騰飛再進階:天下武功,唯大不破
    一年間,新華「猛」詫行業,銀保再放渠、個險大點兵的策略下,保費業務全面騰飛。即便在全行業深受疫情影響、業務大幅下滑之時,新華依然以超30%的保費增速領跑壽險巨頭,佔據老四之位。  如果說,2019年的新華把業務的加速發展看做是新華「二次騰飛」中的第一階段,那資產負債雙輪驅動發展模式下的財富管理或許可視為新華「二次騰飛」的發展進階版本。
  • 2021年保險行業投資策略:確定且持續的復甦,首選行業龍頭
    年初至今(2020年11月17日)申萬保險II下 跌1.6%,滬深300指數上漲19.5%,保險跑輸大勢。 A股上市險企股價表現顯著分化,純壽險領漲,排序:新華保險(21.8%)、中國人壽(21.0%)、中國平安(1.1%)、和中國太保(-10.0%)。
  • 2020年一季度壽險公司「13精」綜合競爭力排名榜:泰康人壽、新華...
    新華:保費規模,盈利能力,雙雙UP!①千億壽險公司中,增速的NO.1疫情之下的2020年,壽險公司受到較大衝擊,線下展業遇阻,保費規模下滑,負增長機構增多。其中,大型險企更是明顯,比如,平安壽險截至一季度末仍負增長11%。
  • 保險營銷高手去哪?內地MDRT會員驟降45%,平安國壽無緣TOP10,永達理...
    在排名TOP100榜單中,中國人壽、平安人壽、太平洋人壽等老五家入圍MDRT的會員人數驟降,其排名無一家進入TOP10,新華保險、太平人壽、泰康人壽等險企跌出TOP100榜單。而以永達理、明亞、大童為代表的保險經代公司,其MDRT人數則實現了飛躍式增長。
  • 新華保險5年陽謀曝光:下注財富管理,集合公司資源打造統一平臺
    2019年,在新一屆領導班子就位後,新華保險正式提出了以壽險業務為主體,以財富管理、康養服務為兩翼的「1+2+1」的戰略構想,朝著「建設最領先的專業壽險集團」的願景,實現新華保險的二次騰飛。而2020年前11月,新華保險實現保費收入1525.7億元,增速17.2%領跑上市同業,「1+2+1」戰略初見成效。
  • 險企粉飾財務業績行不通了!
    12月24日,財政部正式印發《企業會計準則第25號——保險合同》(下稱「新保險合同準則」)。 並規定,在境內外同時上市的企業以及在境外上市並採用國際財務報告準則或企業會計準則編制財務報表的企業,自2023年1月1日起執行;其他執行企業會計準則的企業自2026年1月1日起執行。同時,允許企業提前執行。
  • 網際網路保險大變天!多家險企未達標,極致「性價比」產品恐消失!
    網際網路保險市場就要大變天了! 1月6日,銀保監會人身險部發布了《關於進一步規範網際網路人身保險業務有關事項的通知(徵求意見稿)》。 如果想要經營十年期及以上的普通型壽險和年金險,需要滿足更為嚴格的要求。
  • 148家險企償付能力報告掃描 51家處於虧損狀態
    上市險企開始漸次披露年報業績的同時,非上市險企也通過第四季度償付能力報告披露了2019年度的經營成績單。業績方面,強者恆強的市場邏輯並沒有發生變化,非上市險企的保費收入、利潤分化明顯,華夏人壽、泰康人壽保費收入突破千億,但也有近30家企業年度保費收入尚不足百億;而在大型險企佔據利潤大頭的同時,亦有26家壽險公司和25家財險公司尚在虧損之中。
  • 財聯社保險周報
    眾安保險戰略落定五大生態板塊 健康生態保費佔比達45% 紫光股份混改現最新接盤方 幸福人壽斥資15億間接認購;接盤方兩家變一家 幸福人壽借道認購紫光股份終止 上市險企扎堆研究IFRS17,新準則實施成本昂貴,外資、銀行系險企進入「農忙」季節 重慶健康保險服務平臺正式亮相
  • 財聯社保險周報(5月11日)
    (財聯社)行業動態1、五大上市險企首季賺632億 利率下行投資端承壓五大上市險企一季度財報陸續出臺,受一季度權益市場整體下行,對投資端造成壓力影響,五家上市險企總體賺錢效應不如去年同期。時代周報記者統計,中國人壽、中國人保、中國平安、中國太保和新華保險一季度合計歸母淨利潤為632.37億元,較2019年一季度的862.84億元,同比降26.71%。從單家公司的盈利能力上看,五家上市險企歸母淨利潤呈「三升兩降」格局,中國太保盈利增速領跑,同比大增53.1%。另外,新華保險和中國人保一季度歸母淨利潤分別同比增37.7%和19.9%。
  • 重疾定義「換擋期」,險企放「擇優」理賠大招,消費者如何選?
    重疾定義「換擋期」,險企放「擇優」理賠大招,消費者如何選?「大放水」!多家險企「擇優」方案出爐近期,多家保險公司針對重疾產品推出「擇優理賠」方案。他建議,險企可以告訴潛在客戶,與該客戶在年齡、性別、職業、婚姻家庭狀況等一個或多個方面相同(近)的已有客戶中,選擇新版和選擇舊版的比重。通過「從眾」心理讓潛在客戶減少選擇困難。除了關注理賠之外,在購買保險時,消費者還有哪些注意事項?王向楠建議,消費者可先分析自身的疾病風險特點,基於自身發病率高的一種或幾種疾病,去選擇新版或舊版。
  • 當人海戰術「失靈」 科技賦能保險得靠「兩條腿走路」
    《證券日報》記者在採訪中了解到,受疫情影響明顯的是以線下銷售為主的長期險,無論是拓客量還是銷量都出現劇烈下滑;而原本進行多渠道銷售的健康險、意外險等短期險的銷售受疫情影響較小,部分平臺銷量甚至大幅增加。
  • 螞蟻官宣兩地上市計劃,螞蟻金服和阿里概念股漲瘋了
    見習記者 |鄒璐徽在螞蟻金服原始股東「財富自由」之前,近期螞蟻金服上市計劃的公開率先掀起了部分股民的造富狂歡。7月20日下午,支付寶母公司螞蟻集團宣布,啟動在上海證券交易所科創板和香港聯合交易所有限公司主板尋求同步發行上市的計劃。受該利好消息影響,螞蟻金服以及阿里概念股近兩日來均掀漲停潮。據統計,A股螞蟻集團概念股共有40隻,市值合計近兩萬億元。
  • 4月四大副部級險企「將才」大流轉:空降+補位!
    四大副部級險企在4月均出現「將才」大調整。4月29日,銀保監會披露太平財險的人事任命批覆,時隔兩年董事長一職終於落定,讓四大副部級險企的人事安排再次引起關注。作為國內保險圈內最受關注、最具代表性的存在,四家副部級險企自2018年 「三定」以來,從集團最高領導者到子公司一、二把手,退休、轉崗、空降等成為這些險企人事變動的一大特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