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太祖努爾哈赤一生中的「七大恨」恨的咬牙

2020-12-15 騰訊網

自古徵戰,師出有名。起兵一方在戰前公開宣戰,並告天誓師,進行戰爭動員。在《尚書》中記載《甘誓》《湯誓》《牧誓》等諸多誓詞,以夏啟、成湯、武王等上古王公之名發布,誓詞主旨是說明戰爭的意義,明確軍紀,在起兵之前諭告全軍,進行動員。這一傳統在中國數千年的歷史發展中得以傳承。

在中國第一歷史檔案館藏珍貴檔案中,有一件皇太極入關攻打永平(今河北盧龍)時發布的布告。檔案時間為天聰四年,文中完整複述了其父努爾哈赤起兵伐明時的「七大恨」誓詞,揭示出對明宣戰的七大理由,故稱《金國汗攻永平誓師安民諭》,習稱「七大恨」榜文。

「七大恨」全文除見載此件檔案外,尚有明神宗實錄、滿文老檔、清太祖高皇帝實錄等各文本,因均系追述所成,故內容不盡相同。正如修昔底德《伯羅奔尼撒戰爭史》所言:「關於在戰爭臨近時或者過程中發表的演說,其中有些是我親身聽到的,有些是我通過其他一些渠道 了解到的,二者同樣難以被精確複述。」而此件榜文,恰可發揮印證的作用。經著名歷史學家孟森先生考證,在迄今可見的各種「七大恨」內容版本的文獻中,該榜文當屬最接近13年前努爾哈赤「七大恨」原始的版本。

該檔案既是告天誓詞、出兵檄文,也是安民榜示。全文以漢字書寫,紙質印刷,縱75釐米,橫100釐米。雖系以一國之主名義發布,但文體不拘一格,通體頂格書寫,紙質也相對粗糙,可用於宣讀和張貼。檔案中完整地複述了努爾哈赤起兵伐明懷有的「七大恨」,以此「敘我起兵之由,明我奉天之意"。這「七大恨」的內容是: 1.明無故殺害努爾哈赤祖父和父親: 2.明朝偏袒葉赫、哈達等部女真,欺壓建州女真: 3.明違反雙方劃定的範圍,強令努爾哈赤抵償其所殺的越境人命:4.在建州與葉赫的部族徵戰中出兵幫助葉赫: 5.明支持葉赫將已許給努爾哈赤的女兒轉嫁蒙古,致使建州蒙羞: 6.驅逐居住在邊境的建州百姓,毀壞其房屋田地: 7.明派遭官員赴建州作威作福。此件檔案是清朝開國史上一份 重要而特殊的文書。集告、檄、諭等形式內容為一體,行文、格式質樸簡單,別具一格。

相關焦點

  • 努爾哈赤起兵之檄文「七大恨」,「葉赫老女」純屬無稽之談
    此後,東哥又被許配給了烏拉部的布佔泰,不想布佔泰也在「九部之戰」中做了努爾哈赤的俘虜。 葉赫部在「九部之戰」慘敗之後,向努爾哈赤通好,並葉赫部還表示將東哥許配給努爾哈赤。 應該說,如果「女真第一美女」東哥,嫁給了如日中天的努爾哈赤,就可與姑姑孟古共侍一夫了。
  • 有種強詞奪理,叫做「努爾哈赤《七大恨》」
    萬曆四十六年,努爾哈赤以「七大恨」祭天,正式宣布起兵反明。在很多人的潛意識裡,努爾哈赤是個能夠以「十三幅鎧甲起兵」的英雄人物,再加上他的「七大恨」把他渲染成了一個飽含屈辱、飽含無辜的受害者的形象,故而,努爾哈赤的起兵就被賦予了一些「正義」色彩。
  • 努爾哈赤的「七大恨」具體內容是什麼,為何大部分都站不住腳?
    清太祖努爾哈赤公然反抗明朝,理由便是著名的「七大恨」。那麼所謂的「七大恨」到底指的是什麼?天命三年(1618年,明萬曆四十六年)四月十三日,努爾哈赤以「七大恨」誓天,發兵徵明,十五日攻下撫順。「七大恨」是明金關係發生根本性變化的重要標誌,其具體內容在明金雙方的官書中皆有記載。四月二十二日,努爾哈赤「書七大恨之言」,遣四名被俘漢人持書,進呈明帝。
  • 七大恨:對明朝仇深似海的背後,卻竟是努爾哈赤的「欲加之罪」
    可如果認真分析「七大恨」的具體內容,再結合當時歷史背景來看,努爾哈赤的「七大恨」,雖然明面上昭示著各種苦大仇深,然而實際上卻更多的都是一些「小兒科」式的事情,甚至還有一點「欲加之罪何患無辭」的味道。所以歸根結底來說,這一切都是努爾哈赤為了起兵,而進行的一番「強詞奪理的」宣傳造勢罷了。
  • 努爾哈赤以「七大恨」為由,反抗明朝,為何大部分都站不住腳
    就好比朱棣起兵,總不能說我就是衝你朱允炆的皇位來的吧,所以他找了個冠冕堂皇的理由,就是「清君側」。同理,努爾哈赤想要公然反抗明朝,也必須找個能讓天下人信服的理由,否則就變成公然反叛了。於是,努爾哈赤便以「七大恨」為由,反抗明朝。
  • 努爾哈赤的傳奇一生:爺爺和父親被「誤殺」,高舉七大恨徵討明朝
    到了萬曆四十三年的時候,努爾哈赤基本上已經統一了女真各部,並且在這個過程中還推動了女真社會的發展,以及滿洲共同體的形成。此外,努爾哈赤又在氏族制牛錄組織的基礎上,創建了八旗制度。最初只有黃、白、紅、黑四旗,後來增設了四鑲旗,共為八旗,總兵力達六萬餘人。
  • 清太祖努爾哈赤的陵寢中,埋藏著哪些不為人知的秘密?
    那是在明朝的天啟六年,後金的天命十一年,據《清太祖實錄》記載,這一年七月二十三日,努爾哈赤感覺自己的病情十分嚴重,下令前往清河溫泉療養;等到八月初七日,已是病入膏肓、勢將不起,他決定馬上返回首都瀋陽。一行人乘船沿代子河順流而下,並通知阿巴亥,讓她趕緊出城接駕,擔心見不到最後一面了。八月十一日,努爾哈赤駕崩於距離瀋陽四十公裡的璦雞堡。  清太祖的死因是什麼?
  • 努爾哈赤以七大恨引發明朝震動,薩爾滸之戰明軍傾盡全力為何慘敗
    電影《繡春刀2》中的薩爾滸之戰 大明萬曆四十四年,努爾哈赤建立後金政權,年號天命,稱金國汗,以赫圖阿拉為都城。 兩年後,後金汗努爾哈赤以「七大恨」為理由誓師伐明。所謂的「七大恨」包括: 第一恨:我的祖父和父親,沒有侵犯明朝邊境一草一木,明朝無端挑起邊釁,害死我的祖父和父親; 第二恨:明朝對不起我,但我卻一心修好與明朝的關係,修立界碑,下令有越界者必定誅殺。
  • 清太祖努爾哈赤(上篇)
    當時,女真部落都信以為真,紛紛依附尼堪外蘭,甚至連努爾哈赤家族中的人也對神起誓,想殺掉努爾哈赤,歸順尼堪外蘭。尼堪外蘭也儼然以滿洲國主自居,逼迫努爾哈赤歸附於他。努爾哈赤憤怒地對尼堪外蘭說:「汝害了我的父祖,我恨不能手刃汝,豈能反從汝偷生?」
  • 「名人百科」傲視天地天命汗——太祖高皇帝努爾哈赤
    【名人簡歷】愛新覺羅·努爾哈赤(1559-1626年),明嘉靖三十八年(1559年)出生於建州左衛蘇克素護部赫圖阿拉城。後金政權的建立者,為後金首位可汗。其子愛新覺羅·皇太極稱清帝後追尊努爾哈赤為太祖高皇帝。
  • 努爾哈赤是怎麼死的?
    再看努爾哈赤,一生徵戰,殺敵無數,卻在寧遠遇到了最大的失敗,最大的恥辱,也是他人生的轉折點。兵敗寧遠後,為了顏面,他咬牙攻打蒙古喀爾喀部(今天的外蒙古),但詭異的是同年就蹬腿去世了。據當時朝鮮使者記錄,努爾哈赤在寧遠之戰被紅衣大炮所傷,未愈直至去世,但這條可信度過於單一,有待考證。那努爾哈赤到底怎麼死的?
  • 《太祖秘史》之渣男舒爾哈齊
    舒爾哈齊是努爾哈赤的弟弟,感情很好,從小走散,大了重逢,共同開創了一番豐功偉業。人設是一身亮閃閃的優點,多才多藝會吹簫,英俊瀟灑武藝高強,重情重義,鐵膽柔情。努爾哈赤一生愛而不得的女人東哥,對舒爾哈齊愛得死心塌地。
  • 清太祖努爾哈赤:一個頂天立地的人物,有人認為更是個偉大的英雄
    努爾哈赤是個怎麼樣的人物呢?在我們漢的族人看來,努爾哈赤是魔鬼,是屠夫,可在滿人心目中,他是偉大的英雄!為什麼努爾哈赤拼了命的也要入關?他如何不清楚明朝的強大?如果沒有李自成等人的叛變,可能他一萬年都只能在關外老實待著,事實上他是為了給自己的族人闖出條活路!
  • 滿清滅亡後,如果清朝十二帝相聚在一起,努爾哈赤首先會抽誰?
    歲月繾綣空嘆當年事,清朝——中國歷史上的最後一個封建王朝在經歷兩百多年的浮浮沉沉後,終究,還是淹沒在歷史長河中。 在這兩百多年間,清朝經歷了入關前和入關後共十二個皇帝的統治,後世統稱為「清朝十二帝」。若問誰人最有資格評價清朝興衰,莫過於清太祖努爾哈赤。
  • 同為清朝皇帝,努爾哈赤和溥儀有什麼不同
    從努爾哈赤到溥儀,到底有這那些不同呢?一努爾哈赤努爾哈赤生於一個比較不錯的家庭,他的父親是一個小小的部落酋長,雖說部落不大,但是好歹是一個小小的官員,也是有著一定的地位,用現在的話來講,那也是官宦之家。
  • 清朝的開國皇帝是努爾哈赤還是皇太極
    一般說起清朝開國皇帝,很多人下意識認為是清太祖努爾哈赤,其實努爾哈赤只是建立的後金割據政權,真正的清朝開國皇帝是皇太極。
  • 大清王朝的開創者和奠基人——努爾哈赤!
    一、少年坎坷卻忍辱立志,多次殺伐徵戰在戰爭中不斷成長自己努爾哈赤在少年時期,也有過一段快樂的成長時光。只不過這段時光與他一生相比較的話,確實太過於短暫了。在小努母親尚在人世時,他可以得到父母的寵愛; 可以在父母的呵護下快樂的成長。
  • 努爾哈赤有16位王妃,她一生無寵,卻是唯一享受皇后待遇的女人
    努爾哈赤在清朝的十二個皇帝中,無疑是最特別的一個,雖然他並不是大清國的建立者,但他所創立的後金政權為大清國奠定了堅實的基礎,所以,皇太極登基稱帝後,尊崇父親努爾哈赤為清太祖。根據文獻記載,努爾哈赤總共有16個妃嬪,《清史稿》記載有14個妃嬪,另外兩個妃嬪(德因澤和阿濟根)為努爾哈赤殉葬。這16位婦女中,有兩位享用了皇后封號,一位是皇太極生母孝慈高皇后,另一位是多爾袞生母孝烈武皇后,即大妃阿巴亥。但兩人都是空手而歸,生前並未享受皇后待遇,唯一享受皇后待遇的人,便是壽康太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