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古徵戰,師出有名。起兵一方在戰前公開宣戰,並告天誓師,進行戰爭動員。在《尚書》中記載《甘誓》《湯誓》《牧誓》等諸多誓詞,以夏啟、成湯、武王等上古王公之名發布,誓詞主旨是說明戰爭的意義,明確軍紀,在起兵之前諭告全軍,進行動員。這一傳統在中國數千年的歷史發展中得以傳承。
在中國第一歷史檔案館藏珍貴檔案中,有一件皇太極入關攻打永平(今河北盧龍)時發布的布告。檔案時間為天聰四年,文中完整複述了其父努爾哈赤起兵伐明時的「七大恨」誓詞,揭示出對明宣戰的七大理由,故稱《金國汗攻永平誓師安民諭》,習稱「七大恨」榜文。
「七大恨」全文除見載此件檔案外,尚有明神宗實錄、滿文老檔、清太祖高皇帝實錄等各文本,因均系追述所成,故內容不盡相同。正如修昔底德《伯羅奔尼撒戰爭史》所言:「關於在戰爭臨近時或者過程中發表的演說,其中有些是我親身聽到的,有些是我通過其他一些渠道 了解到的,二者同樣難以被精確複述。」而此件榜文,恰可發揮印證的作用。經著名歷史學家孟森先生考證,在迄今可見的各種「七大恨」內容版本的文獻中,該榜文當屬最接近13年前努爾哈赤「七大恨」原始的版本。
該檔案既是告天誓詞、出兵檄文,也是安民榜示。全文以漢字書寫,紙質印刷,縱75釐米,橫100釐米。雖系以一國之主名義發布,但文體不拘一格,通體頂格書寫,紙質也相對粗糙,可用於宣讀和張貼。檔案中完整地複述了努爾哈赤起兵伐明懷有的「七大恨」,以此「敘我起兵之由,明我奉天之意"。這「七大恨」的內容是: 1.明無故殺害努爾哈赤祖父和父親: 2.明朝偏袒葉赫、哈達等部女真,欺壓建州女真: 3.明違反雙方劃定的範圍,強令努爾哈赤抵償其所殺的越境人命:4.在建州與葉赫的部族徵戰中出兵幫助葉赫: 5.明支持葉赫將已許給努爾哈赤的女兒轉嫁蒙古,致使建州蒙羞: 6.驅逐居住在邊境的建州百姓,毀壞其房屋田地: 7.明派遭官員赴建州作威作福。此件檔案是清朝開國史上一份 重要而特殊的文書。集告、檄、諭等形式內容為一體,行文、格式質樸簡單,別具一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