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所謂「名正言順」,不管做什麼事情,總要有個合理的理由,特別是在起兵這麼大件事上。就好比朱棣起兵,總不能說我就是衝你朱允炆的皇位來的吧,所以他找了個冠冕堂皇的理由,就是「清君側」。
同理,努爾哈赤想要公然反抗明朝,也必須找個能讓天下人信服的理由,否則就變成公然反叛了。於是,努爾哈赤便以「七大恨」為由,反抗明朝。
表面上來看,努爾哈赤對明朝有著「七大恨」,看來雙方確實仇深似海,那麼努爾哈赤反抗明朝也是合理的。但仔細一看就會發現,努爾哈赤的「七大恨」,其實大部分都站不住腳,為何這樣說呢?我們一起來看。
第一恨
努爾哈赤發兵反抗明朝,他這樣說道:
「吾父、吾祖,於明帝邊境,不折其草,不擾其土,而彼無故生釁於邊外,殺吾父、祖,此一恨也。」
就是說明朝殺了他的父、祖。
其實他的父、祖雖然的確死於明軍之手,但都是戰亂時的誤殺。真正打起仗來,誰還會看清楚你是誰,再考慮殺不殺呢?另外,當朝廷知道誤殺了他的父、祖後,第一時間就歸還了屍體。同時,朝廷還讓努爾哈赤承襲祖職,並以其父「殉國忠」為由,追封為都督僉事,可以說是盡力補償了。
第二恨
「明國背之,遣兵出邊,護衛葉赫,此二恨也。」
當初明朝與女真有約定,雙方要避免因伐木造成不必要的爭端。可是明朝卻違背誓約,不但跨越邊界,還出兵護衛葉赫。
首先雙方只是立碑約定,儘量不引發不必要的爭端,但沒有說明朝一定不能越界。畢竟努爾哈赤管轄的地區,仍然屬於明朝轄地,那麼明軍進入自己的轄地,那是理所應當。
其次建州女真和葉赫之間有矛盾,所以努爾哈赤才看不慣明朝「護衛葉赫」。但其實明朝這樣做,只是為了平衡勢力,並沒有偏袒葉赫的意思。所以說這一點,是站不住腳的。
第三恨
「自清河以南,江岸以北,每年明國人出邊,入女真之地侵奪,我以誓言殺其出邊之人,彼不顧前誓,責我擅殺,拘我往廣寧叩謁之使者剛古裡、方吉納,系以鐵索,挾令吾獻十人於邊上殺之,此三恨也。」
就這一點還說得通,明軍屢屢違反雙方約定的範圍,進入女真之地侵奪殺人,努爾哈赤恨他們也是正常的。
第四恨
「遣兵出邊,為葉赫防禦,致使吾已聘之女轉嫁蒙古,此四恨也。」
這就是當時著名的「老女」之爭,事情是這樣的。當初努爾哈赤擊敗九部聯軍後,葉赫、烏拉、輝發、哈達都跑來向建州女真示好,並承諾將葉赫布寨之女,許給努爾哈赤,將納林布祿的侄女許給代善。努爾哈赤很高興,便與這四部結為盟友。
可沒想到,最後納林布祿卻違背了盟約,將布寨之女和他的侄女都嫁給了他人。布寨之女本就是出了名的美女,所以當時想得到她的人很多,這也導致這位佳人的命運悲涼,成為政治的犧牲品,三十三歲還沒有嫁出去,成為「老女」。
本來這位佳人就該嫁給努爾哈赤,可是納林布祿違背盟約,這讓努爾哈赤如何咽下這口氣。但問題是,這件事是葉赫悔婚,與明朝並無關係,可就因為明朝「護衛葉赫」,努爾哈赤就將罪名強加到明朝身上,欲加之罪何患無辭。
第五恨
「將吾數代看守帝邊居於柴河、齊拉、法納哈三路之女真所種田谷,不容收穫,遣兵逐之,此五恨也。」
這一條是說,明朝不準女真人收割柴河、三岔口、撫安的莊稼。但其實這些地方,原本屬於哈達王臺、蒙格布祿的轄區。努爾哈赤將哈達擊敗後,就派人到他們的地盤上種地。
可是明朝作為正統王朝,根本就不承認建州滅哈達的事實,因為這屬於反叛行為。哈達的地盤與葉赫接近,一旦這裡發生戰爭,就威脅到葉赫的安全,這就等於,也威脅到明朝邊境的安全,所以明朝不準他們收割也是合理的。
第六恨
「聽取邊外天譴之葉赫所言,備書惡言,遣人對吾施以種種侮辱,此六恨也。」
這與上一條是有關聯的,努爾哈赤認為,明朝不準他們收割哈達舊地的莊稼,已經是蠻不講理。更重要的是,明朝聽信葉赫的挑撥之言,對建州人出言侮辱,這讓他很是憤怒。
但其實,當時萬曆皇帝只是派人去宣旨,讓建州人停止收割哈達莊稼,並要求他們退回自己的地界,同時不要騷擾葉赫。很明顯,努爾哈赤再次認為,明朝這是有意偏袒葉赫,所以他稱明朝對建州存在侮辱的事實。
第七恨
「明國助天罪之葉赫,如逆天然,以是為非,以非為是,妄為判斷,此七恨也。」
這一條完全顯得有些多餘,為什麼呢?前面說了,建州滅哈達,已經威脅到明朝邊境的安全,所以明朝勒令他們退回去,並且不要騷擾葉赫。但努爾哈赤仍然揪著不放,說明朝偏袒葉赫,硬是多給加出一恨來。
從這「七大恨」就可以看出來,其實很多都是「強詞奪理」。明朝作為中原正統王朝,本來就有壓制邊境各部落的權利。加上明朝護衛葉赫,也是為了平衡邊境勢力,防止建州女真一家獨大,對中原產生威脅。再說,明朝也並未過多幹涉,建州人在自己地盤自由活動。
在七恨之中,也就第三恨是明朝做得過分了,還有第一恨殺父、祖之仇,雖然明朝已經安撫,但畢竟親人回不來了。至於其他五恨,完全就是努爾哈赤為了出兵強行加進來的。
關於努爾哈赤的「七大恨」,在不少史料中都有記載,不過也都有出入,但大致上的理由是相同的。其實哪有那麼多的仇恨,唯一的仇恨,就是明朝不滿建州不斷擴大勢力,威脅到中原的統治。而努爾哈赤則覬覦中原,早有取而代之的心思。
努爾哈赤提出「七大恨」,只不過想激發除漢人外,所有人對明朝的不滿之心,讓大家群起而攻之。同時,他願意站出來為女真人說話,這讓所有女真人都唯他馬首是瞻。最後,他這樣說,就表示自己只是為女真人出頭,並未有取而代之的想法,自己不是叛賊。
總而言之,努爾哈赤的「七大恨」,就跟朱棣的「清君側」一樣,只不過是給自己找個合理的藉口罷了。至於它是否站得住腳,這根本就不重要,重要的是,有人願意追隨自己,去幫自己實現目標就行。
(參考文獻《滿洲實錄》《清實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