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女真三大部之一,努爾哈赤都沒完全統一的「野人女真」是什麼

2021-01-07 觀文殿大學士

女真人,這是古代生活在我國東北地區的一個部族。在明朝初期,女真人主要分為建州女真、海西女真、野人女真三大部,這其中建州女真大家知道,它就是後來建立了清朝的那支女真人,其實建州女真在遼金時代為完顏部(金朝核心統治部族)附庸五國部。元末明初,其中三個女真萬戶分別在胡裡改部酋長阿哈出、斡朵裡部酋長猛哥帖木兒帶領下開始向東南遷移歸附明朝,明朝後來設置了三個地方軍事行政機構(建州衛,建州左衛,建州右衛),於是被稱「建州女真」。

而海西女真主要分布於海西(今松花江東)到黑龍江,後發展為葉赫、哈達、烏拉、輝發四部。後來,建州女真人努爾哈赤崛起的時候,開始徵伐海西並將它們兼併。海西女真的葉赫部大家可能也聽說過,(慈禧便是該部人)。當年努爾哈赤崛起之前,葉赫是女真人內最強大的部族。不過,在古勒山之戰,以葉赫為首的九部聯軍慘敗於建州女真,從此開始衰落,並於1619年,被建州女真努爾哈赤兼併。

但是這野人女真,大家可能也不就太了解了。那麼,歷史上的「野人女真」是個什麼樣的部族呢?

首先,我們務必清楚一點:建州女真、海西女真、野人女真並不是三個部族的名稱,而是明朝根據當時各種女真部族生活的地域,以及它們和明朝關係的遠近而人為定義的。這些漁獵民族分布地域廣大且鬆散,所以這種定義肯定沒那麼精確。

對了,順帶說一下明代女真人和金朝女真人的關係。我們這麼理解就行,當年金朝女真人徵服中原後建立了金朝,其核心統治部族隨即南遷中原,並逐漸接受了中原文化的薰陶。到了明朝的時候,這些人早就和中原人沒什麼區別了,一般也被視為漢族。但是呢?有些部族還留在東北的白山黑水,後來,這些人就成了元明時期的女真人。

在古代,塞北、東北地區分布的部族和中原不一樣。中原自秦朝就實現了大一統,加之車同軌書同文,所以漢人早就在大一統皇權下形成了民族共同體。但是,塞外地區由於沒有這種條件,所以那裡分布著的都是單個單個的部族。古代這些民族崛起的時候,通常第一步不是南下劫掠,而是在一些民族領袖的領導下先實現自身內部的統一。比如,漢朝時匈奴之冒頓單于,遼朝契丹之耶律阿保機,金代女真人之完顏阿骨打,蒙古人之成吉思汗,而對於明代女真人,其代表則為努爾哈赤。

努爾哈赤出身建州左衛都指揮使世家旁系,其先後徵服了建州女真其他勢力、海西女真諸部和部分野人女真部族,大體上統一女真。這個「大體」是什麼意思?就是還有一部分女真人沒被統一,這就是部分野人女真!野人女真到底分布在哪裡呢?

建州是明朝設定的地域;海西呢?「海西」, 作為區域名,始於元代。元朝曾設置過「遼東海西提刑按察使」、「海西遼東鷹坊萬戶府」、「海西右丞」、「海西宣慰司」等機構或官職,但有關他們的轄地,史載不詳。根據考證,大概就是松花江中遊一帶。

野人女真又稱東海女真,聽名稱就知道和海西女真是相鄰的,但它們的分界是哪裡呢?精確的分界線其實沒有,不過據《龍飛御天歌》記載, 當時朝鮮人把今依蘭以西的一段松花江叫做海西江。故可以推斷, 此界限當在今依蘭一帶。

註:龍飛御天歌,朝鮮王朝訓民正音頒布後,第一首用諺文寫作的詩歌,成書於1445年(朝鮮世宗27年)至1447年(世宗29年)。內容為記錄朝鮮王朝的發展歷史,因為朝鮮民族一直以來和女真人也是糾紛不斷,所以也記錄了一些女真人的歷史。

「蓋女真三種,居海西,等處者為海西女真,居建州、毛憐等處者為建州女真,各衛 所外,又有地 面、 有站、有 寨,建官賜敦,一 如三衛之制,其極東為野人女直,野人女直去中國(中原)遠甚,朝貢不常」——《大明會典》

大體上的野人女真(東海女真)分布

在三大部族的女真人當中,野人女真和中原的關係是最為疏離的,它們生活的環境也最為惡劣,經濟文化發展程度也最差,對於明朝來說,可能看「建州女真」什麼的就是野蠻人了,但是對於「建州女真」人來說,「野人女真」都算野蠻人。「野人」其實不是他們的自稱,是明廷對於他們的稱呼,元朝和明初,中原朝廷將東北地區生活的部族都泛稱為「野人」(因為它們經濟文化發展落後嘛)。但是明朝中期之後,建州女真和海西女真和明廷已經有了羈縻關係,所以「野人女真」就用來稱呼這兩支女真之外的女真人。

根據《清太祖高皇帝實錄》,東海女真分為:渥集部、瓦爾喀部和庫爾喀部。渥集部又稱窩集部、兀狄哈。庫爾喀部又稱虎爾喀、胡兒胯、瑚裡哈。

由於野人女真活動範圍太廣,而且發展太落後,所以並未形成像建州、海西女真那樣的聯盟集團,甚至當努爾哈赤統一女真人的時候,也沒想著要徹底兼併它們,但是努爾哈赤以及建州女真後繼的領導人同樣屢次攻伐他們,為了什麼呢?為了掠奪人口!

女真人和漢人不太一樣,最初崛起的時候四處徵伐,其目的並不是為了掠奪土地。他們不缺土地,缺的是人口!後金南下劫掠的時候多次擄掠漢人,而往北打野人女真呢?雖然野人女真生活的苦寒之地他們不感興趣(建州女真缺人,自己的地盤都沒有足夠的人力開發,更沒空往北邊開發這種苦寒之地),但這些彪悍的野人女真部族的戰士,則是上好的兵員。這部分士兵,就是大家有時候會在清宮戲中聽到的「披甲人」,這其實有點奴隸兵的性質!

註:披甲人,清初時期投降滿人或者是被俘虜的舊漢人和朝鮮人,以及其他東北各族統領部族的人。

在努爾哈赤徵戰的初期,女真人有這麼一個特點。即人口在匯集中遷徙、在遷徙中匯集,形成向建州 ( 後金 ) 內地的聚流。這是一個民族形成合力的必然步驟,但由於野人女真離得太遠,所以自動遷徙過去不太可能,需要政府實行,努爾哈赤徵撫野人女真的時候,多次將徵服和俘虜的野人女真部族人帶到自己的地盤,以充實人口,增加國力。

這裡挑一些有關史料記載:

丁未年 ( 1607 年 ) 五月,努爾哈赤遣兵徵東海窩集部,「 取黑十黑、敖莫和、所羅佛內黑三處, 獲人畜二千而 回 」。辛亥年 ( 1611年 )七 月,「 討兀吉部內兀兒孤沉,木冷 二衛,皆取之」……

通過這些徵伐,後金政權獲得了大量的野人女真部族的人力資源,國力得到了充實。(根據統計,努爾哈赤時代,至少有10萬野人女真被招服,並遷徙到了建州中心地區)。當然,這也有負面影響,就是黑龍江以北,烏蘇里江流域的部族分布進一步薄弱,使得沙俄後來趁虛而入的時候遇到的阻力更小……)。

上圖是建州女真統一中國的過程圖,注意圖中紅白陰影部分,這就是建州女真以及其統一海西女真後佔據的地方,而東北其它廣大地區分布的則是野人女真。

那麼,野人女真和現在的滿族有關係嗎?這麼說吧,被徵召過來的一些野人女真人,有的後來融入了建州女真集團中,成了日後滿族共同體的一部分,但是,以當時的發展水平,建州女真也不可能徹底徵服野人女真,因為野人女真分布實在是太廣了,所以即使是清軍入關統一全國後,在黑龍江,烏蘇里江流域這些地方,還是有野人女真部族殘餘,而這些部族就形成今天的赫哲族、鄂倫春族、鄂溫克族等民族,有的甚至還和西伯利亞部族融合,成了俄國境內的尼夫赫人等族。

清軍中的索倫營便是這些黑龍江土著民族(野人女真)組成的精銳部隊

比如大家在歷史劇中聽到清軍精銳「索倫部」,便是這些野人女真部族的戰士。索倫本是達斡爾人對鄂倫春人的稱呼,意為「生活在山林的人」。因鄂溫克人英勇善戰,所以其周邊部族同被稱為索倫部。索倫部並非一個具體的民族,而是生活在東西伯利亞、外興安嶺、中國東北周邊各通古斯系民族的統稱。很多索倫人在清朝進入了滿洲八旗而成為了滿族,這些人屬於比較特殊的「伊徹滿洲」(清代滿族兩大部分之一的別稱,又稱新滿洲。清代滿族分為「佛滿洲」與「伊徹滿洲」兩種。「佛」滿語意為「舊」;「伊徹」意為「新」,指新編入八旗者)。

(完)

相關焦點

  • 努爾哈赤是怎樣統一女真對抗明朝的
    努爾哈赤以十三盔甲起兵後,經過五年東徵西討,在1588年統一女真建州部,此時,開始徵討整個女真族部落。說起女真部落亂糟糟的,先簡單的梳理一下。明末的女真分三大塊,建州女真,海西女真和東海女真。其實,這是明朝根據自己認知和判斷給他們起的外號。
  • 努爾哈赤的建州女真,與金國的女真有何關係?清朝是「假女真」嗎
    很多人覺得,女真之所以從宋朝時期的「文明民族」回歸明朝時期的「野蠻」,原因在於努爾哈赤等是「假」女真人,他們不過是打著女真旗號的「通古斯人」而已。這個說法基本上沒啥依據,不過是少部分「網絡歷史學家」杜撰出的而已。
  • 「入關學」暴論:明朝對女真發起「貿易戰」,努爾哈赤如何應對?
    百度百科「入關學」的解釋儘管「入關學」這套理論相比諸多國際關係模型,從一開始就顯得過於簡略和似是而非,尤其是「山高縣」被知乎封禁後,「入關學」本身快成了一個什麼都能往裡裝的筐,變成了娛樂化的顯學,完全喪失了成為嚴肅國際關係理論的可能。
  • 歷史上的野人女真到底在哪裡?線索指向北極愛斯基摩人
    女真分三部,建州女真、海西女真和野人女真。其中建州女真和海西女真在歷史上源流清晰,幾乎沒什麼爭議,但野人女真到底是誰?在哪裡?現在又是誰?這些問題卻爭議較大,一直難有定論,主要原因在於野人女真處於更加遙遠苦寒之地,社會文化發展水平也較低,居住又極其分散,所以史書上有價值的資料非常少。
  • 明廷朝臣聯合上奏,萬曆皇帝卻無回音,女真依舊野蠻徵伐
    滿頭白髮和鬍鬚的李成梁從廣寧出發回到北京時,他沒有意識到因為傲慢而已成氣候的努爾哈赤將與他的繼任者一起完全埋葬明朝。遼陽的東京陵墓是關外的一座簡樸而簡單的墓地。 這裡埋葬著努爾哈赤的近親中的兩個,一個是努爾哈赤的胞弟舒爾哈齊。 另一個是努爾哈赤的長子楚英。 舒爾哈齊是努爾哈赤的三弟。 在四個弟弟中,舒爾哈齊最驍勇善戰。
  • 努爾哈赤起兵之檄文「七大恨」,「葉赫老女」純屬無稽之談
    15世紀初,女真人形成了建州、海西和野人三大部分,但海西女真逐漸南侵,建州女真只能沿圖們江逆江而上,向西南遷移。此後,大明帝國先後將建州女真分割為建州衛、建州左衛、建州右衛,即「建州三衛」。
  • 七大恨:對明朝仇深似海的背後,卻竟是努爾哈赤的「欲加之罪」
    在此之前,努爾哈赤已經通過武力,收服了烏拉、輝發、哈達等幾個強大的女真部落,葉赫部也就此成為了努爾哈赤在統一女真道路上最後的「絆腳石」。然而,由於努爾哈赤的快速崛起引發了明朝對其的警惕,於是加大了對於葉赫部的支持力度,進而阻礙了努爾哈赤統一整個女真的進程。而葉赫也仗著有明朝的支持,長期與努爾哈赤保持了敵視與對峙狀態。
  • 努爾哈赤的「七大恨」具體內容是什麼,為何大部分都站不住腳?
    名正則言順,做任何事情都要有個上得了臺面的理由,至於起兵舉事更得遵從師出有名這一原則,否則便是叛逆。清太祖努爾哈赤公然反抗明朝,理由便是著名的「七大恨」。那麼所謂的「七大恨」到底指的是什麼?天命三年(1618年,明萬曆四十六年)四月十三日,努爾哈赤以「七大恨」誓天,發兵徵明,十五日攻下撫順。
  • 努爾哈赤以「七大恨」為由,反抗明朝,為何大部分都站不住腳
    於是,努爾哈赤便以「七大恨」為由,反抗明朝。表面上來看,努爾哈赤對明朝有著「七大恨」,看來雙方確實仇深似海,那麼努爾哈赤反抗明朝也是合理的。但仔細一看就會發現,努爾哈赤的「七大恨」,其實大部分都站不住腳,為何這樣說呢?我們一起來看。
  • 清太祖努爾哈赤(上篇)
    尼堪外蘭因助明總兵李成梁攻陷古埓城有功,受到明朝的保護。努爾哈赤派人責問明邊吏:「我先人究竟有什麼罪而死於兵?」明朝派使者送還他父親和祖父的遺體,對他表示歉意,並贈予敕三十道,馬三十匹。努爾哈赤對明使說:「尼堪外蘭是我的仇人,一定要把他抓來送我,方可罷休。」明使者回答說:「前者因誤害了你的父祖,所以給予救書和馬匹,這件事已經了結。
  • 一戰打出遼東百年安寧:明憲宗對建州女真的犁庭掃穴之戰
    各地饑荒水旱地震不斷,外面是蒙古部進範寧夏/陝西,佔領河套,建州女真崛起,吐魯番侵佔哈密衛。明憲宗面臨的情況和崇禎時差不多,如此內外交困,如果換了崇禎那樣的,明朝估計提前一百多年就滅亡了。在此之前,我們先來說一說建州女真的來歷,元代在統一中原之後,將東北地區的女真部族統編為萬戶府,以各部首領為萬戶。當元朝統治崩潰的前夕,女真五萬戶府銳減為三萬戶府,轄下的三個萬戶經過數次的遷徙與離散,形成了建州衛、建州左衛、建州右衛三個民族衛所,成為建州女真部落聯盟的前身。
  • 努爾哈赤以十三副鎧甲起兵,為何能建立後金?多虧了明朝支持
    努爾哈赤出生在明嘉靖三十八年(1559年),出生地在建州女真蘇克蘇滸河部的赫圖阿拉。他的外祖父王杲為建州右衛指揮使,他的祖父覺昌安和父親塔克世先後擔任建州左衛指揮使。 努爾哈赤10歲喪母,繼母對努爾哈赤很不好。
  • 歷史不是寫小說,清朝真的僅靠十三副鎧甲就能攻克明朝?
    很多自媒體總是在說清軍僅靠十三副鎧甲就能攻克三徵後的明朝,然而事實真是這樣麼?很多人以為明朝的女真人都是野人,啥都不會,還在過著啃樹皮的日子,然而恰好相反,努爾哈赤是漢化程度較深的女真人,結合女真的實際情況,又琢磨除了具有自己特點的軍事組織形式。
  • 努爾哈赤的傳奇一生:爺爺和父親被「誤殺」,高舉七大恨徵討明朝
    愛新覺羅·努爾哈赤,於公元1559年(明嘉靖三十八年)出生於赫圖阿拉(今遼寧省新賓縣境內)建州。祖父『覺昌安』,曾擔任過明朝建州衛左都督(一說是擔任建州衛左都督僉事;一說僅僅只是建州女真部落的一個小酋長而已)。其父『塔克世』,曾擔任明朝建州左衛指揮使。
  • 明朝這位皇帝能力被世人小看,武力值超過朱棣,差點滅了女真
    本文分享明朝這位皇帝能力被世人小看,武力值超過朱棣,差點滅了女真。 不過明朝在我國的歷史上卻非常的低調,甚至於低調到國人只知道明朝皇帝們的奇葩和其對國家治理的不作為,明朝是由明太祖朱元璋所建立,朱元璋此人也比較的特別,和歷史上很多的皇帝都有著非常大的區別,他的出生並不顯赫,甚至可以用低價二字來形容,一個小小的農民,又當過乞丐和和尚,確實這樣的經歷讓很多人都非常的不解,為什麼這樣一個男人最終還能成為皇帝呢?那些達官顯貴有顯赫身份的,難道都是吃乾飯的嗎?
  • 1598年,明朝最後一位能壓制努爾哈赤的名將死了,清八旗再無顧忌
    而此時坐視後金壯大,卻無能為力的萬曆,一定會想起一個人,他叫李如松,一個曾經明朝用來壓制努爾哈赤的「底牌」。1598年,遼東總兵李如松率軍北抗侵犯遼東的韃靼,取得大勝。率領3000騎兵追擊韃靼殘部,卻不料與數萬韃靼騎兵相遇。李如松部拼死一戰,最終在撫順渾河全部壯烈殉國。對於李如松的陣亡,萬曆萬分悲痛,他失去了不僅僅是一位遼東總兵,而是整個北境防線的主帥。
  • 有種強詞奪理,叫做「努爾哈赤《七大恨》」
    元朝雖然敗退回漠北,但依然強大,經常騷擾明朝邊境,直到李成梁鎮守遼東之後才將其平息。蒙古消停之後,遼東地區的威脅就剩下海西女真了。海西女真包括葉赫部、哈達部、烏拉部、輝發部等部落,任何一支在當時都能碾壓建州女真。可是,經過李成梁的多次絞殺,這些部落也開始沒落,這才有了建州女真的崛起。為什麼科普這段歷史?
  • 努爾哈赤的外祖父王杲,為什麼有一個漢人的名字?
    大家都知道,努爾哈赤統一女真各部,創立八旗制度,建立了後金政權,是清朝的奠基者,後金第一位大汗。努爾哈赤的外祖父王杲,也是明朝的建州右衛都指揮使,則很少有人提及。但是,王杲其人,也是一位在建州女真發展史上有著承上啟下重要作用的人物,他的名字還是明朝撫順城的守備官所起。
  • 「女真第一美女」布喜婭瑪拉的復原圖,看看到底有多美?
    隨後,葉赫部又將東哥許配給烏拉部布佔泰,以誘使他參與「九部之戰」,布佔泰隨後便在這場戰爭中做了努爾哈赤的俘虜。當布佔泰四年後被釋放打算迎娶的時候,東哥卻早又被許配給了努爾哈赤。 聽說東哥徵婚,哈達部酋長孟格布祿立即血氣上湧,報名應徵,訂下婚約後遂於萬曆二十七年五月向努爾哈赤宣戰。九月,孟格布祿兵敗,向努爾哈赤投降。
  • 女真兵血戰日本武士,1592年加藤清正入侵東北之戰
    日本出兵大陸通常要先打朝鮮(壬辰倭亂、九一八事變都是如此)、而如果大陸政權要攻擊日本,通常也是以朝鮮為基地(元日戰爭)等。 這裡要問一個冷知識了:不包括倭寇等海盜勢力,日本正規軍隊第一次入侵中國本土,是在什麼時候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