衝泡秋白茶時,把茶梗都扔了?要是這麼做就虧了!

2020-12-10 白茶家族

入門白茶

口糧白茶

壽眉的標籤有點多

甚至還有低端白茶

只是因為它的茶梗粗大?

那你們真是太俗了

文 | 小白

01

白毫銀針太貴了,白牡丹又怕喝不懂,保險起見還是喝壽眉吧。

在不少剛入門茶友的嘴裡,都能聽到類似的話語。

不過,新人剛開始喝白茶,壽眉確實是個不錯的選擇,作為口糧茶的它,價格親民。

把褲腰帶中的錢花在壽眉上,一點兒都不感覺心疼。

但是,有部分剛看到壽眉的茶友,卻表現了一臉嫌棄的樣子,這挑挑,那揀揀,不知道在捯飭啥?

茶友努力的管理好臉上的表情後,終於忍不住問了,壽眉的梗葉這麼粗,能喝嗎?

原來是嫌棄壽眉的茶梗太粗了!

看著茶友抓起一些壽眉放在手掌裡細細的觀察,滿臉的懷疑,好像在考證什麼東西一樣。

不僅小白,相信壽眉此時也表示很無奈。

「茶梗就是自己長相的標配,茶農採摘時就有了,這有什麼辦法。」

作為超愛喝壽眉的人,小白就稍稍的陳述一下壽眉的心聲。

對於壽眉的茶梗,不同的茶友有不同的想法,大家都各持己見。

但是,無論大家對壽眉粗粗的茶梗抱有什麼樣的態度,小白都想讓大家明白一件事。

茶梗是壽眉的必不可少的一個配件,要是沒了茶梗,壽眉的滋味可是會差了很多。

02

茶梗是採摘壽眉時的硬性要求,不可或缺。

打個比方,壽眉所擁有的茶梗,就像是我們人的四肢一樣,是在採摘時必須攜帶的。

要是採摘的壽眉沒有茶梗,只有芽頭和葉片,那這個壽眉就是殘疾的白茶。

茶友要是覺得小白的這個比喻太誇張,說的太嚴重了,那我們就按照國標上,壽眉的採摘標準來講。

國標規定,壽眉要按照一芽三葉,或是一芽四葉的標準採摘,並且對於壽眉的採摘,要連葉帶梗。

外貌,身姿,這都是已經註定的,就算我們再怎麼嫌棄,也不能改變壽眉有粗大的茶梗這個事實。

這就像大家看到的白毫銀針,白牡丹一樣。

銀針的採摘是「一旗一槍」,肥壯的芽頭上密布著白毫,旁邊還襯有一片小萼葉。

牡丹則是一芽一葉,一芽二葉的採摘標準,即使帶有葉片,也要保證芽頭的飽滿。

世間萬物,都有自己的生長準則,從而,才擁有自己獨特的風姿。

茶梗,就是壽眉的特點,

因為茶梗粗大,壽眉才與眾不同,才能在白茶中一眼被認出。

小白不知道茶友們心目中,認為壽眉的標配是什麼,但事實告訴我們,茶梗就是壽眉應有配件。

03

既然茶梗是壽眉不可缺少的一部分,那在衝泡的時候,茶梗有什麼作用?

記得第一次和小藍喝壽眉,小藍剛想將沸水注入蓋碗中,卻又遲疑了。

當時看到小藍那猶豫不決的神色時,還以為她擔心自己衝泡不好,再做一下準備。

但是後面小藍卻說,壽眉的梗這麼粗,能泡的開嗎?能喝嗎?

好吧……原來平常大大咧咧的小藍,是擔心起壽眉了。

好像也有不少茶友跟小藍一樣,在衝泡壽眉的時候,總是擔心茶梗在蓋碗之中泡不開。

不僅如此,之前也有茶友發問了,在衝泡的時候,可以把壽眉的茶梗摘掉嗎?

唉……茶梗可以寶貝啊!怎麼能摘掉呢?

所以今天就一定要跟茶友們好好說說,壽眉的茶梗在衝泡時,究竟有什麼作用。

平常喝到衝泡後的壽眉時,茶友們都知道它的茶湯有多清潤,多甘醇吧。

能讓壽眉這麼好喝的一半原因,都要歸功於它的茶梗。

作為植物根莖的輸送管道——茶梗,蘊藏著豐富的營養物質。

當壽眉被老白還有其他茶農採摘下來後,這些營養物質都留在了茶梗之中。

茶多糖,果膠物質……在茶梗之中,儲存了不少的內質物。

張飛穿針——粗中有細,這粗粗的茶梗不正是應了這句話。

茶梗看似醜陋,其實是一座巨大的寶庫。

只要用沸水,用正確的衝泡方式衝泡壽眉,就不用擔心茶梗泡不開。

衝泡之後的茶梗,可是給茶湯添磚加瓦。

如同絲綢拂過肌膚的稠滑感,還有讓舌尖陶醉的甘醇感,都是茶梗在衝泡後推波助瀾才有的結果。

對了,還有一點,茶梗的存在讓壽眉更加耐泡哦。

04

茶梗在散茶的狀態下,都有這麼多的作用,壓成餅茶之後更是方便撬解。

在選購壽眉的時候,有一部分的茶友會選擇散茶,還有一部分的茶友則會將餅茶收入囊中。

相對散茶而言,餅茶的衝泡會稍微麻煩一點,因為在衝泡之前,要撬茶。

而對於不少的茶友來說,撬解茶餅是一件難事,一不下心,就會把茶餅撬得七零八落。

好好的茶餅,撬出了一堆碎茶,這在後續的衝泡時,也增加了不少的麻煩。

面對這樣難以收拾的局面,茶梗就要開始發揮它的作用。

茶梗?茶友們不禁會在心裡打個問號。

難道在撬餅時,茶梗還能讓撬解變得更容易嗎?

是的。

大家將茶餅拿到手中,會發現在葉片和茶梗之間,存在著一定的間隙。

這些間隙,就是撬餅的關鍵點。

將茶刀或是茶針深入間隙,茶友們就知道,這可比在葉片和葉片之間撬解來的更加容易。

所以,茶梗可是在撬餅時,發揮了大大的作用啊!

05

壽眉的茶梗,究竟是草還是寶?是可有可無的存在,還是必不可少的配件?

茶友們看到這裡,心裡都有一個底了吧。

就算茶梗的長相比較粗大,讓壽眉變成了「鄉野農夫」,但是乍一看,不免有自己的可愛之處。

衝泡散茶,茶梗讓壽眉更加耐泡。

撬解餅茶,茶梗讓壽眉餅更易撬解。

誰說茶梗不是上天賜予壽眉最好的禮物呢?

整個太姥山茶園都是如此

能否搶到?

除了靠手速,還得有些運氣!

【2020年2月29日】

白茶家族 堅持原創的白茶自媒體

相關焦點

  • 白露茶要如何衝泡才對味,教你三招,為你助力!
    白露茶有著在白茶界稱得上寬的葉片,長長的茶梗需要人為的掐去半截,並且它有著個性的「五彩」外衣,墨綠、黃褐、磚紅都有著墨,外形斑斕,過目難忘。然後是茶香「秋香」是秋白茶都該有特點,白露茶也不例外,經過酷熱的夏季,秋茶來到最合適的生長期,陽光不再猛烈,和緩的陽光灑在茶葉的表面,茶香就在那時被積攢,內在的芳香物質越積越多,最終在一杯茶湯中釋放。
  • 春白茶和秋白茶,誰更容易生成棗香?五個角度,為你理清棗香困惑
    有了這些先天條件的差別,春白茶與秋白茶製成之後,在香氣與滋味的呈現上,便有了巨大的,根本性的差異。春白茶蘅芷清芬,花香清鬱。秋白茶鮮妍亮麗,婀娜多姿。它們陳化經年之後,還會生成一種大家都喜歡的香氣——棗香。
  • 俗話說:茶看人,人看茶。如何正確衝泡普洱茶?
    茶看人,人看茶。不曉得大家懂不懂小約說的這一句話,簡單的來說,就是看人泡茶。不同的人適合不同的茶,就好比最容易理解的:體寒的人更適宜飲用紅茶。普洱茶分生茶和熟茶,生茶和熟茶很明顯制茶工藝不會相同,功效自然也就不會相同。然後正確衝泡呢?
  • 春茶上市在即,白茶、紅茶、綠茶、普洱茶,衝泡方法你都備好了嗎
    詩聖杜甫,曾經寫過:「落日平臺上,春風啜茗時。」捧一杯春茶,依在窗前慢慢品味。恍然間,直感覺漫山遍野的春色,都匯入了杯中。春日嘗鮮,春天的味道少不了茶的參與!《2》綠茶的衝泡六大茶類裡,綠茶屬於不發酵茶。各地的名優綠茶裡,有西湖龍井、信陽毛尖、黃山毛峰、洞庭山碧螺春……它們無一例外,芽葉都較為鮮嫩。
  • 茶梗,到底是垃圾還是寶貝?
    中國人好以茶會客,看似簡單的一杯茶其中暗含了許多學問,除了泡茶講究,斟茶、品茶、添茶都有講究。而且在鑑別茶葉品質的時候,除了關注茶葉的整體狀況,還需要捕捉一些細節。
  • 無論白茶、巖茶、普洱茶、紅茶、綠茶,喝茶時,你都稱茶了嗎?
    茶,仍舊是每日打發閒散時光的最好選擇。昨兒喝茶,心血來潮,在朋友圈裡做了一個小小的調查——喝茶時,你都稱茶了嗎?結果倒也是意料之外。竟有一小部分茶友,是隨意投茶。「沒有稱的,都是大概量一下。」茶農熱情好客,又看是熟人引路,拿出了三款還不錯的水仙茶招待。燙壺溫杯之後,投茶。茶農的投茶方式,果然簡單粗暴。只見他大概地抓了一把,輕輕地搖晃了兩下蓋碗,又扔了幾根條索進去。然後就準備開始衝泡。
  • 六大茶類中,綠茶、白茶、紅茶、巖茶,分別需要什麼水溫衝泡?
    「綠茶和白茶都很嫩,水溫是不是要降低到85℃?巖茶和紅茶可以用沸水嗎?」面對茶友的一連串問題,三言兩語肯定是說不清的。於是,今天就專門來說一說,六大茶類中,綠茶,白茶,紅茶和巖茶,分別需要什麼水溫衝泡?
  • 究竟什麼白茶該有茶梗,而什麼白茶不該有茶梗?
    第一張圖片上的春壽眉,身體的各個部位都還健全,芽頭、葉片、茶梗都還在。但是第二張圖片上的春壽眉,居然變成了「殘疾茶」!它的茶梗怎麼全都不見了?茶友是用神奇的PS技術將茶梗都P沒了嗎?還是在給小白表演變戲法的絕活?
  • 隔夜茶和多次衝泡的茶對人體有害無益,還有幾種你是否疏忽了
    頭泡茶一般認為第一遍泡出的茶水比較好,隨著衝泡的次數越多,茶水的營養、口味等就降低。其實,會喝茶的人一般都不喝「頭泡茶」。因為在採茶、制茶過程中不論手工還是機器操做,茶葉上都會留有汗漬、塵埃等汙染物。採來的鮮茶葉不會經過洗滌才進入曬青、發酵和炒制階段,也難免會攜帶細菌雜質。因此,會喝茶的人們都會把第一次衝進去的開水(水溫視茶葉品種)倒掉。這主要有兩個好處:一是清洗去汙,二是去掉茶葉的陰溼之氣。
  • 有茶梗的白茶是壞茶?壽眉感覺很冤枉!
    03茶梗的好處一:含有豐富的果膠,湯水更加稠滑鮮甜。茶梗就像一個管道,為茶葉輸送營養,所以在被採摘下時因為空間大,能夠容納下更多的營養物質。茶梗中含有大量的果膠和可溶性糖,衝泡時會釋放在湯水中,在湯水中能夠感受到香甜的,稠滑的滋味。這些滋味都得歸功於茶梗。壽眉還分為春壽眉和秋壽眉,其中秋壽眉的茶梗最為粗大,蘊含著的營養物質也更加豐富。很多茶友都會熱衷追求棗香吧!
  • 六大茶類的最佳衝泡水溫,你掌握了多少?
    高溫可以激發茶香,是因為茶葉的香氣成分中很多是高沸點的物質,高溫下才會被激發,溫度不足或溫度過低時會錯失很多香型;而冷泡茶一個重要的缺點就是香氣熱茶高揚的香氣。六大類茶衝泡的最佳水溫既然溫度越高,有效成分浸出越多,那是不是意味著我們都用最高的水溫來衝泡就可以了?為什麼還會有不同的茶對應不同的水溫這樣的說法?
  • 泡茶時要注意,別這麼做,不管多好的茶都會毀了
    她和她媽媽一起做手工擀麵,拿面、拌麵、擀麵團、切面都是媽媽一個人做的,幾乎都是一樣的。當她只有煮麵的時候,我的朋友說她會和她媽媽一起煮兩次,最後,她媽媽做的麵條又滑又有活力,朋友交的東西不能叫麵條,糊湯還是差不多。同樣的烹調方法,但是如果烹調時間不同,溫度不同,就會有很大的差距,茶也是如此。
  • 小小「普洱龍珠茶」,純手工製作、玲瓏精緻小巧、衝泡時1次1粒
    因龍珠茶製作的人工費很高,一般都是有了上好的原料,才會選用這種製作工藝,這也是龍珠茶極耐泡的原因。②工藝流程:選料→稱重→揉捻→蒸製→自然陰乾。在製作 「普洱龍珠茶」 時,即要保持龍珠茶的條索完整,也要讓龍珠茶看上去非常圓潤,還要保持龍珠茶的鬆緊度、勻整度、等。
  • 各類茶葉衝泡的水溫是多少?原來泡茶這麼講究!
    在這些講究裡,似乎講究水溫都大家排在後面,其實衝泡茶葉,茶具倒還不是那麼緊要的,水溫的控制小約認為要僅次於講究茶類的後面。茶,大抵是分為六大類,因其發酵程度而分,每一大類都會有相應的代表性的茶,比如綠茶,我們都知道代表就是西湖的龍井,碧螺春等;再比如烏龍茶,代表就是鐵觀音或者巖茶一類。泡茶不能只憑藉感覺泡茶,不然會導致茶的滋味過於濃烈或者過於寡淡,浪費了一品好茶。
  • 這三種錯誤的紅茶衝泡方式,你還在堅持嗎?別讓好茶繼續受罪了
    自己從來都不排斥茶藝表演。畢竟在那般精心營造的優雅環境氛圍下,能得到很好的享受。但也要看適用場景,不推崇大家在日常生活中運用效仿。茶藝最本質的目的,應該是如何把茶泡得好喝,泡得出彩。若是平日裡朋友喝茶,非要弄個茶藝表演流程,估計能喝到太陽下山。消磨了耐心,等到真正品茶時,對香氣滋味的把握,便少了準確性。
  • 普洱茶是什麼茶?如何正確的衝泡普洱茶
    散裝普洱茶這種茶比壓制的茶更方便使用。可以清楚地看到茶葉。普洱茶如何正確衝泡買了普洱茶後,是不是對如何衝泡普洱茶感到困惑呢。我們來看下如何衝泡。然後注入適量的開水衝泡茶葉。4、將茶葉浸泡十幾秒鐘便可進入下一道工序。5、將茶水通過濾網分出茶湯,然後再分給茶客。6、品普洱茶要小口慢品,才能出味道。注意事項:1.茶葉的取量上觀音怕淡、普洱怕濃。
  • 中國七大茶系
    茶文化發展到清朝時,奢侈的團茶和餅茶雖然已經被散茶所取代,但我國的茶文化卻在清朝完成了由鼎盛轉化到頂級。清朝的茶飲最突出的特點就是出現了七大茶系,即綠茶、紅茶、黃茶、黑茶、白茶、烏龍茶和花茶。
  • 衝泡掛耳咖啡時,別再當成「茶包」來衝泡了,這樣衝泡,口感更好
    咖啡是我們現在在生活中經常喝的一種飲品,而且現在我們可以喝到的咖啡種類也特別的多,有很多的人在選擇咖啡的時候也都是會選擇掛耳咖啡的,這樣的咖啡相比於一般速溶咖啡口感也會更加的好,但是在衝泡的時候,有很多的人都會把它當作茶包來衝泡的,但是這樣是不能讓咖啡的香味更好地散發出來的,今天就來跟大家分享一下掛耳咖啡的衝泡方法
  • 衝泡這7種茶,竟然可以幫助平腹
    明明平時吃得不多,肚子為什麼鼓起來了……有些小夥伴可能以為是贅肉、肥胖導致腹部鼓脹,沒有搞清楚狀況便盲目去做瘦腹運動,結果浪費力氣和時間,還沒有效果。有調查顯示,10%~30%的成年人都深受腹脹的困擾。那麼,腹脹是怎麼來的?有沒有辦法緩解脹氣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