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書被稱為「史上最大的百科全書」,如今僅存百分之四卻異常珍貴

2021-01-17 清史留名處

我們都知道《大英百科全書》是當今世界上最權威最有名的百科全書,可中國有一本書卻比《大英百科全書》還要大,出版時間也更早,在《大英百科全書》中稱它為「世界有史以來最大的百科全書,這本書就是在明成祖時期修纂的《永樂大典》。

永樂元年,明成祖朱棣登基之後,他下令讓所有的翰林學士一起編修一部類書,修這部類書幹什麼呢?朱棣是這麼回答的:」天下古今事物類聚之,而統之以韻,庶幾考察之便,如探囊取物爾「原來朱棣覺得史料太雜,為了方便查找,就讓人編修了這麼一部類書。

朱棣提出要求後,解縉就自告奮勇接下了這麼一個重任,他僅僅花了一年就撰寫完了這本書,並取名《文獻大成》,可是朱棣看完了之後極其不滿意,認為內容實在太簡略了,於是就下令讓太子少保姚廣孝等人和解縉一起修纂,還動員了三千多人參加編校,最終花費了五年的時間,在永樂六年全書告成。

這部書一共22877卷,目錄和凡例還有60卷,裝訂成11095冊,朱棣給這本書定名為《永樂大典》,光從編纂這本書的工程就可以知道其價值有多大了,可是修纂完成後存在一個很大的問題,因為這本書內容太多,卷軼浩繁,沒能複印,朱棣只派人抄了一本,珍藏於文淵閣。

永樂19年,朱棣在北京的皇宮落成後,文淵閣大部分藏書被遷移到了北京,藏於文樓,《永樂大典》也一直藏在文樓之中,由於這本書很珍貴,文樓一直有重兵把守,可意外終究還是出現了,一百多年後,嘉靖三十六年,皇宮出現了大火,文樓也被燒毀,所幸地是,經過搶救,《永樂大典》並沒有被燒毀。

經過這次意外後,嘉靖皇帝為了防止孤本就這麼被摧毀,就派人臨摹一本,和永樂正本的格式一模一樣,正本和副本分藏於文淵閣和皇史宬。

然而皇家人依舊不願意讓這本書流傳於民間,所以經過幾百年的戰亂之後,《永樂大典》這部舉世矚目的典籍所剩無幾,如今僅剩的《永樂大典》僅有800多卷,300多冊,而且分散在十多個國家。加起來還不到原書的百分之四,而且殘存的《永樂大典》全是抄本和副本,其正本至今還沒有找到過一頁。

那麼《永樂大典》正本去了哪裡?史學家們給出了以下幾種觀點:

觀點一認為在明滅亡之後就已經被毀了,郭沫若就是這種觀點的代表者,他認為明亡之時,文淵閣被毀,正本也就被毀了,可是這種說法顯然站不住腳,因為沒有任何史料可以證明正本就存在文淵閣之中,所以這也僅僅是一種推測。

觀點二人認為在乾隆年間被大火給燒毀,可是這種說法也很牽強,因為乾隆年間編寫的《四庫全書》也想要從《永樂大典》正本中尋找資料,因為副本有缺,可當時怎麼也找不到正本,乾隆為此還派人到大臣家中搜尋,不過都沒有收穫,可見正本毀於乾清宮是站不住腳的。

觀點三認為葬於永陵,之所以這樣推測是因為明世宗十分喜愛《永樂大典》,一有時間就會去翻閱,可是也有人質疑,嘉靖皇帝身為君主,雖然他已經讓人抄了副本,想要帶走《永樂大典》也能說得過去,但是《永樂大典》可不是一本小書,它佔地面積40立方米,如果藏在永陵中,不可能一點蛛絲馬跡也不留。

總之,至今《永樂大典》正本下落還沒有切確的答案,它或許還存在世間,也可能已經化為灰燼,但時間一定會找出它的下落。

相關焦點

  • 我國古代最大的百科全書是什麼?
    《永樂大典》是我國古代最大的百科全書。由明代解縉在南京負責編纂。鼎盛時期,有來自國內外近萬名監生,在今東南大學成賢街一帶,精心打造出約有3.7億字的中國古代最大百科全書,全書共二萬二千八百七十七卷,另有凡例和目錄六十卷,當時裝成一萬一千零九十五冊。
  • 楊金海:《反杜林論》為何被稱為「馬克思主義的百科全書」
    《反杜林論》是一本必讀的經典,它被稱為「馬克思主義的百科全書」。《反杜林論》在馬克思主義發展史上有著極其重要地位。一方面,它推動了馬克思主義理論的大眾化,特別是在馬克思主義政黨內部,廓清了思想,統一了認識,也擴大了馬克思主義在世界上的影響,推動了當時國際共產主義運動,特別是推動了後來列寧主義的形成,也深刻地影響了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發展。
  • 此種草葉片「細小」,常被稱為「獨腳金」,如今一斤3位數,珍貴
    其實,葉片比較細小的花卉還有很多,像下面的1種植物葉片就不大了,它經常被稱為「獨腳金」,以往這種植物很少有人會去留意它,如今價值就比較高了,1斤都能夠達到3位數,可見它有多值錢,是一種少見、珍貴的植物,花友們下次看到獨腳金的時候,不要去踩它,最好是將它保護起來,更不要將它當成沒有價值的野草,下面我們一起來了解一下獨腳金吧,說不定花友們在農村的農地裡、河邊也看到過它
  • 浙江古樹雌雄同體,壽命長達百年已成瀕危物種,如今世界僅存一棵
    引言 我國南宋時期的著名政治家、文人葛洪曾在《抱樸子·明本》說道:「然物以少者為貴,多者為賤」,表明了世間萬物多數會因為其數量稀少而顯得珍貴,一旦數量多了反而就變得低賤。比如在我國浙江省現身的「普陀鵝耳櫪」,這種樹木雌雄同體,如今在世界都只有一顆,被譽為「全世界最珍貴的樹」。
  • 百科全書
    (Pliny the Elder)的《博物志》(Historia naturalis).此書為分類的知識選集,對後世百科全書編撰的影響達1,500年之久。《大美百科全書》在《布羅克豪斯百科全書》第7版基礎上編成,採取連續修訂體制,獲得很大成功.西班牙《插圖歐美大百科全書》(Espasa,1905 ~1970)是目前世界上最大的百科全書,主體部分80卷.
  • 陝西省圖書館成功修復《古今圖書集成》被譽為古代「中國百科全書」
    經過專家的評審,宣告歷時5年的保護修復工作圓滿結束,這部被譽為古代「中國百科全書」的巨著被成功修復。據了解,《古今圖書集成》編印工作始於康熙年間,在雍正初年校訂刷印成書,全書分六大彙編三十二典六千一百九部共萬卷,其內容兼收並蓄,貫通古今,集中華傳統文化博大精深之大成,是現存規模最大,資料最豐富的大型類書。
  • 《永樂大典》,中國歷史上最早的最廣泛的百科全書
    這部書,就是中國最早的百科全書《永樂大典》。說起永樂,相信大家並不會陌生。這是明朝的第三位皇帝,明成祖朱棣的年號。而大家想必也都知道,這是一位依靠政變奪取天下的皇帝。這部《永樂大典》,就是在他的命令下修訂而成。雖然有著前面所提到的修書傳統,但朱棣為什麼會將這個可有可無的傳統如此看中,以至於修訂了一部兩萬多冊的《永樂大典》?在修訂這部永樂大典的過程中,又發生了哪些事?
  • 被日本「掠奪」走的珍貴文物,圖4是中日外交史上的珍貴文物
    漢委奴國王金印是一件文物,印面正方形,邊長2.3釐米,印臺高約0.9釐米,臺上附蛇形鈕,通體高約2.2釐米,上面刻有「漢委奴國王」字樣,清晰地說明了倭國是漢朝的附屬,是中日外交史上最珍貴的文物
  • 《異常生物》和《史上第一混亂》類似嗎?
    起因刷書刷到了書評區,有人將《異常生物見聞錄》和《史上第一混亂》放在一個類型,個人是先看的《異常生物見聞錄》,感覺是本好書!看完以後就一直沒有再看別的書,著實鬧起了書荒,原因就是這本書寫的太好了,別的書看不進去!這是我的個人習慣,遇到一本好書就會看『飽』,並且會持續很長時間,知道下一本足夠撼動我的書出現。
  • 《山海經》記載的這種花,被稱為是「百草之王」,如今已經滅絕了
    《山海經》記載的這種花,被稱為是「百草之王」,如今已經滅絕了山海經這本書可以稱為是上古時期的百科全書了,因為書中記載了非常多的事物,這本書中就有很多在我們現實生活中所沒有的東西,特別是那些野獸,雖然說其中一部分的野獸已經被專家們證實還存在我們的現實生活中,但是山海經之中也記載了很多的花花草草
  • 90年前的本田單車,當年靠它發家,如今僅存一輛用大奔也換不來
    90年前的本田單車,當年靠它發家,如今僅存一輛用大奔也換不來本田是世界上非常知名的汽車製造商,到今天為止,本田打造的很多經典車型都讓我們有非常深刻的印象。但是本田其實從最早的時候並不是靠著汽車起家的,在創立初期的時候主打的是摩託車。
  • 卡蒂薩克號,是帆船史上速度最快的一艘,被稱為順風威士忌
    卡蒂薩克號是世界帆船史上航行速度最快的一艘船,被稱做「順風威士忌」,代表著帆船建造技術的頂峰以及帆船時代的結束,1869年在蘇格蘭建成。現在它是倫敦一個旅遊景點,每年有成千上萬的人來參觀,重溫歷史上的巨型帆船時代。
  • 這部空前絕後的百科全書,相當於615本三國,現僅存3%,委實可惜
    而在中國古代有這樣一部書籍,字數達到了驚人的3.7億,相當於615本《三國演義》,雖然字數繁多,但是字字珠璣,句句經典,被稱為是中國古代空前絕後的一部百科全書。日月流轉,世事滄桑,這部鴻篇巨著幾經輾轉,縱然是帝王,也沒有將其保存完整,現今只存3%,委實可惜!
  • 它被稱為「中國神獸」,全球僅存3隻,珍稀程度遠超過大熊貓!
    它被稱為「中國神獸」,全球僅存3隻,珍稀程度遠超過大熊貓!熊貓是我國的國寶,它們聰明伶俐生性好動,因此在動物園中非常受到遊客的喜愛,這不有一隻熊貓正在玻璃邊上,為人們表演跳舞,而且它還向觀眾們揮手。怪不得它能稱為國寶呢,但是在我國還有比它更珍稀的動物,被稱為中國神獸,現在僅存三隻,它便是斑鱉,班鱉曾廣泛分布於中國長江下遊和太湖地區。古人稱它為癩頭黿。斑鱉能在水下保持較長的時間。它們性情兇猛喜歡吃肉。每年驚蟄前後,埋身池底淤泥中冬眠的斑鱉開始甦醒而出。春季的氣溫回暖斑鱉便會在陽光和煦的午前浮出水面。
  • 曾經的網文界的五大至高神,如今都怎麼樣了?
    如今這五位大神怎麼樣了?他的第一本小說《魔獸劍聖異界縱橫》就異常火爆,更是靠此作,碾壓同年所有的新作者,勇奪當年的起點新人王。,憑藉此書的巨大人氣,天蠶土豆一書成名,成為2009年起點中文網白金作家。《盤龍》在國外也是火爆異常,名副其實的高人氣之作。 他算是這五位中發揮最平穩的一位大神了。
  • 楊牧之 |從《不列顛百科全書》到《中國大百科全書》
    他講學的講義,被公認為全面概述了當時已有的知識,是百科全書的萌芽。這些知識的總結,無疑推動了人類文明的進步。第二,他是最早搞學科分類的。把當時已有的人類知識分為邏輯學、理論哲學(含自然學、數學、神學)、應用哲學(含倫理學、政治學、家政學)、詩學四個部分,而知識的學科分類恰是編撰百科全書的基礎。對我啟發最大、印象最深刻的是狄德羅和他的《法國百科全書》。
  • 《四洲志》:近代中國最早的百科全書
    綜上所述,林則徐的重要貢獻是改變了明末以來西語翻譯以外國傳教士為主導的局面,將譯介新知識的渠道轉變為以國人為主導,儘管國人真正成為西學東漸翻譯史上的主譯者還需等待很多年,但嘗試開始由中國人從本國的實際需要出發自主引入新知識,並以翻譯社會學科和人文學科——法學和地理學知識作為譯本的選擇方向,這是中國翻譯史上的一個重要的轉變。
  • 萬頃地兩棵苗:最珍貴的動物,全球僅有兩隻雌性!
    其中裡面最珍貴的就是白犀牛。白犀是唯一食草性犀牛,幾乎全部以短草為食;是現存體型最大犀牛,堪稱「犀牛之王」。白犀牛產於非洲,分為北白犀牛和南白犀牛。。由於非法獵殺使得白犀牛瀕臨滅絕,截至2018年世界上僅存的一頭野外白犀牛在肯亞自然保護區,由四十位持槍護林員輪流晝夜守護著。但是有它的健康情況不佳,已經執行了安樂死。現在地球上只剩下了兩隻雌性北白犀牛。
  • 胡適稱他是百科全書
    胡思永在北大成立讀書社此後,兩人又相繼同胡適、魯迅有所交往1936年青島中學任教,抗戰期間在黃埔軍校執教並一度主持黃埔軍校獨山分校工作1947年一去海南海南解放前夕因周作人發電報留下,任海南文史館主任章鐵民與魯迅兄弟甚交魯迅當年在暨大兩次演講是他牽頭和記錄的他還曾在胡適家借住了三年,胡適稱他是百科全書
  • 流失日本的宋代國寶:曜變天目茶碗,國內僅存半件!
    如今世界上僅存曜變天目茶碗三件半,三件完整的已經全部流失日本,是在令人痛心。這三件分別收藏於:東京靜嘉堂文庫、大阪騰田美術館、京都大德寺龍光院,和唐物,五弦琵琶等並稱為十大國寶。國內僅存半件,2009年出土,幾易其主之後,終於在2010年藏入杭州古越會館。此後有日本頂級的建窯學者過來看過,公認這碗雖有殘破,但其最珍貴的曜變幻彩,絕不輸於日本所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