雍正死後與年世蘭合葬在一起?雍正的陵墓有沒有被盜過?

2020-12-22 騰訊網

「康熙寬大、乾隆疏闊,要不是雍正的整飭,滿清恐怕早已衰亡。」私以為這句話是對雍正帝比較公正的評價。雖然後世一直在提到清朝的盛世的時候,說的是康乾盛世,裡面壓根沒有雍正帝什麼事,但實際上,倘若沒有雍正帝,這個康乾盛世會大打折扣。

當初康熙帝雖然早年赫赫戰功,確實是一代雄主,但晚年卻秉承著多一事不如少一事的態度,在政治上極為寬鬆,可是給雍正帝留下了很大一個「爛攤子」。而雍正帝也是一個狠人,硬下扛下了這個爛攤子,繼位之後,就由原來的「天下第一閒人」變成了勤政無比的皇帝。

某種意義上來說,雍正是一位極為「叛逆」的皇帝,他沒有因循祖制,而是頂住重重壓力進行了大刀闊斧的改革,其政治上的改革在這裡暫且不提,這裡就說一下在皇陵制度上的改革。

雍正帝在皇陵制度上做了三件事,第一件事就是開創了皇貴妃從葬帝陵的制度,這個制度原本是為十三爺允祥而創立的。九子奪嫡中,允祥是雍正帝最大的支持者,幫雍正帝做了不少事,所以雍正繼位之後,將其母敏妃追尊為敬敏皇貴妃,並破例讓其從葬景陵。敬敏皇貴妃能夠和康熙帝合葬,這確實是母以子貴了。

這第二件事就是為孝莊文皇后(我們熟知的孝莊太后)建了昭西陵。當初孝莊文皇后臨終之際立下遺囑,不和皇太極合葬,康熙帝雖然聽了孝莊文皇后的遺命,但對於如此安葬她卻始終不得其法, 遂弄了個暫安奉殿,讓孝莊文皇后的棺槨在其中停靈37年。

直到雍正繼位之後,在1725年,恰逢孝莊文皇后嫁給皇太極一百周年,就將暫安奉殿就地建陵,將孝莊文皇后葬入地宮,孝莊文皇后這才真正的入土為安。

這第三件事就是有了清西陵,原本清軍入關之後,順治帝就在昌瑞山為自己建了孝陵,後來的皇帝就以孝陵為主為自己建陵,自此就有了清皇陵,但到了雍正帝時期卻有了變化。原本雍正帝為自己選擇了萬年吉地,即九鳳朝陽山。

但在真正建陵的時候,才發現此地初看是好地,但「形局末全,穴中之士又帶砂石,實不可用。」所以雍正帝放棄了九鳳朝陽山,遂又在他處尋找寶地,然後就選擇了與孝陵、景陵相距數百裡的太寧山太平峪,於是就有了泰陵。

泰陵的建造實際上將清朝的皇陵分為了兩個區,一個是以順治帝孝陵為主的清東陵,一個是以雍正帝泰陵為主的清西陵。雍正帝的這個決定極為大膽,倒是給乾隆出了個難題,乾隆想了很久,為了兼顧兩區皇陵,就來了一個昭穆相間的兆葬之制,也就是「父東子西,父西子東」,於是乾隆就葬在了清東陵,而嘉慶帝就葬在了清西陵。

僅從皇陵來看,雍正帝就是一個改革派,當然, 提到他的泰陵,就不得不說另外一件事,即和雍正帝合葬泰陵的是孝敬憲皇后烏拉那拉氏和敦肅皇貴妃年氏。

為什麼要提到這件事呢,因為這裡的敦肅皇貴妃年氏正是年羹堯的妹妹,相信很多人都看過《甄嬛傳》,其中就有年羹堯的妹妹年世蘭,年世蘭的命運和歷史上敦肅皇貴妃的命運有相當大的區別,影視劇畢竟是影視劇,確實當不得真。

就說《甄嬛傳》中的幾個角色,雍正帝、皇后烏拉那拉氏、華妃年世蘭和熹貴妃甄嬛,和歷史上的形象都是相距甚遠的,其上的雍正帝簡直就是刻薄寡恩的代名詞,但熟知歷史的就知道,雍正帝是歷史上相當有作為的君主,當然,因為其大刀闊斧的改革,確實在一定程度上顯得刻薄寡恩。

而皇后烏拉那拉氏至始至終都沒有被廢,相反還很得雍正帝的信任,即便生有一子早亡,卻依舊能夠坐穩皇后的寶座就可見雍正帝對她的信任。

而年世蘭就更有歷史上的形象大不相同了,影視劇中的年氏真是一個倒黴的可憐人,成為雍正帝和年羹堯之間互相試探的工具,在皇宮中耽誤了一生,在雍正帝的謊言中自以為是的過著囂張跋扈的生活,殊不知雍正帝連孩子都不肯給她一個,自始至終都在欺騙年世蘭。

而歷史上年氏極受雍正帝寵愛,雍正帝尚在潛邸時,年氏成為胤禛的側福晉。有意思的是,年氏自成為胤禛的側福晉之後,就只有年氏在為雍正帝生兒育女,且一連生了三子一女。而在這期間,沒有任何一位妃子為雍正帝生下孩子,這種狀況一直持續到年氏去世。

這種寵愛也是沒誰了,很多人可能自然聯想到年氏受寵是因為年羹堯的原因,實際上並不是,雍正帝對年氏的寵愛是全方位的,即便是後來年羹堯被雍正猜忌並一步步削職押送回京的時候,年氏依舊是雍正帝最寵愛的妃子。

只不過年氏因為所生的孩子接連夭折,身體和心理上都有很大的損傷,到了雍正三年的十一月,年氏病重,雍正帝為了安撫年氏,將其封為皇貴妃,這是雍正帝時期唯一的皇貴妃,但這並沒有讓年氏的病情好轉,很快她就去世了。

等到她去世之後,雍正帝才著實處置已然押送進京的年羹堯,在十二月將他賜死。年羹堯的死並沒有牽連年家人,除了年羹堯的兒子,基本沒有年家人受到什麼實質性的牽連。

年氏因其皇貴妃的身份得以叢葬泰陵,和孝敬憲皇后一樣與雍正帝合葬泰陵,倒是影視劇中的熹貴妃後來死後沒有與雍正帝合葬,而是單獨建陵,即為泰東陵。

有意思的是,清朝的皇陵因為分了兩個區,在清末之後的大亂中,雖然出現了不少的盜墓賊,甚至還有孫殿英這樣的軍閥盜墓賊,但遭到破壞的主要集中在清東陵。

清東陵中大部分的帝陵都遭到了盜掘,但清西陵則只有光緒帝的崇陵遭到了破壞,其餘的帝陵都沒有被盜,原本有人認為雍正帝的泰陵也曾被盜了,泰陵寶城琉璃影壁確實有盜洞一個,但在1980年,在對泰陵地宮進行清理準備發掘的時候,才發現盜洞往下挖兩米之後,還是原來的封土,並沒有被盜。

也因此,泰陵重新被保護了起來,國家要求不準對泰陵進行挖掘,也因此,泰陵一直沒有被盜。

相關焦點

  • 雍正死後竟與囂張跋扈的年世蘭合葬,為什麼雍正陵寢沒有被盜過?
    雍正死後居然和囂張跋扈,心狠手辣,恃寵而驕,心胸狹隘的女人年世蘭合葬在了一起。其實年世蘭是電視劇《甄嬛傳》中的名字,歷史上雍正的年妃並沒有留下名字,她在臨死前被雍正晉封為皇貴妃,死後被追諡為敦肅皇貴妃。
  • 年羹堯的妹妹為什麼能和雍正合葬泰陵?泰陵有沒有被盜過?
    為什麼要提到這件事呢,因為這裡的敦肅皇貴妃年氏正是年羹堯的妹妹,相信很多人都看過《甄嬛傳》,其中就有年羹堯的妹妹年世蘭,年世蘭的命運和歷史上敦肅皇貴妃的命運有相當大的區別,影視劇畢竟是影視劇,確實當不得真。
  • 雍正皇帝後宮佳麗無數,為何只選烏拉那拉皇后和年妃與其合葬?
    合葬是我國自古以來就存在著的悠久傳統之一,顧名思義,它指的就是夫妻二人死後安葬在一起。據考察,早在原始社會時期,我們的祖先們就已經有了合葬的行為。到了西漢中期,合葬逐漸盛行,直至今日,合葬依然是許多人支持的安葬方式。要說我國古代誰合葬的規模最大,那無疑是帝王了,他們的陵墓擁有巨大的規模,參與合葬、從葬者也是人數眾多。那麼,為什麼雍正皇帝只選擇了兩個人與他合葬呢?
  • 揭秘雍正死因之謎:雍正死後真的沒有頭顱?證明真偽只有一個辦法
    皇宮的門禁森嚴,不可能有混進皇宮的可能性,在這種嚴密的防控措施面前,呂四娘是無法突破的,也就是說呂四娘的刺殺行動基本不可能實施。 雍正的死到底是怎麼回事?根據歷史記載,雍正晚年比較崇信道教,喜歡服食丹藥,服食丹藥的結果就是造成很多重金屬在體內大量的沉積,損害雍正皇帝的身體健康,他的身體狀況日益衰弱。
  • 有記載雍正死時七竅流血,為何雍正的死因如此撲朔迷離?
    雍正赦免了曾靜和張熙,但是他對寫了反清著作導致曾靜產生反清想法的呂留良十分憎恨,於是雍正下詔將已經去世很多年的呂留良開棺戮屍,其子嗣全部被問斬,孫輩後人全部流放寧古塔。於是民間出於對呂留良的同情,都流傳呂留良有一個孫女呂四娘成了呂家漏網之魚,後來在民間武林高手那學得了絕世武功,之後為了替家門復仇,夜闖皇宮刺殺了雍正。
  • 雍正專寵皇妃年氏,卻抄其家族,前因後果令人唏噓不已
    如果沒有兩個哥哥的勢力加持,年氏的位份只會更低,因為在皇家是不講究真情的,誰的勢力更大便有更多的話語權。 自從年氏進府以後,便受到了雍正的格外喜愛,甚至慢慢變成了所謂的椒房專寵。在影視劇的描述當中,雍正雖然喜歡年世蘭的美貌與脾氣,卻更加忌憚年羹堯的勢力,所以入府很多年她都沒有自己的孩子。
  • 雍正:朕的天下只有一位皇后
    烏拉那拉氏,出身於滿洲正黃旗的名門世家,父親費揚古立過大功,是皇帝的心腹、步軍統領,母親是努爾哈赤的玄孫女。 她比雍正小三歲,年幼時,就深受康熙的喜愛。阿哥們的正福晉通常都要經過重重選拔,由皇子的母親來決定。
  • 《雍正王朝》中的喬引娣到底有沒有愛上雍正?一個小動作說明一切
    喬引娣最開始是皇十四子從破廟裡面遇到的一個逃荒小丫頭,因為這個小丫頭和皇十四子一樣,都沒有了母親,所以兩人同病相憐,有了莫名的感情。 同時她也見證了雍正帝為民為國日夜擔憂,因為喬引娣和這兩個重量級的男人都有過一段時間的相處,所以他們之間的關係比較微妙。
  • 此人才是清朝唯一的「烏拉那拉皇后」,雍正最重要的人之一
    《如懿傳》結局,有這麼一幕戳中淚點:當妻子死後,弘曆才明白,她所要的不過是一生自在,萬事隨心,不受強求。如懿的姑姑,曾經被皇權「囚禁」了心靈,生命並無色彩,如懿自己,有過色彩卻還是輸給了封建婚姻。於是,從她之後清朝再也沒有烏拉那拉氏入宮為妃。這是乾隆給予其全族的解脫。
  • 《雍正王朝》如果沒有胤祥,八王議政雍正難道真的束手無策了嗎?
    追夢覺得就算是沒有十三爺胤祥,雍正也是早就做好了準備。原因主要有這幾個方面可以看出:1、在八王議政前夕,當時十三爺向雍正透露過,番外的旗主王爺就已經開始有了頻繁的互動時,雍正是這麼回答的:「讓他去辦翻不了天」、「要是膿包遲早得擠了它」……可以雍正對於不安分的老八早就有了防備。
  • 雍正王朝:迎娶年秋月當晚,雍正為何要冷落年秋月而給李衛寫信?
    眾所周知,雍正的謀士鄔思道與年秋月暗生情愫已久,所以,雍正迎娶年秋月為自己的側福晉更像是「奪人所愛」。然而,儘管雍正非常清楚鄔思道與年秋月之間的感情,並且在此之前也曾拿兩人的關係進行打趣,可雍正是無論如何不會讓鄔思道和年秋月走到一起的。
  • 雍正王朝:老八究竟有多厲害,以至於雍正臨終前才將其擺平?
    這讓他走上巔峰也讓他陷入深淵,這場鬧劇導致老八允禩被康熙大帝斥責及猜忌,一直到康熙大帝死後都沒有放過他,一直延續到雍正皇帝上位,對於他的能力及名望猜忌達到頂峰。 2.雍正皇帝在「不明來歷」繼承大清王朝皇帝之後,就發現自己少數群體幹不過老八允禩多數群體,按照政治鬥爭手段,那就先拉攏你,要官給官,要什麼給什麼的待遇,比如老八允禩從郡王變成親王,其他跟他一起混的人都被升職加薪了
  • 雍正王朝:喬引娣和雍正,發生關係沒有?一個小動作,說明了一切
    ,天下的百姓更不能沒有您!一句久在御前,耳濡目染以後的肺腑之言,讓雍正皇帝頓生無限感動。從有驚無險地接過康熙皇權,接過那虛晃的「康熙盛世」以後,雍正皇帝用厲行改革、整頓吏治證明了康熙皇帝那一句「堅剛不可奪其志」的至高評價;用勤於政事、宵衣旰食努力恢復和延續了大清盛世景象。
  • 雍正對皇兄弟們趕盡殺絕?他得到了顯赫地位
    雍正更是不受父皇與兄弟們的喜愛,甚至他的生母都幫著十四皇子與雍正「唱對臺戲」。雍正與胤祥這兩個同命相連的兄弟,從小便團結在一起相依為命。《清實錄》記載二人曾同康熙南巡,一路上也是整日「膩歪」在一起,康熙帝還令大臣們,作詩記錄他們的兄弟之情。胤祥在後期地位一落千丈,遭受到康熙帝的圈禁,但是在用雍正上臺後,將「九子奪嫡」這段歷史的資料禁絕,以致於胤祥在奪嫡結束後的十年間的經歷成了懸案。
  • 《雍正王朝》中為什麼沒有看到五阿哥、六阿哥和七阿哥呢?
    宜妃排第二位,僅次於生下大阿哥胤禔的惠妃納喇氏,高於雍正的生母德妃烏雅氏。更是在惠妃因為大阿哥悖逆爭儲位失寵後,榮寵冠絕後宮。她為康熙生下三個兒子,分別是五阿哥胤祺、九阿哥胤禟、十一阿哥胤禌(十一歲就早逝,沒有參與爭儲位)。胤祺有這樣一個母親,其實是擁有了爭儲的得天獨厚的優勢,他的一生也是順風順水,康熙在位期間,他幾乎一次也沒落後哥哥胤禛的步伐,每次都一起封爵。
  • 揭秘雍正王朝:雍正為何戴個金黃色的假髮畫像?有什麼寓意?
    雍正一年只給自己放三天假,分別是冬至、除夕和他自己的生日,由於十分勤快,所以雍正在位十三年硃批過的奏摺有360卷之多。 這樣一個勤勞的皇帝,有沒有自己的業餘愛好呢?這個工作狂一般的皇帝是有業餘愛好的,比如他喜歡臺灣的西瓜,不是看的是吃得,他自己曾經在夏季中過暑,所以他非常喜歡吃西瓜,他還特意把北京的西瓜子賞賜給福建官員,讓他們帶到臺灣去種。
  • 和雍正有沒有關係?
    是的《雍正王朝》中,雍正帝逼死了弘時來為弘曆鋪路。那真正的歷史上又是什麼樣的呢?雍正帝有沒有殺子呢?歷史上,弘時確實是雍正帝成年皇子中最大的那個,按理來說,他會是太子的第一人選,但實際上並不是,雍正帝即位不久,就發明了秘密建儲制度,而皇四子弘曆就是雍正帝選擇的繼承人。
  • 雍正是幾阿哥 雍正排行老幾
    相信大家在追劇時,尤其是追清朝宮廷劇時,出現頻率最高的就是康熙、雍正、乾隆這三位皇帝。其中,雍正是康熙的兒子,而乾隆是雍正的兒子。大家知道《宮》系列,講的就是康熙、雍正這兩位皇帝。那麼,雍正是康熙第幾個兒子呢?一起來看看吧!
  • 「常務副皇帝」胤祥,從沒被雍正猜忌過,其實雍正放心得很
    雍正八年的時候,怡親王胤祥去世,他為雍正嘔心瀝血一生,他的去世讓雍正悲痛不已,雍正下旨「吾弟之子弘曉,著襲封怡親王,世世相承,永遠弗替。」,就這樣,胤祥成為了清朝「守成」階段獲封「鐵帽子王」第一人。 由此可見,怡親王在雍正帝心中的地位非常不一般,那麼他當時到底以怎麼樣的形象輔佐王權呢?
  • 雍正和胤禵是一母所生,為何德妃卻如此討厭雍正?
    康熙死後,傳位於皇四子雍正,終於給這場九子奪嫡的大戰也宣告結束了,作為雍正而言,他自然而然是十分高興的,但是作為未來的皇太后雍正的母親德妃烏雅氏來說,她好像對於皇太后這尊貴的身份並不是很在意,甚至是可以說是厭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