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子奪嫡事件,大家可以說是非常了解了。當時康熙序齒的兒子有24個,參與皇位爭奪的有9個。他們為爭奪皇位彼此鬥爭不休,最終結局以皇四子雍正繼位收尾。
在雍正帝繼位之後,將昔日的競爭者皇兄弟們「趕盡殺絕」,他的兄弟們大多都不得善終。雖說皇家無親情,雍正帝卻有一個兄弟,不僅免於雍正的迫害,還得到了高貴顯赫的地位,與雍正帝的關係簡直就是好成了一個人。並且雍正帝駕崩後,一共帶了三件陪葬品,孝莊太后與康熙帝賜給的數珠,和這位兄弟生前所用的鼻煙壺。
備受雍正鍾愛一生的兄弟
這個人物就是皇十三子、怡親王胤祥,史書上關於雍正與胤祥的親密關係記錄不勝枚舉,二人自幼一起長大,在「九子奪嫡」期間患難與共,雍正繼位之後立即將胤祥,提拔為一人之下萬人之上的顯赫高位。當時胤祥是清朝統治核心圈的顯要人物,他是實質上的首輔大臣與雍正的「代言人」,還是整個帝國的幕後大管家。如此地位權力,與受雍正的信任度,都是與其他皇子有著雲泥之別。雍正八年胤祥病逝,雍正帝悲痛欲絕,傷心過度也臥病在床,甚至開始擬遺詔安排身後之事,差點跟著胤祥而去了。雍正帝以最高待遇厚葬了胤祥,並用自己的隨身香囊為其陪葬,以示永訣之哀,在胤祥的葬禮上雍正帝哭到了「吐血」。等到雍正帝逝世後,最有紀念意義的三件陪葬品中,就有一件是胤祥身前所用的鼻煙壺。
二人的童年與共患難
史料中關於胤祥與雍正的早年記錄並不多,稱二人一同長大影形不離。胤祥的生母地位很低且較早去世,在康熙後期一直因為政治原因備受冷落。雍正更是不受父皇與兄弟們的喜愛,甚至他的生母都幫著十四皇子與雍正「唱對臺戲」。雍正與胤祥這兩個同命相連的兄弟,從小便團結在一起相依為命。《清實錄》記載二人曾同康熙南巡,一路上也是整日「膩歪」在一起,康熙帝還令大臣們,作詩記錄他們的兄弟之情。胤祥在後期地位一落千丈,遭受到康熙帝的圈禁,但是在用雍正上臺後,將「九子奪嫡」這段歷史的資料禁絕,以致於胤祥在奪嫡結束後的十年間的經歷成了懸案。不過可以確定的是,二人在奪嫡的共患難中,胤祥為雍正做出了巨大功勞與犧牲,使得雍正繼位後立即對其大加補償。
雍正執政之初對胤祥恩賞至極
雍正繼位之後,封胤祥為怡親王總理帝國事務,封胤祥為「鐵帽子」王的舉動,在清朝可謂是史無前例震驚朝野。因為當時的八大「鐵帽子」王,均是由於戰功受封,有兩個還是郡王身份,而胤祥在康熙一朝中,並未有何種功勞與爵位,這個「光頭」皇子竟然成了清朝第一個受封的「鐵帽子」王。然而雍正還不罷休,將胤祥的儀仗翻了一倍,還將胤祥的兒子也封了王,其他兒子也成了貝勒,一門兩王多貝勒的待遇,不知讓多少人嫉妒如狂,要知道雍正的兒子乾隆帝,到了二十歲還沒獲得貝子的榮譽。雍正為帝之後,眾兄弟需要避諱改名,而只有胤祥除外,雍正特許其保留原名,這也是史無前例的事。更有意思的是,雍正元年的某一天,雍正突然覺得胤祥很「窮」,大手一揮就賞了胤祥二十三萬兩銀子,還給了胤祥「貸款」六年國庫的特權,最後胤祥不好意思收,雍正竟拉來眾大臣逼他,胤祥無奈收了十三萬兩銀子。
將手中權利毫無顧忌得分給胤祥
雍正這個「寵弟狂魔」覺得自己做得還不夠,史料記載雍正下詔:「將現在王所兼管之佐領俱令為王之下屬...另添護衛親軍」,雍正又幹了一件驚天動地的事,將怡親王名義上監管的軍隊,全部交給了胤祥實際掌控,並增補了怡親王府的護衛與武器,將一支無需聽命皇帝的部隊,直接交給胤祥指揮,這在其他皇帝看來是匪夷所思的事。雍正帝其實在歷史上的評價,總是繞不開「多疑猜忌、刻薄寡恩、手足相殘」這些字眼,然而他卻如此誇張的將手中的權利,分出大半給了胤祥。據統計胤祥在雍正一朝,身兼的職位有:總理事務大臣、總理戶部、錢糧會考、八旗禁軍侍衛、內務府造辦處、皇帝私房錢、首席軍機大臣、外交、水利、祭祀等職務。可以說集行政、兵權、財政於一身,歷來的皇帝都不會將這些權利,都交付給同一個人,倘若胤祥有二心,真夠雍正「喝一壺」的。
以工於心計、多疑猜忌而聞名的雍正帝,這些行為著實很反常。在清朝有「王大臣不相結交」的祖訓,不允許大臣們與親王走的太近,而雍正又將怡親王除外。在年羹堯與隆科多倒臺之後,朝中已經沒有可制衡胤祥的勢力,但縱是如此雍正還不斷提拔胤祥推薦的官員,一些秘密奏章還會邀請胤祥一同觀看。有一些腦袋不「靈光」的大臣,例如諾敏,雍正曾多次暗示其與怡親王多加走動,而他為了向雍正表示衷心,稱自己誰也不結交要做雍正一個人的孤臣,並要為雍正監視怡親王的一舉一動。雍正聽了後怒不可遏,將諾敏痛罵一頓,暗諷諾敏「你在教朕做事?」嚇得諾敏磕頭連連悔悟認錯。
私交密切到「不正常」
除了在朝政上,雍正與胤祥的私交也是緊密的不正常。雍正帝頒布的命令文件上,時常誇獎胤祥,什麼「宇宙完人、人甚體面、一塵不染」這些詞語,「不要錢」似的往胤祥身上誇,甚至一些給雍正請安的奏摺,雍正也會在上面批覆提到胤祥。雍正形容自己與胤祥的感情:「寸晷未離,異地猶悲」,到了一會兒都不能分開的地步。雍正對於胤祥的種種逾制,連高麗人都看不下去,說這是「非禮太過」的行為。二人常常在養心殿熬到半夜,為此雍正還在養心殿,為胤祥開闢了一個單間。不過幸好胤祥是個有分寸的人,他對於雍正的性格拿捏得很準,不以雍正的鐘愛胡作非為,相反他和雍正一樣都是個「工作狂人」,心思慎密忠心耿耿,對於一些「霸道」賞賜都是固辭不受,在人前給足雍正面子,而在私下裡坦誠為雍正分憂,成全了一段千古君臣、兄弟佳話。
互相「續命」引人驚嘆
在胤祥生前,雍正還考慮過自己死後,要與胤祥同葬在泰陵,而對此驚人的賞賜,胤祥自己都驚掉了「下巴」,死活不肯接受,屢次上書雍正將其葬在淶水,而雍正鐵了心要與胤祥死在一起。等到胤祥重病之時再三懇求,雍正才無奈含淚答應。胤祥身體不好,每每犯病雍正都是丟下國事,親自過問胤祥的病情,並默禱神祗保佑胤祥早日康復。甚至連為胤祥看病的太醫,都被直接升遷為戶部侍郎,方便每日守著胤祥,再將病情匯報給雍正。雍正這個人還比較迷信,在雍正生病之時,胤祥曾表示願以自己的壽數,來換取皇兄的福壽綿延,而雍正十分生氣不允許胤祥胡說。等到胤祥生病,雍正想起此事,竟然不顧非議令六部大臣作禱文,來為胤祥增壽。兩皇兄弟試圖為對方續命的「操作」,可謂是史上獨一份了。
胤祥病逝雍正心智出現變化
雍正八年五月初四胤祥病危,雍正急忙丟下政務前去探望,然而剛走到半路胤祥就已經西去。雍正悲痛欲絕,本來自己也帶病的身體,因為過度悲傷也開始惡化。臥床不起的雍正,召集大臣開始安排後事,秘密交代張廷玉與鄂爾泰立儲的人選。雍正帝抱病為胤祥素服一個月,期間食不甘味夜不能寐,等到停陵期滿,雍正還不肯將胤祥下葬。一拖再拖在下葬之時,雍正帝還親自去奠送。將怡親王的陵墓,做成清代規模最大的王爺陵,雍正還多次去墓前祭奠,情緒激動之時,認為胤祥的死,是為自己擋了災禍。悲痛的雍正還以此遷怒了其他人,在胤祥葬禮上,表現哀傷的官員可加官,不哀傷者還會受到貶謫,雍正至此心智上已經出現問題。
尾聲
與胤祥「不對付」的三皇子允祉,在胤祥去世後「作死」,表現的幸災樂禍,雍正強忍著處理完葬禮,不願意在胤祥的靈前懲訓允祉。喪事結束後,雍正立刻削去允祉的爵位,並將其圈禁。後來允祉去世之時,雍正還拿出這件事,對允祉「鞭屍」。胤祥去世後,雍正失去了最信任的左膀右臂,對其之後的施政風格也是影響深遠。加上雍正自己的身體也接連出問題,開始懈怠國事,沉迷於佛道之中尋求心靈安慰,同時還將胤祥生前的遺物,放置在一個專門的場所,胤祥生前所用的鼻煙壺,更是被雍正每刻都帶在身邊,雍正時常去遺物室觀覽傷懷,身體狀態每況愈下。終於在雍正十三年五月暴崩,帶著鼻煙壺,一同追隨他親愛的兄弟而去。自古無情的帝王家,歷史上發生過太多兄弟相殘、爾虞我詐,為了爭奪皇位不擇手段的殘暴之事,而雍正與胤祥的感人兄弟之情,是實在少見與難能可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