雍正王朝:雍正能放過知道他太多秘密的鄔思道嗎?鄔思道結局如何

2020-12-19 半島光度

《雍正王朝》中,鄔思道是一個神一般的人物,不出門便知天下事,運籌帷幄,最終幫助胤禛走向至尊之位。在封建王朝歷史裡,「飛鳥盡,良弓藏,狡兔死,走狗烹」悲劇不斷上演,有很多一心輔佐主子成為帝王的人物,功勞顯赫卻落沒有好結局。那麼,鄔思道的結局又如何呢?

聰明的鄔思道懂的「高處不勝寒」的道理,在幫助雍正奪嫡成功後,選擇遠離權力核心,以「半隱」的原則,才能保命。先在李衛處當幕賓,再到田文鏡那裡做幕賓,最後從田文鏡處消失,全身而退。一切都是鄔思道意料之中那麼順利,鄔思道離開後下落如何呢?雍正為什麼最後放他自由了呢?

一、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

鄔思道是四爺胤禛身邊的師爺,他神機妙算,不需要出面,只聽朝中的局勢就可以運籌帷幄,胤禛對於他十分倚重。鄔思道如此老謀深算,「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為何還是不遺餘力的為雍正出謀劃策呢?

因為很簡單,當時形勢所逼,不得不為之。於私來說,胤禛是他的救命恩人,胤禛為了表達自己請鄔思道的誠意,領著全家請拜鄔思道,這樣一來,鄔思道焉能不感動。於公來說鄔思道心繫天下百姓,而雍正為國為民正好符合他的理想,也是為了證明自己多年苦學的實力,實現他的理想抱負,所以鄔思道為了理想抱負不遺餘力的為雍正出謀劃策。

鄔先生早年也是才華橫溢的才子,畢竟當初科考失利,隱姓埋名多年只為一個機會。後來被雍正找到,交由年羹堯照顧,交代禮儀相待。於是,年羹堯讓自己妹妹年秋月去照顧鄔思道。在四爺下江南賑災時,邀鄔思道回京做他師爺。四爺對鄔思道有著救命之恩的,鄔思道也有一身才能,剛好可以藉此機會發揮自己智囊,畢竟人非草木孰能無情,雍正出手相救,是愛惜人才也好,有其目的也罷,總是救了他,其他不說,鄔思道總是要報答的。

鄔思道輔佐雍正只為了理想抱負和人生價值嗎?其實不然!鄔思道並非是貪圖功名之人,我們都好奇鄔思道明知道自己最後的結局,他為何還輔助四爺登上皇位,盡心盡力出謀劃策,其實他也是出於心繫百姓。否則,在輔助胤禛順利登基後,不可能選擇隱退的。

二、夫唯不爭,故天下莫能與之爭

鄔思道輔佐雍正一步步登上皇位可謂竭忠盡智,居功至偉。在以下幾個事件中出謀劃策,扭轉乾坤。

第一、建議雍正接戶部虧空差事,做一個皇帝需要一個能為他辦事替他分憂的兒子,雖然最後事辦砸了,但是在康熙心裡雍正已經贏過太子。

第二、還有清理刑部冤獄,在鄔思道力勸雍正不能接這個差事:扳倒太子的最後就是不容於皇帝,使雍正避開了一個大雷,八爺其實根源就是栽在這樣事上,在康熙心裡大打折扣。

第三、在舉薦新太子時,「夫唯不爭,天下莫能與之爭」鄔思道分析出的策略,所以四爺在康熙心裡又加一分。而八爺勢在必得的鋒芒顯露,已經在康熙心裡沒好印象了。

第四、鄔思道忠告雍正不要爭兵權,推薦老十四任大將軍王,以國家社稷為重,讓他在康熙面前盡顯人君氣度。

第五、在雍正即位的驚濤駭浪中居中調度,舉重若輕。放出十三爺奪取豐臺兵權,為雍正即為保駕護航。

三、雍正登基皇位,鄔思道計劃脫身之策

四爺胤禛之所以處處佔得先機,因為鄔思道能洞察帝王所思所想之術,康熙的所思所想他都能猜到。因此,四爺在康熙那裡獲得好評,樹立了好形象!

鄔思道更是盡心盡力為四爺出謀劃策,當康熙駕崩,四爺胤禛命張五哥拿著金牌令箭回四爺府後,然後把金牌令箭交給鄔思道,告訴鄔思道依計行事。

鄔思道激動地對天說一句:「蒼天啊,終於大功告成了!」

從這句話不難看出鄔思道盡心盡力為四爺出謀劃策,他對四爺的忠心是不可質疑,可惜有無數的臣子一心忠君,但是最無奈得應該就是君非聖主!

而鄔思道和雍正相處久了,他也漸漸看穿了雍正的心思。鄔思道一直當幕後師爺,畢竟和李衛、年羹堯身份不一樣。鄔思道的身份一直是隱藏的,雍正登基後,鄔思道就是謀劃大功臣了,對於鄔思道敏感的身份,雍正不可能給他官封一品,還建個鄔府給個高門大院獎賞他,更不會明面說鄔思道給雍正立下的功績,出謀劃策助雍正成功登基,難道還把鄔思道謀劃的那些齷齪事抖出來,你覺得雍正能這麼幹?

登上皇位的雍正就是天,塑造的是太陽形象,哪能容得了別人帶給他任何汙點,而剛好鄔思道就是那個汙點。所以雍正身份變了,鄔思道身份就很尷尬了,雍正怎麼可能給他出現在公眾視野中,當然想,最好是永遠不出現。可見,鄔思道所謂的「陰謀」能力,已經不屬於雍正所掌控的這個官僚體制,如果給他封官,這就相當於削足適履之舉。

雍正試探性說出一句:「你的名份,容我慢慢安排。」

事實上,鄔思道清楚,他和雍正的關係屬於合作關係,就相當於劉備和諸葛亮關係,是朋友而非君臣,難朋難友,更是亦師亦友。只不過,雍正登上皇位後,他現在只需奴才和臣子,而非朋友和老師了。

鄔思道洞察到雍正的心思,立刻說道:「臣根本不適合當官之人。」

一貫高傲的鄔思道,他也很難放下身段去迎合雍正,雍正沒上位之前鄔思道的陰謀詭計是深得他歡心,尊敬。但雍正身份不同了,鄔思道要像下人一樣小心翼翼說話做事,鄔思道怎麼可能受得了。

所以,雍正身份一變,鄔思道註定屬於異類體系,雍正就不能重用他,雍正是多疑的人,同時又忌憚鄔思道的能力,唯一的想法就是兔死狗烹了,雍正就對鄔思道動起殺心。於是,雍正將家眷全部轉移進皇宮,留下得都是之前幫雍正背後做事的奴才。鄔思道便已經猜出了雍正的心思,雍正準備血洗王府了。

正所謂:「君不密則失臣,臣不密則失身

面對雍正這舉動,鄔思道選擇功成身退,而不眷戀權位榮華,顯然早已經計劃好了脫身之策。

三、鄔思道半隱後,不遺餘力幫助雍正度難關

其實鄔思道作為一個胸有大志的人,知道雍正是一個心繫天,幫助雍正奪嫡成功之後,雍正登基當晚來暗訪,鄔思道感覺到了殺機,伴君如伴虎,鳥盡弓藏,兔死狗烹的道理。鄔思道想著,選擇遠離權力核心才是王道,他主動要求半隱。既表明了自己不圖一官半職,年邁已高,沒有所謂的野心,半隱皇帝隨時監視自己,倘若有困難還可以隨時用他。

自從鄔思道半隱後,雍正連續做錯很多選擇。鄔思道還要發揮餘熱為雍正「擦屁股」,幫雍正做了幾件決定性的大事,確定表達了他的忠心,所以雍正才選擇放了鄔思道自由。

特別是羹堯對押運糧草的地方官員的「膽大妄為」,動不動就要殺的態度,讓官員不敢押運糧草。而年羹堯正準備「養寇自重」,他這樣拖下去,肯定會把雍正拖垮。所以鄔思道還是不遺余力為他四爺辦一次漂亮的事,排憂解難,神龍見首。憑一句「燈下黑」,使西北平叛一戰功成。

四、鄔思道帶如月歸隱,從此閒雲野鶴,好不愜意

鄔思道這個人嗅覺非常的靈敏,得知雍正要到河南微服私訪視察新政效果,鄔思道清楚,一旦雍正來河南跟自己再次碰面,很可能又要把自己帶回京城,這樣的話,無論從哪個角度講,鄔思道之後的日子就不堪設想了,有可能一直在雍正的監視和猜忌之下,小心翼翼的活著。

鄔思道故意找田文鏡要幕酬來激怒他,將自己趕出幕府。田文鏡見這不幹事的大爺天天念著幕酬。

田文鏡惱怒:「你這條大魚我養不起,趕緊給我走人。」

鄔思道聽田文鏡這麼一說,心裡暗自高興走之前還叮囑一句:東翁,這可是你讓我走的。

說完,鄔思道趕緊收拾帶著如月坐車趕路了。從此與雍正和朝廷再無瓜葛,從這些事情也真正展現了一代大儒功成身退的風範。

鄔思道成功脫身,金蟬脫殼。巧妙地遠離險惡的政治漩渦,才算是真正的歸隱了,帶著如月遠走他鄉,生兒育女,從此閒雲野鶴,瀟灑自在,好不愜意。他愜意了,而雍正辛苦了十幾年,雍正帝累壞了,不過是替別人打工。鄔思道若是在雍正帝身邊,雍正最少還能多活幾年。鄔思道才是最大的聰明人。

五、結語

從古至今,兔死狗烹的悲劇比比皆是。做到急流勇退,能得以善終者寥寥數人。鄔思道的結局是完美的,鄔思道成功脫險,讓自己瀟灑自在,在於他把人性看的很透徹,勘通世情,很聰明並且知進退!他這種活得通透的聰明人蘊含著許多智慧。

—END—

(圖片來源網絡)

相關焦點

  • 《雍正王朝》中如月真是監視鄔思道的人嗎?她和鄔思道後來如何?
    《雍正王朝》中這個如月肯定是派去監視鄔思道的人,但是更多的是因為雍正覺得愧對鄔思道才給他安排如月去服侍他。而且鄔思道不笑納如月也不行啊,不笑納的話他恐怕出不了京城。但是鄔思道是何等人物,連帝王心術都能看明白的人,還擺弄不了一個小女子了,所以鄔思道最後和如月當然是性福的在一起生活了。
  • 《雍正王朝》中如月是雍正派來監視鄔思道的嗎?他們倆的結局如何
    雍正心說:你小子知道我那麼多上位的秘密,我怎麼能輕易放你走呢,你萬一說出去咋辦,不行,我不能讓這個瘸子走。鄔思道心說:我還不知道你是什麼人,你可是我教出來的,我在你這多待一天,我的危險就增加一分,我得想轍趕緊撤。
  • 《雍正王朝》中,四阿哥登基後,居功至偉的鄔思道為何要跑?
    因為這些人知道太多太多雍正皇帝謀奪皇位的具體過程,這些人不除,日後必然會成為雍正皇帝的大患。特別是鄔思道,他是雍正最大的「敵人」。首先,鄔思道是雍正奪嫡戰爭的頭號軍師,肯定掌握了很多見不得人的秘密,鄔思道這種人如果見了陽光,即便他對雍正有無可質疑的忠誠,政治上也是一枚危險的炸彈。
  • 雍正王朝:鄔思道是被孫嘉誠處死的?這才是雍正帝的帝王心術
    前面已經提及,雍正皇帝對於孫嘉誠和年羹堯之間的矛盾已經到了不可調和的地步,而且一心想在西北地區建立自己「割據王朝」的年羹堯更不會允許有任何別的勢力滲透到西北地區,哪怕是雍正皇帝的勢力。同時,年羹堯所建立的就軍事防禦體系真的需要那麼多錢糧嗎?當然不是,他只是在儘可能的收斂錢財,儘可能的拉攏和培植自身勢力,為自己成為「西北王」的終極夢想添磚加瓦。
  • 雍正王朝:同樣潛邸舊人,為何李衛平步青雲,鄔思道卻被猜忌?
    但是,雍正奪嫡成功後,鄔思道與李衛的命運截然不同,一個面對的是保命問題,另一個卻能平步青雲,這又是為何呢?  而且,他在雍親王府待了十幾年,因此,許多雍正見不得光的事,他都一清二楚,就比如第二次扳倒胤礽,就是鄔思道策劃的反間計。他指揮坎兒送信,借八爺之手除掉胤礽,之後坎兒又被胤禛所殺。  不光彩之事,是所有老闆都不願意重提的事,員工知道得越多,那肯定就越危險。
  • 雍正王朝:田文鏡無法兌現的八千兩幕酬,卻成就了鄔思道全身而退
    而在《雍正王朝》中,也存在著這樣一個「半仙」,他便是鄔思道。可以說正是鄔思道為雍正積極的出謀劃策,讓雍正在整個「九子奪嫡」的過程中佔儘先進,最終得以在康熙去世後繼承皇位,鄔思道絕對堪稱居功至偉。可在雍正登基之後,兩人的關係也迅速變得尷尬起來,於是鄔思道用「半隱」的方式,先是投靠在李衛府上,隨後又前往了田文鏡處。
  • 鄔思道為了雍正忙前忙後圖什麼?什麼也沒落下嗎?
    《雍正王朝》中雍正之所以登上帝位,多賴於鄔思道的策劃籌謀。鄔思道為雍正忙前忙後,真的什麼好處都沒有嗎?其實,鄔思道得到的好處多著呢!鄔思道的才華就不用多說了,看過電視劇的大家都清楚。但是,他年輕的時候憤世嫉俗,行為偏激,不僅科考落榜,還遭來牢獄之災。如果沒有四爺把他從牢房了接出來,他可能要老死在牢房裡。鄔思道為四爺忙前忙後,至少免去了牢獄之災,重新獲得了自由,自由比什麼都重要。如果不是因為遇上四爺,即便從牢房出來,他身有殘疾,又不能再走仕途,鄔思道除了在鄉間當一個教書先生,又還能做什麼。
  • 《雍正王朝》中,神機妙算的鄔思道在四爺府中,康熙和皇子們知道他...
    《雍正王朝》中,鄔思道神機妙算,是一個難得的曠世奇才,對朝廷局勢洞若觀火,在九子奪嫡幫雍正出謀劃策,當然要是沒有鄔思道,雍正在奪嫡之路很難得勝,更別提登上皇位了。雍正登基後,鄔思道完成了他的使命之後,明哲保身而退,也是大智慧者了。
  • 雍正王朝:鄔思道為何向田文鏡索要八千兩幕酬?為花銷?為脫身?
    那麼,鄔思道為什麼要向田文鏡索取高達每年八千兩的幕酬呢?鄔思道是個唯利是圖的人嗎?他這樣做的目的是什麼呢?是真的為錢還是只是為了達到某種目的的一種手段呢?要知道像鄔思道這樣在劇中神一般存在的人物,做每一件小事都有他背後深層次的原因,這是他脫離雍正視線的最後一步,是最重要的一步。
  • 《雍正王朝》鄔思道對十三爺韜光養晦的勸解為什麼沒起到作用?
    在《雍正王朝》中,當四爺胤禛成功殺出重圍晉升成雍正皇帝後,作為他曾經的智囊鄔思道也馬上脫身出走了,就在他出走的時候十三爺胤祥前來送行,當時鄔思道就勸解十三爺胤祥一定要拼死辭掉鐵帽子王,同時要記得韜光養晦,不能太露鋒芒,這樣才能保的一生平安。
  • 雍正即位第一個要殺的是鄔思道,只因兩人辦事,很多都見不得光
    因此所謂「鳥盡弓藏,兔死狗烹」並不適用於鄔思道,其作為《雍正王朝》中博通古今、識窮天下、可為帝王之師的曠世奇才,是一把雙刃劍,可以化腐朽為神奇,也可以顛倒乾坤,卻無法光明正大登上朝堂,雍正躊躇之下只好決意殺之才安心。
  • 雍正繼位後,一直為他出謀劃策的門人鄔思道為什麼選擇離開?
    《雍正王朝》中,鄔思道是四爺請回來,為自己出謀劃策的人,請鄔思道目的就是奪嫡爭帝位的。鄔思道在四爺府多年,為四爺培養下一代,為四爺謀劃、決斷大小事,爭聖寵愛,謀帝位。最後,終於達成心願,大功告成,成了一位默默無聞的成功帝師。可是,很多人會有疑問,為什麼雍正繼位後,鄔思道就匆匆忙忙選擇離開呢?答案很簡單,因為鄔思道想活命。
  • 雍正王朝中,雍親王把金牌令箭交給謀士鄔思道,是有怎樣的考量?
    鄔思道、張五哥單獨或聯合拿金牌令箭都不能成事,反倒引來殺身之禍!當鄔思道拿到金牌令箭的那一刻,實際上他就已經掌握了大清繼君人選的決定權了。至於宮內的諸位皇子如何爭吵都無濟於事。這也就意味著從胤禛進宮的那一刻,實際上就已經把包括自己在內的所有身家性命都交給了鄔思道。這裡面摻雜的東西主要是鄔思道自保。第一回目風險繼位。
  • 鄔思道究竟哪一步錯了?為啥雍正即位當夜,就想殺死他
    鏡頭切換,老四胤禛已然龍袍加身,成為雍正。雍正回來的路上,發現四王府被嚴密布防,而這他並不知情,故心內不悅,旁敲側擊的問「老十三也太費事了,有個豐臺大營,還看不住這個院子嗎?
  • 《雍正王朝》:鄔思道臨行苦勸十三爺,他卻沒聽,最後為何無恙?
    《雍正王朝》中,天色昏暗,鄔思道乘車遠行,一個聲音喊道,「鄔先生!」十三爺來給他送行,滿上一碗酒,鄔思道問了一句「聽說皇上元旦日要晉封十三爺『鐵帽子親王』?」「這個王不王的對我來說不重要,但是鐵帽子難得」,十三爺感慨道。
  • 在《雍正王朝》中,鄔思道為何要向田文鏡索取高達八千兩的幕酬?
    鄔思道在《雍正王朝》裡面,是個料事如神的謀士。有別於《三國演義》的謀士,更多謀的是「軍事」。鄔思道可以說謀的範圍,集政事、人事於一身,兼職軍事,不偏科,是全能型的謀士。何以如此神乎其神?蓋因鄔思道似有一雙火眼金睛,洞悉人性,了解人心。
  • 雍正王朝:鄔思道讚揚十三阿哥國士無雙,這句話背後有何深刻含義
    在《雍正王朝》之中,處處充滿著政治上的算計,隨便普普通通的一個人都不簡單。但唯有一個人是真性情,那就是十三阿哥。還記得鄔思道誇獎十三阿哥的那句話嗎?他對四阿哥說:十三阿哥真乃國士無雙!在我的印象當中,鄔思道唯一一次真心真意誇人就是這一次了,就算是對四阿哥,鄔思道也沒有過這麼高的評價,那麼,鄔思道到底是看中了十三阿哥哪一點呢?十三阿哥的真性情,首先體現在他對太子的忠。還記得他勸四阿哥奪嫡的時候是怎麼說的嗎?他說,以前是因為有太子在,所以他一心一意輔佐太子,君臣之義,幾十年他嚴格遵守。
  • 雍正王朝:年秋月,到底愛不愛鄔思道?如果愛,她就不會罵年羹堯
    在包括皇四子胤禛在內的所有人看來,鄔思道和年秋月之間已經明顯超越了尋常的主僕關係,能不能永遠在一起,只需要胤禛發句話或者鄔思道向胤禛發出一個請求即可。但鄔思道非但沒有提出這個要求,反倒主動做媒,成全了胤禛和年秋月之間的好事。
  • 雍正王朝裡年羹堯西北用兵殺運糧官罷巡撫,為什麼不敢殺鄔思道?
    《雍正王朝》裡年羹堯西北用兵殺運糧官罷巡撫,為什麼不敢殺鄔思道?這個問題很有意思了。要說明這問題得從以下方面入手:一、鄔思道和雍正的關係;二、鄔思道手裡抓著年羹堯的什麼把柄,別人都不敢去送,他為何那麼自信。搞清楚這兩點自然就可以知道年羹堯為什麼不敢殺鄔思道。
  • 雍正王朝:迎娶年秋月當晚,雍正為何要冷落年秋月而給李衛寫信?
    眾所周知,雍正的謀士鄔思道與年秋月暗生情愫已久,所以,雍正迎娶年秋月為自己的側福晉更像是「奪人所愛」。然而,儘管雍正非常清楚鄔思道與年秋月之間的感情,並且在此之前也曾拿兩人的關係進行打趣,可雍正是無論如何不會讓鄔思道和年秋月走到一起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