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雍正王朝》:鄔思道臨行苦勸十三爺,他卻沒聽,最後為何無恙?

2020-12-17 桃葉兒尖呀尖

《雍正王朝》中,天色昏暗,鄔思道乘車遠行,一個聲音喊道,「鄔先生!」

十三爺來給他送行,滿上一碗酒,鄔思道問了一句「聽說皇上元旦日要晉封十三爺『鐵帽子親王』?」

「這個王不王的對我來說不重要,但是鐵帽子難得」,十三爺感慨道。

鄔思道深深地看了他一眼,「臨別之際,老夫有句肺腑之言,這個『鐵帽子王』要拼死辭掉,才能保你一世平安。」

隨後他又繼續說,「常言道,與平常人交往,共享樂易,共患難難。與君子交往,共患難易,共享樂難。」

望著鄔思道遠去的背影,十三爺允祥若有所思。

鄔思道臨別之時,勸十三爺辭掉「鐵帽子王」,他卻沒有聽。

但是卻也一生安穩,並沒有遭遇不測,這是為何?

其一,他不再率直坦然,而變得謹小慎微。

鄔思道的一番話點醒了允祥,讓他明白自己不可再像以前一樣豪爽率直,而是要更加謹慎內斂。不管是在朝堂之上,還是在生活細節,他都開始小心翼翼,謹防出錯。

在戶部鑄錢的時候,有許多貪墨的貓膩,朝中極為重要大臣都心知肚明,卻未曾點明。還是孫嘉誠不顧一切地直言捅破這層紙,才讓其中的陰暗顯露出來。

但是很微妙的是,此時允祥也未曾說話,朝堂上應和了兩句的還是張廷玉,足可見得十三爺的謹慎。他明白自己已非昨日肆意張揚的皇子,而是要做一個揣測上意、又不能多事的王爺。

其二,八爺黨殘餘勢力仍存,使得雍正的手足非常珍貴。

雍正即位初期,八爺一黨仍然聲勢浩大,頗有逼宮奪權之架勢。八王議政之時,允禩拉攏了雍正的三子弘時、朝中要臣隆科多、以及幾位王爺,妄圖改朝換代。

允祥拖著生病的身體,依靠他在軍中多年的影響力,以及個人手段穩住了軍營奪得了軍權,導致八爺黨的圖謀未曾得逞。

此外,對於雍正來說,經歷過九龍奪嫡之後,手足之間擁有感情的人非常稀少,再加上奪嫡期間十三爺付出巨大,還被圈禁十年,所以雍正更不會去對他多加責難,反而會多加關照一些。

其三,他緊守君臣之別。

從親密的哥哥,變為高高在上的帝王,讓允祥醒悟到其中變化的,正是鄔思道,他一語點醒了允祥,從此悟出了與雍正的相處之道。

眾所周知,允祥下棋的技藝高超,但是每逢與雍正對弈,他總會下成和棋,這樣久了雍正當然會看出紕漏。

雍正生氣地問,「老下和棋你是不是瞧不起朕?」

允祥連忙認錯,說自己是臣雍正是君,要以禮待之。

雍正這才悠悠地道,「朕看你越來越不像以前的允祥了。」

此時允祥開始賣慘,說起當年被圈禁的經歷,自己經歷了這荊棘滿叢的十年,看多了冷眼受多了折磨,已然鬥志全無,怎麼可能還是以前那個「拼命十三郎」呢?

就這樣,他恪守君臣之別,徹底打消了雍正對他的顧慮。

其實大家都明白,雍正不是一個好性子的君王,他心胸並不寬廣,性子也並不寬和。鄔思道正是悟出了這一點,才提醒允祥辭掉「鐵帽子王」,而允祥雖然沒有辭掉這個封號,但是卻牢記鄔思道的提醒,嚴守一個作為臣子的本分,安穩度過了短暫的餘生。

你怎麼看呢?

————————————————

大家好,我是@桃葉兒尖呀尖,關注我一起看人生百態吧!

相關焦點

  • 《雍正王朝》鄔思道對十三爺韜光養晦的勸解為什麼沒起到作用?
    在《雍正王朝》中,當四爺胤禛成功殺出重圍晉升成雍正皇帝後,作為他曾經的智囊鄔思道也馬上脫身出走了,就在他出走的時候十三爺胤祥前來送行,當時鄔思道就勸解十三爺胤祥一定要拼死辭掉鐵帽子王,同時要記得韜光養晦,不能太露鋒芒,這樣才能保的一生平安。
  • 雍正王朝:雍正能放過知道他太多秘密的鄔思道嗎?鄔思道結局如何
    《雍正王朝》中,鄔思道是一個神一般的人物,不出門便知天下事,運籌帷幄,最終幫助胤禛走向至尊之位。在封建王朝歷史裡,「飛鳥盡,良弓藏,狡兔死,走狗烹」悲劇不斷上演,有很多一心輔佐主子成為帝王的人物,功勞顯赫卻落沒有好結局。那麼,鄔思道的結局又如何呢?
  • 雍正王朝:同樣潛邸舊人,為何李衛平步青雲,鄔思道卻被猜忌?
    但是,雍正奪嫡成功後,鄔思道與李衛的命運截然不同,一個面對的是保命問題,另一個卻能平步青雲,這又是為何呢?  而且,他在雍親王府待了十幾年,因此,許多雍正見不得光的事,他都一清二楚,就比如第二次扳倒胤礽,就是鄔思道策劃的反間計。他指揮坎兒送信,借八爺之手除掉胤礽,之後坎兒又被胤禛所殺。  不光彩之事,是所有老闆都不願意重提的事,員工知道得越多,那肯定就越危險。
  • 《雍正王朝》中,四阿哥登基後,居功至偉的鄔思道為何要跑?
    雍正又吩咐十三王、張廷玉、隆科多三大心腹輪流值差,一來震懾滿朝文武;二來急催全國各省督撫衙門準備寫表稱賀新皇登基,昭告天下大清朝已經改朝換代;三來控制甘、陝、豫、晉、冀五省總督,命令這五省總督監視「大將軍王十四爺」帶兵反京。雍正登基初期,內有八王黨羽如林,外有十四王手握重兵,可謂「內外皆困」。
  • 雍正王朝:十三爺為何能避免鳥盡弓藏的悲劇?因為老八「神助攻」
    為人臣者,只有具備大智慧才能避免被帝王卸磨殺驢的悲劇,《雍正王朝》中的鄔思道,就深諳此道。雍正繼位當晚,回到潛邸準備「清理門戶」,鄔思道以「半隱」暫時脫離龍潭虎穴。但雍正並未善罷甘休,派了胤祥去為鄔思道踐行,還成功將如月安插到他身邊。臨行前,鄔思道曾提醒胤祥,要他辭掉鐵帽子王,方可保平安。可胤祥並未照做,為何卻避免了鳥盡弓藏的悲劇?
  • 《雍正王朝》中如月是雍正派來監視鄔思道的嗎?他們倆的結局如何
    引子:這是鄔思道臨走的時候,發生的一幕,十三爺從馬車裡叫出來了一個酷似秋月,名字也帶月的女子——如月,從鄔思道的眼神動作就可以看出鄔思道此刻的想法,他首先是悸動,進而眼神落寞了下來。為何會有這一幕呢?為何要給鄔思道安排一個女人呢?這個女人是誰安排給鄔思道的?是十三爺還是雍正?這樣做的目的何在?
  • 雍正王朝中,雍親王把金牌令箭交給謀士鄔思道,是有怎樣的考量?
    第二回目就是鄔思道自保。鄔思道調了五路兵來王府,並在雍正當面,越過雍正。直接向十七爺和張五哥發號施令。這是在亮肌肉啊!金牌令箭也不是誰拿都能調動軍隊的,鄔先生拿去豐臺大營只會是送死。而十三爺只要能出來,沒有金牌令箭也能調動豐臺大營,畢竟身份擺在那裡,當然有令牌會更加名正言順。
  • 《雍正王朝》中如月真是監視鄔思道的人嗎?她和鄔思道後來如何?
    《雍正王朝》中這個如月肯定是派去監視鄔思道的人,但是更多的是因為雍正覺得愧對鄔思道才給他安排如月去服侍他。而且鄔思道不笑納如月也不行啊,不笑納的話他恐怕出不了京城。但是鄔思道是何等人物,連帝王心術都能看明白的人,還擺弄不了一個小女子了,所以鄔思道最後和如月當然是性福的在一起生活了。
  • 鄔思道究竟哪一步錯了?為啥雍正即位當夜,就想殺死他
    對於鄔思道,雍正在潛邸奪嫡時期,還是非常敬重的,二人運籌帷幄之中,老四胤禛(雍正)雖有主見,卻也做到了依計行事,把鄔思道奉為智慧之師。尤其在康熙臨終決斷大事的關鍵時刻,鄔思道力勸老四入暢春園聽宣,他隻身坐鎮四王府調度人馬解後顧之憂,全力扶持老四上位。
  • 《雍正王朝》八爺黨為何敵不過病入膏肓的十三爺?
    關於《雍正王朝》這部電視劇筆者百看不厭,最出彩的一段莫過於「八王議政」,這一段中,八爺黨的陰謀布局、旗主王爺的步步緊逼、隆科多的反水倒戈還是敵不過病入膏肓的十三爺?其實關鍵因素,在於以下幾點:雍正一生最寵愛的臣弟,淺談「一人之下,萬人之上」的十三爺雍正上臺後,除了他一人是皇帝,皇權至上,十三爺胤祥算是第二號人物,一人之下,萬人之上,最核心的權力—兵權,自然是十三爺掌握。
  • 鄔思道為了雍正忙前忙後圖什麼?什麼也沒落下嗎?
    《雍正王朝》中雍正之所以登上帝位,多賴於鄔思道的策劃籌謀。鄔思道為雍正忙前忙後,真的什麼好處都沒有嗎?其實,鄔思道得到的好處多著呢!鄔思道的才華就不用多說了,看過電視劇的大家都清楚。但是,他年輕的時候憤世嫉俗,行為偏激,不僅科考落榜,還遭來牢獄之災。如果沒有四爺把他從牢房了接出來,他可能要老死在牢房裡。鄔思道為四爺忙前忙後,至少免去了牢獄之災,重新獲得了自由,自由比什麼都重要。如果不是因為遇上四爺,即便從牢房出來,他身有殘疾,又不能再走仕途,鄔思道除了在鄉間當一個教書先生,又還能做什麼。
  • 張五哥為何寧願選擇給十三爺守墓,卻不願做侍衛?
    鄔思道和十三爺胤祥道別時候,對胤祥說過這樣一番話「自古和君主共患難容易、共享福難,皇上在即位那天,一定會加封你為鐵帽子王,無論如何,你都想要想盡一切辦法謝絕掉,方可保你一生平安」。作為為雍正謀劃十五載的謀士鄔思道,在為雍正獲取大位當晚就拜別雍正帝,黯然隱退,但又始終在雍正監控之內,張五哥作為康熙和雍正貼身侍衛,親眼目睹康熙晚年「九子奪嫡」殘酷性和雍正即位後對政敵和功臣清算,自然深知「伴君如伴虎」,只有遠離朝堂,方可安享太平。
  • 雍正王朝:鄔思道為何向田文鏡索要八千兩幕酬?為花銷?為脫身?
    那麼,鄔思道為什麼要向田文鏡索取高達每年八千兩的幕酬呢?鄔思道是個唯利是圖的人嗎?他這樣做的目的是什麼呢?是真的為錢還是只是為了達到某種目的的一種手段呢?要知道像鄔思道這樣在劇中神一般存在的人物,做每一件小事都有他背後深層次的原因,這是他脫離雍正視線的最後一步,是最重要的一步。
  • 雍正王朝:鄔思道讚揚十三阿哥國士無雙,這句話背後有何深刻含義
    在《雍正王朝》之中,處處充滿著政治上的算計,隨便普普通通的一個人都不簡單。但唯有一個人是真性情,那就是十三阿哥。還記得鄔思道誇獎十三阿哥的那句話嗎?他對四阿哥說:十三阿哥真乃國士無雙!在我的印象當中,鄔思道唯一一次真心真意誇人就是這一次了,就算是對四阿哥,鄔思道也沒有過這麼高的評價,那麼,鄔思道到底是看中了十三阿哥哪一點呢?十三阿哥的真性情,首先體現在他對太子的忠。還記得他勸四阿哥奪嫡的時候是怎麼說的嗎?他說,以前是因為有太子在,所以他一心一意輔佐太子,君臣之義,幾十年他嚴格遵守。
  • 夢回之《雍正王朝》中經典:「間諜戰」第一大臥底,老十三胤祥?
    序言:兄弟相殘望龍庭,你死我活為輸贏,機關算盡耍手段,十三挖坑耍胤礽。都說幹大事不拘小節,縱觀電視劇《雍正王朝》中的十三阿哥胤祥的做法,無疑類似於四阿哥胤禛的臥底。發生這個事,真不知道太子胤礽是如何想的,他未來擁有天下,什么女人沒有,為何要動父親康熙帝的御用品,真是伶俐智昏。
  • 雍正王朝:鄔思道是被孫嘉誠處死的?這才是雍正帝的帝王心術
    雍正皇帝為何如此著急?他對孫嘉誠的破格重用,目的何在?雍正皇帝在「九王奪嫡」事件中雖然也有對部分朝臣的拉攏,也有對自身政治勢力的搭建,但對於治理一個偌大的國家而言,這些政治勢力遠不夠雍正皇帝所用。01 雍正皇帝派遣孫嘉誠前往西北的背後既然孫嘉誠對雍正皇帝的用處良多,既然他是雍正皇帝穩固皇權、管控朝局較為關鍵的人物所在,那麼雍正皇帝為何在明知道孫嘉誠和年羹堯已經水火不容,卻還要把孫嘉誠送到西北,送到年羹堯的勢力範圍,將其送入虎口呢?表面上看,雍正皇帝的決定並不是衝動的,更不是有意將孫嘉誠送入虎口的!
  • 雍正王朝:這個看似「人畜無害」的純情女人,才是最狠毒的心機婊
    我們來看下「熱河狩獵」中,皇四子胤禛、皇十三子胤祥和鄔思道一塊喝酒時,鄔思道的一句話:「還是十三爺德行好,坐懷不亂,真君子也!鄔某佩服,佩服!」鄔思道為何在這個時候對皇十三子胤祥有著如此評價?就當時的情形而言,這個能讓皇十三子胤祥「坐懷不亂」的女人就只有一個,那就是初次現身並未成功以後,又屢次嘗試的阿蘭。
  • 雍正王朝:田文鏡無法兌現的八千兩幕酬,卻成就了鄔思道全身而退
    而在《雍正王朝》中,也存在著這樣一個「半仙」,他便是鄔思道。可以說正是鄔思道為雍正積極的出謀劃策,讓雍正在整個「九子奪嫡」的過程中佔儘先進,最終得以在康熙去世後繼承皇位,鄔思道絕對堪稱居功至偉。可在雍正登基之後,兩人的關係也迅速變得尷尬起來,於是鄔思道用「半隱」的方式,先是投靠在李衛府上,隨後又前往了田文鏡處。
  • 雍正王朝:為何八爺黨隆科多幾個旗主王爺抵不過病入膏肓的十三爺
    這十年的高牆內生活也熬壞了他的身體,十三爺是個閒不住的人,是個喜歡到處旅行的人,在被圈之前,他每年都要出京去外地或是辦差或是旅行,突然把他給圈了起來,沒了自由,可以想像他的心情是多麼的糟糕。胤礽第二次被廢之後,他又跟四爺爭,最終落敗,八爺還是不甘心,他認為自己得人望,四爺即位以後,八爺還是不死心,還是要爭。可以說,在整個《雍正王朝》中,康熙駕崩當晚和八王議政這段,是整個劇中最緊張,最刺激,最兇險的畫面,過程跌宕起伏。
  • 雍正王朝裡年羹堯西北用兵殺運糧官罷巡撫,為什麼不敢殺鄔思道?
    《雍正王朝》裡年羹堯西北用兵殺運糧官罷巡撫,為什麼不敢殺鄔思道?這個問題很有意思了。要說明這問題得從以下方面入手:一、鄔思道和雍正的關係;二、鄔思道手裡抓著年羹堯的什麼把柄,別人都不敢去送,他為何那麼自信。搞清楚這兩點自然就可以知道年羹堯為什麼不敢殺鄔思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