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雍正王朝》中如月是雍正派來監視鄔思道的嗎?他們倆的結局如何

2020-12-22 小崔讀書說事

引子:這是鄔思道臨走的時候,發生的一幕,十三爺從馬車裡叫出來了一個酷似秋月,名字也帶月的女子——如月,從鄔思道的眼神動作就可以看出鄔思道此刻的想法,他首先是悸動,進而眼神落寞了下來。

為何會有這一幕呢?為何要給鄔思道安排一個女人呢?這個女人是誰安排給鄔思道的?是十三爺還是雍正?這樣做的目的何在?

不管是誰安排的,有什麼目的,鄔思道只能接受這樣的安排,因為他急著要離開這個是非圈,倘若不接受,他很可能走不了,只有接受了這個叫如月的女子,他才能安全的離開這裡,以鄔思道的智慧,稍加思索就能明白這個女人的作用。

雍正登基當晚回到潛邸,他和鄔思道有一番深談,雍正說:熬了這麼久,我終於上位了,首先感謝先生的輔佐,沒有你我不可能功成名就。鄔思道說:哪裡,哪裡,我只是小有薄才而已,主要還是萬歲你自己聰明睿智,自身能力強大,前途無量,我只是幫你寫個發言稿而已。

雍正說:鄔先生你真是謙虛了,你是有房杜之才的人物,你幫我辦了那麼多秘密的事,讓我成功繞過了職場的坑,繞過了潛規則,迅速上位,你是功不可沒的,你幫我辦了這麼大的事,怎麼感謝你才好呢?如今我成功上位了,我打算給你安排個好職位,可是你只是我的私人秘書,我明目張胆的給你安排職位,眾人不服啊,畢竟我才上位,位置還不穩固,況且還有些搗亂分子,等我坐穩嘍,我一定給先生找個好去處。

鄔思道說:萬歲爺,真的不用幫我安排,我是殘疾之人,幫你辦的那些事都是秘密的,不能在正經的檯面上用,如今你成功了,以後還要多招些正兒八經名牌畢業的大學生,再說我在你這一幹就是十多年,我也累了,我想出去旅遊散心,飽覽大好河山。

雍正心說:你小子知道我那麼多上位的秘密,我怎麼能輕易放你走呢,你萬一說出去咋辦,不行,我不能讓這個瘸子走。

鄔思道心說:我還不知道你是什麼人,你可是我教出來的,我在你這多待一天,我的危險就增加一分,我得想轍趕緊撤。

於是鄔思道說:臣雖然薄有小才,卻是陰謀為體。萬歲龍日天表春華懋德光明正大。這就是忌!臣在萬歲這裡蒙恩十餘年,顧問侍從,無不聽之言,無不從之計,無數驚濤駭浪之中早已殫精竭慮耗盡心力,譬如已經熬幹了的藥渣,萬歲何堪再用?倘若萬歲念思道忠貞不貳之心,放臣還山,沐浴聖化之中,舞鶴昇平之世,在萬歲為全始全終之主,在臣為明哲知理之臣,傳之後世,亦為一段風雲際會佳話。萬歲若不允臣之所請,臣今夜就仰藥自盡,不傷聖人知人之明!

鄔思道說這番話的意思是說,你就放心吧,我對你的用處已經不大了,你應該找專業的人才幫你打理江山,咱們在一起十幾年了,你還不了解我的為人嗎?我要是出賣你,早在你沒成功之前就賣了,你成功之後就更不會了,咱們兩個人的事也有人知道,傳出去也是一段佳話,你放心吧!

鄔思道本來是想全身而退,徹底歸隱,雖然說了這麼多,但雍正還是不放心,於是提出了一個折中方案,讓鄔思道半隱,正好小李那正在開發新市場,小李也沒啥文化,你去那幫幫忙吧。

所以,才有了第二天,鄔思道要走的時候,總經理胤祥又來相送,胤祥很是講義氣,是有名的俠王,他很欣賞鄔思道這個人,但董事長雍正有安排,他也不得不照辦,放一個小李監視還不夠,又派來一個美女秋月來監視鄔思道,美其名日:先生身體不好,需要人照顧。鄔思道心說,那我就收下吧,小女子總比你雍正好對付,等我策反了這丫頭,她遲早是我的人,到時候再遠走高飛。

結合鄔思道和雍正的關係,且聽我細細道來!

一、四爺請鄔思道出山輔佐他

鄔思道才高八鬥,識窮天下之人,是無錫有名的大才子。府試、鄉試連戰連捷,中秀才舉人都是頭名。康熙三十六年他應試南京春闈,三場下來,時文、策論、詩賦均做得花團錦簇一般。考完後他自認為就算不在三甲,怎麼著也能穩穩噹噹的考個前十名。考完之後他遊山玩水,等著成績下來,結果成績出來以後,榜上居然沒有他的名字,鄔思道很憤怒,憤怒過後,經過仔細打聽,原來主考副主考都是接著考試撈錢的好手。

鄔思道聯繫了落榜的幾百名學子,抬著財神大鬧一場貢院,並作聯一副:

左丘明有眼無珠不辨黑黃卻認家兄,

趙子龍渾身是膽但見孔方即是乃父。

鬧完之後揚長而去,後來朝廷知道了這件事,康熙大為憤怒,嚴辦這件事,鬧事的帶頭人鄔思道也不能倖免,鄔思道鬧完事後知道會出事,早早逃亡了,在逃避的路上被劫財的水匪打斷了腿,他成了瘸子,適逢孝莊皇太后殯天,天下大赦,鄔思道回到了家鄉。

四爺胤禛造就仰慕鄔思道的才華,託年羹堯打聽,當時的年羹堯還是很聽話的,殷勤的辦好了這件事,並讓自己的親妹妹年秋月負責照顧鄔思道的起居,年羹堯安排的很用心,胤禛很滿意,鄔思道也很滿意。

表面上胤禛請鄔思道當他幾個兒子的老師,實際上是為他參贊朝廷大事,藉助鄔思道的智慧為他成就大事。

二、鄔思道主要幫胤禛辦了哪些大事

鄔思道為胤禛出謀劃策的第一件事是清理戶部欠款之事,其他阿哥們害怕得罪人,吃力不討好,沒人肯接這個得罪人的差事,而鄔思道反其道而行之,經過一番深入的分析,讓胤禛接下了這個差事,首先辦這件事是為國為君分憂,可以展示治世之才,其次,這件事辦好了國庫充裕,即為康熙分擔了壓力,又能贏得康熙的聖心,再者辦不成也沒人說什麼,你們都不敢接還能說什麼。

太子胤礽第一被廢,康熙提出公開推舉新太子,眾人躍躍欲試,大都推薦八阿哥胤禩,但鄔思道不這麼認為,他讓胤禛繼續保舉廢太子胤礽,鄔思道讓胤禛舉薦廢太子胤礽復出可謂用心良苦,收穫頗豐,保舉廢太子胤礽,正合了康熙的心思,骨肉兄弟幾十年,胤礽被廢,胤禛出來替他說幾句,顯出來了他對胤礽的親情、忠心與君臣之道,收穫了人心,獲得了一片讚譽之聲,更重要的是獲得了康熙的聖心,此舉可謂一舉數得,何樂而不為呢?

後來的事實證明,鄔思道讓胤禛舉薦廢太子胤礽的舉措是非常正確的,這正合了康熙的心思,康熙對胤禛滿是讚譽之言,支持太子胤礽的人更是對胤禛滿是感激,胤礽本人更是痛苦流涕,感動的快哭了,胤禛收穫了人心,獲得了好名聲,誰也沒得罪,最重要的是獲得了康熙本人的讚譽。

再到後來推舉大將軍王,推薦老十四為大將軍王,是整部劇中最妙也是最關鍵的一次,這一次讓胤禛的位置穩固了。看似是一步常規操作,實則波濤洶湧,這一次舉薦可以達到多重功效:

首先、給他父親康熙表明自己並沒有野心,我只是個辦事的「孤臣」;

其次、瓦解「八爺黨」,挑起「八爺黨」內部的矛盾,自己好漁翁得利;

最後、主動示好老十四,分出精力來對付老八,順便推出年羹堯,一舉三得得,即便老十四有什麼動作,年羹堯卡著西北門戶,不給他錢糧,數十萬大軍寸步難行;

八阿哥胤禩就不一樣了他正好犯了康熙的忌諱,結果被康熙否定了,從此翻不起身來,經過這件事後胤禛最終贏得了聖心,康熙在心裡默認他為繼承人了。

很重要的一次是:鄔思道讓胤禛去看望被圈禁的十三爺,因為十三爺在軍中很有威望,胤禛最缺乏的正是軍中關係,後來,康熙駕崩當晚,十三爺猛虎出籠,幫胤禛穩定了局面。

最重要的是鄔思道幫助雍正培養了一個後來的帝王——十全寶寶乾隆,從那次狩獵十全寶寶得到如意開始,康熙就有了傳位給胤禛的想法,因為有一個好的孫子,可以保三代旺盛。其實,主要是雍正的勵精圖治,十全寶寶乾隆純粹是吃喝玩樂。

三、雍正登基當晚,鄔思道提出隱退的想法,雍正勉強同意他「半隱」

鄔思道幫助胤禛從「九子奪嫡」中脫穎而出,胤禛即位當晚,他回到了潛邸,這次的主要目的是除掉為他秘密辦事的人,再一個就是報喜。

這期間,鄔思道對康熙的帝王心術分析的可謂淋漓精緻,胤禛又愛又怕,心想事成之後要收拾掉這個瘸子,而鄔思道呢,早就知道他是什麼人了。

胤禛奪嫡成功之後,鄔思道和老十三胤祥的一段對話很有意思,這充分展示了他對胤禛的了解。起因是胤禛要封胤祥為鐵帽子王,鄔思道勸他辭掉。對話如下:

允祥哈哈大笑說:「先生真是先天下憂而憂!我再告訴你,今兒在養心殿萬歲親口對我說,先生有輔相之才,只幹礙著沒職份,所以開恩科,特簡先生進翰林侍讀,然後轉上書房。宣麻拜相,還有比這更喜的麼?」

鄔思道神情似乎有點呆滯,古怪地一笑說道:「算是的吧——十三爺今晚喜上眉梢,給我報喜是一宗兒,恐怕你自己有喜事才是真的。說出來,叫我也歡喜歡喜!」「都喜。」允祥掩飾不住得意的神情,向後一靠伸展了一下,「其實是早已知道的了。萬歲說元旦日晉封我親王,世襲罔替!王不王無所謂,這個『世襲罔替』難得!」鄔思道一雙眸子在燈下晶瑩生光,沉靜地一笑,說道:「鐵帽子王,兒孫永永無既。好嘛!連你加上一共九位了。」

胤祥說「你今晚怎麼了,這麼不陰不陽的?」

鄔思道伸手將一杯茶推給允祥,長嘆一聲默然不語,見允祥一臉驚訝之色,苦笑道:「十三爺,我和你認識十五年了,你天真率性、任俠仗義,很佩服你的為人。今日有句話,說出來或許我要人頭落地,不知當講不當講?」 允祥被他的神情驚呆了,手裡捧著已經涼了的茶,死死盯著鄔思道。

「這個鐵帽子王你要拼死辭掉,才能保你一世平安!」鄔思道仿佛不勝其寒,緊緊抱著銅手爐,聲音低沉嘶啞。「四爺豺聲狼顧,鷹視猿聽,乃是一世陰鷙梟雄之主……」

鄔思道語氣冷峻得令人發抖,接著又說「你沒勘透世情。與平常人交,共享樂易,共患難難。與天子交,共患難易,共享樂難。」

胤祥說 「我不信!今日四哥還說,決不做鳥盡弓藏的事!」

鄔思道陰冷地一笑:「明日我的話就能驗證,性音和粘竿處十幾個最心腹的,專一替四爺辦秘密差使的恐怕就要被滅口了」!

二人正說話間,雍正來了,二人趕忙就此打住,雍正此時已是皇帝,他想找鄔思道聊聊,結果鄔思道先開口了。他告訴雍正自己有三忌三不可用。

胤禛回過頭來,臉上已是掛了一層嚴霜一樣冷峻,卻不吱聲,幽幽望著鄔思道。

「臣殘疾之人,這是一忌。」鄔思道毫不畏縮地看著禛,「國家取士授官,自有制度。況大清國運正盛,人才濟濟,臣在王邸十幾年,中外人士知之甚多,驟然置之廟堂之上,雖至公亦無公,雖無私也有私,恐怕有傷聖德。這是一不可用。」

「臣原是犯罪之人,這是二忌。」鄔思道道,「康熙三十六年臣為孝廉,應天府試,率五百舉人抬財神大鬧貢院,此事震動朝野,天下皆知。雖說是激於義憤,到底是觸了國法,先帝曾連下詔旨捕拿,臣又潛逃在外。為憎恨吏治黑暗,臣又入京,擇主而事。萬歲如今功成名就,即起用臣輔在帝側。在臣原是罪餘欽犯,在君又幹礙聖祖當初原意,用此不忠之臣致於臣下議萬歲為不孝之君,這是二不可用。」

胤禛聽得悚然動容,不覺坐了下去,撫膝沉吟道:「只是可惜了你。」

「這正是第三忌。」鄔思道見他動了心,舒了一口氣,又道:「臣雖然薄有小才,卻是陰謀為體。萬歲龍日天表春華懋德光明正大。這就是忌!臣在萬歲僭邸蒙恩十餘年,顧問侍從,無不聽之言,無不從之計,無數驚濤駭浪之中早已殫精竭慮耗盡心力,難堪再用,說著,淚水已走珠般滾落出來。

雍正聽完後,不覺動容,他原本打算在晚上除掉鄔思道以及給他秘密辦事的人。但從鄔思道的言語之間得知,鄔思道這番言語,其實已表明永不從政,永不洩密,想起十幾年知遇之交,朝夕贊襄,吟詩論文,這些情分也難一古腦兒付諸東流。便不忍除掉鄔思道了,但也沒有完全放鬆對鄔思道的監視,於是放他中隱隱於市了,把鄔思道放在李衛那裡,名義上是幫助李衛,實際上是讓李衛看著鄔思道。

四、鄔思道成功隱退

四爺送如月給鄔思道是為了照顧她?還是為了監視他?

十三爺把如月交給鄔思道的時候,鄔思道想到了曾經愛慕過的年秋月,而秋月已經嫁給了他曾為之出謀劃策過的雍正。此時的鄔思道已經無欲無求了,他只想儘快離開雍正,遠離廟堂,身處江湖,過幾天清淨日子,但雍正還是對他不太放心,一個李衛,一個如月,正是監視他的,送如月給鄔思道也有點補償照顧他的意思,畢竟這女子很像曾經的年秋月。

鄔思道去了李衛那裡以後,整天就是釣釣魚,賞賞花,看看書,順帶著給李衛出出主意,只要不離開李衛的視線,他想幹什麼就幹什麼,再加上如月的照顧,日子過得看似很逍遙,但鄔思道內心不喜歡這種安靜的逍遙,他對雍正也不放心,萬一雍正哪天心血來潮除掉他怎麼辦,所以他說服李衛想出去走走,李衛對雍正吩咐的事從來都是沒有二話的照辦。但他油很尊重有才華的鄔先生。

這好田文鏡那裡急需打開局面,李衛就把鄔思道介紹給了田文鏡,雍正也同意了。鄔思道到了田文鏡那裡,就為田文鏡打開了局面,成功揭穿了諾敏。田文鏡並不知道,鄔思道和雍正的關係,為田文鏡打開局面以後,鄔思道張口就要一年八千兩的俸銀,田文鏡是個清官,埋怨了一番後,還是同意了。這之後,鄔思道拿著銀子不辦事兒,田文鏡很氣憤,就想趕走鄔思道,這正是鄔思道想要的效果。

鄔思道最主要的原因不是太聰明,知道的太多,而是太過無欲無求,雍正沒有能用來收買他的東西,所以也就沒有辦法完全控制他。在田文鏡處突然愛財,首先是麻痺雍正,其次是激怒田文鏡,即消除了雍正的疑慮又為自己全隱製造適當的理由。

在雍正到河南的時候,鄔思道帶著如月逃離了,如月問要不要帶什麼東西,鄔思道說什麼也不帶,再不走就來不及了,如月為什麼要跟著他一起走呢,這是因為一個女人跟一個男人待久了,就會產生感情,什麼使命之類的早已忘卻了,跟著鄔思道自在,不受限制,她也願意跟著這樣的男人,後來他們二人隱居了,過起了真正舒心的日子。

鄔思道迅速離開,田文鏡因為要迎接雍正無暇顧及,鄔思道正好鑽了這個空隙。雍正見了田文鏡以後,問了田文鏡鄔先生在你這怎麼樣?並提出要見鄔思道,田文鏡派人去找,結果鄔思道離開了,田文鏡問要不要追,雍正嘆了一口氣說算了。至此,鄔思道成功隱退,脫離了雍正的視線。

寫在最後

其實,雍正和鄔思道他們二人相輔相成,互相成就,鄔思道從一個落難的文人變成了雍正的幕後智囊,雍正幫他實現了平生的理想抱負,給了他一個施展才能的平臺。鄔思道則用他超人的智慧幫助雍正從一個耐煩不怕瑣碎只知辦事阿哥走上了至尊之位,成為了一代令主。

他們二人之間太了解對方了,大事成功之後,兔死狗烹的事,古來皆有之,鄔思道深知與天子交共患難容易,共享福難,與平常人交共享樂容易,共患難難的道理。所以選擇隱退,但雍正不放心他離開,因為鄔思道知道他太多的秘密,鄔思道用他的智慧說服了雍正,雍正還是不放心他,於是讓他半隱,並用李衛和如月來監視他。

相關焦點

  • 《雍正王朝》中如月真是監視鄔思道的人嗎?她和鄔思道後來如何?
    《雍正王朝》中這個如月肯定是派去監視鄔思道的人,但是更多的是因為雍正覺得愧對鄔思道才給他安排如月去服侍他。而且鄔思道不笑納如月也不行啊,不笑納的話他恐怕出不了京城。但是鄔思道是何等人物,連帝王心術都能看明白的人,還擺弄不了一個小女子了,所以鄔思道最後和如月當然是性福的在一起生活了。
  • 雍正王朝:雍正能放過知道他太多秘密的鄔思道嗎?鄔思道結局如何
    《雍正王朝》中,鄔思道是一個神一般的人物,不出門便知天下事,運籌帷幄,最終幫助胤禛走向至尊之位。在封建王朝歷史裡,「飛鳥盡,良弓藏,狡兔死,走狗烹」悲劇不斷上演,有很多一心輔佐主子成為帝王的人物,功勞顯赫卻落沒有好結局。那麼,鄔思道的結局又如何呢?
  • 雍正王朝中,雍親王把金牌令箭交給謀士鄔思道,是有怎樣的考量?
    張五哥報恩必須懂得雍正的意思。只有這樣才能放出13爺。過度解讀就會偏了方向,其實胤禛讓張五哥把金牌令箭交給鄔思道是十分保險的,張五哥沒問題,鄔思道更是老四養在府中十幾年的謀士,鄔原乃欽犯,得蒙四爺賞識才有施展的機會,且鄔孑然一身與外界八爺黨素無瓜葛,不可能反水。胤禛仗鄔思道籌謀終於大功告成,此時應對鄔十分信任。
  • 雍正王朝:鄔思道為何向田文鏡索要八千兩幕酬?為花銷?為脫身?
    那麼,鄔思道為什麼要向田文鏡索取高達每年八千兩的幕酬呢?鄔思道是個唯利是圖的人嗎?他這樣做的目的是什麼呢?是真的為錢還是只是為了達到某種目的的一種手段呢?要知道像鄔思道這樣在劇中神一般存在的人物,做每一件小事都有他背後深層次的原因,這是他脫離雍正視線的最後一步,是最重要的一步。
  • 《雍正王朝》中,四阿哥登基後,居功至偉的鄔思道為何要跑?
    紫禁城中,六十四盞如雪一般蒼白的紗宮燈,將富麗堂皇的乾清宮變成了悲風嫋嫋的靈堂。 雍正皇帝一邊守喪,一邊安排稱帝之後的具體事宜。雍正先是命令九門提督隆科多,派人不分晝夜的監視八王、九王、十王守喪,不許三人離開康熙的靈堂半步,以免發生肘俯之變。
  • 雍正王朝:鄔思道是被孫嘉誠處死的?這才是雍正帝的帝王心術
    導讀:《雍正王朝》中那個敢於和本部堂官撕打;敢於正面和總理王大臣嗆;更敢於在年羹堯聖寵正隆、勢頭正盛的時候上疏彈劾的孫嘉誠,乃係清朝歷史上雍正朝名臣孫嘉淦的原型。孫嘉淦,歷經康熙、雍正、乾隆三朝,以敢於直言納諫而聞名於世。孫嘉誠對於孫嘉淦剛毅、正直的性格演繹較為充分,只是該劇對於孫嘉誠的結局演繹加入了劇情發展和人物性格塑造的藝術需要,有所變動。
  • 在《雍正王朝》中,鄔思道為何要向田文鏡索取高達八千兩的幕酬?
    鄔思道在《雍正王朝》裡面,是個料事如神的謀士。有別於《三國演義》的謀士,更多謀的是「軍事」。鄔思道可以說謀的範圍,集政事、人事於一身,兼職軍事,不偏科,是全能型的謀士。何以如此神乎其神?蓋因鄔思道似有一雙火眼金睛,洞悉人性,了解人心。
  • 雍正王朝:田文鏡無法兌現的八千兩幕酬,卻成就了鄔思道全身而退
    縱觀眾多的文學影視作品,其中不少都有著這樣的共性,那就是這些作品中都會有一個上知天文、下知地理、通古博今、能掐會算、足智多謀的「半仙」式人物存在,例如《三國演義》中的蜀國丞相諸葛亮、《隋唐演義》中的瓦崗軍師徐茂公、《水滸傳》中的智多星吳用,都屬於這樣類型的人物。而在《雍正王朝》中,也存在著這樣一個「半仙」,他便是鄔思道。
  • 鄔思道為了雍正忙前忙後圖什麼?什麼也沒落下嗎?
    《雍正王朝》中雍正之所以登上帝位,多賴於鄔思道的策劃籌謀。鄔思道為雍正忙前忙後,真的什麼好處都沒有嗎?其實,鄔思道得到的好處多著呢!鄔思道的才華就不用多說了,看過電視劇的大家都清楚。鄔思道為四爺忙前忙後,至少免去了牢獄之災,重新獲得了自由,自由比什麼都重要。如果不是因為遇上四爺,即便從牢房出來,他身有殘疾,又不能再走仕途,鄔思道除了在鄉間當一個教書先生,又還能做什麼。鄔思道是有志向、有大才的人,但凡這樣的人,沒有不想幹一番大事業的,沒有甘願沉默一輩子的。
  • 雍正王朝:同樣潛邸舊人,為何李衛平步青雲,鄔思道卻被猜忌?
    2021-01-02 13:53:38 來源: 小何科技 舉報   《雍正王朝
  • 《雍正王朝》鄔思道對十三爺韜光養晦的勸解為什麼沒起到作用?
    在《雍正王朝》中,當四爺胤禛成功殺出重圍晉升成雍正皇帝後,作為他曾經的智囊鄔思道也馬上脫身出走了,就在他出走的時候十三爺胤祥前來送行,當時鄔思道就勸解十三爺胤祥一定要拼死辭掉鐵帽子王,同時要記得韜光養晦,不能太露鋒芒,這樣才能保的一生平安。
  • 《雍正王朝》中,神機妙算的鄔思道在四爺府中,康熙和皇子們知道他...
    《雍正王朝》中,鄔思道神機妙算,是一個難得的曠世奇才,對朝廷局勢洞若觀火,在九子奪嫡幫雍正出謀劃策,當然要是沒有鄔思道,雍正在奪嫡之路很難得勝,更別提登上皇位了。雍正登基後,鄔思道完成了他的使命之後,明哲保身而退,也是大智慧者了。
  • 雍正王朝:迎娶年秋月當晚,雍正為何要冷落年秋月而給李衛寫信?
    《雍正王朝》中有這樣一個頗為耐人尋味的場景,雍正在迎娶了年羹堯的妹妹年秋月為王府側福晉的當晚,便將這件事情以書信的方式告訴了已經出任四品的糧道、成為朝廷命官的李衛。那麼,雍正為何要在自己的「新婚之夜」,選擇將「新娘」年秋月晾在了一邊,第一時間致信給李衛告知自己娶親一事呢?在這裡我就為大家細細道來。
  • 雍正王朝:四個女人在「九子奪嫡」中角色不同,結局為何都很慘?
    《雍正王朝》是一部男人戲,所有的女性角色因為所處時代原因,幾乎都是附庸,結局幾乎都是悲劇。 《雍正王朝》最尊貴的女人,當數胤禛和胤禵的親娘——德妃烏雅氏。
  • 《雍正王朝》:鄔思道臨行苦勸十三爺,他卻沒聽,最後為何無恙?
    《雍正王朝》中,天色昏暗,鄔思道乘車遠行,一個聲音喊道,「鄔先生!」十三爺來給他送行,滿上一碗酒,鄔思道問了一句「聽說皇上元旦日要晉封十三爺『鐵帽子親王』?」「這個王不王的對我來說不重要,但是鐵帽子難得」,十三爺感慨道。
  • 鄔思道究竟哪一步錯了?為啥雍正即位當夜,就想殺死他
    鏡頭切換,老四胤禛已然龍袍加身,成為雍正。雍正回來的路上,發現四王府被嚴密布防,而這他並不知情,故心內不悅,旁敲側擊的問「老十三也太費事了,有個豐臺大營,還看不住這個院子嗎?
  • 雍正王朝劇組:「年秋月」銷聲匿跡,「張廷玉」和「鄔思道」離世
    《雍正王朝》則主要是聚焦在雍正「守業」上,從「九子奪嫡」接過康熙權利交接棒講起,再到後來的推新政、抑黨爭等穩固朝政的事件,盡述雍正勤勉的一生。《雍正王朝》為什麼更受一些觀眾青睞?5.王輝(愛新覺羅·胤祥/十三阿哥)王輝在《雍正王朝》中飾演的十三阿哥是個很討喜的角色,不過他也是戲紅人不紅的代表之一,前期他演的劇知名度都很高,演過《國家使命》裡的伍巖松、《大秦帝國》裡的公子昂等。
  • 雍正王朝:鄔思道讚揚十三阿哥國士無雙,這句話背後有何深刻含義
    在《雍正王朝》之中,處處充滿著政治上的算計,隨便普普通通的一個人都不簡單。但唯有一個人是真性情,那就是十三阿哥。還記得鄔思道誇獎十三阿哥的那句話嗎?他對四阿哥說:十三阿哥真乃國士無雙!在我的印象當中,鄔思道唯一一次真心真意誇人就是這一次了,就算是對四阿哥,鄔思道也沒有過這麼高的評價,那麼,鄔思道到底是看中了十三阿哥哪一點呢?十三阿哥的真性情,首先體現在他對太子的忠。還記得他勸四阿哥奪嫡的時候是怎麼說的嗎?他說,以前是因為有太子在,所以他一心一意輔佐太子,君臣之義,幾十年他嚴格遵守。
  • 雍正王朝:十三爺為何能避免鳥盡弓藏的悲劇?因為老八「神助攻」
    為人臣者,只有具備大智慧才能避免被帝王卸磨殺驢的悲劇,《雍正王朝》中的鄔思道,就深諳此道。雍正繼位當晚,回到潛邸準備「清理門戶」,鄔思道以「半隱」暫時脫離龍潭虎穴。但雍正並未善罷甘休,派了胤祥去為鄔思道踐行,還成功將如月安插到他身邊。臨行前,鄔思道曾提醒胤祥,要他辭掉鐵帽子王,方可保平安。可胤祥並未照做,為何卻避免了鳥盡弓藏的悲劇?
  • 雍正即位第一個要殺的是鄔思道,只因兩人辦事,很多都見不得光
    因此所謂「鳥盡弓藏,兔死狗烹」並不適用於鄔思道,其作為《雍正王朝》中博通古今、識窮天下、可為帝王之師的曠世奇才,是一把雙刃劍,可以化腐朽為神奇,也可以顛倒乾坤,卻無法光明正大登上朝堂,雍正躊躇之下只好決意殺之才安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