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書館舉辦「中國書史系列講座」第2講「中國古籍的起源與裝幀形制...

2020-12-14 北京大學新聞網

2020年12月8日,圖書館在北配樓科學報告廳舉辦「中國書史系列講座」第2講,邀請知名古籍研究專家、國家圖書館研究館員李致忠主講「中國古籍的起源與裝幀形制演變」。

李致忠界定正規書籍是以傳播知識、介紹經驗、闡釋思想、宣揚主張等為目的,經過編纂而用文字書寫、刻印在一定材料上的著作物。以此為衡量尺度,他引用《隋書·經籍志》《尚書》《史記•孔子世家》《漢書》等傳世文獻中的記載,將中國典籍產生的時代鎖定在距今2500至4000年前這段時期。

李致忠按照時間順序梳理了書寫載體的發展過程:春秋之前,竹簡、木牘以及帛書皆有使用。進入春秋戰國時代,簡冊的使用更加普及。經過三國、兩晉,紙被廣泛用作書寫材料之後,簡的使用逐漸減少。一直到東晉時,桓玄下令「今諸用簡者,皆以黃紙代之」,我國古代的簡冊時期正式結束。東漢蔡倫改進造紙術,為紙書的出現奠定了基礎,從此古籍文化的發展開啟了新紀元。

在講到古籍的裝幀形制時,李致忠指出,歷史上某種裝幀形制的出現與形成,皆由書籍的製作材料、製作方法、便於披閱、有利保護等因素所決定。他逐一講解了竹木簡冊、帛書卷子、捲軸裝、梵夾裝、旋風裝、經折裝、蝴蝶裝、包背裝、線裝、毛裝等十種裝幀形制的出現、形成及嬗變進程。

講座現場

在講座後的交流提問環節,聽眾就各種裝幀形制的區別展開提問,李致忠則結合文獻記載及現藏文物的相關照片,一一進行解答。

北配樓科學報告廳作為圖書館的文化傳播陣地之一,以豐富校園文化生活、提升用戶的綜合素質為宗旨,將持續開展學術交流類的系列講座活動。12月,圖書館邀請國家圖書館、故宮博物院、中國印刷博物館、中科院圖書館的專家學者,隆重推出「中國書史系列講座」,分享古代版畫、古籍起源與裝幀形制、彩印技術、四庫全書等研究領域的成果,歡迎大家參加。

主講人簡介:

李致忠,北京昌平縣人。1965年畢業於北京大學中文系古典文獻專業,同年供職於國家圖書館,長期從事古籍整理、版本考定、目錄編制及目錄學、書史、出版史等研究。曾為南京大學博士生導師、國家文物鑑定委員會委員、全國古籍保護工作專家委員會主任,享受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第九屆、第十屆全國政協委員。

先後發表論文210餘篇。撰寫出版《中國古代書籍史》《中國古代書籍史話》《古書版本學概論》《歷代刻書考述》《宋版書敘錄》《古書版本鑑定》《典籍志》《古代版印通論》《古籍版本知識500問》《三目類序釋評》《中國出版通史》(宋遼夏金元卷)《肩樸集》《昌平集》等專著;整理出版《籌海圖編》《今言》《鄂爾泰年譜》等古籍;主編《中國國家圖書館館史資料長編》《中國國家圖書館百年紀事》《中國國家圖書館館史》;主持《中華再造善本》編纂及其提要撰寫工作。

相關焦點

  • 講座|國家圖書館研究館員杜偉生: 中國古代書籍的裝幀
    杜偉生先生是國家圖書館古籍館研究館員、國家級非物質化遺產代表性項目傳承人,在中國國家圖書館從事古籍修復工作已40多年。他熟悉中國古籍的各種裝幀形式,不僅掌握了中國古籍各種裝幀形式的修復技術和中國傳統字畫的裝裱技術,能處理在古籍修復工作過程中出現的各種疑難問題,同時他對現代精裝書、平裝書的裝訂和修復技術,對歐洲古舊精裝書籍的裝訂和修復技術也比較熟悉。他經手修復的古籍,有南北朝到唐末的敦煌遺書數百件,及宋《文苑英華》、明《永樂大典》和其他一些善本古籍數千冊。
  • 古籍裝幀,古代書籍的裡子和面子,顯示著不同時代的文化色彩
    古籍裝幀,古代書籍的裡子和面子,顯示著不同時代的文化色彩今天小編要和大家聊一聊古籍裝幀。如今,讀者都很少能看到那些古籍了。古籍書大多在一些圖書館或私人藏書中保存著,一般人壓根就看不到,更不要說那些古籍善本了。那麼,什麼是古籍裝幀?古籍裝幀都有哪些?一般人可能都不太清楚。
  • 上海圖書館將展出百件鎮館之寶,盡現中國古代書籍之美
    中國古代書籍裝潢形態十分豐富,從「著於竹帛謂之書」開始,編以書繩,聚簡成篇的簡策裝已有了早期的裝潢意識與設計實踐。之後的帛書、捲軸裝、旋風裝、經折裝、蝴蝶裝、包背裝、線裝等形態,既展現了中國書籍史的發展演變,也從藝術上展示了書籍的不同裝潢特點。
  • 甘陽、侯旭東主編《新雅中國史八講》
    《新雅中國史八講》緣起丨甘陽《新雅中國史八講》脫胎於清華大學新雅書院一門3學分的本科生通識課。反覆考慮後,我決定把日本史學界在21世紀初出版的講談社「中國的歷史」叢書十種列為必讀材料,以與中國史學界的論述對照閱讀,同時邀請國內史學名家做系列講座幫助學生了解國內史學前沿。幸運的是,我這個有點瘋狂的想法得到了史學界侯旭東教授和劉志偉教授的大力支持,侯旭東教授與我一起策劃了八次系列講座,劉志偉教授則應我邀請和我共同主持了每周一次的學生研討課。
  • 除了線裝書,古籍還有很多裝幀形式
    線裝的形式在明嘉靖以後成為書籍的主要裝訂形式,今天我們所見的大部分明清古籍都是這個樣式,但古籍的裝幀形式可沒那麼簡單哦,歷史上還是豐富多彩的。在唐代,捲軸裝就是圖書的主要裝幀形式,比如韓愈就有詩云:"鄴侯家多書,插架三萬軸,一一懸牙籤,新若手未觸。"今天的中國長卷書畫裝裱也常用此種形式。捲軸材料的不同可以用來區分不同的圖書類型,《唐六典》描述內府藏書:"其經庫書,鈿白牙軸,黃帶紅牙籤;史庫書,綠牙軸,朱帶白牙籤。"
  • 萬代南夢宮(中國)聯合上海圖書館舉辦公益非遺體驗活動
    10月20日至25日,由萬代南夢宮(中國)投資有限公司【以下簡稱「萬代南夢宮(中國)」】聯合上海圖書館舉辦的「融匯古今,樂創未來——非遺技藝體驗課」系列公益活動在上海圖書館舉辦。上海圖書館副館長周德明在本次活動中談到,讓更多讀者了解、體驗古籍保護技藝,是傳承和傳播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需要,也是上海圖書館人的職責。此次和萬代南夢宮(中國)的跨界合作,旨在探索社會力量與公共文化服務機構間的協作模式,共同助推傳統文化的發展與傳承,通過喜聞樂見、寓教於樂的形式向大眾傳播,呼籲社會對於優秀傳統文化如非遺技藝的關注,使廣大群眾感受中華文化的魅力。
  • 講座|呂敬人:「唯封面論」的書籍裝幀已經過時了
    最近,由中國圖書館學會主辦的「古籍與文創」主題線上培訓邀請中國版協書籍設計藝術工作委員會副主任教授呂敬人開展了題為「美書·留住閱讀:從裝幀到書籍設計」的講座。中國出版業年度出版統計近些年來中國的書籍設計也取得了一定的發展,2003年到2020年中國共有21本書獲得德國萊比錫「世界最美的書」獎項。呂敬人提出,雖然中國的書籍設計藝術在近年來有很大進步,但仍然存在很多的問題與瓶頸。
  • 新書丨《安徽師範大學圖書館藏古籍善本目錄》
    安徽師範大學圖書館藏古籍善本目錄編著者:安徽師範大學圖書館古籍部 編定價:160元在近百年的辦學歷史中,我校圖書館通過政府轉交、民間收集、書店採購、個人捐贈等主要途徑,積累了豐富的古籍文獻資源,有過艱苦卓絕的古籍保護經歷。
  • 萬代南夢宮(中國)聯合上海圖書館舉辦「融匯古今,樂創未來---非遺...
    上海2020年10月21日 /美通社/ -- 10月20日至10月25日,由萬代南夢宮(中國)投資有限公司[下稱:萬代南夢宮(中國)] 聯合上海圖書館舉辦的「融匯古今,樂創未來——非遺技藝體驗課」系列公益活動在上海圖書館內展開。
  • 本周講座 | 海洋傳奇——中國古代航海造船技術與海上絲綢之路 等七場
    1「格致·考工·源流——中國古代重要科技發明創造名家講座」系列:海洋傳奇——中國古代航海造船技術與海上絲綢之路
  • 薦書| 雲南師範大學圖書館藏古籍善本圖錄
    雲南師範大學圖書館藏古籍善本圖錄  編著者:雲南師範大學圖書館 編  定價:280元內容簡介  《雲南師範大學圖書館藏古籍善本圖錄》收錄有雲南師範大學圖書館藏1912年以前的珍貴古籍善本200餘部,每一部選取一幅具有代表性的書影,並著錄有書名、索書號、著者、年代、版本、存卷數、冊數、批校題跋等相關著錄信息。
  • 「書」的好看的皮囊——淺談日本近代書籍裝幀設計
    另外,我的研究也跟中國和日本的印刷、出版歷史有很密切的關係,在日本像東洋文庫、國立圖書館、甚至日本的宮內廳等典籍收藏場所,都藏有大量的珍貴漢文典籍。一開始還只是享受在武藏美的圖書館裡看海量的圖錄或者是看老師們策劃的展覽,後來就不能滿足我的欲望了,雖然文物我不能佔為己有,但是實物還是要爭取去直接接觸一下的。
  • 精品講座│海洋傳奇——中國古代航海造船技術與海上絲綢之路
    國家圖書館(國家古籍保護中心)與中國科學院自然科學史研究所合作主辦的「格致•考工•源流——中國古代重要科技發明創造名家講座
  • 濱州市圖書館舉辦我們的中國夢·文化進萬家暨我們的節日·春節...
    近日,濱州市圖書館在大河社區和鄭王社區舉辦了我們的中國夢·文化進萬家暨我們的節日·春節系列主題活動。  此次文化進萬家主題活動共計13項,內容豐富、形式多樣,營造了歡樂祥和、喜慶熱烈的濃厚節日氣氛,同時也凝聚著所有工作人員團結進取、奮發圖強的強大精神力量。  一、社區送報活動  濱州市圖書館在大河社區開展了送報活動。
  • 江蘇省南京市南京圖書館中國第三大圖書館亞洲第四大圖書館
    南京圖書館位於南京市玄武區,縮寫為南圖,是中國第三大圖書館,亞洲第四大圖書館,江蘇省省級公共圖書館,首批國家重點古籍保護單位,國家一級圖書館,江蘇省文獻資源保障中心。南京圖書館的前身是始建於(清光緒三十三年)的江南圖書館,是中國第一個公共圖書館,改為國立中央大學圖書館;國民政府成立國家中央圖書館;國家圖書館與原中央圖書館合併為南京圖書館;新南京圖書館建成並全面開放。
  • 江蘇省 南京市 南京圖書館 中國第三大圖書館 亞洲第四大圖書館
    南京圖書館位於南京市玄武區,簡稱南圖,是中國第三大圖書館、亞洲第四大圖書館,江蘇省省級公共圖書館、首批全國古籍重點保護單位,國家一級圖書館、江蘇省文獻資源保障中心。南京圖書館前身為1907年(清光緒三十三年)創辦的江南圖書館,是中國第一所公共圖書館;1927年改為國立中央大學國學圖書館;1933年國民政府創建國立中央圖書館;1952年國學圖書館和原來的中央圖書館合併為南京圖書館;2007年南京圖書館新館建成並全面開放。
  • 深圳圖書館發布指南|深圳圖書館|上海古籍出版社|上海譯文...
    今年「4·23世界讀書日」,深圳圖書館聯合中國圖書館學會閱讀推廣委員會發布了「2020南書房家庭經典閱讀書目(30種)」。今年發布的是第7期書單,至此已累計推薦210種適合家庭閱讀的經典圖書。「耕讀傳家久,詩書繼世長。」家庭是社會的細胞,鼓勵家庭閱讀、共同培育「讀書種子」是公共圖書館開展全民閱讀的重要內容,因此南書房的經典閱讀尤其關注家庭閱讀。
  • 上海明珠美術館舉辦「風景與書」展覽
    然而這種圖像引用卻關聯起傳統與當代,構建起風景與書與人的關係思考,詩意且耐人尋味。  序廳裡隨之展開的,是日本藝術家清川阿莎美的「我們的故事」系列手工書創作。藝術家用色彩與線條在字裡行間穿針引線,通過刺繡將情節、記憶交織纏繞,使情感嫣然浮現於紙面,借通感之美喚起人們內心的故事。其敏銳而細膩的表達,令文本與圖像交互轉換,在書頁上呈現獨屬於自己的心靈風景。
  • 明珠美術館兩周年慶典展「風景與書」盛大開幕
    明珠美術館執行館長及策展人李丹丹女士表示:「明珠美術館策劃舉辦這場會古通今、散發著濃鬱書卷氣的展覽,以踐行開館以來一貫秉承的試圖打破藝術門類間藩籬與時空桎梏的策展理念,力圖用人文與思想之光照亮最經典與最前沿的藝術創作。我們希望通過策劃舉辦這樣一個獨特的展覽以及展期內的一系列高水準學術講座,引發人們對於書籍的藝術與歷史、文本與圖像、傳統與當代關係等議題的重新發掘與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