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鏡那麼貴,不是因為「暴利」,而是因為你買的就不是眼鏡

2020-12-24 韓行之言商

近日,由於一家眼鏡鏡片生產企業明月鏡片謀求上市,眼鏡這一人們心目中的傳統暴利行業,再次引起熱議。其實這樣的新聞並不新鮮,戴眼鏡的同學想必都對眼鏡的高價有切身體會,動輒幾百甚至上千的價格,讓我們配眼鏡的時候著實會心疼一把。

招股說明書顯示明月鏡片生產的鏡片成本價為6.23元/個,成鏡約為56元/副。跟零售價格比,成本價顯得微不足道,是否坐實了眼鏡是暴利行業這一結論呢?

跟很多傳統行業一樣,眼鏡行業主要包括生產廠商、批發商和零售門店這三種分工角色,我們分別看一下他們的生存狀況。

江蘇丹陽是世界上最大的鏡片生產基地,也是國內最大的眼鏡交易集散地,每年生產的鏡片達4億多副,佔全國總產量的7成以上,有著眼鏡之都的美譽。

作為丹陽眼鏡鏡片生產龍頭企業,明月鏡片去年鏡片出廠價為13.5元/個,公司的綜合毛利率為51.24%,這個數字似乎並不算太高。而丹陽其它大大小小的鏡片和眼鏡架生產企業,售價更是低廉,鏡片最低出廠價僅10元,眼鏡架出廠價僅30元,大部分生產企業利潤率僅在10%左右。

利潤是否都被渠道方攫取了呢?

丹陽的眼鏡經銷商表示他們十幾元進價的鏡片一般會30元左右賣給零售商,雖然看似利潤較高,但經銷商除了採購成本,還需要給眼鏡店提供培訓、退換貨等服務,綜合算下來目前行業內淨利率普遍維持在8%左右。

零售端怎麼樣呢?

博士眼鏡作為A股唯一一家眼鏡行業上市公司,2019年毛利率高達71.17%,但算上門店租金和人工成本後,公司的淨利率卻僅有9.5%。全國397家門店平均每家門店一年的淨利潤僅為15.7萬元。

通過上下遊三個環節的經營情況,我們可以很清楚地得出結論,眼鏡行業實在算不得暴利。因為我們知道只有行業供不應求或者被少數幾家大企業壟斷的情況下,一個行業才會形成暴利的格局。而充分競爭、參與者眾多的行業,沒有這種基礎。眼鏡行業就是這樣,無論生產、流通還是零售,都高度分散、供應充足,並沒有形成暴利的條件。那是什麼原因造成眼鏡的終端售價如此高昂,和出廠價這麼巨大的落差呢?

因為眼鏡畢竟不同於普通產品,很多人選擇眼鏡產品時會比較謹慎,願意相信有資質的門店提供的驗光服務。所以我們買眼鏡不只是買產品,而是買的產品+服務。凡是涉及到線下服務,必然就涉及到門店租金和人員成本,往往最終的價格就會偏離產品價格很多。越是大城市,服務成本佔比越高,產品成本佔比越低,這也是客觀規律,不只是眼鏡行業,但凡涉及到線下服務的領域,都具有這一特徵。

比如餐飲,如果只考慮原材料,餐飲的毛利率可能能達到70%甚至更多。但這只是錯覺,因為餐飲主要是提供服務的,而不是銷售食材,原材料成本只佔一小部分。我們花錢購買的大部分是食材加工、就餐環境和人員服務,所以原材料成本佔比沒有多大意義,衡量售價是否合理應該綜合各種成本來考慮。

再比如裝修,由於人工成本的快速增長,大城市裡施工費高於原材料成本已經成為普遍情況,因為我們買的不是建材,而是施工服務,就只能承擔高昂的人工成本。沒辦法,誰讓咱不會自己貼瓷磚刷牆呢?所以,美國人一般裝修維修的活兒大多都自己來,因為工人實在太貴了。早晚中國也會發展到那個地步。

回到眼鏡上,其實隨著電商的滲透,眼鏡不是都那麼高價了。線上店鋪裡一副眼鏡大多在100-200元區間,跟出廠價相差並不遠,我們印象中的高價只是仍然存在於傳統線下渠道。如果我們需要線下門店提供的服務,就只好接受它的高成本,因為我們買的是眼鏡+服務。如果不需要,那就大可不必去給門店分擔房租。

相關焦點

  • 批判眼鏡暴利,你在第幾層?
    最開始買眼鏡,我謹遵我媽的購物心得。在她的消費觀念中,對人舒適感影響不大的,譬如外套、包包等物品,越平價越好。而像鞋子、內衣這種貼身物品,一定要保證材質。 因此從小她就跟我說,像眼鏡這種天天架在鼻梁上,並且對眼睛有重要影響的商品,哪怕買貴點也沒事。 但自打我自己開始掙錢,知道柴米貴以後,一年一換的眼鏡就成了負擔。
  • 眼鏡行業有多暴利?分析博士眼鏡財務報表
    並不是在讀書人圈子裡,而是因為,中國本來就是一個近視大國。 根據博士眼鏡2019年的年報中顯示,「目前,我國青少年近視率高居世界第一,青少年近視問題已經成為我國面臨的重要社會問題。」
  • 新開眼鏡店的廣告詞:徹底打破行業暴利,一副眼鏡也是批發價
    #眼鏡暴利前段時間,幾輛掛著眼鏡廣告牌的車子在我們這個小縣城裡穿梭,來來回回反覆地播放著廣告。其廣告內容中的核心詞對顧客來說很有吸引力:徹底打破行業暴利,一副眼鏡也是批發價。看到他們打的廣告,我抱著懷疑的態度來到了他們的眼鏡店。到了那裡,我發現他們開眼鏡店沒有選擇臨街的門面,而是選擇了第二層,這樣門面租金肯定要比一層的少得多。上樓進店之後,映入眼前的是幾排玻璃明亮的眼鏡櫃檯。許多款式新穎的眼鏡架整整齊齊地擺在裡面。在工作人員熱情地迎接後,我選擇在這裡配一副眼鏡。
  • 眼鏡店老闆揭秘:眼鏡利潤這麼高,為什麼還會賣得這麼貴!
    隨著科技的進步,手機也是普遍使用,也正是手機的普遍使用,導致低頭族的增多,根據數據顯示,因為玩手機近視的人佔大多數,而剩下的是遺傳的,尤其是躺著玩手機的人更加容易近視,人們視力的逐漸下降,近視的人越來越多,需要佩戴眼鏡,同樣已經佩戴了眼鏡的人,還要隨著度數的變化更換眼鏡。
  • 眼鏡行業的「暴利」被揭開,成本幾十賣上千,實際利潤有多少?
    因為一旦你打敗了所有對手,那麼所有的市場份額都將屬於你,這是所有企業、品牌,所期望的。中國人口那麼多,一旦你壟斷了市場,那麼還愁沒錢賺嗎?就好比我國的眼鏡市場,現在我國近視人口數量,在日漸增長。據網傳達到2020年之後,我國將會有近一半的人口近視(不一定一直帶眼鏡),不知道大家周圍是不是這樣情況呢?
  • 眼鏡市場有多暴利?動輒上千的鏡片,成本價只有十元不到!
    一方面,我當然知道眼鏡的好壞關乎眼睛的健康,另一方面動輒四位數的商品,也著實讓人吃不消。很多人應該都有類似的疑惑——眼鏡憑啥賣這麼貴?今天西門君就帶各位好好分析一下。先說個背景,目前我國近視患者人數多達近6億。
  • 明月眼鏡鏡片成本僅6元,為何我去買眼鏡卻要花幾百塊錢?
    因為眼鏡的需求是剛需,只要你有需要就得去買,去換,對那些眼鏡店來說,賣出去一副眼鏡可以有好多利潤,也就是我們俗話說的「半年不開張,開張吃半年」。01、明月眼鏡成本價僅要6元?說出來你可能不信,我們日常生活中戴的眼鏡,成本僅有幾塊錢,其中陳道明代言的明月眼睛,成本價更是只有6元錢,但是到了眼鏡店中,這一副眼鏡的價格至少就是二百多元錢,除去中間商的差價,那些眼鏡商至少還有150+的利潤握在手裡。當然,其他一些牌子的眼鏡鏡片還是挺貴的,但是確實沒有我們想像中的那麼貴,因為買的比較多,所以說價錢就逐漸提高,變成了現在的暴利行業。
  • 為什麼還是有人認為眼鏡店是暴利行業?看完這3點讓你做個明白人
    導語:為什麼還是有人認為眼鏡店是暴利行業?看完這3點讓你做個明白人在網上有這樣一句話,開一個眼鏡店賺的錢比販賣毒品還要高,屬於暴利行業中的暴利行業,在我們印象中,一副眼鏡往往要大幾百,並且這個價格越來越貴,現在我估計很多人買眼睛都要上千了,對於消費者來說,這關係到自己的眼睛,那麼重要的事買一個貴一點的很多人都捨得,但是實際上這裡面的內幕很多人都不知道,小編和一位在眼鏡行業幹了10年的人聊了聊,他說出了其中的隱情。
  • 眼鏡暴利!6元成本,毛利近95%!
    眼鏡和牙科,這兩個行業的利潤非常高,隨便配一副眼鏡就要七八百,有時候,眼鏡架比眼鏡片更貴,按理說鏡片的科技含量應該比塑料的鏡架貴才對,但這個畸形的行業已經很難用正常思維判斷價值。
  • 為什麼眼鏡店的眼鏡要賣這麼貴?
    博士眼鏡 2018 年擁有 377 家連鎖門店,在行業內規模排在前三位,而上遊的供應商比較分散,博士眼鏡對上遊的博弈能力較強,且博士眼鏡的部分鏡片及鏡架是 OEM 貼牌生產,所以博士眼鏡的採購成本低於行業平均水平。不過,即便行業內其他眼鏡店的採購成本比這個貴,但相對於這麼高的加價率而言,毛利率依舊極高。 所以,眼鏡價格賣的確實貴。
  • 為什麼眼鏡店的眼鏡要賣這麼貴?-虎嗅網
    一、從博士眼鏡看整個眼鏡行業1. 眼鏡賣的貴嗎?所以,眼鏡價格賣的確實貴。2. 眼鏡店暴利嗎?——不到10%的淨利潤率,沒想像的那麼賺錢平均採購成本只有150元/副,而售價卻一般都在1000元左右。這麼大價差的情況下,眼鏡店是不是暴利?
  • 眼鏡價格為什麼這麼貴?
    一副鏡片十元,一副鏡架三十元,也就是說,一副眼鏡的成本價格只要40元左右,這是江蘇丹陽眼鏡製造的成本。看到這個價格,讓筆者大吃一驚,沒想到這麼便宜,為什麼咱們配戴的眼鏡最少需要二三千元呢?這不是暴利又是什麼?這些錢又是誰賺去了?
  • 眼鏡行業很暴利?其實我們都誤會了!
    眼鏡行業歷來被人們稱為「暴利」,而在明月鏡片的招股說明書裡似乎也印證了這一點,鏡片的平均成本僅為6.23元。那麼一副眼鏡生產成本究竟是多少?眼鏡行業屬於暴利行業,早已經不是什麼秘密!這個問題在3年前博士眼鏡在創業板上市的時候就曾經引發過熱議,上遊廠家的出廠價和終端銷售價格相比,中間的差距常常是數倍甚至數十倍!顯然,錢都被中間環節給賺走了!
  • 暴利眼鏡行業背後真相!你配的防藍光眼鏡有效嗎?
    近日,央視財經爆出一篇文章《太暴利!售價上千元,出廠價可能只要幾十元!錢被誰賺了?》,曝光了眼鏡行業背後的暴利真相。很多消費者,尤其是小朋友在配眼鏡的時候經常商家被告知,配眼鏡要選擇藍光的,#那麼這個經常被商家CUE的藍光到底是什麼?
  • 明月鏡片的成本價幾塊錢,售價賣百元,如何買眼鏡不被宰?
    眼鏡價格暴利已經不是行業中的秘密,大都是品牌溢價。近日網曝出有陳道明代言的明月鏡片將要上市,讓人詫異的是沒想到有名的眼鏡公司竟然成本價也是幾塊錢。據了解,明月眼鏡的出廠價是13.5元一個,高價賣200元大多是被零售商給賺取了利潤。眼鏡買的貴一個重要的原因就是使用率太高了,幾乎人手一個。其實,如果眼鏡賣得貴其中也有人力成本,作為消費者,只要眼鏡的質量在線,我們還是可以買單的。
  • 明月鏡片的成本價只有幾塊錢,售價賣百元,如何買眼鏡不被宰?
    眼鏡價格暴利已經不是行業中的秘密,大都是品牌溢價。 近日網曝出有陳道明代言的明月鏡片將要上市,讓人詫異的是沒想到有名的眼鏡公司竟然成本價也是幾塊錢。 2019年,明月鏡片生產的鏡片成本價為6.23元/個,成鏡約為56元/副。
  • 一個眼鏡妹的自述:走上近視這條路,從此眼鏡就摘不下來了!
    聽過這樣的一個段子:「眼睛是心靈的窗戶,請為你的窗戶加一層防盜網。」這說的就是眼鏡了。關於眼鏡這個這個詞第一次出現在我的生活中是因為我的堂姐。因為她在初中讀書的時候戴上了眼鏡。所以才知道有近視這一回事。一開始,我對於近視這事是一種無所謂的態度的。
  • 千元眼鏡成本僅20塊,6億近視人口的「暴利」行業真相
    馬力覺得自己再也不會去線下眼鏡店配眼鏡了。眼鏡行業裡流傳著這麼一句話:「 20 元的鏡架, 200 元賣你是講人情, 300 元賣給你是講交情, 400 元賣給你是講行情。」這背後揭示出的行業「暴利」似乎早已是公開秘密。然而現實中,街邊的眼鏡店往往撐不了幾年就倒閉,一茬接一茬的換,連已經上市的頭部企業博士眼鏡,也逃不過「開兩家關一家」的魔咒。一方面,傳統品牌賣的貴,賺的少,舉步維艱;另一方面,LOHO、JINS、木九十等新零售品牌在各大商場、購物中心悄然崛起,吸引著90、 95 後們的注意力。一場新老品牌的對決,隨著消費習慣的變化開始上演。
  • 千元眼鏡進價不到百元?揭秘6億近視人口的「暴利」行業真相
    為什麼眼鏡成本這麼低,定價會這麼高?為什麼銷售利潤如此之高,還有大量眼鏡店關閉?眼睛行業真有看起來的那麼「暴利」嗎?今天我們就來聊一聊眼鏡行業背後的事。01.在眼鏡行業一直流傳著這麼一句順口溜形容行業的「暴利」: 「 20元的眼鏡,200元賣給你是人情,300元賣給你是交情,400元賣給你是行情「。可以看出,眼鏡行業「暴利「似乎是公開的秘密。以鏡架為例,售價有500多元的,也有2000元以上的,價格跨度很大。
  • 康耐特業績預減119% 眼鏡製造業不見「暴利」進嚴冬
    眼鏡製造業「生意難做」/  實際上,日子難過的並非只有康耐特,鏡片、鏡框製造業一直以來毛利率很低,國際貿易依存度高,眼鏡零售業則面臨人工、租金等各項成本高企。  上海贏領眼鏡有限公司總裁馬金同先生在接受《每日經濟新聞》記者採訪時表示,眼鏡出口方面,這兩年經濟不景氣、生意不好做,歐債危機對企業造成的不是一點點影響,而是重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