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鏡和牙科,這兩個行業的利潤非常高,隨便配一副眼鏡就要七八百,有時候,眼鏡架比眼鏡片更貴,按理說鏡片的科技含量應該比塑料的鏡架貴才對,但這個畸形的行業已經很難用正常思維判斷價值。
8月21號,有媒體報導了眼鏡行業暴利的相關新聞,在知名鏡片公司的招股書內,披露的鏡片成本才6元,而能賣到2000元,預計2023年,眼鏡這行業的市場規模有望達到1000億元。
在明月鏡片的招股書中披露,2019年每片鏡片的價格成本僅為6.23元,而每副眼鏡的成本也只有56元,但是在對外銷售的時候,客戶拿到的眼鏡通常都要幾百元,甚至上千元,明月鏡片的網店毛利率高達95%。
明月鏡片的業務收入來源於自有品牌,其銷售分為經銷和直銷,通常的毛利都要高於55%,而且明月鏡片的電商業務中,毛利是最高的,比茅臺酒的毛利潤都高,明月鏡片的淨利潤也在三年之間翻了4倍。
但是雖然明月鏡片的營收合格利潤不斷增加,但它的研發費用卻連年下降,營銷成本不斷提高,從2017年開始,明月鏡片開始邀請明星代言,並陸續冠名綜藝節目,大幅增加線下廣告預算,營銷預算是研發預算的10倍左右。
明月鏡片在2018年開始逐步放棄低價競爭,主動提高鏡片的價格,提價雖然增加了銷售額,但是並沒有達到預期的增長,2019年,明月鏡片再次提價,它還放棄了2000多萬的低端代工業務,但是增長目標依舊沒有完成。
研發費用逐年下降,但是明月鏡片表示,公司十分重視提升技術研發能力,已經掌握了行業內諸多核心科技,並且部分技術在行業內處於領先地位,但是研發費用的降低,恰恰說明明月鏡片言過其實了。
一個行業的持續發展,一定是在研發上重金投入,而不是增加廣告預算費用,營銷成本帶動的只是存量市場,如何創新才是一個市場成功的關鍵,但是鏡片這個行業,價格虛高,幾塊錢,幾十塊錢的東西賣成百上千,太荒唐了。
眼鏡是剛需,但是更新換代卻並不快,主要還是因為眼鏡行業坐吃山空的理念,掙快錢來的容易,就不會下功夫研究創新,一個行業還沒有起步就已經老了,國內上千億的市場,卻沒有一個眼鏡業的創新巨頭。
對於消費者來說,那些眼鏡店也只能坑一次,眼鏡架的價格高過鏡片,這種價值扭曲的關鍵是國內眼鏡巨頭對鏡片的創新研究遲滯,落後,6塊錢的成本賣到上千元,已經讓這些公司不思進取了,畢竟他們可以躺著賺錢。
對於眼鏡行業的暴利,你怎麼看,下方留言分享你的觀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