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蘇神童劉漢青:16歲上985名校,現靠400元低保度日,他經歷了啥

2021-01-08 楊哥說歷史

華羅庚:「天才在於積累,聰明在於勤奮」。數學屆出過很多天才,伽羅瓦21歲就創立了新的數學分支,高斯17歲發現了質數分布定理,陳景潤33歲證明哥德巴赫猜想。

劉漢清出生在江蘇一個普通家庭,也有著陳景潤等數學家異於常人的數學天賦,微積分這種大學才會學的東西,他11歲就開始自學,同學都叫他「神童」。父母也觀察到他的智商與眾不同,就帶他去測智力,果然劉漢清在數學方面很有天賦。不過他的數學天賦都是拿語言和圖像能力換的。

1980年,中國恢復高考的第四年,當時全國有333萬考生,錄取名額卻只有8.4%,劉漢清以全鎮第一的成績成為錄取者中的一名,而他當年參加高考的年齡只有16歲。劉漢清考上的是985大學哈爾濱工業大學,整個村子的人都為他感到驕傲,在他上大學那一天,鄉親們都敲鑼打鼓送他去學校,盼望著這個天才大學生能給村子爭光,然而劉漢清的人生軌跡並沒有像相親們想的那樣。

劉漢清在哈工大本來的專業是熱門的材料專業,但大三看了數學家陳景潤的一篇專題報導,原本數學就很好的他更加愛上了數學,並發誓要做「陳景潤第二」。儘管劉漢清上大學的時候才16歲,但他非常自律,據他同學稱,別人都是7點多起床,他每天只睡2個小時,清晨4點就起來了,牙不刷臉也不洗,隨便吃一塊餅乾,就拿著數學書去鑽研數學了。平時休息時間,同學們都會幹別的事,他還是在看數學書,如果有人打擾他,他就大發脾氣,所以同學們在他看數學書的時候都膽戰心驚的。

不僅如此,為了數學,劉漢清放棄學習原本的專業,老師找他談話,要他學習數學的同時也要兼顧本專業,至少要拿到畢業證。但劉漢清就好像魔怔了一樣,根本聽不見老師的勸告,依然我行我素,大四時專業課程全部掛科,他無法畢業。

劉漢清離開學校時,一個很欣賞他的女老師情不自禁流淚了,畢竟劉漢清肄業,不是因為貪玩才肄業,而是因為「太愛數學」而肄業,悲劇不就是把原本有價值的東西毀滅給人看的嗎?可劉漢清對數學太過偏執的行為,沒有因為大學肄業而停止,1985年他回到家後,依然孜孜不倦地學數學,以致不過正常的生活。

劉漢清從學校離開回到家,一進家門就把自己關在家中學數學,還是一晚上只睡2小時,有時還需要安眠藥才能入睡。為了一心一意學數學,劉漢清不找工作不結婚,村裡的人看他一個名牌大學生,竟然回家啃老不找工作,就在背後嘲笑他,母親聽到這些話,心裡很不是滋味,但她也覺得劉漢清這麼大的人應該找份工作,就小心的試問劉漢清:「是不是要出去找工作?」結果,劉漢清暴怒,對母親大吼:「你懂什麼!」

劉漢清家本來就是個普通家庭,再加上劉漢清這個巨嬰,家裡越來越窮,以致一家人每天只吃得起兩頓飯,2012年政府給劉漢清半了低保,每個月400元。而與此同時,劉漢清的同學從名牌大學畢業之後,都混成了成功人士,有些好心的同學聽說劉漢清過得不好,都花錢幫他翻新了舊房子,還給他買了手機。同樣是哈工大的學生,同學又是給家裡翻新房子,又是送手機,劉漢清卻靠400低保勉強過日子,劉漢清的母親深受打擊,忍不住流著眼淚對同學說:「要是漢清也像你們一樣就好了。」

有人要問了,既然劉漢清如此愛數學,那他成為了陳景潤第二嗎?其實離陳景潤第二還差遠了,早在1989年,劉漢清的一篇論文被芬蘭某數學博士看了,博士就說論文漏洞很多。同樣,國內的以為數學教授看了他的論文,也發現論文有不少錯誤的地方。

說到底,劉漢清之所以「不撞南牆不回頭」,還是沒有感到生活壓力,大學期間有父母養,肄業回家期間除了父母還有400元低保養,如果父母當初能狠下心斷絕他一切經濟來源,說不定劉漢清也不會變成一事無成的廢物。

相關焦點

  • 高考狀元16歲考上985大學,曾是全村人的驕傲,如今卻靠低保度日
    有時候理想和現實,我們必須放棄其中一個,我想大多數人都會接受現實,也有少數人心懷夢想,而不斷奮進,劉漢青,16歲的高考狀元,曾經人們口中的天才少年,最終卻靠著400元低保度日
  • 16歲的高考狀元,如今卻靠400元低保度日,劉漢青經歷了啥?
    父母也對劉漢青抱有很大的期望,一直鼓勵他努力讀書,將來能做出一番成績。 劉漢青也沒有辜負父母的期望,16歲參加高考,就成為當地的高考狀元,以優異的成績考入了哈爾濱工業大學,被稱為少年天才。
  • 16歲考進哈工大的劉漢青,50歲靠低保度日,只因痴迷哥德巴赫猜想
    16歲考進哈工大的劉漢青,50歲靠低保度日,只因痴迷哥德巴赫猜想人生無常,風雲變幻。八九十年代,村裡要是出了個大學生,這絕對是件轟動的事。條件艱苦,一輩子靠種地為生的農民,家裡有人靠讀書走出了困境,任誰都會樂開懷。
  • 16歲考上哈工大的天才,卻淪為低保戶,劉漢青到底經歷了什麼?
    ——《月亮與六便士》走近劉漢青,這個曾經人們口中的天才少年。或許很多人都會被這樣一個事實所震驚:這樣一個衣衫襤褸、落魄潦倒、僅靠400元的低保維持生活的人又怎麼會是一個曾經的天才少年呢?劉漢清,江蘇泰州戴南鎮雙沐村人,出生在一個普通農戶家庭的他於1980年,以優異成績考入了哈爾濱工業大學,年僅16歲。劉漢青成為了村裡面的驕傲,也成為了村裡面的神話。
  • 天才少年劉漢清,16歲進名校,痴迷數學成赤貧,靠400元低保度日
    上世紀七八十年代,因為陳景潤的關係,中國國內掀起了一股數學熱。不少人都想成為第二個陳景潤,為哥德巴赫猜想貢獻自己的力量。但這條路實在太難走了,它不僅需要不懈的努力和堅持,還需要極高的天分和一點點運氣。正因為如此,許多人窮盡一生,卻沒有什麼能拿得出手的研究成果。
  • 16歲考重點大學,為超越陳景潤瘋魔數論30年,卻靠400元低保度日
    即便這股熱潮消散,但陳景潤的精神始終長存,其中一個人就在看了徐遲的報告文學《哥德巴赫猜想》之後,也是投身數論,埋頭苦幹30年,企圖超越陳景潤,最終只靠400元低保生活。他就是劉漢清,1964年出生於江蘇泰州戴南鎮的一座小村莊,父母都是背朝黃土的農民,為了讓劉漢清走出村莊,他們省吃儉用將他送到學校讀書,劉漢清不負眾望,從小學習天賦就非常高,加入十分刻苦讀書,在當地是出名的尖子生。
  • 劉漢青:16歲考上哈工大,一生沉迷哥德巴赫猜想,如今淪為低保戶
    他的成績異常優秀,16歲就考上了哈工大,之後卻因為追尋夢想而放棄了別人夢寐以求的學業。有人說他是個傻子、瘋子,但其中滋味只有他自己知曉,他就是劉漢青。 劉漢青是江蘇一戶普通農村家庭的孩子,打小起數學成績就一直在全年級名列前茅。他的父母雖然沒什麼文化,但也感覺出了自己的孩子很可能在智力方面存在某些過人的天賦。
  • 16歲考上哈工大的劉漢青,50歲成為低保戶,一生痴迷哥德巴赫猜想
    十六歲考上哈工大的劉漢青,是村民嘴裡的金鳳凰,是同學們嘴裡的小天才。然而歲月如梭,已經年過五十的劉漢青,不但沒能做出一番事業,反倒成了一個靠吃救濟才能生活的低保戶。從天才到低保戶之間,劉漢青的身上到底發生了什麼事?要想知道這其中的緣由,就得從劉漢青的人生軌跡中慢慢尋找了。
  • 從哈工大退學,靠400元低保過活,數學天才劉漢清到底經歷了啥?
    而考入哈工大這樣的名校,更是光明未來的保證。但是有一個人,他30年前考上了哈工大,如今卻蝸居在農村家中,靠400元低保過活。而這個人,正是「數學痴漢」——劉漢清。1978年,一篇名為《哥德巴赫猜想》的報告文學,席捲了全國。該報告文學,介紹了民間數學家陳景潤數十年如一日,破解世界級難題——哥德巴赫猜想的過程,一時間激起了千層浪花。
  • 11歲學微積分16歲上哈工大,卻淪落為低保戶,天才少年經歷了啥?
    而今天這位天才,卻面容枯槁、鬍子拉碴,那麼在他身上到底發生了什麼?他又是如何從一個天才淪落為一個低保戶的呢?01 天才少年劉漢青,考上哈工大劉漢青,出生於江蘇一個本本分分的農民家庭中。劉漢清性格中其實也有了父親的那一份偏執,這也導致了他未來因為這份偏執而淪為低保戶。在很小的時候,劉漢青就對數學很感興趣,當別的孩子還在學習簡單的數學運算時,年僅11歲的劉漢青就已經開始自學微積分了。這對於我們來說,他無疑是一個天才,特別是許多成年人都弄不懂的微積分上,劉漢青展現出了自己獨特的優勢。
  • 16歲的天才劉漢青,為了破解數學難題不工作,如今50歲淪為低保戶
    今天我們要來講一位用了一生來證明自己的人,時至如今,他卻並還未成功。卻成了他人的一個笑柄。它叫劉漢青出生在一個普普通通的農村,可是他在當地,他可是早就小有名氣。因為從小的過人學習成績,讓當地村民們早已將他當成了這個地方的人才。十六歲的他,成功進入了哈爾濱工業大學,這個國家兵工廠,是多少有志之士嚮往的地方。在那樣的年代裡,誰都知道進入了大學意味著什麼。
  • 16歲考上985大學,被稱為「數學天才」的劉漢清,如今怎麼樣了?
    劉漢清是一個特別聰明的人,16歲那年就考入了985大學。年少出名的他,就在大家眼中標準的天才,是每個家長都特別羨慕的別人家的孩子。或許是因為過早的成名,劉漢清的心智還不夠成熟,所以他特別的喜歡做自己的事情。讀大學的時候,他就放棄了自己的專業,開始潛心研究數學。
  • 哈工大劉漢清:16歲上大學前途無量,卻因數學淪為低保戶
    在這樣的環境中劉漢清並沒有像其他孩子一樣放棄學習,他依舊刻苦努力,又有極高的天賦,所以兒時的他經常就是考第一名,甚至還有過兩次跳級的經歷。上了初中以後,和劉漢清同齡的孩子基本上都已經輟學回家幫著家裡幹活了。
  • 「最美環衛工」劉漢青
    他不僅默默幫助身邊的朋友、鄰居,甚至還將自己省吃儉用存下來的積蓄,全部用來幫助社會上需要幫助的孤苦人群。 「看到可憐的人,心裡就特別難受」 1953年,劉漢青出生於蘭谿市黃店鎮劉家村,6歲那年母親去世,兄妹兩人從此就跟姥姥相依為命。長大後,劉漢青在江西開過煤礦,因為發生事故斷了右腿。
  • 北大醫學博士張進生:因暈血上不了手術臺,如今全靠低保度日
    眾所周知,人才在任何時代都是吃香的,雖說知識與財富並不能劃等號,但是靠知識致富的例子卻比比皆是。上世紀八九十年代,人才還十分稀缺,大學生一畢業就被各大用人單位搶著要,前途一片光明。大學生尚且如此,代表更高學術水平的碩士、博士就更不用多說了,尤其再加上「北大」這塊金字招牌,好工作自動就會找上門。
  • 10歲上大學16歲讀博,曾經的「神童」,現如今卻不如普通孩子
    煬是一位非常有名的天才少年,他絕對就是我們口中別人家的孩子,他用兩年的時間學完了小學六年級的課程。在10歲那年就參加了高考,並且以不錯的成績進入了大學。接著他的人生一路開掛,在自己16歲那年就已經考取了博士。
  • 浙江男子在家「啃老」16年,要求社區給他辦低保:我不會去打工!
    近日,有網友爆料,杭州一名男子在家「啃老」16年。男子身體健康,卻指著父母的退休金生活,還聲稱自己沒有收入,要求社區為他辦理低保。結果社區在了解了他的情況後,只給他申請到了「低保邊緣」,每個月也就75塊錢的補助。男子對社區的工作非常不滿,然後就一遍又一遍的申請加入低保。
  • 「985相親鄙視鏈」曝光:孩子,我為什麼讓你一定要上名校
    周鴻禕說他的太太在事業上給他的幫助很大,他非常感激,常常慶幸自己比較幸運。 白巖松,中央傳媒大學畢業,妻子朱宏鈞是白巖松在中央人民廣播電臺工作時的同事,來自江南水鄉鎮江,從北京一所名牌大學中文系畢業後,分到電臺編輯。
  • 16歲神童跌下神壇,這門「坑娃」的傳銷生意早該涼了
    單看這份履歷,從寫詩、到出書、再到各種團體賽冠亞軍,你很難想像,擁有如此金光閃閃經歷的人,只有16歲。按照她寫詩詞的速度,粗略一算,24小時不睡覺,平均40秒就能寫一首。1、千人演講大大會:16歲少女獨當一面別人14歲還在發愁怎麼努力讀書時,岑怡諾已經開始了自己的走穴生涯。14歲,她就受邀給企業家們授課,講什麼?講自己的成功。這是何等的「過人之處」,讓一位14歲的小姑娘來給一群成年人們講述自己的成功經驗,這樣的「能力」,我們不敢想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