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發現!棘龍原來是長魚尾巴的遊泳高手!

2020-12-22 騰訊網

重大發現!棘龍是長魚尾巴的遊泳高手!

棘龍(Spinosaurus)一直以來都是知名度非常高的巨型肉食性恐龍,曾經與霸王龍爭奪最大食肉恐龍的寶座。隨著越來越多化石的發現,我們也越來越接近棘龍真實的模樣。古生物學家剛剛公布了新發現的完整棘龍尾椎,顯示它的尾巴上有寬大的鰭,能夠左右擺動,就像鱷魚一樣。這一發現再次改變了棘龍的形象,讓它成為最會遊泳的恐龍!

大發現引發的大發現

位於非洲北部的摩洛哥是古生物學家的天堂,因為這裡具有豐富的古生物化石。來自全世界各地的古生物學家都希望在摩洛哥進行考察和挖掘,因為說不定就能夠碰到驚天的大發現。

2008年,古生物學家尼扎爾·易卜拉欣(Nizar Ibrahim)來自小鎮厄夫特(Erfoud)外的一個村莊,具有德國和摩洛哥血統的易卜拉欣很容易融入到當地人之中,他在聊天中遇到了一個發現化石的礦工,這些化石來自著名的卡瑪卡瑪地層(Kem Kem beds),棘龍就是這個地層中發現的最著名的古生物啦。易卜拉欣看過化石之後確認其正屬於棘龍,這或許就是命運,因為自小在柏林長大的他最愛的恐龍就是棘龍!

圖註:古生物學家尼扎爾·易卜拉欣,圖片來自網絡

圖註:摩洛哥當地礦工發現的化石,圖片來自網絡

2013年,易卜拉欣和來自英國樸茨茅斯大學的古生物學家大衛·馬丁爾(David Martill)再次來到摩洛哥,這一次他們親赴卡瑪卡瑪地層,發現了許多骨骼碎片。關於這些化石(編號 FSAC-KK 11888)的研究發表在2014年的《科學》雜誌上,表明棘龍的軀幹細長,後肢粗短,骨壁厚重類似企鵝和海牛,證明它們是半水生的。結論一出,立即引來其他古生物學家的反駁,他們質疑化石並非來自同一個個體,甚至並不屬於棘龍。

圖註:2014年棘龍形態改變之後的復原圖,圖片來自網絡

圖註:2014年版本的棘龍骨骼線圖,圖片來自網絡

為了證明自己的研究和結論,易卜拉欣和他的團隊在國家地理學會的資助下於2018年再次來到摩洛哥。他們一到摩洛哥就立即從當地的聯繫人那裡得知礦工們正在一座山丘挖掘化石,易卜拉欣必須與時間賽跑,因為這些化石很可能會被高價賣給收藏家,從此「消失」!

野外的發掘條件艱苦,為了清除大量砂巖,工作人員高價購買了當地唯一的手提電鑽,但是僅僅用了幾分鐘就壞掉了。幾名古生物學家因為身體問題不得不回國,但是發現化石的希望支撐了每一個人。

圖註:在摩洛哥艱苦的發掘工作,圖片來自網絡

圖註:發現化石的位置,圖片來自網絡

2018年7月,經過發掘,團隊發現了屬於棘龍的腳趾和保存精緻的尾椎骨化石,而到了年底,發現的化石中包括了36枚尾椎骨化石,這些化石與棘龍的發現者斯特莫(Stromer)在1934年發表的論文中描述的尾椎骨一模一樣,證明摩洛哥的棘龍與埃及發現的棘龍是同一個品種。同時,這次新發現的化石沒有重複的骨骼,也證明化石來自同一個棘龍個體。

圖註:新發現的尾椎骨化石,圖片來自網絡

圖註:新發現化石的線圖,圖片來自網絡

化石在哈桑二世大學 (Université Hassan II)中進行修復後,易卜拉欣的團隊用艱苦換來了非凡的成就,他們發現了棘龍完整的尾椎骨化石!!!

遊泳的尾巴

發現了近乎完整的棘龍尾巴,易卜拉欣和他的團隊非常有信心證明棘龍是出色的遊泳者。2019年2月,易卜拉欣聯繫了哈佛大學博物館的古脊椎動物學家史蒂芬妮·皮爾斯(Stephanie Pierce),希望她能夠幫助自己測算棘龍尾巴在水中能夠產生多大的推力?

在哈佛大學實驗室中,魚類學家喬治·勞德(George Lauder)與皮爾斯一起將棘龍尾椎的雷射切割片安裝在金屬杆上,然後將其吊在天花板上,再放入試驗用的水槽中。在水槽中有燈光、攝像頭和傳感器,能夠精確的追蹤遊泳機器人在水中的運動方式及產生的推力。當模仿棘龍尾巴的機器人開始在水槽中工作,數據流立即進入計算機。試驗結果表明棘龍尾巴在水中的推力相當於霸王龍、異特龍等大型獸腳類尾巴的八倍!勞德看到研究數據的時候睜大雙眼,不停的念叨:「這太不可思議啦!」

皮爾斯和勞德對於試驗結果非常滿意,但是試驗卻僅限於對於棘龍尾巴的重建和模擬,他們希望在未來能夠測試棘龍的全身模型,特別是搞清楚棘龍背上高達2米的帆狀物在其遊泳的時候能夠產生怎樣的影響?

圖註:對棘龍新尾巴的重建,圖片來自網絡

實錘大漁夫

在哈桑二世大學一棟建築的走廊盡頭,有一個布滿灰塵的房間,裡面擺放著一組神奇的化石,這組幾乎完整的尾椎骨化石需要五張長桌子才能夠擺放開,這組屬於棘龍的紅褐色化石再次顛覆我們對於棘龍形象的認知,

2020年4月30日的《自然》雜誌將長有大尾巴的棘龍描述成極端適應水生環境的大型恐龍。化石中能夠清楚的看到尾椎骨的神經棘向外伸出至少0.6米,形成了如同船槳的外形,就像棘螈一樣。尾椎骨本身互鎖的骨質突起幾乎消失,使得整條大尾巴能夠左右擺動,就像魚類那樣。棘龍的尾巴能夠幫助它適應廣闊的河道和淺海生態系統,水中的大魚是它的主要食物。尼扎爾·易卜拉欣說:「這是試圖長出魚尾巴的恐龍!」

圖註:新棘龍的骨骼線圖,圖片來自網絡

圖註:棘龍的新復原圖,圖片來自網絡

棘龍生活在距今1億至0.95億年前的白堊紀時期,當時海洋中已經有幾大海生爬行動物家族,包括了魚龍、蛇頸龍及海龜等。儘管同屬於傳統意義上的爬行動物,但是魚龍、蛇頸龍等在分類關係上距離恐龍很遠,恐龍就應該是純粹的陸生動物。

現在,有了關於棘龍尾巴的最新證據,表明棘龍不僅能夠在陸地上活動,而且還可以完全潛入水中遊泳。最新的研究成果已經證明,巨大的棘龍會花掉很長時間在水中生活,就像今天的大型鱷類那樣,它們都是遊泳好手!

圖註:棘龍的最新復原圖,圖片來自網絡

美國馬裡蘭大學的古生物學家湯姆·霍爾茨(Tom Holtz)說:「這太讓人驚豔啦,棘龍比我們想像的還要奇怪!」

未來,易卜拉欣將繼續在摩洛哥進行發掘,他希望能夠完全重建棘龍的形態及生存習性,用他的話說,「我要給棘龍建一個家。」(What I want to do is build a home for Spinosaurus)

我們正在不斷接近棘龍真實的樣子!

參考資料:

1.Stromer, E. (1934). "Ergebnisse der Forschungsreisen Prof. E. Stromers in den Wüsten gyptens. II. Wirbeltier-Reste der Baharije-Stufe (unterstes Cenoman). 13. Dinosauria". Abhandlungen der Bayerischen Akademie der Wissenschaften Mathematisch-naturwissenschaftliche Abteilung, Neue Folge (in German). 22: 1–79.

2.Ibrahim, Nizar; Sereno, Paul C.; Dal Sasso, Cristiano; Maganuco, Simone; Fabri, Matteo; Martill, David M.; Zouhri, Samir; Myhrvold, Nathan; Lurino, Dawid A. (2014). "Semiaquatic adaptations in a giant predatory dinosaur". Science. 345 (6204): 1613–6. Bibcode:2014Sci...345.1613I.

圖片 / 網絡(侵刪)

文字 /江氏小盜龍(江泓)

排版 / 江氏小盜龍

相關焦點

  • 重大發現!棘龍是長魚尾巴的遊泳高手!
    重大發現!棘龍是長魚尾巴的遊泳高手!棘龍(Spinosaurus)一直以來都是知名度非常高的巨型肉食性恐龍,曾經與霸王龍爭奪最大食肉恐龍的寶座。隨著越來越多化石的發現,我們也越來越接近棘龍真實的模樣。古生物學家剛剛公布了新發現的完整棘龍尾椎,顯示它的尾巴上有寬大的鰭,能夠左右擺動,就像鱷魚一樣。
  • 棘龍化石揭示其可能是個遊泳高手
    據外媒CNET報導,背部有著巨大長棘的棘龍(Spinosaurus )會遊泳嗎?這是個有爭議的問題,困擾了古生物學家十年之久。大部分棘龍化石記錄表明其是一種水生動物,以魚為食。但當研究人員在2014年提出50英尺長的Spinosaurus aegyptiacus過著水生生活時,他們遇到了相當大的阻力。加拿大皇家泰瑞爾博物館的古生物學家Donald Henderson認為,棘龍頭重腳輕,能漂浮得相當不錯,但這種龐然大物不太可能在水下沉沒和追逐獵物。而周三發表在《自然》雜誌上的一項新研究表明,棘龍肯定是個遊泳高手。
  • 棘龍原來是遊泳高手
    近日,古生物學家尼扎爾·易卜拉欣發表研究稱,棘龍長著一個像船槳一樣的大尾巴,能夠在水中遊泳並捕食  棘龍是一種巨型獸腳類食肉恐龍,生存於白堊紀中期,約1.1億年前至9400萬年前。2014年易卜拉欣的研究進一步揭示了棘龍身體特徵。這些特徵顯示棘龍應該是半水生的恐龍。但這篇論文發表後受到許多同行的質疑。為了找到更有力的證據,2018年,易卜拉欣再次回到摩洛哥發掘恐龍化石。這次發掘帶來了驚人發現,易卜拉欣團隊在當地找到了棘龍的腳爪和大量保存完好的尾椎。
  • 如何證明恐龍會遊泳?棘龍:一條扁尾巴
    作為「棘龍專業戶」的他們,找到了一條棘龍的側扁的大尾巴,並聯合哈佛大學模擬測算出:這條尾巴能產生巨大推進力——說明棘龍可以在水中生活。這一新發現終於證明了世界上真的存在水生恐龍[1]。棘龍外貌復原圖 | Wikimedia Commons,Mario Lanzas / CC BY-SA耽擱棘龍發掘的…是二戰?
  • 棘龍被證明為水生動物,愛吃魚的「漁夫」!
    (15.24米),重達20噸,而且屬於水棲動物,是一個遊泳高手。棘龍是遊泳高手,以古鋸鰩、肺魚和腔棘魚為食! 後來在2015年到2018年期間,易卜拉欣團隊又回去當年發現棘龍後肢化石的地方進行挖掘,並在撒哈拉沙漠進行了一系列的探險工作。
  • 生存於白堊紀,與鱷魚尾巴相像,首個已知的遊泳恐龍被發現
    科學家們一直認為恐龍是一個熱愛陸地的群體:沒有一種恐龍被認為會遊泳。不過,現在在摩洛哥發現的一個新的尾巴化石顯示,擁有可怕尖牙的埃及棘龍在白堊紀時期是個遊泳健將。研究人員4月29日在《自然》雜誌上報導說,這種食肉的棘龍可以長到7米長,有一條寬的、像槳一樣的尾巴,比起其他食肉恐龍的尾巴,它的尾巴更像今天鱷魚的尾巴。這種恐龍不僅可以站在淺水中等待魚兒遊過,還可以在水中積極地追逐獵物。遊泳棘龍棘龍一直是一種有爭議的動物。
  • 首個已知會遊泳的恐龍被發現:長著巨大鰭狀尾巴,體型比霸王龍還要大
    最近發表在《自然》雜誌上的一項研究顯示,在摩洛哥發現的一個新的尾巴化石顯示,擁有可怕尖牙的埃及棘龍在白堊紀時期是個遊泳健將。這種恐龍能在深水中追逐獵物,而且它的大部分時間可能都在水中度過。 為方便研究,恐龍可分為鳥類和非鳥恐龍。其中,非鳥恐龍只生活在中生代(三疊紀、侏羅紀和白堊紀),已於6500萬年前全部滅絕。此前,學術界基本認為非鳥類恐龍只能在陸地上活動。
  • 第一種遊泳恐龍被發現!科學家:入侵水生動物,埃及棘龍不一樣
    通常情況下,我們將恐龍統一視為一類在中生代生活的蜥形綱動物,而其中作為獸腳亞目恐龍的埃及棘龍也引起了不小的爭議。主要原因是這種生活在白堊紀非洲北部的恐龍,大家難以在它們是否會遊泳這件事上達成一致。
  • 棘龍會遊泳再添實錘 但水生動物身份仍然存疑
    它就是棘龍。        近日,古生物學家尼扎爾·易卜拉欣在《自然》雜誌上發表的研究稱,食肉的棘龍長著一個像船槳一樣的大尾巴,能夠在水中遊泳並捕食。這項研究打破了「大型恐龍只在陸上生活」的觀點。        棘龍究竟是怎樣一種生物?棘龍和霸王龍究竟誰更厲害?這些謎題一直困擾著古生物學家。
  • 撒哈拉沙漠發現史前巨型河怪,體長15米、重20噸,以巨魚為食!
    據日前(4.29)發表於《自然》(Natural)的一篇研究報告表明,通過對摩洛哥東南部撒哈拉沙漠西北側發現的棘龍尾巴化石分析,背部長著一塊巨大長棘的棘龍,成年體長可達50英尺(15.24米),重達20噸,而且屬於水棲動物,是一個遊泳高手。而這研究也正式推翻了古生物學家將棘龍是」純地棲恐龍「的定義。
  • 棘龍究竟是怎樣一種生物?棘龍和霸王龍究竟誰更厲害?
    它就是棘龍。近日,古生物學家尼扎爾·易卜拉欣在《自然》雜誌上發表的研究稱,食肉的棘龍長著一個像船槳一樣的大尾巴,能夠在水中遊泳並捕食。這項研究打破了「大型恐龍只在陸上生活」的觀點。棘龍究竟是怎樣一種生物?棘龍和霸王龍究竟誰更厲害?這些謎題一直困擾著古生物學家。
  • 四張骨骼線圖,帶你了解恐龍界真正會遊泳的水中霸主
    經過一段時間的發掘,化石足足裝滿了十幾個大箱子。探險隊不得不找來許多駱駝馱著沉重的箱子走出沙漠,這些箱子被裝上輪船,輾轉運回了德國。 在德國慕尼黑的博物館中,斯特莫開始仔細觀察和研究這些來自埃及的化石。他從眾多破碎的化石中分辨出多個恐龍個體,其中一隻恐龍的背椎骨上竟然長出了長長的神經棘,活著的時候應該長著類似背帆的結構。
  • 關於「棘龍」的最新研究可能顛覆你的認知
    棘龍的跨世紀大變身科學家對棘龍研究已經有一百多年的時間,在這一百多年的時間裡,人們對棘龍的認識也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四肢行走的棘龍這一觀點的提出引起全世界的轟動,這一發現意味著,棘龍大部分時間在水裡生活,為了滿足長時間遊泳的需要,它的後肢進化得短小精幹。
  • 從恐龍中的霸主到「水底老漁夫」,棘龍的形象都經歷了啥?
    對棘龍的新研究表明這種恐龍具有適於遊泳的尾鰭研究發現棘龍具有尾鰭,這為棘龍的水生習性增添了新的證據。)根據新發掘到的化石進行的研究顯示:棘龍的身體較為細長,適合遊泳;同時它的腳趾分散,說明腳趾之間可能有蹼,更重要的是棘龍從原本的「大長腿」變成了類似鱷魚一樣相對粗短的後肢。
  • 新發現!傳說中的「河怪」其實是它,唯一已知會遊泳的兩棲動物
    據英國《鏡報》4月29日報導,國際科考隊捲土重來,再次挖掘棘龍的遺骸,最新發現的化石向我們揭示了棘龍更多鮮為人知的秘密。新發掘的遺骸屬於一隻9500萬年前的幼年棘龍。它重達20噸,長50英尺,有扁平的蹼,有像槳一樣的尾巴,背上有一個像帆一樣的硬邦邦的結構。一直以來人們都認為它不擅長遊泳,但它的骨骼證明了它其實是一名遊泳健將。除此之外,義大利米蘭自然歷史博物館(Natural History Museum)的合著者西蒙娜·馬加努科(Simone Maganuco)博士告訴我們:棘龍有圓錐形的牙齒,適合咬住光滑的獵物;有聲納功能的鼻子,可定位獵物的位置。
  • 棘龍的身份再次成謎,它的尾巴像一面船帆,可能是水生恐龍
    在過去的研究中,古生物學家根據挖掘出的棘龍化石將其定位為白堊紀中期的巨型獸腳類食肉恐龍。人們對於它的形象多數來自於大熒幕或者各種復原圖,從這些資料中可以看出棘龍除了背上有特殊的背棘之外,剩下的地方和其它獸腳類食肉動物較為相似。這樣的認知來源,要從一位德國古生物學家恩斯特·斯特莫的考古發現講起。
  • 曾經的陸地霸主,原來是個擅長划水和摸魚的傢伙!
    最近一篇發表於《自然》的研究中,由古生物學家尼扎爾·易卜拉欣(Nizar Ibrahim)所領銜的團隊甚至發現,棘龍可能還長有類似水生生物的大尾巴。 不只短腿,還有大「魚尾」 本次發現的亮點在於幾乎完整的尾巴,而這個尾巴有別於一般獸腳類恐龍的尾巴,尾椎上、下的突起(神經棘、脈弧)特別長,儼然就像一個大船槳一樣;而且尾部的脊椎也比其他獸腳類恐龍靈活,推測可以更加自由地左右擺動。
  • 巨大的棘龍是不是最強恐龍王?
    首先,必須要說:棘龍曾經是一個傳說! 在電影《侏羅紀公園3》裡,棘龍曾經單挑並且K.O.了一隻成年的霸王龍,真的是令我耿耿於懷。 在相當長的一段時間內,棘龍都穩坐第一大肉食性恐龍的寶座,並且被認為具有食肉性恐龍之中最強的戰鬥力,但是這已經變成了歷史。
  • 棘龍&北非&恐龍為何無法成功下水?
    Ⅰ型:1912年,一支德國考察隊在埃及首次發現了棘龍化石,包括部分下頜骨,頸椎以及神經及長達1.7米的背椎,所以古生物學家第一時間就知道棘龍的背上是長帆的,並且比1900年發現的霸王龍還要大,但是這些化石在二戰期間灰飛煙滅,它也成為了第1種被人類「二次滅絕」的恐龍。
  • 科學家顛覆性發現:這種比霸王龍更大的食肉恐龍可能生活在水中
    研究人員說,在摩洛哥東南部撒哈拉沙漠西北邊緣的距今9500萬年前的凱姆凱姆河床中發現了一條幾乎完整的亞成年棘龍尾巴。研究人員表示,尾巴幫助棘龍在水中移動和捕獵。歷史上發現的棘龍化石几乎都是不完整的,此前發現的一個相關標本在二戰中被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