伯兮
伯兮朅兮(1),邦之桀兮(2)。伯也執殳(3),為王前驅(4)。
自伯之東(5),首如飛蓬(6)。豈無膏沐(7)?誰適為容(8)!
其雨其雨,杲杲出日(9)。願言思伯(10),甘心首疾(11)。
焉得諼草(12)?言樹之背(13)。願言思伯,使我心痗(14)。
【注釋】
(1)高亨:伯,兄弟姐妹中,年長者稱伯,其次稱仲稱叔,最幼者稱季。周代婦女呼丈夫為伯,等於現在呼哥哥。朅(音切),健武貌。周振甫:伯,老大。朅,威武。
(2)高亨:桀,通傑,傑出的人。
(3)高亨:殳(音書),一種兵器,長一丈多,略同於後代的槊。周振甫:殳,古兵器,杖類,長丈二而無刃。
(4)高亨:王,衛人稱其國君為王。前驅,走在前面的戰士或衛士稱前驅。即先鋒之意。
(5)高亨:之,往也。
(6)高亨:蓬,蓬草,葉細長而散亂。周振甫:飛蓬,亂飛的蓬草。
(7)高亨:膏,潤發的油。沐,米汁,古人洗頭用之。周振甫:膏沐,化妝用的油脂。
(8)高亨:適,但也。容,修飾的容貌。此句言但為誰打扮呢?周振甫:誰適為容,為誰修飾打扮。
(9)高亨:杲(音稿)杲,光明的狀態。此二句言他盼望丈夫回來像旱時盼望雨澤一般,可是天氣老是晴,丈夫老是不歸。周振甫:杲杲,陽光強烈貌。
(10)高亨:願,思念殷切貌。言,讀為焉。
(11)高亨:首疾,頭痛。此句言想得頭痛也心甘。
(12)高亨:焉,何也。諼草,同萱草,古人以為此草可以忘憂,俗名忘憂草。周振甫:諼草,即萱草,亦稱忘憂草。
(13)高亨:言,讀為焉,乃也。樹,栽種。背,借為瓿,小瓦盆。周振甫:背,指北堂。
(14)高亨:痗(音妹),病也。周振甫:痗,病。
【譯文】
哥哥高大又勇武,衛國武士稱雄長。哥哥執殳英姿颯,護衛君上做先鋒。
自從哥哥東徵去,無心梳妝發蓬鬆。不是沒有脂膏用,斯人不在為誰容?
天旱期盼甘霖至,灼灼烈日無時休。日夜思想哥哥還,想到頭痛心也甘。
哪裡可尋忘憂草,找來種到屋北面。日思夜想盼哥回,憂思不解心疾生。
【欣賞】
周振甫:《毛詩序》:「《伯兮》,刺時也。言君子行役,為王前驅,過時而不反焉。」《箋》:「衛宣公之時,蔡人、衛人、陳人從王伐鄭伯也。為王前驅久,故家人思之。」按陳、蔡皆小國,周王又弱,而所伐鄭伯,當時稱強,而伯又為王前驅,故思之也。思伯,又憂覆敗也。
高亨:婦人懷念遠出的丈夫,因作此詩。
男子高大英武,是王的近臣,國家棟梁。隨王出徵,做了先鋒。而家中的婦人卻日夜思念,翹首盼歸。她無心打扮,整日蓬頭垢面。頭痛心苦,抑鬱成疾。心思不解,就幻想著假如能找到傳說中的忘憂草,該多麼好。可是天下哪裡有忘憂草可尋呢?
【參考文獻】
《詩經譯註》 周振甫 譯註
《詩經今注》 高 亨 注
《詩經》 中華文化講堂 註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