承包15畝地種植藥材,一年能不能掙上十萬?經測試後數據說話

2020-12-22 糧罐生活

關注還有更多精彩內容!

我國地大物博,洋洋散散也能數出百種藥材,就目前中藥上可找尋到的藥材來看,農民可選有364種,其價格雖參差不齊,但總比種糧要賣的昂貴。

因而不少農民也會產生一種想法:如果我承包數十畝地種藥材,能不能致富?針對這一問題,本篇將以一年為季度展開測試,看看初入藥材種植業的農民都將面對什麼問題,以及所得收入能有多少。

藥材也分地域,就好比北方大米為什麼在多數情況比南方大米好吃一樣,氣候土壤和環境溼度將決定藥材能否正常發育,秉持著「好的選擇比努力更重要」的心態,我們本次測試以本地特色為主。

藥材地域小知識】甘肅有黃芪、四川有附子、東北有人參、河南有山藥、陝西有黃芩。

初次種植,我們選擇的偵測點是陝西,因為陝西地理位置好、氣候環境適宜多種藥材。據可查信息得知,陝西常種植的藥材共有28種,其中14種價格呈現大幅度降低,僅有9種仍維持平價趨勢,因此我們選擇了丹參。

丹參在山東也有種植,但前兩年山東出現大旱導致了丹參減產,所以我們以丹參為主要種植物,經過一年收穫後,丹參出售價維持在了13.5元左右,並未因為陝西整體藥材出售衰落受到影響,且氣候對丹參影響不大,初次耕種就增收了接近30%,15畝地大約產出5645公斤(曬乾後),也就是說賣完76207.5元,年收入達10萬測試結果失敗,而且這七萬元還要減去承包地4500元、1650元丹參種子錢(每畝4斤丹參種子,價格為55元),也就是說月收入僅有5838.125元,這個錢去掉人工費和肥料費後所剩能維持在3000元左右。

本次測試得出結論,承包地種植藥材掙得也是辛苦錢,但所得利潤確實要高出部分農作物,不過這也就失去了「年收入過10萬元」的意義,小編認為農民需要進一步擴大後續「實力」,通過合作等方式加入藥材後期售賣,只有這樣才能達到利益最大化,同時穩固自身不受市場影響。

作為初級加工以及生產者,農民能做的最多是晾曬,而且實際測試結果利潤能有20%就已經算好,其實藥材有多貴和農民關係不大,就好像市場上豬肉明明炒上天際,對於個體養殖者來說仍然和生活關聯不大。

加工需要資格證書,諸如環境衛生許可證、藥品經營許可證、執業醫師證或是執業藥師證等等,就算是地方藥材就近加工也需要配合工商局和藥監局提出的指示,因此農民只擁有「初級藥材」。

失去後期加工的能力,就意味著農民不能達成「自產自銷自加工」,這也導致真正對接消費群體的仍然是那些廠商,農民雖然有定價和出售的權利,但被限制在廠商所能接受的範圍內,掙得錢仍然是辛苦錢,算不上暴利。

關於以上觀點您怎麼看?

糧罐兒,一家略有調性的大米"收藏家"。每天與您分享科學種植技術、農業政策、農業資訊、農產品行情。日行一善,看文點讚,關注還有更多精彩內容!

相關焦點

  • 「道地藥材看黑龍江」系列報導之四十八
    「道地藥材看黑龍江」系列報導之四十八大慶市大同區:「中國板藍根之鄉」打響「大同北藥」品牌大慶市大同區是黑龍江省重要的道地藥材生產區之一,依託區位交通優勢該區板藍根種植面積近7萬畝,始終佔據全國種植面積的半壁江山,大同區板藍根的條形長且粗,藥性好含量高,遠遠超出國家藥典標準15個百分點,且畝產幹品普遍達到400斤以上。
  • 承包10畝地來散養土雞,這個項目怎麼樣,能賺多少錢?
    還有一種人是養殖的專業戶,就是所謂的包山頭養殖,他們在購買小雞後,然後經過專業的養殖後再投入市場,如果土雞的行情好,這些養殖專業戶就是賺錢的。所以通過上述幾種土雞的養殖情況來看,散養土雞也是一門學問,畢竟技術、地利條件、和土雞的餵養方式都是少不了的。那麼問題來了,如果承包10畝地,然後發展土雞項目,用來散養土雞怎麼樣呢?
  • 艾草叢中尋致富路 藥材香裡找脫貧途 榆中縣通過藥材種植為農民...
    ,通過發展藥材種植產業,在廣袤的榆中山區幫助農民增收致富的故事。在種植過程中,鼓勵農民種植包括艾草在內的有機中藥村,甘肅百草集團實行「兩免一補」即免費技術服務、免費田間管理和建檔立卡戶種植免費補償,產出後由產業園高於市場價3-5%收購。
  • 60後夫妻秦嶺深山種藥材一年淨掙十萬,兒子省城買房給了25萬
    安康寧陝梅子鎮生鳳村,54歲的田永壽和51歲的妻子王顯英留守秦嶺深山,靠種藥材供兒子上大學,兒子大學畢業後在省城西安工作,買房結婚時,他們給了25萬元。 夫妻倆種的最多的藥材是天麻,今年收穫了15000斤,按一斤8元的收購價,能賣12萬元。
  • 臨潁齊老漢一人承包47畝地,收入十一二萬,兩天一瓶小酒肉不斷
    今年66歲的皇帝廟鄉吳集村村民齊進才,老有所為,自力更生,一人承包47畝土地,通過辛勤勞作,脫貧致富。齊進才是土生土長的吳集村人,前些年為了給老伴看病,花光了家裡全部的積蓄,還欠了不少外債,2年前老伴去世,兩個女兒也先後出嫁。
  • 一年可採摘12茬,從藥材變身水果,130元一斤,種植新風口來了?
    導讀:一年可採摘12茬,從藥材變身水果,130元一斤,種植新風口來了?保溫杯裡泡枸杞,是時下很多年輕人新的養生方式,只需要在溫水中放幾顆枸杞,就能滿足自己健康養生的需求,簡單方便。這種枸杞鮮果也叫水果枸杞,它的個頭比傳統枸杞更大,看起來像小番茄一樣,味道甜甜的,它也因此搖身一變,從藥材變成水果,搶灘水果市場。水果枸杞給人的一地印象是個頭真大,大多數人從沒有見過像小拇指一樣粗的枸杞,這是農業科學家們從傳統枸杞中培育出來的新品種,它的特點是個大味甜,一咬爆汁。以前的小枸杞甜味很淡,除了皮就是籽,只能曬乾了當藥材。
  • 百名記者百村行|90後女大學生的中藥材種植經
    但誰也想不到,這片中藥材種植基地出自一位90後的大學生龔宗敏之手。1991年出生於瀘溪縣的龔宗敏,2013年湖南理工學院本科畢業。畢業前夕,龔宗敏的同學有考研的,也有進入機關事業單位工作的,但她卻想試試自己創業。龔宗敏留意到家鄉中藥材市場的空缺,於是學習了大量與中藥材種植相關的知識。回家後,她主動聯繫了瀘溪縣委縣政府,申請在都岐村種植黃柏並套種黃精項目獲得通過。
  • 視頻︱大棚改種非洲菊,一畝能掙三萬元
    視頻︱大棚改種非洲菊,一畝能掙三萬元大眾日報記者 趙念東2020-07-08 15:48:15 發布來源:大眾報業·大眾日報客戶端近日,在巨野縣萬豐鎮闞店村的大棚種植基地的包裝室內,工人黃秀英正在緊張忙碌著。此時大棚內種植的非洲菊花開正豔,紅色、粉色、黃色、紫色,格外養眼。大棚種植多以蔬菜瓜果為主,為的是反季節上市早賣價高,但是在這裡卻花開滿棚,朵朵飄香。
  • 挖蒜人,一畝地420一人一天平均能挖1畝半地,一天能掙630塊錢。
    有句話說得好,世界大蒜看中國,中國大蒜看金鄉,可想而知金鄉大蒜的種植規模有多大,由於市場上對大蒜的整體性要求比較嚴格,同時收割大蒜目前也沒有像小麥、玉米,收割技術的成熟,所以每當到了5月份左右種植戶,就會找人來挖蒜,然而就到了5月份就有很多挖蒜人。
  • 保定博野:萬畝柴胡讓貧困群眾抱上「金娃娃」
    「今年我家種柴胡收入了三四萬元,老伴在合作社打工加工藥材,每天還能掙100元左右,以後的日子越來越有奔頭了。」59歲的建檔立卡貧困群眾高大爺談起今年的收成一臉笑容。「以前,全村柴胡種植面積也就是百十來畝,均是各家散種,沒有形成規模化種植。到現在發生這麼大的變化,多虧了引路人劉士良。」現在已經是翠偉合作社理事的何福增對該縣藥材種植歷史記憶猶新。2008年,村民劉士良經過朋友介紹,從北京弄來了一些改良後的柴胡種子,從那時起,博野縣柴胡種植迎來了一個新的時代,他也成為靠著中藥材發家致富的帶頭人。
  • 農村裡包田種烤菸,500塊錢一畝,種幾十畝能掙多少錢?
    我家的田包給別人種烤菸,500塊錢一畝,那村裡的人包個幾十畝田種烤菸,聽說一畝烤菸能掙個2000塊錢左右,這是真的嗎?目測他承包了有個五六十畝吧,因為他承包的田都是一等田,500塊錢一畝在我們當地,在別的地方500塊錢一畝是承包不了的。
  • 牧草品種選擇:怎樣才能種植出高產一年生黑麥草,種子發芽率測試
    一年生黑麥草是牧草裡面被廣泛種植的優質品種,出芽生長快,再生力強。在我國大部分地區都可以種植,適用性比較強,而且產量也非常高,屬於一年生牧草,每年可刈割3~5次,畝產量是在5~10噸。種植簡單,管理也比較方便。莖葉嫩綠多汁,適口性比較好,被很多牲畜所喜食。
  • 鄯善4萬畝大芸豐收,是治沙「能手」更是名貴藥材
    挖至根部後,農民們小心翼翼地將整條大芸採下,然後堆放在沙壟上,再裝入袋中運走。趙強是闢展鎮東湖村金大芸農業合作社的理事長,從2019年開始,他與同村5戶農民成立合作社,種植的280畝大芸今年迎來豐收,畝產從200公斤到600公斤不等,每畝最高收益達1.2萬元。
  • 農村一種夏枯草,種植成本只需3000元,在家種植五畝收入7萬元
    因為夏枯草的價值大,數量比較少,可以發展人工種植。夏枯草在我國種植範圍比較廣泛,主要分布在河南、安徽、江蘇、湖南,廣東等地。作為藥材種植,經濟效益還是很不錯的,為農村人帶來了收入。下面就為大家詳細分析一下它的種植前景。一、夏枯草行情介紹夏枯草的用途非常廣泛,全株均可賣錢,其莖、根的價格是不同的。
  • 以前當藥材種植,如今開發成養生菜,10元一斤四季都能摘
    「中婦掃蠶蟻,挈籃桑樹間」,自古以來,養蠶都離不開桑葉,其實桑葉的作用不止於此,它還是一味常見的藥材,在很多藥方之中都能見到桑葉的名字。一般來說,用來入藥的桑葉基本上都是秋季經「霜打」之後的葉子,人們認為此時的桑葉藥性最濃。
  • 山林入股種藥材,90後小夥帶領鄉親一起致富!
    沿著安地水庫旁的「安山線」,朝武義方向行駛,一路上山林密布,竹海深深。離開婺城界不久,便到了武義縣白姆鄉松樹下村下徐宅自然村。出生於1991年的張璐是山裡娃,2015年退伍後義無反顧地回到了家鄉。 問及原因,張璐說:「離開家鄉5年,它依然沒有發展,看著不免有些痛心。」
  • 莒縣庫山鄉雙泉村:規模化種植效益高合作社富民促脫貧
    以往,雙泉村村民大多種植大豆、玉米、小麥和花生,也零星種植中藥材和桑蠶,但產量不高、收益不好。為破解這些難題,村裡聘請了專家實地勘查、檢測土壤,確立了以種植中藥材丹參、黃芩和黃煙、桑蠶等經濟作物為主,以種植大豆、花生和地瓜等傳統農作物為輔的種植方式,並流轉了1600畝土地,進行大面積集中種植。
  • 日照莒縣庫山鄉:規模化種植效益高合作社富民促脫貧
    以往,雙泉村村民大多種植大豆、玉米、小麥和花生,也零星種植中藥材和桑蠶,但產量不高、收益不好。為破解這些難題,村裡聘請了專家實地勘查、檢測土壤,確立了以種植中藥材丹參、黃芩和黃煙、桑蠶等經濟作物為主,以種植大豆、花生和地瓜等傳統農作物為輔的種植方式,並流轉了1600畝土地,進行大面積集中種植。
  • 六旬老人花20元改裝了一種農具,地裡幹活頂三個勞動力|百家故事
    據他講,他家溝地和平地總共有16畝地,3畝蘋果樹,5畝桃樹,2畝麥地,6畝藥材地,溝裡這兩塊地種植的全是藥材,一塊是黃芩,一塊是遠志,談起他使用的這個農具,劉師傅一下子來勁了,他說別小看我這個傢伙,花了20塊錢,能頂三個人的勞動力,自行車是自己家的,在集市上買了一把菜刀花了15塊錢,回來找人家焊了一下花了5元,總共20元。
  • 全省道地藥材「一縣一品」現場觀摩交流會在潛江舉辦
    省農業農村廳相關負責人及工作人員,中醫藥及農業領域的相關專家學者,麻城市、蘄春縣、利川市等參與全省道地藥材「一縣一品」建設的11個縣市區相關負責人,潛江市部分區鎮處農技服務中心負責人及半夏種植示範戶,半夏生產企業代表參加交流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