鄯善4萬畝大芸豐收,是治沙「能手」更是名貴藥材

2020-12-14 中國日報網

日前,生長在吐魯番市鄯善縣的4萬畝大芸(肉蓯蓉)迎來「豐收季」。連日來,種植大戶們紛紛組織農民開挖採摘,荒涼的沙漠和鹽鹼地裡一派繁忙景象。

荒涼的沙漠裡一派繁忙

大芸主要寄生在梭梭或紅柳根部,有「沙漠人參」的美譽,具有極高的藥用價值,是我國傳統名貴中藥材。鄯善縣的大芸種植主要分布在迪坎鎮、達浪坎鄉、闢展鎮的梭梭林地裡。種植大芸既有利於治理沙漠和鹽鹼地,又有較高經濟收入,還能帶動剩餘勞動力就業及貧困戶脫貧致富。

挖土機在梭梭樹之間挖出一條小沙溝

農民在沙溝兩側細細刨挖

採摘大芸時須整根完整,不能折斷

大芸越粗大就越值錢

11月17日上午,在闢展鎮東湖村與厙木塔格沙漠交界處,生長在沙漠中的梭梭林在微風下搖曳,四臺挖掘機機奮力作業,在梭梭樹之間挖出一條條半米深的小沙溝,幾十位戴著手套的農民在沙溝兩側細細刨挖沙土,一根根通體乳白、長著「鱗片」的大芸很快露了出來。挖至根部後,農民們小心翼翼地將整條大芸採下,然後堆放在沙壟上,再裝入袋中運走。

趙強是闢展鎮東湖村金大芸農業合作社的理事長,從2019年開始,他與同村5戶農民成立合作社,種植的280畝大芸今年迎來豐收,畝產從200公斤到600公斤不等,每畝最高收益達1.2萬元。

大芸在市場上非常走俏,金大芸農業合作社種植的大芸根本不愁銷路,僅烏魯木齊市場就全部「消化」。嘗到種植大芸的甜頭後,合作社今年把種植規模擴大到了2600畝,並計劃明年開辦一家大芸精深加工廠。

由於大芸的種植、維護、採摘都需要人工,所以帶動了周邊剩餘勞動力就業及貧困戶脫貧致富。趙強介紹,大芸的種植約持續30天,小工報酬是200元/天,一個小工可收入6000元;採摘持續約20天,小工報酬是300元/天,一個小工可收入6000元。「一年下來,280畝大芸的種植、維護及採摘共需1000多個工時。」他說。

據了解,近年來,鄯善縣委、縣政府大力鼓勵農戶利用風沙前沿的低產田種植梭梭等生態林,並出臺優惠政策引導農民用梭梭接種大芸,農民參與的積極性非常高,大芸種植產業發展較快。

「大力發展大芸種植不僅能實現生態效益和節水效益,更具有較大的經濟效益。」鄯善縣林業和草原局生態修復科科長趙剛說。

趙剛介紹,種植大芸一舉多得:一是有利於沙漠和鹽鹼地治理。大芸種植的大規模推廣,明顯改善了生態環境;二是一次性投入多年受益。大芸接種後,每年春秋兩季可採挖,年年可種,年年受益;三是節水效果明顯。大芸接種採用滴灌方式灌溉,每年只需澆水4至5次,每畝僅需水80至100立方,而葡萄等農作物每畝需水約200立方以上,所以大芸用水量較低;四是有利於帶動脫貧致富。據統計,按最低畝產200公斤、每公斤15元計算,可實現畝均收益3000元。

截至目前,鄯善縣梭梭種植面積達8.5萬畝,已接種大芸的有6.5萬餘畝,已產生效益的有4萬餘畝,帶動農民增收約1.2億元。(王靖 白瑩 阿不來提)

(中國日報新疆記者站)

來源:中國日報網

相關焦點

  • 艾丁湖邊梭梭大芸相伴而生:綠了荒灘 富了口袋
    在這些蒼綠色梭梭林的根系下,一簇簇被稱為「沙漠人參」的大芸(學名肉蓯蓉)在迅速生長。每當採挖大芸時,村民都小心翼翼地用鐵鍁和手撥開沙土,儘可能保持挖出的大芸品相完整。對這一帶村民來說,大芸可是他們增收致富的「寶貝」。  吐魯番市高昌區恰特喀勒鄉阿依庫勒村地處艾丁湖周邊,極度缺水,土壤鹽鹼化嚴重,惡劣的自然條件制約了全村的發展。
  • 深耕治沙近十載 造林植綠十萬畝——阿拉善盟源輝林牧有限公司堅持...
    該公司總經理葉惠平告訴記者,經過九年多的不懈努力,公司先後投資2633萬元,累計在沙漠中植樹造林 10.3 萬畝,其中馬蘭湖3.7萬畝、額爾克哈什哈蘇木6.6萬畝。2011年7月,阿拉善盟源輝林牧有限公司在騰格里經濟技術開發區馬蘭湖畔承包了 3萬畝荒沙地,拉開了治沙造林的序幕。
  • 廣西欽州萬畝金黃稻田 「繪」出美麗豐收圖
    喜看稻田千層浪,又是一年豐收時。11月3日,在廣西欽州市欽南區康熙嶺鎮,無人機航拍下的萬畝稻田一片金黃。當地農民抓住晴好天氣收割晚稻,在金黃的稻浪裡,收割機來回弛聘一片繁忙,田間地頭呈現出一派豐收景象。
  • 新疆洛浦20萬畝小麥獲豐收
    「今年我家9畝小麥豐收啦,除了留一部分自家吃外,賣了3000公斤。賣糧款加上每畝135元補貼,收入不錯呢。」剛賣完小麥的布亞鄉團結村農民艾則孜·依明高興地說。洛浦縣高度重視糧食生產,全面落實糧食生產直補、農資綜合補貼、良種補貼、農機補貼等一系列扶持政策,有效調動了農民種糧積極性。今年,全縣小麥種植面積達19.89萬畝,比去年多種近1.7萬餘畝。
  • 天津:打響157萬畝夏糧豐收保衛戰
    內容提要:連日來,市農業主管部門會同涉農區積極組織農民進行乾熱風預防和病蟲害防治,全面打響夏糧豐收保衛戰。天津北方網訊:再有兩周,今年全市157萬畝小麥就將進入收穫期,眼下正值小麥生長田間管理的最後關鍵期,對確保全市夏糧豐收意義十分重大。
  • 金黃的稻穀,豐收的季節,廣州從化19萬畝水稻進入收割期
    南都記者從從化區獲悉,晚稻收割季節,從化全區19萬畝水稻將迎來豐收的季節。據介紹,由於今年天氣晴好,雨水充足,病蟲害少,是個豐收年,未來十天將是晚稻最佳收割期。從化區城郊街光聯村,稻田裡稻掀金浪.來自從化區農業農村局工作人員介紹,從化區種植水稻近19萬畝,隨著秋天的到來,水稻也拉開收割大幕,今年預計總產量達到6.43萬噸。其中,以從化鰲頭鎮最為集中,全鎮種植水稻面積約8.3萬畝。據了解,水稻收割工作預計11月上旬結束。在從化區城郊街光聯村,稻田裡稻掀金浪,稻穗上綴滿了沉甸甸的稻穀,稻穀色澤金黃、顆粒飽滿。
  • 正確認識廣西地道藥材「安邊桂」
    廣西中醫藥瑰寶大講堂——肉桂篇地道藥材,又稱「道地藥材」,它是指歷史悠久、產地適宜、品種優良、產量宏豐、炮製考究、療效突出、帶有地域特點的優質藥材。自古以來醫家就非常重視「道地藥材」,學術界也一直關注地道藥材的研究。
  • 綿陽鹽亭:8萬畝藤椒豐收 椒農臉都笑「麻」了
    眼下,綿陽市鹽亭縣的8萬畝藤椒也迎來豐收,行走在各大藤椒基地,微風拂過,椒香撲鼻,村民正採摘藤椒、修剪裝筐,呈現出火熱的豐收景象。富驛鎮眾惠農業公司業主劉海周2017年至2018年在元山村和青獻村通過土地流轉栽植的1000畝藤椒,經過精心管護,今年有500多畝藤椒已進入盛產期。這幾天,眾惠農業公司正組織村民幫忙採摘鮮椒。
  • 豐收在望!石首1.48萬畝早稻開機收割
    七月流火,稻穀金黃,石首市早稻迎來了豐收的季節。田野上飄來陣陣稻香,農戶們正搶抓有利天氣收割早稻、搶插晚稻,田間地頭一派繁忙景象。7月16日下午,記者在髙基廟鎮百子庵村看到:田野上,一片片金黃稻穗迎風搖曳,轟鳴的大馬力收割機正在緊張作業,豐收的喜悅洋溢在農民臉上。據了解,今年石首市早稻種植面積1.48萬畝,總產量預計達600萬公斤。
  • 倉滿廩實話豐年——忻府區糧食生產再獲豐收的啟示
    今年,忻府區糧食作物播種面積達到68.58萬畝,預計糧食總產量在6.4億斤以上,高於糧食生產6億斤的目標任務,糧食生產喜獲豐收。基礎牢、技術新、品種好今年,忻府區在推廣應用抗旱良種和有機旱作技術、加強現代農業科技應用方面做了大量工作,收效顯著。
  • 廣東1400多萬畝晚稻田開始大規模收割 一派豐收景象
    央視網消息:近日,廣東省1400多萬畝晚稻田開始大規模收割,據廣東省農業農村廳的數據,今年廣東晚稻種植面積比去年增長1.2%,預計將在11月下旬基本完成晚稻收割。在廣州市從化區光聯村,2000多畝的晚稻田正在收割。
  • 治沙生態產業扶貧 五大沙漠用上了庫布其模式
    如今,庫布其沙漠作為我國防沙治沙、脫貧攻堅的樣板,向全國輸出治沙、脫貧經驗的進程正在全國展開。這些天來,幾大沙漠的億利治沙人和農牧民起早貪黑,務求抓緊每年治沙工程最關鍵的春季時間,保障治沙造林的效果。2013年以來,億利帶著庫布其的技術、種質資源和先進產業模式先後走進了新疆塔克拉瑪幹沙漠、內蒙古烏蘭布和沙漠、甘肅騰格里沙漠、西藏和青海等省區推動治沙生態產業扶貧工作。
  • 2860萬畝小春糧油作物將從南至北進入收穫期 全省小春糧油作物豐收...
    農業大盤穩定 ●小春作物 糧油作物豐收在望,蔬菜、食用菌、瓜果產量均同比增長 ●大春作物 已播栽大春糧食作物2664.3萬畝,佔計劃播種的三成以上
  • 寧夏:以治沙促治貧
    緊靠黃河與銀川市的白芨灘國家級自然保護區,位於毛烏素沙漠的西南邊緣,一直以來都是銀川市防沙治沙的「第一線」。60多年前,為了固沙,寧夏探索出「草方格固沙」技術,利用廢棄的麥草一束束呈方格狀鋪在沙上,再用鐵鍬軋進沙中,留出1/3左右堅立在四邊,然後將方格中心的沙子撥向四周麥草根部,使麥草牢牢地堅立在沙地上,這後來成為中國治沙的「世界經驗」。
  • 她們的治沙故事,比電影裡更精彩!被盛讚「創造了奇蹟」的女子民兵...
    國慶主旋律電影《我和我的家鄉》中,其中一個單元《回鄉之路》講述了治沙的故事,在該單元結局時,大屏幕上出現了治沙英雄和團體,在一閃而過的鏡頭裡,女子民兵治沙連顯得尤為特別。女子民兵治沙連駐紮在陝西省榆林市,該地處於毛烏素沙漠的邊緣,與風沙搏鬥是這裡人民的日常。新中國成立初期,榆林林木覆蓋率只有0.9%,流沙面積達860萬畝。
  • 綠意,在黃沙中鋪展——我國防沙治沙紀實
    買不起苗,就採草籽、挖蘆根;為拉幾捆沙柳苗,他趕著毛驢要走200多裡,來回一趟就得兩三天;澆樹要從幾裡外挑水,一次栽不活就接著再栽……冒著嚴寒酷暑治沙,他承包的荒沙面積越來越大。20多年後,5000畝林地鬱鬱蔥蔥。流沙停下了侵襲,林間套種上莊稼,羊群有了草料,高林樹一家的生活越來越好。「我們家成了村裡第一個萬元戶。
  • 中國的又一片「綠洲」誕生,治沙英雄化腐朽為神奇,用了60年
    比如治沙工程,中國人肯定有話要說。過去,人們對沙漠的認識還不夠,導致了中國荒漠化的事實,這也是需要承認的。而看到沙漠造成的問題後,中國也開始大力治理土地沙化現象,全力遏制沙漠入侵。慢慢地,這成了一場全民運動。沒有哪個國家像中國人一樣,對治沙有著如此高的熱情。14億人都希望西北的沙漠能夠得到有效治理。
  • 我國完成防沙治沙任務一千多萬公頃
    來源:人民日報原標題:我國完成防沙治沙任務一千多萬公頃(新數據 新看點)本報北京12月12日電 (記者寇江澤)記者11日從國家林業和草原局獲悉:「十三五」期間,我國堅持科學防治、綜合防治、依法防治,累計完成防沙治沙任務
  • 就在六枝丨12萬畝金黃稻田豐收在即!隨手一拍都是美照!
    就在六枝丨12萬畝金黃稻田豐收在即!隨手一拍都是美照!六枝臺:敖成權 焦一夫編輯製作:視聽涼都微信公眾號新聞熱線:0858-8686861總監製:李松濤監製:奚寬軍執行監製:黃向東原標題:《就在六枝丨12萬畝金黃稻田豐收在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