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網時刻1月8日訊(江華融媒記者 李江輝 蔣林鋒)江華瑤族自治縣對486家扶貧車間實行動態幫扶,推動扶貧車間「優者進、弱者扶、劣者出」,為1.2萬農村勞動力在家門口就業良性造血。
大路鋪鎮大路鋪社區是集鎮所在地,有許多留守在家帶孩子的婦女。社區原有的扶貧車間是一家紙製品廠,招收的員工沒有年齡要求,工資也不高,對附近的村民就業增收效果不明顯,主管扶貧車間的科工局和鎮政府決定將企業搬遷,重新招商。
新引進的扶貧車間是一家機電廠,生產豆漿機、絞肉機的小馬達,主要供給九陽、美的、蘇泊爾等國內知名品牌家電廠家以及歐美國家,去年4月投產後很快找到了50多名工人。
葡萄井村已脫貧村民蔣團芳今年孩子讀初中了,學習壓力大,她沒有再外出務工,而是選擇在家門口的扶貧車間上班。「把小孩子送去學校,我就到這廠裡上班,在家裡可以照顧小孩子,也可以照顧老人家,每個月工資還有3000塊錢,我覺得蠻好。」蔣團芳說到。
由於車間招收了三分之一像蔣團芳這樣的已脫貧員工,這家扶貧車間還被認定為就業扶貧車間,得到了江華就業服務中心的以工代訓補貼,企業和員工都得到了更好的發展。
「就業扶貧車間吸納5個以上的建檔立卡人員就業,我們就按照每人500元的標準發放以工帶訓補貼給企業,鼓勵企業對員工進行崗位技能培訓,提升員工的就業技能。」江華就業服務中心就業培訓股股長盤豔梅說到。
江華高新區有電機電器企業40多家,疫情期間電機行業逆市上揚、訂單暴漲,讓江華縣委縣政府看到了機遇,去年江華投入2000萬元,在國道沿線村莊的閒置土地上,新建了9個廠房面積在2000平方米以上的獨立廠區,讓電機電器產業鏈將車間下沉到鄉村開辦扶貧車間,永州雅力德科技有限公司去年九月就租下了洞尾村的廠區,開始投產。
目前這家扶貧車間已經有員工70多人,平均月薪3000以上,車間投產後,每月銷售額達到300萬元,年底還將進一步擴大規模,再增加一倍員工。
江華通過精準招商,動態認定、動態監管、動態幫扶、動態核查,大力發展以電機行業為主的扶貧車間,實現扶貧車間「優者進、弱者扶、劣者出」。2020年,江華486家扶貧車間有88%克服了疫情影響實現盈利,產值超過15億元,吸納和帶動了1.2萬名群眾在家門口就業,其中已脫貧群眾3980個,人均年收入1.8萬元以上,為高質量脫貧提供了產業就業支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