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華:政府動態幫扶穩就業 推動486家扶貧車間良性造血

2021-01-15 紅網

紅網時刻1月8日訊(江華融媒記者 李江輝 蔣林鋒)江華瑤族自治縣對486家扶貧車間實行動態幫扶,推動扶貧車間「優者進、弱者扶、劣者出」,為1.2萬農村勞動力在家門口就業良性造血。

大路鋪鎮大路鋪社區是集鎮所在地,有許多留守在家帶孩子的婦女。社區原有的扶貧車間是一家紙製品廠,招收的員工沒有年齡要求,工資也不高,對附近的村民就業增收效果不明顯,主管扶貧車間的科工局和鎮政府決定將企業搬遷,重新招商。

新引進的扶貧車間是一家機電廠,生產豆漿機、絞肉機的小馬達,主要供給九陽、美的、蘇泊爾等國內知名品牌家電廠家以及歐美國家,去年4月投產後很快找到了50多名工人。

葡萄井村已脫貧村民蔣團芳今年孩子讀初中了,學習壓力大,她沒有再外出務工,而是選擇在家門口的扶貧車間上班。「把小孩子送去學校,我就到這廠裡上班,在家裡可以照顧小孩子,也可以照顧老人家,每個月工資還有3000塊錢,我覺得蠻好。」蔣團芳說到。

由於車間招收了三分之一像蔣團芳這樣的已脫貧員工,這家扶貧車間還被認定為就業扶貧車間,得到了江華就業服務中心的以工代訓補貼,企業和員工都得到了更好的發展。

「就業扶貧車間吸納5個以上的建檔立卡人員就業,我們就按照每人500元的標準發放以工帶訓補貼給企業,鼓勵企業對員工進行崗位技能培訓,提升員工的就業技能。」江華就業服務中心就業培訓股股長盤豔梅說到。

江華高新區有電機電器企業40多家,疫情期間電機行業逆市上揚、訂單暴漲,讓江華縣委縣政府看到了機遇,去年江華投入2000萬元,在國道沿線村莊的閒置土地上,新建了9個廠房面積在2000平方米以上的獨立廠區,讓電機電器產業鏈將車間下沉到鄉村開辦扶貧車間,永州雅力德科技有限公司去年九月就租下了洞尾村的廠區,開始投產。

目前這家扶貧車間已經有員工70多人,平均月薪3000以上,車間投產後,每月銷售額達到300萬元,年底還將進一步擴大規模,再增加一倍員工。

江華通過精準招商,動態認定、動態監管、動態幫扶、動態核查,大力發展以電機行業為主的扶貧車間,實現扶貧車間「優者進、弱者扶、劣者出」。2020年,江華486家扶貧車間有88%克服了疫情影響實現盈利,產值超過15億元,吸納和帶動了1.2萬名群眾在家門口就業,其中已脫貧群眾3980個,人均年收入1.8萬元以上,為高質量脫貧提供了產業就業支撐。

相關焦點

  • 涪陵這個就業扶貧車間666!「村民+景區+遊客」良性互動發展
    4月16日,涪陵藺市美心紅酒小鎮就業扶貧車間內,工人正在勞作,製作出的麵條、米線、榨菜、豆乾,陣陣飄香,吸引著遊客前來挑選購買。 一座兩層樓、「大敞篷」的就業扶貧車間,是景區內一處特殊的風景,不僅遊客可以在這裡直接購買到物美價廉的好貨,附近的村民也因此受益——他們在這裡獲得工作崗位,並將土貨賣到這裡來加工。
  • 利辛縣王市鎮扶貧車間讓貧困戶就近致富
    在高寨村就業扶貧車間內,工人們正在趕製一批發往河南的新訂單。今年58歲的程翠蘭,過去一直和丈夫在外地打工,今年初,由於家裡的老人突發疾病,無人照料,所以她選擇了留在家鄉就業。利辛縣王市鎮高寨村結合實際,利用轄區貧困戶和剩餘勞動力充足的優勢,通過建設就業扶貧車間,帶動貧困戶就近就業,實現脫貧奔小康目標。
  • 讓貧困戶端穩「飯碗」!長沙鋪排產業扶貧項目595個,新建就業扶貧...
    記者今日從市農業農村局了解到,唱好產業扶貧「重頭戲」,今年以來,長沙共鋪排產業扶貧項目595個,確保了有產業發展能力和意願的貧困戶至少參與1個產業扶貧項目。貧困戶家門口就業,全市新建就業扶貧車間56家,增設1200多個公益性崗位,零就業貧困家庭實現動態清零。消費扶貧放大招,今年全市預計投放12000個消費扶貧智能櫃,已先行在天心區青園街道試點投放200臺。
  • 產業造血建機制 南海扶貧「見真章」(2)
    受訪者供圖 扶貧之路4 建設扶貧車間變輸血為造血 貧困戶實現「在家門口就業」 引入產業載體,做實扶貧產業
  • 五河縣精準發力確保貧困人口穩就業_蚌埠市人民政府
    近年來,五河縣通過就業扶貧「四舉措」精準發力,全力確保全縣貧困人口就業形勢穩定。崗位開發助就業。大力開發設置公益崗位3031個,確保扶貧公益崗位就業託底作用政策措施落實生效。
  • 安徽就業扶貧車間達947個:「種」下一個產業 帶活一片鄉村
    去年扶貧車間開工,鍾蘭霞應聘進廠,培訓兩個月後就成為一名印刷工。「騎電動車過來就十來分鐘,一個月工資3000多元,還能照顧家,在家門口打工真好!」鍾蘭霞滿意地說。廠長劉濤告訴記者,看重當地用工用地等成本優勢,企業去年投資建廠,目前訂單飽滿,今年前7個月營業額達2000多萬元。「目前共吸納周邊村民45人在廠務工,其中貧困戶15人。
  • 穩崗拓崗 荊州多舉措幫扶貧困勞動力穩定就業
    正文 來源:荊州日報 時間:2020-05-01 15:57記者今日從市人社局獲悉,5月30日前,荊州市委組織部、人社局、農業農村局、民政局等十部門將齊心協力進一步做好貧困勞動力就業工作,採取系列幫扶措施,實現全市20244名有就業能力、就業願望的貧困勞動力穩定就業。
  • 扶貧車間建村頭 群眾致富有盼頭
    安徽網安慶消息   走進望江縣餘埠村的扶貧車間內,就能看到縫紉機「噠噠「的轉動聲響個不停,工人們正在熟練地縫製手裡的布料,它們被加工成枕頭套、被套和床單,銷往全國各地。車間總面積4200平方米,分一、二、三期。由駐村扶貧工作隊和村兩委引進當地紡織企業入駐,主要從事童裝加工和紡織品生產,讓當地群眾在家門口就業。
  • 博白:聚力「支撐點」 實現穩就業
    以落實援企穩崗措施作為穩定就業「支撐點」。全力做好疫情防控期間企業社會保險工作,確保階段性減免企業社保費各項政策落到實處。今年全縣減免徵收企業養老、工傷、失業保險費三項社會險費已達4552萬元,涉及企業962個,受惠人數19035人。
  • 漫畫·提案·公開|以「創業扶貧」融媒體新模式精準扶貧,助力鄉村...
    2.形成貧困地區-大屏-發達地區傳播模式,推動創業機遇網狀傳遞。創業指導智慧教室大屏將投資者聚集在一個物理空間中,實際也推動資金、資源、技術等的集中整合,項目投資者之間的良性競爭或友好合作都將有利於對口地區創業者實現自己的創業之路。
  • 廣西民企書寫群眾滿意的「扶貧答卷」
    截至今年12月16日,進入全國「萬企幫萬村」精準扶貧行動臺帳管理的廣西民營企業有18315家,精準幫扶10659個村,其中全覆蓋幫扶5379個建檔立卡貧困村,民企參與幫扶數居全國第一。廣大民營企業用責任和擔當書寫了讓群眾滿意的「扶貧答卷」。因地制宜,推進產業扶貧百色市凌雲縣、西林縣有不少種植茶葉的傳統村,之前茶農常常因為茶葉銷路不好而發愁。
  • 懷遠扶貧車間帶動就業
    「工廠下鄉、車間到村、崗位到人」的就業扶貧車間為貧困群眾在家門口就業搭建了平臺,促進了貧困群眾在家門口實現增收。扶貧車間復工復產情況如何?記者日前來到懷遠縣陳集鎮瓦一村實地採訪。「進廠比疫情前嚴格多了。每天都要經過兩次體溫測量、信息登記、手部消毒,工作時必須戴口罩。」
  • 安徽阜陽:產業有幫扶 就業促增收
    7月中下旬淮河迅猛的汛情,對沿淮行蓄洪區農業生產造成嚴重影響,阜陽市聚力產業幫扶、就業增收,最大限度降低疫情和災情帶來的不利影響。        眼下,雖然洪水還未完全退去,蒙窪蓄洪區群眾正在積極開展生產自救,重建家園。
  • 寶安幫扶都安大化 探索協作扶貧新路
    探索最有效的扶貧方式,寶安一直在路上。自結對以來,寶安聚焦「兩不愁三保障」突出問題,創新精準的扶貧工作模式,發揮工業大區的優勢,堅持以政府引導為主,集合全社會力量,多層次對兩地進行幫扶,走出一條寶安特色的協作扶貧新路。 據了解,寶安與兩縣結對以來,累計投入粵桂扶貧協作資金5.0824億元,其中社會幫扶資金9383萬元。
  • 樺南縣土龍山鎮打造巾幗扶貧小車間 發揮扶貧大作用
    為全力打贏精準扶貧攻堅戰,土龍山鎮黨委政府積極探索、因地制宜,把創建巾幗就業扶貧車間作為促進農村貧困婦女就業增收的重要舉措,實現貧困戶在「家門口」掙錢的機會。(一)帶動婦女就業,充分發揮」半邊天「作用。
  • 看寧鄉如何穩就業、擴就業!
    技能崗前培訓「富腦子」、解決財力匱乏「給票子」、就業方向引導「指路子」……「十三五」以來,我市把解決就業創業當做重要的民生課題,大力實施就業優先戰略和積極就業政策,推動就業狀況持續改善,就業結構不斷優化,就業走勢穩中向好,用沉甸甸的成績單為寧鄉經濟社會發展寫下濃墨重彩的一筆。
  • 廣西欽南:「扶貧車間」助力群眾就業脫貧
    既是建檔立卡貧困戶又是易地扶貧搬遷戶的農桂芬,從2018年以來在廣西欽南的一家科技公司的扶貧車間就職。而她的家就在公司附近的易地扶貧安置小區。不僅實現了穩定的收入,還可以兼顧家庭。今年以來,廣西欽州市欽南區圍繞"就業一人、脫貧一戶"的就業扶貧目標思路,積極推行以"扶貧車間"為載體的就地就近就業脫貧模式,通過引導人才返鄉創業、龍頭企業示範引領、依託優勢產業培育等方式,
  • 廣西積極穩就業保民生:託舉起群眾的幸福感
    原標題:廣西積極穩就業保民生:託舉起群眾的幸福感原標題:託舉起群眾的幸福感 疫情防控常態化以來,廣西各地各部門主動作為,把穩定和擴大就業作為使命擔當,用更精準的政策落實、更有效的工作舉措、更有力的服務保障,全力做好穩就業、保就業工作,有效確保了全區就業的良好局面。
  • 珠醫著力產業扶貧 立體增強茂坡村「造血」能力
    2018 年 3 月,在幫扶單位的推動下,創建了由村黨支部書記鍾勇飛為法人、全村貧困戶代表為成員組成的化州市寶圩茂坡勇榮養殖專業合作社,以「公司+基地+合作社+貧困戶」的經營模式,大力推進扶貧產業項目建設,助力脫貧攻堅。
  • 張掖市立足「兩實三精準」全力做好穩就業工作
    市上出臺保居民就業工作方案和高校畢業生農村勞動力就業困難群體保就業若干措施、就業扶貧推進方案等政策文件,建立24小時重點企業用工調度保障機制和農民工返崗復工對接機制,實行保就業日報告、周調度、月研判制度,以最快速度推動政策落實,保障企業用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