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衣觀音像
在三十三觀音化像中,白衣觀音位列第六。
白衣觀音身披白衣,左手持蓮花,右手作與願印。是三十二身觀音中的比丘、比丘尼身。因其身穿白衣,又在白蓮之中,因而就其衣飾名為"白衣",就其住處名為"白處"。白衣顯示聖潔、純淨的菩提之心。《大日經疏》說:"半拏囉嚩悉寧,譯雲'白處',以此尊常在白蓮中,故以為名。白者,即是菩提之心。住此菩提之心,即是白住處也。"
《觀世音菩薩說普賢陀羅尼經》也有這樣的說法:"若造像觀音,坐華屋,著五色衣,胡跪拿掌,面向佛看,聽佛說法。下作毗陀,天女互跪坐,手奉花冠,著白衣,上向菩薩。"穿白衣而聽佛說法,用以表示聽從心地的純淨無邪和對佛的尊崇。
白衣觀世音事跡
據傳清朝光緒年間,有一位青年叫餘少習,得眼病,到處求訪名醫,但是病情毫無起色,而且日漸惡化。有一天到泰州觀音寺拜觀音菩薩,住持傳授他白衣觀音神咒,勸他每日不斷地虔誠持誦,如果能持一萬二千遍,必定有效。
餘少習回家後,每日早晚焚香,至誠頂禮,然後虔誦神咒。第五天睡夢中,見一支大白鳥由窗外飛入房中啄他的眼睛,他痛極驚醒,忽覺視力較五天前大有進步,於是更加專心虔誦神咒。他念到一千遍,眼睛已經恢復視力,完全康復了,等到繼續念滿一萬二千遍,又立即印了一千二百本白衣觀音神咒送到泰州觀音寺,以答謝觀音菩薩賜他雙目復明的大恩大德。
自此以後,他依然每日早晚不間斷地虔誦神咒。原來餘少習四十歲,尚無子女,虔誦神咒之後,四十二歲時,妻子生了一個男孩,幾年後,又再添一男一女。子女均聰慧,讀書名列前茅。餘少習得此福報後,家境漸佳,繼續虔誦神咒,印贈神咒。念念不忘觀音菩薩的大恩大德。
白衣觀音(現代詩讚)
飄飄的衣袂
安靜慈祥地站立在我面前
手中的淨瓶裝著
永遠揮灑不完的南海聖水
點點滴滴灑向塵世的每一角落
深深的塵世
無時不刻不裝滿你慈悲的心
塵世的每一聲嘆息
都放慢了你的腳步
一年年
一月月
一天天
落在你潔白衣袂上的每一粒塵埃
在木魚與經文中懺悔
隨面前一縷嫋嫋的檀香升入虛空
覺醒十方
觀音聖號
繽紛繁華的世界中
也有寂寞孤獨失落相伴
花無百日紅
人無千日好
紛亂的人世
清風明月在哪裡?
紛擾的世界
無數的身影在渴望
一個親切慈悲的身影出現在眼前
南無大慈大悲觀世音菩薩
一個慈悲的身影正朝我們走來
南無大慈大悲觀世音菩薩
南無大慈大悲觀世音菩薩
南無大慈大悲觀世音菩薩
度一切苦厄
一切苦厄就像一把蓮子
隨我們經歷一場人世的大夢之後
在紅塵中一一
發芽
白衣觀音神咒
nā mó fó,nā mó fǎ,nā mó sēng。
南無佛,南無法,南無僧,
nā mó jiù kǔ jiù nàn guān shì yīn pú sà。
南無救苦救難觀世音菩薩。
dá zhí duō,ōng。qié là fá duō,
怛垤哆。唵。伽囉伐哆,
qié là fá duō;
伽囉伐哆;
qié hē fá duō;là qié fá duō,
伽訶伐哆;囉伽伐哆,
là qié fá duō,suō pó hē
囉伽伐哆,娑婆訶。
tiān luó shén,dì luó shén,rén lí nàn,
天羅神,地羅神,人離難,
nàn lí shēn,yí qiè zāi yāng huà wéi chén。
難離身, 一切災殃化為塵。
nā mó mó hē bō rě bō luó mì。
南無摩訶般若波羅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