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科學院分院遍布全國各地,推動國家科技力量發展,你知道嗎?

2020-12-14 我是大起

中國科學院是我國自然學科最高的學術機構,在幾期中介紹過中國科學院所擁有的幾所大學與學術機構,並設有12所分院,本期就繼續介紹後續6所所設分院

第四所大學首次亮相,中科院國內設立的四所大學,你知道嗎?

中國科學院是國內最高研究學術機構,知道有多少分院嗎?來看一下

7.中國科學院昆明分院

昆明分院於1978年定名,負責雲南5所科學研究所,在動植物與文學領域有眾多科學研究。

8.中國科學院西安分院

西安分院定名於1978年,負責西安內科學院所,重點的學科領域主要有:光電子學、光學與精密機械、瞬態光學、空間光學技術

9.中國科學院成都分院

成都分院系統除分院機關外共有8個院屬單位,在數學、化學、生物學、地學、力學、光學、電子學等學科領域有所研究。

圖片來自網絡

10.中國科學院廣州分院

負責廣州內科學院所,研究領域主要為熱帶海洋資源、環境與生物,熱帶亞熱帶植物、動物與微生物等。

11.中國科學院蘭州分院

根據西北地區的經濟狀況與國家建設計劃的要求設立,在核物理、材料化學、生命科學與生物技術、資源環境與技術等領域承擔的各類科技創新項目大都取得重要進展

12.中國科學院新疆分院

新疆分院負責新疆內七個科研事業單位,在天文與綠洲等方面都有研究。

圖片來自網絡

中國科學院在國家科學研究與發展中發揮著極其重大的作用,始終活躍在科技界,不斷探索研究,是我國重要的戰略科技力量。

相關焦點

  • 中國科學院和中國科學院大學有什麼聯繫?你不一定了解!
    中國科學院簡稱中科院成立於1949年,是「中國自然科學最高學術機構、科學技術最高諮詢機構、自然科學與高技術綜合研究發展中心」。中科院有12個分院,100多家科研院所,3所大學(包括上海科技大學),130多個國家級重點實驗室和工程中心,270多個野外觀測臺站,這些數據無疑證實了中科院的強大。其中3所大學分別為中國科學技術大學、中國科學院大學、上海科技大學。中國科學院大學簡稱國科大其前身為中國科學院研究生院,成立於1978年,是經黨中央國務院批准創辦的第一所研究生院。
  • 中國科學院南京分院副院長肖雲漢被查,曾是國家973規劃項目首席...
    據中央紀委國家監委駐中國科學院紀檢監察組、江蘇省監委消息:中國科學院南京分院分黨組成員、副院長肖雲漢涉嫌嚴重違紀違法,目前正接受中央紀委國家監委駐中國科學院紀檢監察組紀律審查和江蘇省監委監察調查。據中國科學院工程熱物理研究所官方網站的公開資料顯示,1999~2004年肖雲漢任國家973規劃項目首席科學家,國家「十五」863計劃潔淨煤技術主題專家組成員、副組長,國家「十五」清潔能源行動計劃秘書兼專家。
  • 中國科學院空天...
    9日下午,中國科學院空天信息創新研究院齊魯研究院海陽分院項目籤約儀式在北京舉行,海陽市人民政府與中國科學院空天信息創新研究院(以下簡稱「空天院」)就建設空天院齊魯研究院海陽分院項目達成正式合作協議,雙方將充分發揮各自資源優勢,建立產學研深度融合的科技創新研究體系,為東方航天港重大工程建設提供
  • 中科院科創中心(北京分院)機關開展 「科技報國、創新為民」主題...
    、創新為民」精神,牢記國家戰略科技力量的使命擔當,5月25日下午,中國科學院科技創新發展中心(北京分院)機關黨員赴中科智匯工場開展主題黨日活動。北京分院、分院機關黨委相關負責人,機關各支部黨員、部分非黨員職工等參加活動。  在中科院科技成果展廳,大家參觀成果展品、觀看圖片影像、體驗科普演示,深入了解研究所和廣大科學家的創新實踐,切實體會到中科院作為國家戰略科技力量的突出貢獻和成就,進一步增強了對「科技報國、創新為民」的深刻理解和認識。
  • 「強化國家戰略科技力量」 科技行業發展按下提速鍵
    《每日經濟新聞》記者注意到,對於今年全社會關注較多的強化科技創新、穩定產業鏈供應鏈等焦點議題,此次會議指出,要「強化國家戰略科技力量,增強產業鏈供應鏈自主可控能力」。明年科技發展更加具體一段時間以來,舉國上下對於「科技」這一關鍵詞高度關注。
  • 科技興警:打造智慧公安 推動創新發展
    科技創新關係國家前途命運、社會發展進步、人民生活福祉。牽住科技創新「牛鼻子」,方能佔領先機、贏得優勢;下好智慧公安「先手棋」,才能推動變革、創新發展。  「要把大數據作為推動公安工作創新發展的大引擎、培育戰鬥力生成新的增長點,全面助推公安工作質量變革、效率變革、動力變革。」2019年5月,習近平總書記在全國公安工作會議上諄諄囑託。
  • 廣州海洋實驗室推動南沙涉海大科學裝置建設
    廣州海洋實驗室由中國科學院、廣州市、南沙區合作共建,於2019年1月在南沙區揭牌成立。該實驗室聚焦「南海邊緣海形成演化及其資源環境效應」核心科學問題,著力解決大灣區島嶼和島礁可持續開發、資源可持續利用、生態可持續發展等關鍵核心科技難題。
  • 重慶市與中國科學院籤署戰略合作協議
    12月15日,重慶市人民政府與中國科學院在北京籤署戰略合作協議。市委副書記、市長唐良智與中國科學院黨組書記、院長侯建國座談並見證籤約。  中國科學院副院長張濤,市領導熊雪等參加。唐良智代表市委、市政府,代表陳敏爾書記,感謝中國科學院長期以來對重慶發展的大力支持。唐良智說,重慶正深入學習貫徹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精神和習近平總書記對重慶提出的系列重要指示要求,認真落實《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規劃綱要》,以高標準高起點建設西部(重慶)科學城為抓手,加快建設具有全國影響力的科技創新中心。
  • 中科院召開院機關部門及分院機關2019年度工作總結交流視頻會
    1月15日,中國科學院召開院機關部門及分院機關2019年度工作總結交流視頻會議。中科院院長、黨組書記白春禮,黨組副書記、副院長侯建國和在京各位院領導出席會議。會議由院黨組成員、秘書長鄧麥村主持。
  • 推動廣州發展成為國家海洋科學與產業技術新高地
    廣州日報訊 (全媒體記者耿旭靜、董業衡 通訊員王月、餘麗穎)16日至17日,由中國科學院南海海洋研究所、南方海洋科學與工程廣東省實驗室(廣州)(下稱「廣州海洋實驗室」)共同主辦的第二屆廣州海洋科學與產業技術國際高端論壇暨專項學術年會在南沙舉行。
  • 強化國家戰略科技力量
    近日召開的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對2021年經濟工作作出總體部署,在八大重點工作任務中,「強化國家戰略科技力量」處於首位,這令廣大科技工作者十分振奮。中國科學技術發展戰略研究院研究員趙剛認為,強化國家戰略科技力量是我國在新發展階段的重大課題。
  • 凝練科技成果 配置創新資源——黃河流域生態保護與高質量發展分...
    論壇邀請了國家部委領導、清華大學及國內外著名專家學者、行業精英、科創代表等,共同關注「十四五」時期產業結構調整和創新驅動發展,圍繞中部地區崛起和黃河流域生態保護高質量發展、空中絲綢之路等重大戰略,在招才引智、產學研合作、培育發展新動能等方面展開深層次交流。
  • 這座城市在中國最發達,GDP排名在亞洲排第二,你知道嗎
    這座城市在中國最發達,GDP排名在亞洲排第二,你知道嗎,上海是中國的直轄市,又稱「上海」,又稱「神」,過去老年人常說的「申告地」就是在上海製作比較快的報紙,解放前和現在上海都是人口眾多的超大型城市,該GDP居中國第一位(30133.86億元),亞洲第二位。
  • 西北農林科技大學農業農村幹部學院新樂分院正式掛牌
    西北農林科技大學農業農村幹部學院新樂分院掛牌儀式。賈敏傑 攝長城網訊(記者 馬靜 通訊員 賈敏傑 郭英)12月21日,西北農林科技大學農業農村幹部學院新樂分院正式掛牌。這標誌著新樂與西農校地合作又結碩果、再上新臺階,對新樂市人才工作以及幹部教育培訓工作的發展具有裡程碑意義。西北農林科技大學農業農村幹部學院新樂分院掛牌儀式。
  • 廣東省將迎來15所高水平新大學,遍布廣東各地!
    在當下的關口,卓小越也發現廣東省的多個城市都在籌辦新的大學,有的還在規劃中,有的已經開工,還有的已經建設完成,在招聘師資力量,準備開始招生了。深圳市委《關於勇當海洋強國尖兵 加快建設全球海洋中心城市的決定》(以下簡稱《決定》)曾提出,要大力發展海洋高等教育,創辦國際化綜合性海洋高等院校,推動國際知名海洋大學與深圳合作辦學。
  • 當好民法典學習和實施的排頭兵——訪國家法官學院內蒙古分院院長...
    民法典審議通過後,國家法官學院內蒙古分院(以下簡稱內蒙古分院)在內蒙古自治區高級人民法院(以下簡稱自治區高院)的領導和國家法官學院的指導下,積極組織全區法官開展民法典專項培訓和學習,通過「請進來」和「走出去」的辦法,努力克服疫情影響,在全區掀起了一場民法典宣講和普及的熱潮,受到國家法官學院的通報表揚。
  • 2500張床位 4年內建成投入使用 中國科學院大學附屬腫瘤醫院紹興院...
    為推動紹興市衛生健康事業高質量發展,省衛生健康委將全力支持紹興市推進健康紹興建設、打造區域醫學高地、發展生命健康產業、創建綜合醫改先行區和建設強大的公共衛生體系等,提升紹興市公共衛生和醫療服務區域競爭力,全面增強生命健康產業科技創新能力。作為戰略合作協議籤訂後落地的第一個委市共建重大項目,中國科學院大學附屬腫瘤醫院紹興院區將落戶紹興濱海新區。
  • 全國勞模劉中華18年如一日致力推動鋼結構技術發展 實幹興企 科技...
    全國勞模劉中華18年如一日致力推動鋼結構技術發展 實幹興企 科技報國   他十八年如一日,始終致力於推動我國鋼結構技術的發展;他攻堅克難,大膽創新,在國家體育場鳥巢
  • 新華社評論員:強化國家戰略科技力量
    做好明年經濟工作,要在強化創新驅動、推動創新發展上更加突出戰略性、協同性和針對性,更鮮明地把科技自立自強作為國家發展的堅實支撐。  黨和國家歷來高度重視國家戰略科技力量,把建設一支體現國家意志、服務國家需求、代表國家水平的「國家隊」作為科技事業發展的重中之重。
  • ...打造具有全國影響力的科技創新中心 「科學」成為永恆主題...
    規劃建設西部(重慶)科學城,是扎紮實實把總書記殷殷囑託全面落實在重慶大地上的具體實踐,是推動重慶加快實現「兩點」定位、「兩地」「兩高」目標和發揮「三個作用」的重要抓手,有助於推動科技創新落地生根,為服務全國發展大局、在新時代推進西部大開發形成新格局中作出新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