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州海洋實驗室推動南沙涉海大科學裝置建設

2020-12-22 中國新聞網

中新網廣州12月16日電 (王堅 王月)由中國科學院南海海洋研究所、南方海洋科學與工程廣東省實驗室(廣州)(簡稱「廣州海洋實驗室」)共同主辦的第二屆廣州海洋科學與產業技術國際高端論壇暨專項學術年會16日在廣州南沙舉行。會上,發布了廣州海洋實驗室成立以來在科研團隊建設、創新資源集聚、平臺建設等方面的進展。

廣州海洋實驗室由中國科學院、廣州市、南沙區合作共建,於2019年1月在南沙區揭牌成立。該實驗室聚焦「南海邊緣海形成演化及其資源環境效應」核心科學問題,著力解決大灣區島嶼和島礁可持續開發、資源可持續利用、生態可持續發展等關鍵核心科技難題。

記者從論壇上獲悉,目前,該實驗室採取「總部+網絡實驗室」模式,總部設在廣州市南沙區,已啟動建設香港、深圳2個高水平實驗室分部,集聚粵港澳大灣區海洋科技力量。同時,廣州海洋實驗室已匯聚包括16個院士團隊在內的47支海洋領域高層次科研隊伍。

據悉,該實驗室正在廣州南沙推動天然氣水合物鑽採船(大洋鑽探船)、冷泉生態系統研究裝置等涉海大科學裝置建設,打造大科學裝置集群,並爭取推動南海島—礁國家技術創新中心等中國國家級平臺落戶廣州。

南沙區政府相關負責人介紹,該區近年來攜手中國科學院,發展海洋科技、海洋科研,共建南沙科學城、中科院明珠科學園,打造以海洋科技為特色的綜合性研究平臺。

中國科學院廣州分院院長吳創之表示,該院將與廣東省、廣州市、南沙區繼續努力,全力支持中科院南海生態環境工程創新研究院和廣州海洋實驗室發展,爭取南海島—礁國家技術創新中心等平臺落戶廣州。(完)

相關焦點

  • 第二屆廣州海洋科學與產業技術國際高端論壇在南沙舉行
    去年在南沙成立的廣州海洋實驗室也取得了不少建設進展,目前匯聚了包括16個院士團隊在內的47支海洋領域高層次科研隊伍,正在爭取推動南海島-礁國家技術創新中心等國家級平臺落戶廣州。  謝明表示,廣州海洋實驗室是南沙科學城建設的核心板塊之一。
  • 19位院士齊聚南沙,探討海洋科技前景
    文、圖/羊城晚報全媒體記者 李鋼通訊員 王月 餘麗穎16日至17日,由中國科學院南海海洋研究所、南方海洋科學與工程廣東省實驗室(廣州)(以下簡稱廣州海洋實驗室)共同主辦的第二屆廣州海洋科學與產業技術國際高端論壇暨專項學術年會在廣州南沙舉行
  • 19位院士齊聚廣州,探討海洋科技發展前沿
    12月16日至17日,第二屆廣州海洋科學與產業技術國際高端論壇暨專項學術年會在南沙舉行,活動由中國科學院南海海洋研究所、南方海洋科學與工程廣東省實驗室(廣州)(以下簡稱「廣州海洋實驗室」)共同主辦。一批院士專家、國內海洋領域專家學者、相關企業代表共550餘人匯聚一堂,為助力「海洋強國」建設建言獻策。
  • 19位院士齊聚廣州,探討海洋科技前景
    去年在南沙成立的廣州海洋實驗室也取得了不少建設進展,目前匯聚了包括16個院士團隊在內的47支海洋領域高層次科研隊伍,正在爭取推動南海島-礁國家技術創新中心等國家級平臺落戶廣州。在南沙推動涉海大科學裝置建設作為國家戰略科技力量,中科院主導的科學力量更多地承擔了「引領者」「顛覆者」的重任。2018年11月14日,廣東省啟動建設第二批廣東省實驗室,其中包括廣州海洋實驗室。
  • 推動廣州發展成為國家海洋科學與產業技術新高地
    廣州日報訊 (全媒體記者耿旭靜、董業衡 通訊員王月、餘麗穎)16日至17日,由中國科學院南海海洋研究所、南方海洋科學與工程廣東省實驗室(廣州)(下稱「廣州海洋實驗室」)共同主辦的第二屆廣州海洋科學與產業技術國際高端論壇暨專項學術年會在南沙舉行。
  • 求才納賢 智匯南沙
    中國經濟導報、中國發展網訊 記者皮澤紅報導 2020年12月18日,2020中國海外人才交流大會暨第22屆中國留學人員廣州科技交流會在廣州白雲國際會議中心開幕,南沙區攜南方海洋科學與工程廣東省實驗室(廣州)、香港科技大學(廣州)、小馬智行科技等多家科研院所、高校、企業一同亮相。
  • 向海外人才拋出「橄欖枝」 南沙舉辦海交會專場推介
    期間,南沙區舉辦「連結全球 智匯南沙」專場推介會,攜南方海洋科學與工程廣東省實驗室(廣州)、香港科技大學(廣州)、小馬智行等多家科研院所、高校、科技企業一同亮相,向海外人才拋出「橄欖枝」,1559個優質崗位虛位以待。
  • 南沙一年,十大創新
    全球溯源體系標準體系的制定將極大提升全球溯源體系的運行效率,推動全球溯源體系在各地快速複製推廣、跨行業跨領域延伸,為全球溯源中心建設成為全球數字經濟公共設施及其複製推廣起到積極的指導作用,為數字經濟時代形成社會治理新機制、新模式提供新方案。
  • 第二屆廣州海洋科學與產業技術國際高端論壇暨...
    2020年12月16日至17日,由中國科學院南海海洋研究所、南方海洋科學與工程廣東省實驗室(廣州)(以下簡稱廣州海洋實驗室)共同主辦的第二屆廣州海洋科學與產業技術國際高端論壇暨專項學術年會在南沙舉行。
  • 南沙向海外人才拋出「橄欖枝」
    期間,南沙區舉辦「連結全球 智匯南沙」專場推介會,攜南方海洋科學與工程廣東省實驗室(廣州)、香港科技大學(廣州)、小馬智行等多家科研院所、高校、科技企業一同亮相,向海外人才拋出「橄欖枝」,1559個優質崗位虛位以待。
  • 從黃埔南沙競合看廣州新格局
    中新廣州知識城如成功納入,加之近日黃埔提出與南沙科學城共同推動5G和量子通信等新基建互聯互通,開通從中新廣州知識城到南沙全球第一條無人駕駛航線,南沙提出強化南沙科學城與中新廣州知識城等關鍵科技創新節點互聯互通,黃埔南沙的競合關係將加速廣州東部南部創新經濟「兩極」格局的形成。
  • 青島:建設全球海洋中心城市
    青島擁有涉海科研機構26家,約佔全國五分之一,其中不乏海洋試點國家實驗室、國家深海基地等「國字號」創新平臺;部級以上重點實驗室、工程(技術)研究中心34家,約佔全國三分之一;全職在青涉海院士約佔全國三分之一。這三項指標均排名全國第一。    海洋科研機構雲集,海洋人才薈萃,必然帶來了強大的海洋創新能力。
  • 深圳:加快組建海洋大學、推動設立海大深圳研究院
    63個涉海重點項目將示範引領《實施方案(2020-2025)》明確2020-2025年將持續推進和新增共計63個涉海重點項目,力爭通過一批標誌性、代表性、關鍵性項目,形成示範效應,有效支撐全球海洋中心城市建設。
  • 第三屆粵港澳海洋生物繪畫比賽頒獎禮在廣州舉行
    第三屆粵港澳海洋生物繪畫比賽頒獎禮在廣州舉行 2015-02-01 16:35:28來源:中國新聞網作者:責任編輯:   中新網廣州2月1日電 (索有為 粵海漁)「我的海洋夢——2014年粵港澳海洋生物繪畫比賽」頒獎典禮,2月1日在廣州市南沙溼地公園舉行。
  • 從黃埔南沙競合看廣州突圍
    12月9日召開的黃埔區委全會提出:將與南沙科學城共同推動5G和量子通信等新基建互聯互通,同時將開通從中新廣州知識城到南沙全球第一條無人駕駛航線。同一天召開的南沙區委全會則提出:強化南沙科學城與中新廣州知識城等關鍵科技創新節點互聯互通,協同打造廣州科技創新軸。
  • 廣州科技創新軸:通向城市新未來
    路網建設的背後,是廣州主動擁抱重大機遇。當前,廣州支持深圳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先行示範區和經濟特區,推動實現「雙城聯動,比翼雙飛」。   在科技創新領域,廣州將協同提升創新策源能力,南沙科學城加強與「光明科學城—松山湖科學城」的聯動,大力支持綜合性國家科學中心先行啟動區建設。以「兩點布局」模式共建國家實驗室和省實驗室,共建全球科技成果轉化中心。
  • 中交城投南沙Cloud-9即將刷新你想像|漢博商業...
    ,將自身與城市的發展和未來建設緊密捆綁在一起,建設宜業宜居、有特色、充滿活力的現代新城,推動城市高質量發展,實現「城市讓人們生活變得更加美好」的願景。地鐵上毗鄰已開通的地鐵4號線和規劃中的15號線,並且無縫串聯18號線(建設中)、22號線市域快線(建設中),其中18號線首段預計2021年6月開通!從Cloud-9 出發1小時直通廣州和全南沙。南沙GDP增速連續4年領先,大企業入駐引入大量精英資源,預計到2025年常駐人口超230萬人。
  • 高水平的智慧工地亮相廣州南沙
    廣州南沙橫瀝島尖建築工地不遠處,是一處古色古香、環境優美的嶺南園林建築,這裡是中交四航局廣州南沙工程有限公司南沙橫瀝島尖城市開發建設項目部營地——眾智小城,這是項目部為建設者們精心打造的五星級家園,裡面園林環境優美,現代生活設施配套齊全,建設者們工作和生活其中,可以充分享受到五星級酒店的管家服務和網際網路技術帶來的安全與便捷。
  • 國際金融論壇(IFF)第17屆全球年會在廣州南沙開幕
    這是IFF永久會址落戶南沙以來,IFF全球年會首次在南沙召開,近百位全球金融大咖雲集本屆年會,圍繞「全面可持續發展——共商合作與危機應對」主題全方位探索中國與世界共商合作與危機應對,在討論中進行思想碰撞,分享真知灼見,貢獻精彩觀點。今年大灣區和南沙國際金融島成為年會熱點,全世界的目光透過盛會再次聚焦廣州南沙這座濱海之城,讓世界看到了廣州南沙的高站位、大視野和強擔當。
  • 美濟島,中國曝南海採油數據,南沙現「海洋之星」
    2015年1月,中國低調開始建設美濟礁人工島。美濟島總面積約46平方公裡,其中礁石面積 10平方公裡,陸地面積6平方公裡,是中國南海諸島中陸地面積最大的島。要知道,它比馬爾地夫最大的島還要大上三倍,比美國在太平洋的中途島還要大一點。美濟島歸於海南省管轄,在南沙群島的中東部。在剛剛開始建設的時候,也遇到了很大的困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