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位院士齊聚南沙,探討海洋科技前景

2020-12-18 羊城派

文、圖/羊城晚報全媒體記者 李鋼

通訊員 王月 餘麗穎

16日至17日,由中國科學院南海海洋研究所、南方海洋科學與工程廣東省實驗室(廣州)(以下簡稱廣州海洋實驗室)共同主辦的第二屆廣州海洋科學與產業技術國際高端論壇暨專項學術年會在廣州南沙舉行。包括19名院士在內的國內海洋領域專家學者、相關企業代表550餘人匯聚一堂,為助力「海洋強國」建設建言獻策。

據了解,本屆論壇聚焦「海洋觀測、監測與海試驗證」這一主題,共邀請秦大河、蘇紀蘭、丁德文、潘德爐、陳十一、吳立新、宋君強、陳大可、楊經綏、魏輔文、蔣興偉、孫金聲等19位兩院院士參會,設有特邀主題報告、分論壇報告、展板介紹、摘要選集等多種交流研討模式。活動現場還有水聲通信機、遙感衛星、海洋漂流浮標等科技產品及模型亮相展示。

本屆論壇設有特邀主題報告、分論壇報告、展板介紹、摘要選集等多種交流研討模式,緊緊圍繞海洋能源與資源、海洋地質演變與地質災害防治、海洋環境與全球變化、海洋生物與生態、海洋(探測/觀測)技術與海工裝備、智慧海洋與綜合利用等6大領域方向專題研討。

記者在現場看到,陳十一院士、李家彪院士、陳大可院士、吳立新院士、劉健首席科學家分別以《海洋環境湍流數值研究進展、工程應用及展望》《構建大氣海洋環境大數據的若干問題》《大灣區及南海監測預報系統構想》《透明海洋與深藍大腦》《全球環境和海洋科學中的一些觀察》為題發表主旨演講。

記者從論壇上獲悉,近年來,廣州南沙緊抓粵港澳大灣區建設的歷史性機遇,攜手中國科學院,發展海洋科技、海洋科研,共建南沙科學城、中科院明珠科學園,打造以海洋科技為特色的綜合性研究平臺,為粵港澳大灣區國際科技創新中心建設提供有力支撐。目前,南沙科學城已初步形成「1+2+3」海洋科技創新體系,正著力打造國家級海洋科學研究基地和「科技興海基地」。

去年在南沙成立的廣州海洋實驗室也取得了不少建設進展。目前,廣州海洋實驗室已匯聚包括16個院士團隊在內的47支海洋領域高層次科研隊伍,現已引進雙聘人才近900人,其中全時雙聘446人。據悉,該實驗室正在南沙推動天然氣水合物鑽採船(大洋鑽探船)、冷泉生態系統研究裝置等涉海大科學裝置建設,打造大科學裝置集群,並爭取推動南海島-礁國家技術創新中心等國家級平臺落戶廣州。

據了解,本屆論壇旨在加強國際海洋科技、工程與產業技術交流,為加快粵港澳大灣區海洋科技創新和成果轉化、構建現代海洋產業結構體系、發展海洋經濟出謀獻策,聚智引力,拓展灣區藍色經濟空間,服務「海洋強國」戰略實施。

來源 | 羊城晚報羊城派

責編 | 王楠

審籤丨鄭宗敏

實習生丨翁東偉

相關焦點

  • 19位院士齊聚廣州,探討海洋科技前景
    記者從論壇上獲悉,近年來,廣州南沙緊抓粵港澳大灣區建設的歷史性機遇,攜手中國科學院,發展海洋科技、海洋科研,共建南沙科學城、中科院明珠科學園,打造以海洋科技為特色的綜合性研究平臺,為粵港澳大灣區國際科技創新中心建設提供有力支撐。目前,南沙科學城已初步形成「1+2+3」海洋科技創新體系,正著力打造國家級海洋科學研究基地和「科技興海基地」。
  • 19位院士齊聚廣州,探討海洋科技發展前沿
    12月16日至17日,第二屆廣州海洋科學與產業技術國際高端論壇暨專項學術年會在南沙舉行,活動由中國科學院南海海洋研究所、南方海洋科學與工程廣東省實驗室(廣州)(以下簡稱「廣州海洋實驗室」)共同主辦。一批院士專家、國內海洋領域專家學者、相關企業代表共550餘人匯聚一堂,為助力「海洋強國」建設建言獻策。
  • 第二屆廣州海洋科學與產業技術國際高端論壇在南沙舉行
    記者從論壇上獲悉,近年來,廣州南沙緊抓粵港澳大灣區建設的歷史性機遇,攜手中國科學院,發展海洋科技、海洋科研,共建南沙科學城、中科院明珠科學園,打造以海洋科技為特色的綜合性研究平臺,為粵港澳大灣區國際科技創新中心建設提供有力支撐。目前,南沙科學城已初步形成「1+2+3」海洋科技創新體系,正著力打造國家級海洋科學研究基地和「科技興海基地」。
  • 19位院士匯聚一堂!第二屆廣州海洋科學與產業技術國際高端論壇暨...
    2020年12月16日至17日,由中國科學院南海海洋研究所、南方海洋科學與工程廣東省實驗室(廣州)(以下簡稱廣州海洋實驗室)共同主辦的第二屆廣州海洋科學與產業技術國際高端論壇暨專項學術年會在南沙舉行。
  • 廣州海洋實驗室推動南沙涉海大科學裝置建設
    中新網廣州12月16日電 (王堅 王月)由中國科學院南海海洋研究所、南方海洋科學與工程廣東省實驗室(廣州)(簡稱「廣州海洋實驗室」)共同主辦的第二屆廣州海洋科學與產業技術國際高端論壇暨專項學術年會16日在廣州南沙舉行。
  • 讓海洋產業大步邁向「高精尖」 2020海洋科技與產業戰略發展高峰...
    中國工程院院士、計算機應用專家陳純,中國工程院院士、工業和信息化部海洋信息系統專家組組長陸軍等300餘名專家學者、企業代表齊聚一堂,深入探討海洋科技與產業發展新模式、新路徑和新願景,把脈海洋經濟高質量發展。
  • 2020海洋科技與產業戰略發展高峰論壇在舟山普陀舉行
    圖集11月27日-28日,2020海洋科技與產業戰略發展高峰論壇在舟山普陀舉行。300餘名專家學者、企業代表齊聚一堂,深入探討海洋科技與產業發展新模式、新路徑和新願景,把脈海洋經濟高質量發展。與會專家立足發揮舟山及普陀的海洋產業建設發展優勢和潛力,圍繞「國家海洋科技與產業發展以及與舟山海洋產業發展緊密結合,使舟山成為國家海洋科技與產業發展龍頭」「形成國家海洋科技與產業戰略發展論壇品牌」「打造國家海洋信息系統重大項目示範區」三個議題開展高層次學術交流,展示新技術,分享新成果,引領海洋產業創新發展。
  • 浙江舟山普陀:立足海洋科技謀「藍色發展」
    11月28日,2020海洋科技與產業戰略發展高峰論壇在浙江省舟山市普陀區舉行,300餘名專家學者、企業代表齊聚一堂,深入探討海洋科技與產業發展新模式、新路徑和新願景,共同把脈海洋經濟高質量發展。圖為2020海洋科技與產業戰略發展高峰論壇現場中國工程院院士、中國電子科技集團有限公司首席科學家陸軍指出,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就發展海洋經濟、建設海洋強國作出了重要部署。目前,中國走向海洋、認識海洋的能力已迅速提升,未來要從海洋漁業、海洋礦業、海洋運輸業、海洋治理四個方面全面實現「海洋四個現代化」。
  • 煙臺海洋牧場佔C位
    均對煙臺海洋經濟建設,尤其海洋牧場建設進行相關報導。各新聞媒體的報導圖文並茂、靈活生動、深入淺出,形成多品種、規模化、分層次、全方位的傳播模式,在兩微一端等平臺同步推送,實現多種樣態的融媒體傳播,產生聚合效應,有效擴大了煙臺海洋經濟和海洋牧場建設的知名度和影響力,在全國海洋經濟領域掀起了一股「煙臺風」。
  • 加快海洋科技創新 構建海洋命運共同體
    期間,來自中國、澳大利亞、丹麥、俄羅斯、美國、義大利、印度、英國等8個國家的海洋科技領域知名院士專家,以及國際組織代表、高校和科研機構專家學者、企業高管及技術代表等,通過現場或線上的方式參會。頭腦風暴 近百場報告精彩紛呈13日主題報告會上,6位院士專家圍繞海洋物聯網、海洋能源、海洋工程、海洋生態環境等海洋科技熱點領域做主題報告。行業翹楚、專業人士、學術大咖和企業代表的思想碰撞,為當下海洋科技領域熱點問題,細理脈絡,出謀劃策,指引方向。
  • 構建海洋命運共同體!世界海洋科技論壇暨2020海洋學術(國際)會議在...
    、國家海洋藥物工程技術研究中心主任管華詩,中國工程院院士侯保榮,中國工程院院士、中國科學技術協會副主席、中國海洋學會榮譽副理事長、油氣藏地質及開發工程國家重點實驗室(西南石油大學)主任周守為,全國人大常委會委員、中國科學院院士、青島海洋科學與技術試點國家實驗室主任、中國海洋大學副校長吳立新,中國工程院院士、中國海洋學會常務副理事長蔣興偉,中國工程院院士、中國海洋大學副校長李華軍,中國科學院院士、近海海洋環境科學國家重點實驗室
  • 2020海洋科技與產業戰略發展高峰論壇舉行
    央廣網舟山11月29日消息(記者張國亮 通訊員繆增輝)2020年11月27日-28日,2020海洋科技與產業戰略發展高峰論壇在舟山普陀舉行。300餘名專家學者、企業代表,深入探討海洋科技與產業發展新模式、新路徑和新願景,把脈海洋經濟高質量發展。
  • 獲得奧斯卡獎的科學家領銜探討AI前景|講座即將開始
    主辦方邀請了三位享譽全球的人工智慧的專家,大學頂尖教授:Demetri Terzopoulos 教授,Patrick S. P. Wang(王申培)教授,Gabriel Xiao-Guang Yue(嶽曉光 )教授,探討人工智慧的現狀以及前景的展望。
  • 聚焦「藍色動能」,世界海洋科技論壇暨2020海洋學術(國際)會議在...
    中國科協黨組書記、常務副主席、書記處第一書記、中國科學院院士懷進鵬,山東省委副書記楊東奇,山東省委常委、青島市委書記王清憲,自然資源部總工程師張佔海,中國海洋學會理事長陳連增,中國工程院院士、青島海洋科學與技術試點國家實驗室學術委員會主任、國家海洋藥物工程技術研究中心主任管華詩,中國工程院院士侯保榮,中國工程院院士、中國科協副主席、中國海洋學會榮譽副理事長、油氣藏地質及開發工程國家重點實驗室
  • 全國媒體聚焦,煙臺海洋牧場佔C位!
    人民日報客戶端《大咖齊聚煙臺,共話海洋經濟高質量發展秘訣》,新華社《「拔」海起牧場 「耕」海新牧歌》,光明日報《海洋牧場:科技打造「藍色糧倉」》,經濟日報《發展海洋經濟 建設海洋強國——「2020海洋經濟高質量發展大會」》,中國金融信息網《煙臺:完善現代海洋產業體系 爭做經略海洋「排頭兵」》……  煙臺作為全國海洋牧場建設的「先行者」,不斷吸引諸多媒體的關注。
  • 南沙向海外人才拋出「橄欖枝」
    期間,南沙區舉辦「連結全球 智匯南沙」專場推介會,攜南方海洋科學與工程廣東省實驗室(廣州)、香港科技大學(廣州)、小馬智行等多家科研院所、高校、科技企業一同亮相,向海外人才拋出「橄欖枝」,1559個優質崗位虛位以待。
  • 世界海洋科技論壇青島舉行 發布十大海洋前沿問題
    新華網青島8月16日電(郭亞麗)13日,第二十二屆中國科協年會系列活動之一的「世界海洋科技論壇暨2020海洋學術(國際)會議」在青島舉行。中國科協在會上發布了十大海洋科學前沿問題和工程技術難題。  本次論壇以「加快海洋科技創新 構建海洋命運共同體」為主題,中國科學院院士、青島海洋科學與技術國家實驗室主任、中國海洋大學副校長吳立新,中國工程院院士、中國科學技術協會副主席、油氣藏地質及開發工程國家重點實驗室主任周守為,中國科學院院士、近海海洋環境科學國家重點實驗室主任戴民漢等六位院士做了現場主題報告,就當下海洋科技領域熱點問題交流了觀點。
  • 四百餘位光學專家齊聚長春 「先進光電領域發展趨勢與前沿技術...
    &nbsp&nbsp&nbsp&nbsp11月14日,中國工程科技「先進光電領域發展趨勢與前沿技術」論壇在長春市南湖賓館召開,四百餘位光學專家齊聚一堂,聚焦光電領域發展趨勢,獻計前沿技術發展。
  • 李蘭娟、李德仁等眾院士聚首衡陽探討"抗疫大數據應用""人工智慧...
    據悉旨在為鼓勵大數據與科技傳播從業者融合發展、跨領域拓展、跨區域協作的此次論壇由中國科技新聞學會、湖南省科學技術協會、衡陽市人民政府聯合主辦。李蘭娟、李德仁、柴天佑、褚君浩、顧國彪、李頡、蘭玉彬、宋梁等院士聚焦、「產業數位化與數學產業化」、「工業人工智慧發展方向」等熱點話題作主旨報告和高端對話;全國著名的大數據應用與傳播企業創始人、總裁、副總裁、執行長、首席技術官、營運長、財務長、首席市場官、企業首席科學家、下屬研究院院長實驗室負責人、研發中心負責人等近兩百餘人參會進行高端對話。
  • 向海外人才拋出「橄欖枝」 南沙舉辦海交會專場推介
    期間,南沙區舉辦「連結全球 智匯南沙」專場推介會,攜南方海洋科學與工程廣東省實驗室(廣州)、香港科技大學(廣州)、小馬智行等多家科研院所、高校、科技企業一同亮相,向海外人才拋出「橄欖枝」,1559個優質崗位虛位以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