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與千尋你們真的看懂了嗎?橋上的小女孩絕不是螢火蟲之墓的節子

2021-01-14 毒聲動漫

你真的的看懂了《千與千尋》嗎?時隔多年《千與千尋》終於被搬上了中國的大熒幕。這不是一部簡單的動畫片,這部動畫裡面處處透露著當時日本那個歷史經濟下的許多人的無奈與悲傷。其實千尋的父母並不是變成了豬而是出了車禍。「湯屋」其實不是簡單的洗澡的地方,而是暗指「妓院」。許許多多的情節,其實並不是表面這麼簡單。

但今天我想說的並不是這些。相信大家一定還記得,當千尋和無臉男乘坐列車去尋找錢婆婆的時候。中途有一站,千尋往外面望時正好看見了了站臺上有一短髮小女孩,她也望著千尋的方向。很多人都說這個小女孩是《螢火蟲之墓》的節子。可我想告訴大家,她絕不可能是節子。

《螢火蟲之墓》絕非是宮崎駿的作品,而兩部作品的歷史背景完全不同,小女孩絕不可能是節子

還記得以前,叫朋友推薦一下宮崎駿的作品,有人曾經給我推薦了《螢火蟲之墓》。但是看完的我才知道,這根本不是宮崎駿的作品,但這也來自於另一動漫大師之筆——高畑勳。

高畑勳和宮崎駿一樣,兩人同為吉卜力工作室的創始人,很多人說兩人的風格有點像,但我覺得完全不像,要從畫風而言,宮崎駿更富創造力和趣味性,整體電影看下來,更多的感受是歡樂。可高畑勳不同,我看他的電影,從頭到尾都能夠感受到一股淡淡的悲傷。從現實意義,而言,兩人都是極富現實意義。可宮崎駿委婉,高畑勳卻很直接。

《螢火蟲之墓》是1988年上映的動畫。主要講述了二戰後期的神戶,失去雙親的哥哥清太與4歲的妹妹節子,在臨組的(二戰時期為統治當時的人們而設立的機構)統治下,逃離人群,最後卻因得不到大人們的救助,而漸漸走向死亡的故事。

《千與千尋》則是由宮崎駿執導,2001年上映的動畫。作品的創作背景是日本江戶時代。(江戶時代是是江戶幕府統治日本的年代,由1603年創立到1867年的大政歸還。)

先不談上映時間的先後,就單單看時代背景,就是極大地天差地遠。而且就是時間而言,《螢火蟲之墓》應該是在《千與千尋》之後,但是很多人卻說橋上的是節子的亡魂。那時候的節子恐怕還沒有出生。時間先後順序來看,就完全不節能是節子的亡魂。

而且根據橋上小女孩的身體體型來推測年齡的話,應該是和千尋一般大小,至少死前的年齡和千尋一樣。而這部在《千與千尋》之前創作的影片。時代背景卻遲於《千與千尋》,就更不能出現一個時間完全不對的人物了。

況且《千與千尋》是宮崎駿執導的電影。為什麼在電影之中會出現一個其他導演作品的人物,這樣的就彩蛋驚喜而言是完全沒有意義的。有相關的說法是,這個小女孩是宮崎駿當時創作的另一部作品,至於為何這部作品最後並沒有公布於世,我們也不得而知,但就時間,宮崎駿歷來的創作整體來看,這個站臺上的小女孩都絕非是《螢火蟲之墓》的節子。

看電影有猜測是對的。但是也希望大家能夠多了解電影創作的時代背景,與導演的風格。如何看好一部電影,才能讓我們在好電影中學習到更多優秀的東西,來豐富我們的內心。

毒聲動漫明日與你相見。

相關焦點

  • 《螢火蟲之墓》這部動漫裡,節子的每一聲「哥哥」都讓我催淚
    大家好,我是粟米,今天給大家說一個動畫《螢火蟲之墓》,這個電影真的是太壓抑了,整個故事都很沉重。我想,戰爭之後,他們最開心的時刻就是在海邊了吧,還有節子吃上水果糖的那會。還有電影裡,節子的每一聲「哥哥」都很是催淚。
  • 《螢火蟲之墓》真的值得你淚流滿面嗎?
    相對於宮崎駿的奇幻瑰麗,高畑勳的作品更加樸實無華,他的動畫更多的是敘述一些生活上的瑣事、通過一些日常來洞悉人性冷暖、諷刺社會現象。而高導生前最著名的作品則是《螢火蟲之墓》,豆瓣評分高達8.7分!該片是一部失敗的反戰片(1)缺乏對戰爭的反思原本稀飯以為《螢火蟲之墓》是通過描述戰爭對人們帶來的痛苦來表達對和平的嚮往跟憧憬。但實際上觀看的時候就會發現:這並不是一部反戰片而是反戰敗片!
  • 《螢火蟲之墓》真的值得你淚流滿面嗎?
    相對於宮崎駿的奇幻瑰麗,高畑勳的作品更加樸實無華,他的動畫更多的是敘述一些生活上的瑣事、通過一些日常來洞悉人性冷暖、諷刺社會現象。而高導生前最著名的作品則是《螢火蟲之墓》,豆瓣評分高達8.7分!男主不值得煽情落淚《螢火蟲之墓》一直是稀飯想要觀看的一部影片,但關於它的影評都是清一色的煽情催淚,對於感性的我來說一直不敢觀看。
  • 《螢火蟲之墓》戰火逃命的兄妹,看完淚流滿面
    《螢火蟲之墓》這部影片採用的是倒敘的播放方式,從一開始,這個故事就註定了以悲劇結束。當看到妹妹身上的紅斑與突兀的肋骨的時候,忍不住眼睛一酸,她還是一個那麼小的孩子,她甚至都不知道「戰爭」為何物,可卻成了無辜的受難者。
  • 爭議聲中,《螢火蟲之墓》是如何獲得成功的?
    非常震撼的開頭,這部影片叫《螢火蟲之墓》,是高畑勳的作品,於1988年在日本上映。電影講述的是14歲的清太和妹妹節子在日本二戰戰敗前夕的苦難生活,母親身亡,參軍的父親杳無音信。兩人不得不去遠房親戚家寄居,但是親戚待他們很不好,忍無可忍的清太帶著節子在防空洞裡生活。
  • 螢火蟲之墓——埋下的是清太的墓,是節子的,更是日本底層的
    這是一個特別悲傷的故事情節,也是日本遭受的重創改變的最讓人覺得有感染力的動漫作品了,在戰爭的摧殘下受到迫害的人不是星星點點的,是一群,一片,一大堆的,看幾遍都覺得這真的是很讓人感慨,咱們大中國之前受到的傷害也很多,所以,看到這樣的作品讓小編更是聯想到了我們這麼大的國土上面有這麼多的人,有這麼多我們的同胞受到過一樣的災難
  • 螢火蟲之墓:因為設定緣故被人不喜,但劇情本身確實引人深思
    #文|阿倫《螢火蟲之墓》是由高畑勳執導,辰巳努、白石綾乃等配音的日本動畫電影。但是這種手法註定不會被大眾所喜歡,我本人就是不喜歡《螢火蟲之墓》的人之一。在《螢火蟲之墓》的劇情中,飽受苦難的日本民眾渴望著那場侵略戰爭獲勝,而主角清太更是以身為軍人的父親為榮,類似於這種設定在動畫中有著不止一處。所以這部動畫我們在看到之後,反響並不是很好。
  • 《螢火蟲之墓》:眼淚背後,願每個孩子被溫柔以待
    「我在給螢火蟲造墓呀。」節子低垂著頭,又說道,「媽媽也在墳墓裡邊吧?」清太正不知道該如何作答,她接著說下去,「我聽阿姨說的,媽媽已經死了,埋在墳墓裡邊。」作為日本第58屆直木獎獲獎傑作,《螢火蟲之墓》從出版至今,翻印過無數次,由其改編的同名動畫、電視單元劇版及真人電影也廣受好評。作為一部反映普通大眾,特別是孩子在戰火中痛苦與掙扎的小說。
  • 《螢火蟲之墓》:眼淚背後,願每個孩子被溫柔以待
    清太這才第一次淚水盈眶……這是日本作家野坂昭和根據自身經歷攥寫的小說《螢火蟲之墓》中的一個場景。作為日本第58屆直木獎獲獎傑作,《螢火蟲之墓》從出版至今,翻印過無數次,由其改編的同名動畫、電視單元劇版及真人電影也廣受好評。
  • 《螢火蟲之墓》曾看哭多少人
    《螢火蟲之墓》被譽為每看必哭的動畫,上映至今已經滿30年。《螢火蟲之墓》於1988年上映,其中一款視覺海報中,哥哥「清太」和妹妹「節子」在夜晚的草叢中,滿滿黃色亮光,呼應螢火蟲像星星一樣飛舞,哥哥望著張嘴大笑的妹妹,畫面溫馨。
  • 透過《螢火蟲之墓》看人心,比戰爭還殘酷的是人心
    大家好,今天為大家帶來一部日本動畫電影《螢火蟲之墓》。《螢火蟲之墓》由高畑勳導演執導,整部電影充斥著憂傷的旋律,也不乏溫馨的場景。這部電影也被美國知名影評人羅傑埃伯特評為「最具情緒渲染力,令人反思的電影之一」。
  • 戰爭中的螢火蟲《螢火蟲之墓》觀後感
    朋友推薦給我《螢火蟲之墓》這部電影,囑我一定要看,剛剛看完,很想分享一些東西。影片是倒敘形式,開頭主人公已經死了,死在了車站裡,朦朧之中與早已死去的妹妹節子相見了。阿姨用母親的遺物換了一些米,兄妹倆吃上了住在阿姨家以來的唯一一頓飽飯。阿姨嫌棄節子年幼愛鬧,嫌棄兩個孩子是累贅,哥哥於是帶著妹妹住進了野外防空洞。沒有燈,節子怕黑,哥哥捉了很多螢火蟲放在蚊帳裡。第二天,螢火蟲死了,節子埋葬這些螢火蟲的時候問哥哥,媽媽是不是也住在墳墓裡。原來阿姨早就告訴節子媽媽死了。哥哥佯裝的堅強終於再也維持不住,卻也只敢默默流淚,因為他還要做節子的大樹。
  • 日本動漫催淚神作——《螢火蟲之墓》
    說起《螢火蟲之墓》相信只有很少人看過,但看過的人都會留下眼淚,究竟是一部怎樣的動漫?之心帶大家領略一下。這部電影是日本名導高畑勳在GHIBLI第一次執導的電影,影片一經上映就好評如潮,更是獲得很多海內外獎項,具有很高的知名度。
  • 螢火中之光照耀下的哀傷——《螢火蟲之墓》
    戰爭之於人類的影響不僅僅在於物質的毀滅和文明的崩塌,而更多的則是人們對人性最深層次的鞭撻和災難過後對於如何創造幸福的反思。日本動畫電影《螢火蟲之墓》就是這樣一部折射戰爭中人性的泯滅與救贖的作品。它出自日本動畫電影導演和製作人高畑勳之手。
  • 《螢火蟲之墓》
    《螢火蟲之墓》2001年2月7日17:28:6 網易報導   《螢火蟲之墓》是高畑勳在GHIBLI第一次執導的電影,獲獎無數,在海內外有很高的知名度。  「昭和20年9月21日,我死了。」這是開頭的臺詞。
  • 《螢火蟲之墓》影評:一部讓人差點原諒日本惡行的動漫
    在進入大學的第一年,小編被通知要學習日語,對從來沒有接觸過的這門語言,說實話是充滿恐懼的,尤其是對語言沒有好感的情況下,還要學習除了英語外的語言。為了能跟得上老師的教學進程,不得已收集了很多日語的電影和動漫來練習日語。
  • 《螢火蟲之墓》與那些真實歷史影像重疊,以為是糖,結果是刀…
    「昭和二十年,9月21日夜晚,我死了」這是電影《螢火蟲之墓》的開場白。電影《螢火蟲之墓》是吉卜力工作室在1988年創作的一部日本動畫,整部影片以倒敘的手法講述,圍繞二戰時期通過回憶的敘事方式展開。這是吉卜力所有作品中最寫實、也是唯一一部直面戰爭的電影。
  • 《螢火蟲之墓》與那些真實歷史影像重疊,以為是糖,結果是刀
    「昭和二十年,9月21日夜晚,我死了」這是電影《螢火蟲之墓》的開場白。電影《螢火蟲之墓》是吉卜力工作室在1988年創作的一部日本動畫,整部影片以倒敘的手法講述,圍繞二戰時期通過回憶的敘事方式展開。這次帶大家深度理解這部影片之後,你會發現不一樣的《螢火蟲之墓》。
  • 野坂昭如帶著懊悔寫出的《螢火蟲之墓》
    【編者按】12月9日,動畫電影《螢火蟲之墓》原著小說的作者作家野坂昭如去世,享年85歲。野坂昭如為中國讀者所熟知就是這部半自傳作品,本文選自該小說,由北京新經典授權澎湃新聞使用。小說的內容靈感來源於野坂昭如在中學期間遇到的神戶大空襲。當時他帶著一歲多的乾妹妹逃難。
  • 《螢火蟲之墓》:戰火裡透見的微亮
    導語《螢火蟲之墓》的日文名是火垂るの墓,我們很自然地以為「火垂る」就是螢火蟲,但其實在日語中,「火垂る 」本就有「戰火不斷」的意思,電影名字就暗示了戰爭背後的殘酷與現實。《螢火蟲之墓》是導演高畑勳在吉卜力工作室執導的第一部電影,據悉是作者根據親身經歷改編,也是吉卜力工作室迄今為止唯一一部涉及第二次世界大戰題材的動畫片。影片以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前後的神戶周邊為故事背景,整部影片都在以一種灰暗,悲涼的氛圍低調進行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