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這一輩子,或渾渾噩噩,或兢兢業業,忙於工作,累於家庭,一直在奮鬥,一直在為別人付出,為別人奉獻。
前半輩子忙忙碌碌,為家人為兒女,為了給他們創造一個更好的家庭條件和生活環境。
你奔波忙碌,你起早貪黑,你什麼苦都能吃,什麼累都能受,你無私地為自己的家人奉獻著。
等到你到了中年,你已經很疲累了,吃夠了生活的苦,也看透了這個世界上的人情冷暖。
你的兒女已經長大成人,離你遠去,他們也有了自己的小家庭要經營。
他們終於不用要你來扶養了,他們終於可以成長為你的左膀右臂了。
此時此刻,你終於在這忙碌的日子裡閒下來了,終於獲得了片刻的休息時間和片刻的寧靜。
可是,你已經老了,再也不復當年。年富力強也不再是你的代名詞,英勇雄壯也不再能用來形容你了。
所以,你要讓自己慢慢放鬆下來,給自己一個慢節奏的生活,不貪,無欲,平心靜氣,清心寡欲。
人到中年,還是要「薄情」一點才好,這個時候你要想盡辦法地對自己好,其它的你已經為他們付出的夠多了。
當你還年輕的時候,你心地善良,熱情洋溢,無論去到哪兒,做任何事情,都是朝氣蓬勃,充滿鬥志的。
對於別人的要求,你是有求必應,哪怕再不合理,再讓你為難,你恐怕都會費盡心思的去完成,力求給對方一個滿意的結果。
可是,就算你再怎麼盡心盡力,還是常常吃力不討好,達不到別人想要的效果,也常常惹來別人的抱怨和訴苦。
其實,那個時候的你應該早一點想清楚,不該你做的事情就千萬不要去做,不用你幫的忙就千萬不要去幫忙,你能做的,不過是過好自己的生活。
可是,沒辦法,你天生就是樂善好施、助人為樂的好性格、好品質,你不厭其煩地幫助別人,關心別人,將人世間的人情冷暖全部拋諸腦後。
什麼也不管,什麼也不問,就自己默默的奉獻著。
現在人到中年了,不知道你有沒有想明白這個道理,那就是做人,還是得「薄情」一點好。
有些事情,熟視無睹就熟視無睹吧,這樣對待其實還好一點;有些人,能不幫就不幫吧,白眼狼是餵不熟的,心硬的人你也是捂不熱的。
你的前小半輩子已經生活得夠辛苦夠難熬了,你始終奔波忙碌,始終在為生計苦惱,現在好不容易日子好起來了,生活條件也改善了,你為何不讓自己輕鬆一點呢?
人到中年,「薄情」點才好。凡事看開一點,看淡一點,想不通的問題千萬不要苦苦思索,咬著不放;離不開的人千萬不要苦苦挽留,忘也忘不掉。
只有你「薄情」一點,才不會被自己的內心情緒所困擾,也不會一直受到外界情緒的幹擾。
「薄情」其實並不是貶義詞,相反,在此語境下,它倒是一個很好、很美妙的褒義詞。
「薄情」並不是要你性格變得涼薄,變得無情無義,變得恬不知恥,而是教會你在為人處事的時候,多運用點「薄情」的規則。
當你在與人交往的時候,要把人際關係看開一點,明白人與人就是建立在利益鏈條之上的時候,才會產生聯繫。
這種利益可能是金錢、財富、權利,亦可能是情感的需求或感情的渴求。
你要和別人保持適當的距離,和別人保持不鹹不淡的關係,有事求你的時候可幫可不幫。
只有這樣,你才不會被這段人際關系所困擾,也能保持自身獨立、安穩的態度,過上幸福安穩的生活。
同時,你要改變你這種有求必應的老實人處事風格,學會適當的拒絕。
當別人有求於你的時候,你要及時為自己找好理由辯解,找好藉口脫身,不必有求必應,不必事無巨細。
畢竟,你要明白,等到你有求於別人的時候,別人不一定會這麼關照你,以同樣熱情的態度對待你。
所以啊,人到了中年,經歷得多了,就不要那麼憨厚樸實了。
你要知道,凡事多留一個心眼,為人處事「薄情」一點,才不會讓自己受傷,才能讓自己快速成長。
人生這段路程,走起來何其艱難,可是不管如何波折,如何坎坷,你都要自己一一去經歷、去體會、去乘風破浪、去披荊斬棘、去迎難而上。
所以,「薄情」一點,並不是什麼罪過,相反它是你最好的保護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