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到中年,活出了西遊記的形態
人到中年,典型的活成了一部西遊記的形態: 唐僧的嘮叨:每天要對孩子的言行不順眼處絮叨上三五遍,卻換回孩子的不耐煩,每天要把工作的要求說上三五遍,卻換回同事的大白眼,失去了言行出新的動力,忘卻了雷厲風行的脾氣,天天沉醉於絮絮叨叨之中。
悟空的壓力:睜開眼睛,就需要考慮工作是不是能夠順利交差,就要考慮是不是該給孩子置辦東西,就要考慮父母身體是否健康,還要看看自己兜裡是否還有零錢,更不用說看看別人的洋房,豪車,還有哪些到處旅遊的朋友圈,再摸摸自己比臉還乾淨的褲兜,沒錢啊!!!
八戒的肚子:雖然沒錢,但是身體的走形卻沒體現出沒錢的樣子,肚腩越來越大,步子越來越慢,血壓越來越高,以至於成了桶裝的啤酒原型。
沙僧的髮型:髮際線越來越向後走,跟現在的海平線走勢正好相反,頭頂越來越亮,順手摸摸,還要擔心是不是那稀疏的頭髮是不是又被連根拔起。
人到中年,才懂孔乙己
驀然回首,也成了「酒館中站著喝酒而穿長衫的唯一的人」,本來就是一普普通通貧下中農,卻還害怕被歸於貧下中農一類,於是乎,穿上長衫,告訴別人,我是讀書人,我是考學出來的讀書人,卻不知道,自己兜裡的錢還買不到別人臉前的一盤花生米。
也執著於「茴」字的四種寫法,以此顯示自己知識要高於那些坐著喝酒不穿長衫的人,以此來教育那些沒有讀書的人,雖然明知會換來人家的不屑,也會苟同「讀書人的事情,能算偷嗎」,處處以「讀書人」自居掩飾生活的窘迫,還用「萬般皆下品,唯有讀書高」標榜自己的清高,再用「我們眼中不僅僅要有麵包,還要有詩和遠方」,可是,又有誰不明白,那些所謂的清高,那些「詩和遠方」根本換不來一塊填飽肚子的麵包,等到最後唯有慶幸:自己不去酒館的原因不是「因為饞酒而去偷東西,被人打折了腿」而是自己因為沒錢所以早早把酒戒了。
年少不知孔乙己,讀懂已是書中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