細細想來,魯迅先生的多篇小說都被收錄在了語文課本中,供學生們學習。最著名的,莫過於《孔乙己》這篇文章,孔乙己作為封建社會的犧牲者,著實令人心寒。
書中以小夥計「我」的口吻,以旁觀者的角度,講述了落魄書生孔已己悲慘的一生。那時候,來酒喝酒的客人有著長衫短衫之分,長衫多為下層勞動人民,長衫多為地主階級以及讀書人,他們可以隨意到隔壁房間坐著喝酒。孔乙己就顯得不倫不類,用作者的話來說,孔乙己是站著喝酒而穿長衫唯一的人。
孔乙己讀過一些書,卻沒有什麼功名,又不想自己賺錢,整天就只是混吃等死。按理說,他應該脫下那件長衫,融入到短衫之中。但是,他偏不,他總覺得自己是個讀書人,就比其他人高人一等。然而,他除了那件長衫之外,一無是處。
他經常潛入別人的家中偷書,被打的遍體鱗傷,還固執認為,竊書不算偷。孔乙己將文化看得極其重要,認為有了文化,擁有了一切。但是,老天並沒有如他所願,他就只能每天活在自我欺騙之中,想想還挺可憐的。
殊不知,他滿腦子的之乎者也,在別人看來,就跟笑話一樣。在封建的壓迫下,人們的思想已經麻木,認為文化並不能給他們帶來食物,如果人人像孔乙己那樣,註定是會被餓死的。所以,閒暇時間,只能通過嘲笑孔乙己來大打發時間。
孔乙己不願意面對現實,迂腐的思想早已在他的腦海中紮根,這正是他一切悲劇的來源。孔乙己想要靠文化改變自己的命運,在封建制度之下,一切都是無稽之談。
生活在當代社會下的我們,更應該珍惜自己讀書的機會。知識可以改變自己的命運,可以實現自己自己的夢想。相比於那個年代,我們幸福多了。
值得一提的是,孔乙己的樸實善良是我們學習的榜樣。他能夠在自己貧窮的情況下,大方地將茴香豆分給那些孩子們,足以提現他的心地善良。
他雖然穿著長衫,自視清高,目空一切。對待孩子,他並沒有顯示出出貧富階級之分,沒有絲毫看不起孩子們的行為。反而,可以平等與孩子們交談,大方分享自己的食物。
這正是作者的高明之處,孔乙己是一個矛盾體的存在。他思想迂腐,但是善良樸實,正因為如此,才映射出封建社會的殘忍。
孔乙己生活的社會容納不下他的存在,所以他的人生註定是悲劇的。對此,不免有些唏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