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下面《吶喊》中兩篇小說的節選,完成下面小題。
(一)《白光》節選
陳士成看過縣考的榜,回到家裡的時候,已經是下午了。他去得本很早,一見榜,便先在這上面尋陳字。陳字也不少,似乎也都爭先恐後的跳進他眼睛裡來,然而接著的卻全不是士成這兩個字。他於是重新再在十二張榜的圓圖裡細細地搜尋,看的人全已散盡了,而陳士成在榜上終於沒有見,單站在試院的照壁的面前。
涼風雖然拂拂的吹動他斑白的短髮,初冬的太陽卻還是很溫和的來曬他。但他似乎被太陽曬得頭暈了,臉色越加變成灰白,從勞乏的紅腫的兩眼裡,發出古怪的閃光。這時他其實早已不看到什麼牆上的榜文了,只見有許多烏黑的圓圈,在眼前泛泛的遊走。
考了秀才,上省去鄉試,一徑聯捷上去,……紳士們既然千方百計的來攀親,人們又都像看見神明似的敬畏,深悔先前的輕薄,發昏,……趕走了租住在自己破宅門裡的雜姓——那是不勞說趕,自己就搬的,——屋宇全新了,門口是旗竿和扁額,……要清高可以做京官,否則不如謀外放。……他平日安排停當的前程,這時候又像受潮的糖塔一般,剎時倒塌,只剩下一堆碎片了。他不自覺的旋轉了覺得( huàn)____散了的身軀,惘惘的走向歸家的路。
他剛到自己的房門口,七個學童便一齊放開喉嚨,吱的念起書來。他大吃一驚,耳朵邊似乎敲了一聲磬,只見七個頭拖了小辮子在眼前幌,幌得滿房,黑圈子也夾著跳舞。他坐下了,他們送上晚課來,臉上都顯出小覷他的神色。
「回去罷。」他遲疑了片時,這才悲慘的說。
他們胡亂的包了書包,挾著,一溜煙跑走了。
陳士成還看見許多小頭夾著黑圓圈在眼前跳舞,有時雜亂,有時也排成異樣的陣圖,然而漸漸的減少,模胡了。
他忽而舉起一隻手來,屈指計數著想,十一,十三回,連今年是十六回,竟沒有一個考官懂得文章,有眼無珠,也是可憐的事,便不由嘻嘻的失了笑。然而他憤然了,驀地從書包布底下抽出謄真的制藝和試帖來,拿著往外走,剛近房門,卻看見滿眼都明亮,連一群雞也正在笑他,便禁不住心頭突突的狂跳,只好縮回裡面了。
他又就了坐,眼光格外的閃爍;他目睹著許多東西,然而很模胡,——是倒塌了的糖塔一般的前程躺在他面前,這前程又只是廣大起來,阻住了他的一切路。
別家的炊煙早消歇了,碗筷也洗過了,而陳士成還不去做飯。寓在這裡的雜姓是知道老例的,凡遇到縣考的年頭,看見發榜後的這樣的眼光,不如及早關了門,不要多管事。最先就絕了人聲,接著是陸續的熄了燈火,獨有月亮,卻緩緩的出現在寒夜的空中。
(二)《孔乙己》節選
孔乙已是站著喝酒而穿長衫的唯一的人。他身材很高大;青白臉色,皺紋間時常夾些傷痕;一部亂蓬蓬的花白的鬍子。穿的雖然是長衫,可是又髒又破,似乎十多年沒有補,也沒有洗。他對人說話,總是滿口之乎者也,教人半懂不懂的。因為他姓孔,別人便從描紅紙上的「上大人孔乙己」這半懂不懂的話裡,替他取下一個綽號,叫作孔乙己。孔乙己一到店,所有喝酒的人便都看著他笑,有的叫道,「孔乙己,你臉上又添上新傷疤了!」他不回答,對櫃裡說,「溫兩碗酒,要一碟茴香豆。」便排出九文大錢。他們又故意的高聲嚷道,「你一定又偷了人家的東西了!」孔乙己睜大眼睛說,「你怎麼這樣憑空汙人清白……」「什麼清白?我前天親眼見你偷了何家的書,吊著打。」
孔乙己便漲紅了臉,額上的青筋條條綻出,爭辯道,「竊書不能算偷……竊書!……讀書人的事,能算偷麼?」接連便是難懂的話,什麼「君子固窮」,什麼「者乎」之類,引得眾人都鬨笑起來:店內外充滿了快活的空氣。
聽人家背地裡談論,孔乙己原來也讀過書,但終於沒有進學,又不會營生;於是愈過愈窮,弄到將要討飯了。幸而寫得一筆好字,便替人家鈔鈔書,換一碗飯吃。可惜他又有一樣壞脾氣,便是好喝懶做。坐不到幾天,便連人和書籍紙張筆硯,一齊失蹤。如是幾次,叫他鈔書的人也沒有了。孔乙己沒有法,便免不了偶然做些偷竊的事。但他在我們店裡,品行卻比別人都好,就是從不拖欠;雖然間或沒有現錢,暫時記在粉板上,但不出一月,定然還清,從粉板上拭去了孔乙己的名字。
孔乙己喝過半碗酒,漲紅的臉色漸漸復了原,旁人便又問道,「孔乙己,你當真認識字麼?」孔乙己看著問他的人,顯出不屑置辯的神氣。他們便接著說道,「你怎的連半個秀才也撈不到呢?」孔乙己立刻顯出頹唐不安模樣,臉上籠上了一層灰色,嘴裡說些話;這回可是全是之乎者也之類,一些不懂了。在這時候,眾人也都鬨笑起來:店內外充滿了快活的空氣。
孔乙己自己知道不能和他們談天,便只好向孩子說話。有一回對我說道,「你讀過書麼?」我略略點一點頭。他說,「讀過書,……我便考你一考。茴香豆的茴字,怎樣寫的?」我想,討飯一樣的人,也配考我麼?便回過臉去,不再理會。孔乙己等了許久,很懇切的說道,「不能寫罷?……我教給你,記著!這些字應該記著。將來做掌柜的時候,寫帳要用。」我暗想我和掌柜的等級還很遠呢,而且我們掌柜也從不將茴香豆上帳;又好笑,又不耐煩,懶懶的答他道,「誰要你教,不是草頭底下一個來回的回字麼?」孔乙己顯出極高興的樣子,將兩個指頭的長指甲敲著櫃檯,點頭說,「對呀對呀!……回字有四樣寫法,你知道麼?」我愈不耐煩了,努著嘴走遠。孔乙己剛用指甲蘸了酒,想在柜上寫字,見我毫不熱心,便又嘆一口氣,顯出極惋惜的樣子。
10.下列填寫在橫線上的漢字字形、句中加點字的注音以及加點詞語的解釋,全都正確的一項是( )
①他不自覺的旋轉了覺得(huàn)____散了的身軀
②臉上都顯出小覷( )他的神色
③孔乙己立刻顯出頹唐不安模樣
A.橫線上應填「煥」,「覷」讀作「qù」,「頹唐」形容驚慌害怕。
B.橫線上應填「渙」,「覷」讀作「qū」,「頹唐」形容敗興的樣子。
C.橫線上應填「渙」,「覷」讀作「qù」,「頹唐」形容敗興的樣子。
D.橫線上應填「煥」,「覷」讀作「qū」,「頹唐」形容驚慌害怕。
11.下列對小說節選中有關內容的理解,最恰當的一項是( )
A.陳士成看榜歸來,七個學童的一系列表現,和酒店裡的小夥計不願跟孔乙己學寫字的情景,都表現了孩子們對落第者的不屑。
B.陳士成屢試不第,覺得別人甚至動物都在笑他,說明他脆弱敏感,自尊心強,比起孔乙己偷書被抓,遭人嘲笑還要強辯,更讓人同情。
C.陳士成認為自己十六次落榜,是考官們有眼無珠,不懂他的文章,這與孔乙己常說些之乎者也為自己遮醜一樣,都是自欺欺人。
D.陳士成和孔乙己都想通過科舉考試進入仕途,但陳士成多次落第,孔乙己也連秀才都沒有考中,他們都是封建科舉制度的受害者。
12.《白光》節選中的畫線句子,用糖塔倒塌來比喻陳士成希望破滅。如果把糖塔倒塌換成「肥皂泡破滅」好不好?請說明理由。
13.魯迅的小說,內容豐富而深刻,「描寫一般社會對於苦人的涼薄」是其主題之一,這裡的「涼薄」指人際關係的冷漠。請結合《白光》《孔乙己》《明天》《故鄉》《一件小事》等魯迅小說中的一篇,對「苦人的涼薄」加以解說。
答案:
10.C
11.D
12.不好。「糖塔」能表現出陳士成「希望」的高遠、美好。「受潮的糖塔」的倒塌,準確地表現了陳士成希望破滅的心路歷程。而「肥皂泡」飄忽不定,沒有「塔」的高聳、厚重之感,「肥皂泡的破滅」是瞬間的,無法表現陳士成希望一次次破滅的過程。
13.示例一:
《白光》中的陳士成十六次參加科舉考試,始終落榜。他敏感脆弱,以致神智昏亂,而周圍沒有一個人過問。陳士成總感覺周圍一切,甚至連他所教的學童都看不起他。他生活在一個孤寂、冷漠的環境中,內心極度苦悶,然而又無處宣洩,最終精神崩潰。
示例二:
《孔乙己》中的孔乙己生活窮困潦倒,處於社會底層。他讀書,參加科舉考試,一生連個秀才都沒有考上。魯鎮沒有人關心他,反而嘲笑、歧視他,甚至連他想教小夥計識字,都受到冷遇。他身邊的每一個人都表現出對他的冷淡。
示例三:
《明天》中的單四嫂死了丈夫,又死了兒子,生活上沒有了依靠,精神上也沒有依託。她境遇悲慘,希望得到周圍人的同情,但沒有人關心、安慰她,鄉鄰卻懷著不同動機來「幫忙」,從她的不幸中獲得好處,最終使她家徒四壁,精神上也受到壓迫。
【分析】
10.
本題考查字音字形的識記能力和對詞義的把握能力。
渙,散開;煥,光明;此處和散搭配應選用渙,形容精神鬆懈。「覷」讀作「qù」,看,偷看,窺探的意思。「頹唐」, 指衰頹敗落,精神萎靡不振的樣子。
故選C。
11.
本題考查鑑賞小說人物形象的能力。
A項,「都表現了孩子們對落第者的不屑」錯誤。再《白光》中學童的「表現」,更多是主人公的錯覺,表現其落地後內心的扭曲。
B項,「說明他脆弱敏感,自尊心強」表述錯誤。此處主要突出封建科舉制度對他的殘害。
C項,「自欺欺人」表述錯誤。陳士成未考中是因為科舉制度的黑暗,只不過他沒有意識到這一點而已,故而此處不存在「自欺」之說。
故選D。
12.
本題考查學生鑑賞文學作品語言的能力。
解答本題,主要比較兩句中不同喻體的表達效果即可。比較兩句中喻體「糖塔」「肥皂泡」的表達作用,「糖塔」,糖製成的高高聳立的塔,甜美而厚重,和陳士成「希望」更能匹配;而「肥皂泡」飄忽不定,內裡空洞,瞬息就會破滅。相對陳士成希望一次次破滅的過程,「受潮的糖塔」的倒塌,意謂美好的東西慢慢渙散,鬆弛,倒地……讓人痛心,這些更能表現出陳士成希望破滅的心路歷程。
13.
本題考查理解小說主題的能力。
解答本題,首先要準確理解對「苦人的涼薄」的含義,相對這幾篇小說來說,即社會及社會上的人對小說中主人公的冷漠。圍繞這點解說即可。
《故鄉》中少年閏土和中年閏土的比較,簡直讓人不寒而慄。我和少年閏土之間無拘無束、無話不談。少年的我們不知道什麼等級,有的只是孩子間如同手足一樣的情感。成年後,閏土的那一聲看似符合禮數的「老爺」,一下子在我們兩人之間豎起了「厚障壁」。由「迅哥兒」到「老爺」,只是稱呼變了,但是,兩個人之間的隔膜、冷漠,在不經意間變化的稱呼中,淋漓盡致地表現了出來。
《一件小事》中的「我」一直懷疑伊的「故意」跌倒表露無疑。 面對一個「花白頭髮,衣服都很破爛的」老女人在跌倒以後,「我」說,「沒有什麼的。走你的罷!」 「我」內心的冷漠,也隱透著某種程度的殘忍與自私,不顧老婦人是否真的摔壞了,只是擔心「誤了我的路」。這種人性的冷漠帶來的社會悲劇,是更讓人備感沉重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