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萬個為什麼》,陪伴了幾代人童年的科普書籍。從1961年第一版到今天的第六版,累計發行超過1億冊。每一版中,葉永烈都是創作量最多的作者。《小靈通漫遊未來》,改革開放後第一部出版的科幻小說,裡面的奇思妙想甚至微妙影響了一代讀者對自己未來職業的「設計思路」。20年後「小靈通」這三個字重現江湖,成為一項熱門通信技術的名字。他被人親切地稱為「小靈通的爸爸」。葉永烈,這個名字,對很多人來說,乍一聽有點陌生,但細細回想,他一直離我們的生活很近。
971篇《十萬個為什麼》
326篇是他寫的
昨天,記者聯繫上第六版《十萬個為什麼》編輯部主任岑建強。他說,葉永烈參與了每個版本的編寫;而且統計下來,從第一版到第六版,每一版中他都是創作量最多的作者。
《十萬個為什麼》,為什麼會找上一個化學系學生?
第一版的《十萬個為什麼》分物理、 化學、 天文氣象、 農業、 生理衛生5冊,曹燕芳是負責化學冊的編輯。
當時,她物色了不少撰寫者,包括有上海的大、中學校的老師,但她總覺得寫得太像教科書。這時她想起一位叫葉永烈的年輕人,之前有一本科普小書《碳的一家》,正是由她編輯的。
於是,她聯繫上葉永烈,寄過去一些「為什麼」的標題。葉永烈果然不負厚望,寫得非常活潑。於是,他開始五篇十篇地寫。最後,在化學分冊173篇中,出自葉永烈之手的有163篇。
岑建強說,曹老師選中葉永烈,一是他能深入淺出,把答案講得很易懂,二是文筆非常好,讓編輯非常放心。好到什麼程度?岑建強說:「他通篇稿子裡,讀下來都是亮點,無懈可擊,簡直連標點符號也沒有錯誤。」
之後,葉永烈還參與了天文、氣象、農業、生理衛生等分冊的編寫。5冊全部完成時,971篇《十萬個為什麼》326篇是他寫的,超過三分之一。
岑建強參與了第五版和第六版的編寫,也曾與葉永烈交往、共事多年。他的記憶裡,葉永烈對曹燕芳非常感激,「葉老師把她視為引路人」。
正是因為參與了第一版的編寫,葉永烈與上海少年兒童出版社也一直保持著聯繫,「其中有對曹燕芳老師的知遇之恩,想著回報出版社。」岑建強說。
2010年前後,第六版《十萬個為什麼》出版計劃提上日程,岑建強把70歲的葉永烈請來參加座談會。「本來想讓作為前輩的葉老師傳授一些經驗,沒想到他還認真做起了筆記!」岑建強覺得,論經驗可能他是最深的,但他這樣謙虛,是一個怎麼誇都不為過的人。
提著這套書去談對象
一生伉儷情深
1961年,《十萬個為什麼》出版,讓人想不到的是,這套書還成為葉永烈和妻子半個多世紀愛情的美好起點。
多年以後,葉永烈和楊蕙芬在回憶錄《雙人傘》裡回憶了這段。
1962年,葉永烈暑假回溫州老家。表姐沈佩瑜是溫州一中的化學老師,替表弟著急,就介紹了自己教過的一個學生楊蕙芬。
楊蕙芬的記憶裡,沈老師開門見山就說是來幫她介紹對象的,說自己的表弟是《十萬個為什麼》的作者,還是北大畢業的。她給了沈老師自己的一張照片。
葉永烈第一次見面,就是帶著《十萬個為什麼》去的。
這套書讓楊蕙芬和楊母非常喜歡。「丈母娘看女婿,越看越歡喜。」看完之後,楊母再不做菠菜燒豆腐這道菜了,因為葉永烈的書裡說了,兩樣一起燒,會生成草酸鈣,對人體不利。而且,她逢人就說這道菜不利健康。
1963年8月25日,兩人結婚了。岑建強說,葉永烈和楊蕙芬給他印象最深刻的是伉儷情深。他們直到晚年,不管去哪出差,都一起去;走路都是手挽手。「葉老師去世對楊老師打擊很大。」
科幻小說裡的小靈通
漫遊到了21世紀
1978年,少年兒童出版社出版了《小靈通漫遊未來》。小說中,主角「小靈通」是一位聰明可愛的小記者,他漫遊去了未來世界,經歷了各種神奇的見聞。
小說首次印刷就達300萬冊,「小靈通」成為70後、80後永遠的童年回憶,而這一代人也成為20年後「小靈通」的第一代用戶。
1998年1月,浙江省餘杭電信局正式開通了「小靈通」業務——它看上去就像一個手機,用的卻是固定電話的網絡,所以話費很划算。
為什麼會起「小靈通」的名字?讓我們先來回憶一下小說裡的情節——
「小虎子,你們該下來吃早飯啦。」這時,忽然響起了爺爺的聲音。
我前後左右找了一通,卻沒看見爺爺。
「找爺爺嗎?他在我的口袋裡喊呢!」小虎子一邊笑著說,一邊從褲子袋裡掏出一個小盒子似的東西。
這是一個塑料做的盒子,盒子上有一塊火柴盒那麼大小的螢光屏。我從螢光屏上看到爺爺一邊在看報,一邊在講話呢。
原來,這是一個微型的半導體電視電話機,使人既能聽到對方的講話,還能看到講話人的動態、表情。
聽說,取名「小靈通」是有人從《小靈通漫遊未來》中得到啟示,而提出這個建議的正是葉永烈的長子葉舟。葉舟1996年進入UT斯達康公司工作,曾負責臺灣地區的業務。葉永烈的另一個兒子葉丹,也曾在UT斯達康公司工作。
葉永烈曾在博文中回憶過:我接到UT斯達康的電話,說了聲「ok」,當時,我根本沒有意識到,這一聲「ok」,後來演變成一億小靈通用戶。
這就樣,小靈通從杭州開始,迅速在全國走紅。
沒從小靈通拿一分錢
他只在乎是否擁有千萬讀者
原杭州電信營業部的前臺科長張可可,至今對小靈通當年的紅火印象深刻。杭州市的第一個小靈通,當年就是從張可可手上賣出去的。
2000年,杭州電信搬到慶春路一號的電信大樓,杭州市的第一批小靈通就是在這裡開售的。
那批小靈通很時髦,細細長長的,比遙控器短一些,有好幾個顏色,白色、粉紅的、淺灰的都有,而且特別輕便,「只有4兩重」,定價是940元。「反響很好,市民是排隊來買的。我們的宣傳語用的都是『小靈通』。這種新式電話還沒有開售,已經有比較大的知曉度。」
半年以後,國產小靈通也上市了。當時一個身份證只可以買一個小靈通。
然而,2008年之後,各大運營商手機資費不斷下調,小靈通的競爭力大幅下降,用戶數明顯下滑。
2009年,葉永烈從報紙上得知,「小靈通」手機即將退市,於是在個人博客上發文《我為「小靈通」退市而惋惜》,表示為小靈通曾經有過的輝煌而自豪,「有興就有衰。任何事物都是如此。」
有人曾問葉永烈:「有50多家公司註冊使用小靈通,幾千萬用戶都在使用您筆下的人物名稱,您一定拿了不少錢吧?」
葉永烈的回答是:「作為一名作家,儘管我沒有拿到一分錢,但是我筆下的人物成為一個著名品牌,為千千萬萬用戶所接受,我感到非常高興。我不在乎有無千萬資產,卻在乎是否擁有千萬讀者。」
(原標題《他的作品離我們生活很近 你用過的小靈通就出自他的科幻小說》,記者 宋浩 章咪佳。編輯 王馭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