淄博市淄川區響泉村:古村古街醉遊人

2021-01-10 山東在線

   本網訊 沿著蜿蜒的山路一直前行,在峨莊古村落國家森林公園裡,有一個幽靜古樸的小村莊—山東省淄博市淄川區響泉村。樹木茂密、石屋古樸、溪水潺潺、涼爽宜人、魚躍鳥鳴,悠閒的漫步在村中,優美的生態環境令人陶醉,而村中的一眼泉、一棵樹、一座樓、一處莊園……處處流淌著謎一樣的美麗傳說,更彰顯了文化底蘊的深厚,讓人流連忘返。

 

  村名的由來

 

  著名呂劇《王定保借當》在山東可謂家喻戶曉。聽過的人都知道,裡面張春蘭有這樣一句唱詞:「問我家來家不遠,我家住在城南張家灣」。裡面的城南是指峨莊村大街,而張家灣就是現在的響泉村。據悉,當初該村張姓村民佔多數,加之村中泉群成潭,溪水潺潺,瀑布有聲,故取名為張家灣莊。該村落是於明代外鄉人遷入而形成的。原名叫張家灣、響水灣,千年歷史三改村名,仍然以水取名。現村域面積1.61平方公裡,村莊佔地面積180畝,437人,常住人口247人。

 

  世界短篇小說之王蒲松齡曾為《王定保借當》流傳的故事到過響泉村多次,並和一位《王定保借當》故事的傳承人劉氏老人結為朋友。最早的原本故事出自蒲老先生的筆下。

 

  從村名可看出,響泉村水源豐富,現有古井3個、泉眼17個,而且水質甘甜,水量充沛,從不斷流。每個泉眼都有它一段美麗的傳說,其中12生肖泉和雙生泉最為著名,該村因長期飲用雙生泉泉水,雙胞胎的出生率遠遠高於全國水平。有一句俗語:抬起頭來看水眼,五裡便聞響泉聲。意思是響泉村水的流動聲在五裡外都能聽得到。相傳原始人在該村河兩岸居住繁衍生息,猿人居已被淤石掩埋,故以水取名。

 

  在遮天蔽日、有500餘年歷史的古槐樹下,村民房蕊正在用石碾碾壓玉米,而像這樣的參天古樹,村裡還有不少。除了古樹,響泉村還是遠近聞名的石頭村。村內的古房子都是石頭建築。有句順口溜:響水灣,響水灣,響水灣石頭賽過磚,蓋屋打院牆,光用石頭不用磚。漫步在村中,你會發現,有大量的石凳、石碾、石桌、石街等。該村主要建築格局具有濃重的北方建築特點:「城中城」既居家防護牆內留有四合院;大戶人家具有「前廳、後院、中天井」的居家風格。村內傳統建築佔整個村莊的80%,最典型的有千年古樓、爐姑廟、焦氏莊園等。

 

  千年古樓之謎

 

  位於村東的古樓建於明代,共三層、160平方米,全部用料石砌成,上下通道是用石臺階形式建造。一樓沒有門口,至今是個迷。是起義軍將領的碉堡,還是大戶人家小姐的繡樓?兩種截然不同的傳說,讓這棟千年古樓的身世蒙上了一層神秘色彩。

 

  在村書記焦裕良的帶領下,記者來到古樓腳下。幾名學生正面對古樓寫生,古樓的牆上布滿了塗鴉——這裡幾乎成了寫生的一個招牌景點。據傳說,古樓已有近千年歷史,內有地下秘密通道,古樓有瞭望臺射口,是典型的軍事設施。古樓由一代襖軍劉二祖所建。據記載,公元1211年,楊安兒在山東領導紅襖軍起義,起義軍以身著紅裝而得名。第二年,劉二祖也在泰安揭竿而起,隨後轉戰攻打淄、沂兩州。1214年,楊安兒失敗被殺。1215年,劉二祖受傷被俘就義。因此古樓高大巍峨,窗小牆厚,易守難攻,且周圍建築布局錯綜複雜,外人進入如走迷宮一般。

 

  在古樓大門外,有一對長0.8米、寬0.3米、高1米的臺階式上馬石、下馬石。其迎面雕有石頭圖像,側面刻有牡丹花開。這是大戶人家的象徵。劉二祖是響泉村名留青史第一人,雖經800多年的歷史變遷,故居中的一些建築被毀,但雖危猶存的石樓,帥府大門、及上下馬石,仍在向人們訴說著英雄當年的一些歷史。

 

  另外一種說法似乎更加靠譜——這座樓是呂劇《王定保借當》中女主角張春蘭的繡樓。在劇中,王定保與同學賭博輸了錢,怕父母責罵,不敢回家要錢還債。未婚妻張春蘭就背著父母將嫁妝衣裳給王定保當錢還債。一直垂涎張春蘭美貌的惡霸李武舉知道這件事以後,便乘機誣賴王定保偷盜他家之物用來還債,把王定保打入監牢。張春蘭星夜趕到縣城公堂喊冤,最後終於救出王定保。而根據歷史記載,張春蘭確有其人,她的娘家就是響泉村。

 

  兩種相去甚遠的傳說中,古樓的本來面目更加模糊和神秘。也許,這才是古樓的迷人之處。

 

  在古樓旁邊,有一座古樸的廟宇--爐姑廟,建於清代,佔地300平方米,建築面積180平方米,它的傳說至今被人津津樂道。該廟毀於文革,後經幾次重修,每逢初一十五前來上香的香客絡繹不絕,香火非常旺盛。爐姑廟另有《千年孩子鍾訴說天下第一狠娘》、《青蛇罷工》和《破腹澄清》三個真實故事。

 

  樂善好施的焦氏家族

 

  在響泉村有一處古老院落,大門上方,掛有長2.1米,寬0.7米的一個柏木製品牌匾,刻有「慈善祠堂」四個大字,落款是青州府益都縣贈。焦裕良說這就是焦氏莊園,佔地310平方米。共有三個大門,分大門、中門、後門,前廳是迎接客人的房屋,後院是花園,中天井是四合院,是全家人居住和生活的地方。院內有獨家享用的石磨、石碾、羊欄、豬圈、夥房、僱工房、柴草房、糧庫、留宿房,是大戶人家獨有的生活設施。

 

  焦氏莊園大門口是通往青州、臨朐、沂源、博山的必經道路。大門外左方有一個長0.6米、高0.8米、寬0.35米的供水石,每天讓「長工」在供水石上方一隻木桶盛上米湯,讓過路人無償飲用。在院內東廂房有一家「留客房」,讓勞累的趕路者和老弱病殘討飯者免費住宿。焦氏家族在解放後雖然化為地主成分,在文革期間,家家遭大字報批判,但焦氏家族沒被貼上一隻大字報。

 

  據悉,焦氏家族祖祖輩輩樂行善道,最有名的當為剖腹證明自身清白的焦繼業,他修橋建廟,借給百姓,有遠近聞名的焦大善人之稱。他設立了「藥臺」--石板做的臺面,用於擺放各種給人治病的藥品,給鄰村和過路人提供了方便。二百年過去了,無人在此石桌上買藥了,但藥臺卻成了村中的一個地名,而這也是焦氏樂善好施的一個標誌。

 1/2    1 2 下一頁 尾頁

相關焦點

  • 淄川響泉村玩轉土地種植新模式
    5月7日,淄川區太河鎮響泉村川山有機蔬菜基地裡,綠油油的小白菜、小蔥,鮮嫩的蒜苔、西葫蘆,一派喜人的景象。地頭上,焦裕良正在和幾名工人把剛摘下來的新鮮菜裝車,原來這些菜早已「有主」啦,要專門送到昌樂二中去。「今年又與周邊村莊籤訂了流轉合同,擴大種植規模。」響泉村書記、峨莊川山蔬菜生產合作社理事長焦裕良說。
  • 淄博市淄川區實驗小學南校區:組織青年教師志願者服務到山區
    齊魯網·閃電新聞5月6日訊5月4日,淄博市淄川區實驗小學南校區組織的以「致敬青春——志願服務在路上」為主題的潔淨庭院文明實踐志願服務活動,在淄川區太河鎮小口頭村火熱展開,30多名青年教師志願者參加了此次活動。
  • 淄博市淄川區:新星集團黨員集體觀看經典紀錄片
    齊魯網·閃電新聞5月12日訊5月12日,山東新星集團認真落實淄博市重點改革攻堅大會精神,開展主題黨日活動,組織觀看《上甘嶺》《冰血長津湖》兩部紀錄片。淄川區融媒體中心 曲克水 趙俊傑 通訊員 呂允城 王曉璐
  • 「我喜歡吃學校食堂的飯菜」——淄博市淄川區嶺子中學不斷提升...
    中午時分,下課鈴聲響起,淄博市淄川區嶺子中學初四(1)班學生王鶯霏和同學們湧出教室,自覺排成整齊的隊列,有序地向食堂走去。和淄川區其他學校一樣,嶺子中學食堂建立了包括大宗食材進出庫記錄、留樣記錄、消毒保潔記錄等工作日誌在內的管理臺帳,從制度上規範食品採購、貯存、加工、留樣、配送等環節的管理,保證學生的餐飲安全。
  • 響泉村每月給老人集體過生日
    9月13日,在響泉村幸福大院內,上百名老人有的包水餃,有的生火燒水,有的擺放餐桌餐具,一派歡樂祥合景象——今天響泉村為村裡70歲以上老人集體過生日,過中秋。  響泉村位於石馬鎮西北山峪之中,是純山區村,有人口1000餘人。近年來由於村裡青壯年多在外地打工,400餘老人成為村裡的常住人口。
  • 環境育人 潤物無聲——淄博市淄川區實驗幼兒園開展「環境創設展評...
    齊魯網·閃電新聞11月26日訊11月26日上午,淄博市淄川區實驗幼兒園舉行「環境創設展評」交流活動。活動旨在研討在「啟迪生命、潤澤童年」辦園理念下,充分發揮環境對幼兒潛移默化的影響,深入挖掘環境的教育價值。
  • 淄川區老年體協工作側記
    他們或舞動太極拳、或習練八段錦,或健步行走、或休閒娛樂,一片載歌載舞、歡歌笑語的動人場景,充分體現了淄川區老年人昂揚向上的精神風貌,也展示了淄川區老年體協孜孜以求、勤懇工作的豐碩成果。據了解,淄川區總人口63.85萬人,其中老年人13.97萬人,經常參加體育鍛鍊的老年人8.61萬人。
  • 響泉村的美麗蝶變
    11月3日,白銀市「兩區四基地」暨重點項目建設主題採訪團走進平川區寶積鎮響泉村,聚焦美麗鄉村建設。藍天、綠樹、清泉彰顯村莊之美「響泉」之名來自先輩們的引泉入村,泉水日夜不息,響聲清亮,故而得名。然而,曾經的響泉村一度塵土飛揚,垃圾成堆。
  • 淄博市質監局:1批次塑料製品不合格
    31集裝袋山東鼎鴻塑編有限公司淄川區/870×870×1100mm2018-7-12淄川區/A-570×1000/38×382018-6-8合格/淄博市質檢所34包裝用聚乙烯吹塑袋山東省淄博市塑料彩印廠淄川區/900×550×0.08mm 2018-6-23合格
  • 山水田園古村,越來越時尚年輕有國際範!這個楠溪核心景點美兮美
    這裡,山水不曾改變青青的石階和搖曳的小花不曾改變江南的溫婉風情不曾改變這裡曾有過人世浮華曾有過阡陌交通改變了的世事無常不變的是人情冷暖很多人又開始走回到這個記憶中的老街他們在尋找生活中的安寧也在尋找生命中的沸點時代的春風走進了這個曾在歲月中沉寂的古村
  • 【華燈初上夜未央】流光溢彩遊人醉!
    【華燈初上夜未央】流光溢彩遊人醉!原標題:《【華燈初上夜未央】流光溢彩遊人醉!》
  • 郝效冬調研響泉村美麗鄉村建設工作
    平川文旅公眾號 ID: gh_fe0ba9ff83af7月15日,平川區委副書記、區長郝效冬深入寶積鎮響泉村調研美麗鄉村建設工作,區委副書記李應偉,副區長楊明一同調研。郝效冬一行先後查看了響泉村村道兩側景觀綠化、圍欄設計、牆面靚化、村史博物館、停車場修建運行、響泉公園後期規劃開發、沙河河道治理及道路修建等工作情況。
  • 6月23日,安義古村在拼多多發福利啦!
    6月23日,安義古村在拼多多發福利啦!唐樟大排檔,主打贛菜、安義八大碗、古村特色菜品;各類特色小吃應有盡有。世大夫第羅田古街壽康井千年古樟黃氏宗祠閨秀樓墨莊古村花海千年古村中一副絕美的田園畫—花田喜地波斯菊、醉碟花、硫磺菊等
  • 「中央媒體看甘肅」泉水叮咚 響泉村中聽泉響
    張玲的家鄉在甘肅省白銀市平川區寶積鎮響泉村。甘肅缺水,響泉村也同樣如此。但他們的祖輩將山中的山泉引出大山,引到村口,因為這汪泉水,響泉村便有了名氣。如今,借著美麗鄉村建設的「東風」,響泉村發生了蛻變。在張玲眼中,最大的變化便是路好走了,村莊變乾淨了,重新修建了水泥硬化路,還配備了專人打掃巷道。
  • 淄川區嶺子鎮槲林村
    點擊淄川區:槲林村 槲林村隸屬嶺子鎮,在嶺子村以南2.5公裡處。為元代古村,建於山頂向陽坡。因建村之時周圍山上多槲樹,故名槲林。現居民有高、王、程、韓、李、孟、郭、孫等姓氏,多為明初棗強移民輾轉遷播至此。
  • 博山區響泉村尊老敬老成時尚
    中國山東網9月17日訊(記者 李姿豫 通訊員 任洪濤)9月12日,博山區響泉村為70歲以上老人集體過中秋節。響泉村位於博山區石馬鎮西北山峪中,人口1000餘人。近年,村裡青壯年多在外地打工,400餘老人成為村裡的常住人口。
  • 淄博淄川區實驗幼兒園開展撕貼小雪人活動
    於是淄博市淄川區實驗幼兒園中二班開展了有趣的手工活動——撕貼小雪人。在老師的引導後,孩子們一拿到自己的材料,便小心翼翼的動手操作起來,一隻手捏紙,另一隻手幫忙撕,很快小雪人的身體、頭、眼睛、嘴巴、鼻子就被能幹的小手撕下來了。在固體膠的幫助下,雪人的身體、頭、五官貼在了畫紙上。
  • 淄博淄川區實驗幼兒園開展「秋天的樹林」藝術活動
    魯網11月17日訊近日,淄博市淄川區實驗幼兒園開展創意美術拓印《秋天的樹林》活動。
  • 【新春走基層】白銀市平川區響泉村:美麗新村新風揚
    【專題】2019新春走基層   原標題:【我和我的祖國 慶祝新中國成立70周年 百名記者走基層】  【新春走基層】  響泉村 美麗新村新風揚  新甘肅·甘肅日報記者 陳 泳 通訊員 張世斌  新春佳節,走進白銀市平川區寶積鎮響泉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