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謝自己的不完美》:有一種力量來自於不完美

2020-12-06 晚窗寫意

世界上只有一種真正的英雄主義,那就是認清生活真相後,依舊熱愛生活。——羅曼·羅蘭

年少時的我們總有很多美好的憧憬和夢想,以為人生會像七色的彩虹一樣不斷帶給我們驚喜快樂,以為生活像童話故事一樣地幸福無憂。當我們走出象牙塔般的校園,生活中各種不如意、煩惱開始紛沓而至,曾經的夢想似乎一下子幻滅了,我們變得沮喪、悲傷、恐懼,這時該如何面對?

《感謝自己的不完美》這本書豆瓣上評分8.2分,據說是改變千萬年輕人的療愈經典,通過這本書我們可以找到負面情緒背後的正面價值,進而打開生命的通道,認識自我、療愈自我。作者武志紅老師,於 2001年獲得北京大學臨床心理學專業碩士學位,是一名資深心理諮詢師、心理學暢銷書作家,作品銷量超百萬冊。

完美的東西往往存在問題,人生的真相大部分是痛苦。心理學家說一個人的心理健康程度與接納痛苦的程度成正比。忽視負面情緒不僅會帶來心理的困擾,還會引發嚴重的身體疾病。只有正視它們,了解它們,才能開啟新的人生。

01直面問題

(1)接受惡習,壞習慣不是你的敵人壞習慣代表你內心的需要,也是一個人人格的一部分,只有理解並接受它才能最有效的改造它。

每個習慣的形成必然經歷這個循環:行為發生—得到獎勵—強化。我們的壞習慣最初也曾經得到獎勵的好處。我經常在超市裡看到有的小孩哭鬧著要大人買玩具零食,會想著這孩子怎麼這麼任性,其實這些都是大人們自己寵出來的。

教育專家常勸告父母應該「延遲滿足」孩子的要求,如果孩子的要求很快就得到實現,會讓他們養成任性妄為的習慣。很多人會有這樣的觀念:要改變壞習慣我必須控制住自己。其實這是對自控力的最大誤解,當我們說控制時,就是將壞習慣當作了自己的對立面或敵人來看待,我們越壓抑它,它反擊的力量就越大。

每一個負面行為的背後都有一個正面的動機,如果認真聆聽我們內心的聲音,會發現生命中的每一部分都是我們的朋友。像許多上網成癮的孩子,要麼是因為現實生活中缺乏愛,要麼是學習壓力太大了。傾聽內心可以找到壞習慣的根源。

(2)接納悲傷,悲傷是完結悲劇的力量

書中女孩Z的經歷就是典型的案例,在她兩三歲時爸爸與媽媽離婚,爸爸一直對女兒缺乏關愛,只顧把錢花在情人身上,經常忘了交她的學雜費,每次都是好心的姑姑幫她墊上的。這樣糟糕的童年,她特別在乎別人對他的評價,害怕被傷害,她用過各種各樣的方法去討好同學,但是沒有一個同學喜歡她,大家總是嘲笑她,奚落她。

她終於承受不住了,想到了自殺。於是她拿出一張紙,這邊寫著活著的理由,那邊寫死去的理由。這邊只有寥寥幾個,那邊則是長長的一列,寫完之後她感到無比悲傷,於是痛哭起來,哭到最傷心的時候,她的內心深處忽然有一個聲音對她說,你很慘,非常慘,但你有力量好好活下去。這句話救了她,讓她有了繼續活下去的勇氣,還極大的改變了她,她開始不再關注別人對她的評價,也不再畏懼別人的拒絕和嘲諷。她的性格越來越開朗,也漸漸有了很多朋友,後來成為一個心靈健康、事業有成的女孩。

「直面慘澹的人生」時會產生悲傷的情緒,但同時也讓人承認了這個事實,不再和真相較勁,不再把力氣花在刻意迎合別人的努力上,而把注意力放在自己身上。悲傷的過程是告別不幸的過去的必經之路。

(3)承受內疚,提醒我們關係需要調整內疚的產生,源自付出與接受的失衡,其實是在提醒你應該補償對方了。

一個和諧的關係必然有豐富的付出和接受。如果這個付出和接受的循環被破壞,關係也會隨即向壞的方向發展。

德國家庭治療大師海靈格說:我們付出的時候就會覺得有權利,我們接受的時候就會感到有義務。不願意接受的人在關係中扮演一個單純的付出者,往往覺得自己問心無愧,他們把內疚轉嫁給對方。其實在關係中不管對方錯的多麼離譜,也不可能承擔全部的責任,因為在關係中沒有徹底的清白者,每個人都有責任。

02認識真相

(1)越控制越失序

比如失去親人的巨大痛苦,無論自己怎麼控制和壓制,它都不會消失。治療痛苦的唯一辦法就是直面並接受。我們應該認識到死並不是生的對立面,親人並不是絕對地離開了,他的精神、容貌還留在我們心裡,他以我們看不見的方式存在,我們要記住親人的希望和叮囑,好好活下去是親人對我們的希望,也是我們對親人最好的想念。

又比如一個女孩子剛開始臉紅,她覺得很不好,於是想控制自己不臉紅,但是結果是他的臉紅越來越嚴重了,最終成為所謂的「臉紅恐懼症」。心理治療師在治療這些病例時,第一步常常是給她們看其他人的案例,等她們發現有這麼多人和她有同樣的問題時,痛苦就減少了大半。

我們痛苦的第一反應就是想降低痛苦,逃離痛苦,但是痛苦本身只是一個信號,告訴我們問題發生了,我們應該去改變。而對抗痛苦才是痛苦主源。

(2)越快樂越悲傷

很多人把表現出極大的快樂當作戰勝悲傷的法寶,但實際上最終收穫的會是更大的悲傷。

香港藝人「肥姐」沈殿霞人生的悲劇也在於此,她被視為香港第一「開心果」,但是她卻患上了嚴重的抑鬱症,她開心果的形象只是在螢屏上給公眾帶來了巨大的快樂,而她自己的內心卻是痛苦不堪的,她長期習慣了為別人付出,只表現出快樂的一面,卻隱藏自己真實的情感,最後成了一個被別人需要但不被別人重視的好人。

我們常以為要一個人對自己好,就應該先對他好,但是更好的辦法是,你想讓一個人對你好,就請他幫你一個忙。從心理學上說,人都是很自戀的,我們看似愛的是別人,其實愛的是自己在這個人身上的付出。如果我們想讓一個人在乎就必須讓他付出,這是一切關係中的秘密。

我們身邊類似的例子也很多,如果一方總是一味付出、不斷遷就,常常最終感情失敗、自己深受傷害。學會透過細節去認清一個人,不要做不被重視的人,才能避免將來的悲傷和痛苦。

(3)自卑只是因為缺乏愛

很多心理學家認為我們的性格和情緒往往是源於童年和家庭,性格濃縮著我們童年的一切關係。自卑與自信,被認為是由我們小時候獲得的愛的多少所決定的,如果獲得了足夠多的愛,那麼不管他的外在條件如何,他都會很自信。

相反一個人從小生活在沒有愛的環境裡,不管他的外在條件如何,他都會很自卑。很多自卑的人總希望逃避自卑,往往會努力讓自己變得優秀,然而優秀並不會化解自卑,甚至是越優秀越自卑。經常看到有些人以優秀自居,對別人特別苛刻,其實他是把內心的自卑投射到周圍的人身上。

當我們承認自己自卑這個事實後,就會對自己的自卑不那麼在乎了,也不會被別人的優秀所迷惑。

03回歸、改變

(1)學會接受自己,才能心靈自由

人們常常希望通過改造別人來實現自己夢想,事實上一切的答案在自己身上,只有先改變自己才能改變關係。

首先要接受已經發生的事實,承認它已不可改變,倘若你做到了這一點,那麼過去的事實仍然存在也未被你遺忘,但你對它的糾結就結束了,而你也因此獲得了自由。

在一所蒙特梭利幼兒園裡幾個三四歲的孩子有一次開會,最後他們得出了幾個結論,其中兩個是:父母是不可改變的!我們越想改變父母,他們就越糟糕。三四歲的孩子竟然能得出這個結論,讓人驚嘆不已,我們大多數的成年人卻不明白這個簡單的道理。

其實不管是父母還是其他任何人,我們都不要試圖去改變他們,結果只會徒勞而無功。其次接受自己內心的各種情緒,悲傷、憤怒、內疚、恐懼這些情緒會隨時出現,也是在告訴我們人生是不完美的,去找到正面的價值。

著名心理學家羅傑斯說過:「愛是深深的理解和接納」,我們要深深的理解和接納我們自身心理上的那些黑暗面。當我們用愛去接納它們,它們根本就不是黑暗,而是從黑暗轉換成了光明,從醜陋轉化成美好。打開了生命的通道,體驗到能量的流動。找到自己人生的使命感,就是改變自己的強大動力。

另外多關注生活中微小的美好和快樂,培養積極樂觀的心態,也能很好地緩解負面情緒。

(2)給自己一個儀式,呼應心靈成長

生命是心靈不斷成長的過程,需要用儀式來提醒自己,進入了新的人生階段。這些儀式有成長的儀式:成年、離開家、結婚,有團聚的儀式:春節、中秋、端午,有告別的儀式:戀人分手、朋友分別等等。

儀式是一個象徵,把我們的人生分成兩段,前一段屬於過去,後一段屬於未來,提示我們轉變已經發生,我們要從心理上真正接受現實。生活中處處可以做心靈的儀式,比如每天寫一段心情日記,給自己一點獨處的時間,每隔一段時間出去旅遊一次等等,暫時和塵世的喧囂保持一段距離,可以使心靈得到不可思議的成長。

結語

感謝自己的不完美,它讓我們看到人生的真相,情緒是我們改變的契機,透過它們認識自己,學會接納它們、善待它們,只有這樣我們才能得到真正的成長。

本書語言通俗易懂,運用心理學的知識,深入淺出地分析情緒和行為投射出的深層原因。讓人感同身受,能引起情感上的共鳴,從而啟發關於人生的思考和改變。

相關焦點

  • 《感謝自己的不完美》:有些不完美,並不需要急於改變
    書中的某一處對不完美的思考,給原本執著的人,前所未有的放鬆與愉悅。讓我們一起閱讀《感謝自己的不完美》,走進書中的角落,感受每一處不足帶給我們的美好。01直面惡習書中的開頭,躺著這樣一句話:「擁抱你的不完美」。
  • 《感謝自己的不完美》:自我接納比自我否定更快獲得成功!
    1人吶,認識你自己!這是偉大的哲人蘇格拉底留給我們的珍貴的名言。那麼, 應該如何認識自己,人又該如何獲得人生的成功以及幸福美滿呢?武志紅在《感謝自己的不完美》一書中帶給了我們答案,這本書更像是一本認知自我的工具書,讀完,內心沉重卻又豁然 — 人到底是怎樣的一種生物。我知我愚笨,但我全然的接受自己。
  • 《感謝自己的不完美》:認識理解自己,接納人生的不完美
    希臘聖城德爾斐神殿上刻著一句著名的箴言:「認識你自己!」這個世界上,最了解和最不了解你的人可能都是你自己。你可能對自己的脾氣、性格、喜好等了如指掌,但為什麼對某些事情偏愛,對某些事物產生恐懼卻一無所知。如何更好地認識自己,理解自己,讓禁錮的心靈回歸自由呢?《感謝自己的不完美》這本書通過案例,深刻剖析了這個困擾大多數人的問題。
  • 接納不完美的自己,才能讓我們更加接近完美
    人們沒有哭,便不會有笑。小孩一生下來便有哭的本領,後來才學會笑。所以一個人不先了解悲哀,便不會了解快樂。—— 弗朗西斯·培根(英)我們生而不完美,我們所做的一切努力都是為了讓自己更加完美。什麼是完美?定義解釋為完備美好,沒有缺陷,是心理遐想的世界,現實中是不存在的,是人們渴望得到和追求的一種理念和動力,是存在思想中的。所以,完美是我們精神上的追求。現實世界,沒有絕對完美的人和事。學會接納自己,不論是過去還是現在。
  • 有一種智慧,叫做接受生活的不完美
    在我們的生活之中,好像總有這樣那樣讓自己不能滿意的地方,即使一個人經過努力和打拼,改變了自己的生活,過上了算得上幸福的日子,他的生活,也依然會有這樣那樣的不完美。看花自己對此有很深的體會,過去家庭還比較貧困的時候,一心只想著改變這種難熬的生活狀態,讓自己和父母能夠過得稍微富足一些,最起碼,逢年過節,想換一件衣服,想吃一頓大餐的時候,可以眼都不用眨一下就決定。
  • 如何接受自己的不完美,實現自信和快樂?
    那如何才能更加自信快樂:/1/ 從內心深處接受你自己接受自己的不完美,凡是那些思想成熟的人,往往都能適度的忍耐自己,他們知道每個人身上都有弱點,自己也不例外。喜歡並接受自己是每個人獲得健康自信的必要條件。凡事不要苛求自己。
  • 不完美是完美的一部分
    這是#叄拾而立#話題的第一篇原創文章 不完美是完美的一部分,為什麼要這麼說呢?那是因為所有人或者事情在通向完美的終點時,都要經歷不完美的前期磨鍊。 我最近在學畫畫,就對這一點感受頗深。其實每一幅讓你自己看著舒服的畫,都是在自己不斷的修改和修訂中完成的。
  • 你能接受不完美的自己嗎?
    每個人生來就不是十全十美的,都會有缺點和優點,可能不熟悉你的人接受不了不完美的你,但你一定要接受任何時候的自己,接受自己就是以一種溫暖、關愛、親切、寬容和體貼的態度對待自己。接受自己的前提是了解自己,大多數人會問,我自己我還不了解嗎仔細想想你真的了解自己嗎?
  • 澳媒:中國不完美,但又有哪國是完美的呢?
    【文/觀察者網 劉程輝】「中國不完美,但又有哪國是完美的呢?」當地時間19日,澳大利亞媒體《今日西澳》(WA today)以此為題刊發報導。《今日西澳》報導:中國不完美,但又有哪國是完美的呢?懷亞特表示,那些關於「澳大利亞應該只和擁有相同價值觀的國家」保持密切關係的說法「十分荒謬」。「中國不是一個完美的國家,但幾乎沒有國家是完美的。」懷亞特說。
  • 不完美,也是一種美
    物忌全勝,事忌全美,人忌全盛有位漁夫從海裡撈到一顆晶瑩圓潤的大珍珠,愛不釋手。但美中不足的是,珍珠的上面有一個小黑點,雖說不太顯眼,但是漁夫心裡總嘀咕著,如果不是這個小黑點,就會更值錢的。其實,有黑點的珍珠不過是白璧微瑕,正是其渾然天成不著痕跡的可貴之處,如同「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飾」,美在自然,美在樸實,美在真切。而漁夫想得到美的極致,在他消除所謂的不足的同時,美也消失在他過於追求完美的過程中了。其實,對於人來說,何嘗不是如此,當取得一定的成功的時候,要知道進退,否則,就有可能失敗。
  • 接受自己的不完美,你也可以
    走自己的路讓別人說去吧「你始終沒辦法和自己和解,接受不完美的自己。對於懶惰和情緒,接受和博弈,循環的矛盾著。如履薄冰,千瘡百孔。」接受不完美的自己,你也可以成為別人羨慕的人,開心的做自己吧! 你是不是羨慕別人擁有美貌,羨慕別人比你聰慧,羨慕別人有美滿幸福的家庭……而看自己啥都不如別人,是不是很沮喪,感覺生活並不是那麼美好,別灰心,你也有優點啊,不要總是拿別人的優點和你的缺點比啊,雖然我長的不好看,但是我很善良,單純,有愛心啊,幫助了別人我也可以從中得到樂趣啊!
  • 接納不完美的自己
    是的,對於安妮來說,每一天都有新的期待,新的驚喜,她不怕期待落空,因為她已經從期待中享受了一半的喜悅。很喜歡安妮在第五章節裡說的一句話:「如果你決定過得愉快,那你總能過得愉快。」深以為然,我們不能左右天氣,但我們可以決定自己的心情,生活很多時候不是那麼美好,但是我們可以樂觀地看待生活,努力去發現生活中的小幸運,用心過好當下的每一天。
  • 要懂得接納自己的不完美,接受平凡的自己
    人生沒有完美,更沒有常開不敗的花。總會在適時轉換一下自己的角色。無論是在工作中,還是在人生的前行階段。角色的轉換雖有些無奈,甚至有些傷感,但是我們無法阻擋。只有在平和的心態中不斷調整自己,接受與以往不同的現實,才能在過往與今昔的交錯中學會了坦然而淡定。正視自己和別人之間的不同,不把別人的起點當做自己的出發點,現在的自己只要比過去的自己優秀,就應該值得慶幸。你依然要努力,但不要妄自菲薄,也不要急功近利。承認別人也許比自己優秀,但也不要輕易就全盤否定自己。
  • 接納不完美的自己,才能過得更好
    每個人的身上不缺光芒,缺的是發現光芒的能力。很多人追求完美,但是不完美何嘗不是另一種完美呢。看到書中說,總是追求完美的人,常常會失眠,因為他總是不斷的反省自己、審視自己、調整自己。總希望在經歷中找到不足,改善自己的不足:今天這樣做是不是不合適?是不是不禮貌?
  • 龍珠超:完美自在極意悟空有多強?比魯斯和維斯,眼睛都睜不開
    龍珠超漫畫目前已經更新,面對強大可怕的魔羅,悟空爆發出完美的自在極意之力,以絕對的實力碾壓了魔羅。完美的自在極意悟空有多強呢?面對他的攻擊,即使是破壞神比魯斯和天使維斯,都睜不開眼睛!按照維斯所說的話,悟空領悟到了自在極意的真正力量!完美的自在極意有多強?反正之前風生水起的完美魔羅,沒有一點反抗的力量!
  • 龍珠超:完美自在極意悟空有多強?比魯斯和維斯,眼睛都睜不開!
    龍珠超漫畫目前已經更新,面對強大可怕的魔羅,悟空爆發出完美的自在極意之力,以絕對的實力碾壓了魔羅。完美的自在極意悟空有多強呢?面對他的攻擊,即使是破壞神比魯斯和天使維斯,都睜不開眼睛!
  • 正義之旅不能僅靠個人力量來完成。——《不完美的正義》
    雖是真人真事改編,《不完美的正義》很難不令人聯想到哈波李的小說《梅崗城故事》。兩個故事都發生在種族對立嚴峻的阿拉巴馬州,且同樣有見義勇為的律師,為了拯救陷入冤獄的死刑犯而不惜與公權力抗戰。《不完美的正義》是一場眾志成城的傳奇正義之旅不能僅靠個人力量來完成。這就是《不完美的正義》與其他法律電影的區別。這不是獨行俠的英雄故事,而是一心一意的人的傳奇。因此,影片中的主人公不是布萊恩,而是讓他收斂和困惑。沃爾特的遭遇徹底顛覆了布賴恩對正義的信任。
  • 「中國不完美,哪個國家又完美呢?」
    他主張對華建立一種尊重關係,支持「強固的貿易利益」。這番言論被解讀為是針對高調的(反華)聯邦議員安德魯·哈斯蒂。本·懷亞特西澳州長馬克·麥戈文及其政府2017年上任以來,一直對澳外交政策提出批評,向聯邦政府施壓,要求修補與中國的關係。懷亞特表示,認為澳應該「只同那些與我們價值觀相同的國家」保持緊密關係的主張,是荒謬的。
  • 完美日記不完美 前九個月虧損11.6億
    不同之處在於,完美日記有資本推動,有國貨替代的概念,有小紅書、快手等渠道種草的DTC模式(direct to customers,直面消費者)。完美日記是否能走出一條有別於露華濃的道路?完美日記成立於2017年,目前它已經有三個主打品牌:▲ 完美日記,彩妝為主,目前SKU有1363個;▲ 小奧汀,專注於彩妝,目前SKU有402個;▲ 完子心選,護膚為主,目前SKU有594個。
  • 2020版《大宋·東京夢華》以特別的方式完美收官!感慨!感謝!感動...
    演員們的堅持來自於他們渴望舞臺,渴望站在舞臺中央,但那些我們目光看不到的人又是怎樣的一種感情呢?有一種感情,是在聚光燈照不到的地方,有燈光師、特效師、服裝師、道具師的默默堅守。有一種感情,是晚會現場兩千多個座位的記憶,有一群人每天認真消殺清理,熟悉每一個座位的位置,每一個座位也都熟悉每位晚會服務部人的臉龐!有一種感情,是「您好」、「請出示您的門票」、「請進」一聲聲甜美的聲音下,數萬次的重複動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