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們沒有哭,便不會有笑。小孩一生下來便有哭的本領,後來才學會笑。所以一個人不先了解悲哀,便不會了解快樂。
—— 弗朗西斯·培根(英)
我們生而不完美,我們所做的一切努力都是為了讓自己更加完美。
什麼是完美?定義解釋為完備美好,沒有缺陷,是心理遐想的世界,現實中是不存在的,是人們渴望得到和追求的一種理念和動力,是存在思想中的。
所以,完美是我們精神上的追求。現實世界,沒有絕對完美的人和事。
學會接納自己,不論是過去還是現在。
如果曾經發生的事情或是現在有什麼事情讓你感到痛苦、難受、壓抑,而你一直浸在其中,不懂得如何抽身,如何結束這段痛苦的經歷,那麼,你的生活會一團糟,並且越陷越深。
你總是問自己「為什麼、為什麼、為什麼」,如果你能夠將注意力從「為什麼會這樣」,轉移到「我怎樣才能改變」上,學會接納曾經不完美的事情和不完美的自己,那麼,你又成長了一步。
不要過於追求完美的生活,因為世界上根本沒有完美的生活,也沒有完美的人生。
如果你過於追求完美,那麼現實和理想的差距越來越大的時候,你就會越來越失望。如果你能夠降低心理期待值,尋求一個平衡點,你的生活反而會越來越輕鬆。
過於追求完美的生活並不一定會給你帶來快樂。
困難並不可怕,可怕的是你不敢直面它。
我經常聽到有人說:「太難了,不會做,怎麼這麼難。」除非真的是不會,不管是經驗不夠還是水平達不到,他是真的不會做外,大多數的人不是不會做,而是不想做,懶得做。
如果遇到困難,能夠立即行動,找到解決它的辦法,不妥協,不放棄,直面困難,我想沒有什麼是能夠將你打敗的,你還怕不成功嗎?
不要過於在意他人給我們的評價。
生活已經很不容易了,如果我們還要在意他人給我們的評判,生活在他人給我們固定的條條框框裡,生活還有什麼樂趣可言?
「捨得」是一門哲學,也是一門藝術。
有「舍」才有「得」,有時候我們捨棄,是為了得到更多我們想要的。舍,除了捨棄我們不需要的東西外,更多的是一種態度,捨棄思想上、心靈上的包袱,讓我們更加從容的面對生活。
幸福是一種能力。
有能力過得幸福,過得快樂,也是一門技術。擁有積極樂觀的人生態度是能夠幸福生活的重要體現。周國平曾經說過:「幸福的能力需要靠人生覺悟來開發。」
回首過往,曾經發生的所有糟糕的事情,當時以為的天塌了,現在想想,其實也沒有那麼可怕。我們需要感謝過往帶給我們的那些挫折,是它讓我們長大,變得成熟。
感謝不完美的生活,不完美的自己,其實不完美也是一種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