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朝官員上朝戴的帽子為啥有兩個長耳朵?設計者真是別出心裁
相信很多人看古代電視劇的時候,都會發現一個很有意思的事情,那就是只有宋代上朝時官員們的帽子是長了兩個長長的耳朵。每次他們並排站,我都擔心他們會扎到隔壁的同僚。
其實,這種形狀怪異的帽子還有個奇怪的名字,叫做長翅帽,這種帽子傳聞是宋太祖趙匡胤發明的,兩個長耳朵是為了更好管理朝堂的紀律。
難道這兩個「長長的耳朵」對管理朝堂紀律有所影響?下面讓我們深入了解一下這頂如此有特色的帽子。
趙匡胤精心設計「長翅帽」
大家都知道,趙匡胤之所以能登場皇位,其實是通過陳橋兵變、黃袍加身才登基為皇的,說白了,他的江山不像唐高祖李淵一樣自己打下來的,而是通過發動兵變奪來的。
既然如此,趙匡胤這個老頭子自然非常注意別人對他的看法。剛開始,趙匡胤每次要頒布新政令的時候,下面的官員都會交頭接耳,並不像電視劇裡的那種「正襟危站」的感覺。
趙匡胤聽到這些議論聲,他會懷疑這些人是在討論國事呢還是在討論自己,但他又不能明面禁止官員們說話,所以他一度特別憋屈。
所以趙匡胤為了讓自己能夠舒坦一點,便想出了改變官帽的方法來治治這些大臣們上朝喜歡交頭接耳的壞習慣。因為當時上朝各位官員站的距離比較近,這也方便他們交頭接耳,就跟我們學生時代跟同桌說悄悄話一樣。所以,趙匡胤在管帽的形制上加了一尺多長的「翅膀」,這些翅膀是用鐵片、竹子製造二胡層,兩邊加起來兩尺多長,也就是差不多八九十釐米的樣子。
這樣的距離就跟我們之前排隊安全距離差不多了,不要說悄悄話,如果站的太近,就是輕微搖搖頭都會打到隔壁,所以戴著長翅帽的官員們就會離得蠻遠。
趙匡胤自從改良這些官帽後,杜絕了官員們上朝時交頭接耳的現象,自然心裡舒坦多了。其實趙匡胤就算不改這些官帽,而直接命令大臣們上朝時保持安靜也是可以的。畢竟在討論國家大事的朝堂之上,這麼嚴肅的場合,竊竊私語已經是一種藐視皇權、大不敬的行為,完全能夠取締官位。
不過趙匡胤改帽子這招確實也是妙計,整頓了朝堂的紀律,還提高了對政事的討論效率,這一舉兩得。
趙匡胤在官帽上加兩個長耳朵完全是因為他性格多慮
上面也跟大家說了,趙匡胤並不是用正常途徑登基的,再加上他剛剛即位,自然統治不是很穩定,原本性格多慮的他,肯定會忍不住去猜測大臣們對他的看法。
你知道趙匡胤多慮到什麼程度嗎?他連自己餓了想吃牛肝都不敢對別人說。趙匡胤有一次外出打獵,因為打獵完回宮已經很累了,所以他很早就食用了晚膳睡覺。但是到了半夜,早吃飯的趙匡胤自然肚子餓了,下床找東西吃。
這時候侍候在門外的人就走進來問趙匡胤想吃什麼,因為這是趙匡胤第一次半夜用膳,所以大家也沒什麼準備。
當趙匡胤說想吃什麼的時候,他又支支吾吾的,最後索性說不餓了,讓太監退下。後來等皇后進屋,才把趙匡胤想吃的東西問了出來。
原來趙匡胤只是想吃一次牛肝,因為這是當時他被敵軍圍困,糧食缺乏,將軍石中信衝出重圍給他送去的食物。這讓趙匡胤一直難以忘懷,但是他害怕大臣們會用此做文章。因為在古代,牛是農業非常重要的動物。如果讓御膳房知道皇上喜歡吃牛肝,每天肯定有一頭牛會因為他的喜好而喪生。
如果有一些想博得他歡心的官員們,為了尋找到更多的牛,在民間強取豪奪的話,會有很多老百姓遭受無妄之災,宋朝的農業也會因此受到打擊。
不得不說,趙匡胤的性格確實太多慮了,因為一個牛都能夠揣測大臣這麼多的想法。這就更不用說,在朝堂之上大臣們竊竊私語了,這趙匡胤不懷疑到底才怪呢。所以,「長翅帽」的出現也是情有可原的。
其實除了官員們,連趙匡胤自己也戴上了這個奇特的「長翅帽」
自從秦始皇發明統治者專用的「冕旒」之後,這種有流蘇的帽子一直在歷朝歷代沿用。因為古代等級色彩比較濃厚,所以皇上和大臣們戴的帽子是不一樣的。
可以說,官帽是區分官員等級的一個重要特徵,哪怕不認識對方,也能夠從戴的官帽分辨出對方的身份地位。
既然古代這麼看重等級區分,趙匡胤為什麼跟大臣們一同戴上長翅帽呢?其實這跟宋朝統治者的治國理念有很大關係了。
自從漢武帝「獨尊儒術、罷黜百家」以來,儒家思想被認為是古代朝廷的正統思想,這自然也被唐宋統治者所吸收。宋朝還出現了程朱理學,讓宋人們尊崇「皇帝與士大夫共治天下」的理念。
要做到這一點,趙匡胤自然要起到一個表率作用,戴上跟大臣們類似的長翅帽,這樣可以彰顯出士大夫階級的地位。
不僅如此,唐朝的藩鎮之亂也給趙匡胤提供了借鑑,所以他採取重文輕武的措施,對有治國能力但沒有領兵能力的士大夫們格外器重,跟隨他的那些武將都一一「杯酒釋兵權」。
所以,士大夫階層在宋代得到了空前的重視,包括以後繼位的皇上們,都沒有違背宋太祖留下的遺訓,在朝堂上戴上長翅帽,為的就是彰顯「和士大夫共同治理天下」的理念。
戴帽子這一點做到做到位的就是我們的宋仁宗,他所戴的帽子不像趙匡胤等人還特意經過改良,他的帽子完全就跟官員們一模一樣。
雖然說,趙匡胤對帽子的改制對朝堂進行了更好的管理,但是從這個舉措透露出來的重文輕武的思想是不正確的。從後世「靖康之恥」就能看出宋朝對官員重視方面過於極端化,畢竟平衡發展才是上上之道。
不過趙匡胤在統一全國、消除中唐以來造成地方割據的動亂因素等方面做出了極大的功績,可以說,從宋代開始,後世的統一王朝再也沒有出現過分裂割據的局面,這完全都是我們宋太祖趙匡胤的功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