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朝官員上朝時的帽子為什麼有兩個長耳朵,這個有什麼作用?

2020-12-22 小林子家常事

宋朝官員上朝戴的帽子為啥有兩個長耳朵?設計者真是別出心裁

相信很多人看古代電視劇的時候,都會發現一個很有意思的事情,那就是只有宋代上朝時官員們的帽子是長了兩個長長的耳朵。每次他們並排站,我都擔心他們會扎到隔壁的同僚。

其實,這種形狀怪異的帽子還有個奇怪的名字,叫做長翅帽,這種帽子傳聞是宋太祖趙匡胤發明的,兩個長耳朵是為了更好管理朝堂的紀律。

難道這兩個「長長的耳朵」對管理朝堂紀律有所影響?下面讓我們深入了解一下這頂如此有特色的帽子。

趙匡胤精心設計「長翅帽」

大家都知道,趙匡胤之所以能登場皇位,其實是通過陳橋兵變、黃袍加身才登基為皇的,說白了,他的江山不像唐高祖李淵一樣自己打下來的,而是通過發動兵變奪來的。

既然如此,趙匡胤這個老頭子自然非常注意別人對他的看法。剛開始,趙匡胤每次要頒布新政令的時候,下面的官員都會交頭接耳,並不像電視劇裡的那種「正襟危站」的感覺。

趙匡胤聽到這些議論聲,他會懷疑這些人是在討論國事呢還是在討論自己,但他又不能明面禁止官員們說話,所以他一度特別憋屈。

所以趙匡胤為了讓自己能夠舒坦一點,便想出了改變官帽的方法來治治這些大臣們上朝喜歡交頭接耳的壞習慣。因為當時上朝各位官員站的距離比較近,這也方便他們交頭接耳,就跟我們學生時代跟同桌說悄悄話一樣。所以,趙匡胤在管帽的形制上加了一尺多長的「翅膀」,這些翅膀是用鐵片、竹子製造二胡層,兩邊加起來兩尺多長,也就是差不多八九十釐米的樣子。

這樣的距離就跟我們之前排隊安全距離差不多了,不要說悄悄話,如果站的太近,就是輕微搖搖頭都會打到隔壁,所以戴著長翅帽的官員們就會離得蠻遠。

趙匡胤自從改良這些官帽後,杜絕了官員們上朝時交頭接耳的現象,自然心裡舒坦多了。其實趙匡胤就算不改這些官帽,而直接命令大臣們上朝時保持安靜也是可以的。畢竟在討論國家大事的朝堂之上,這麼嚴肅的場合,竊竊私語已經是一種藐視皇權、大不敬的行為,完全能夠取締官位。

不過趙匡胤改帽子這招確實也是妙計,整頓了朝堂的紀律,還提高了對政事的討論效率,這一舉兩得。

趙匡胤在官帽上加兩個長耳朵完全是因為他性格多慮

上面也跟大家說了,趙匡胤並不是用正常途徑登基的,再加上他剛剛即位,自然統治不是很穩定,原本性格多慮的他,肯定會忍不住去猜測大臣們對他的看法。

你知道趙匡胤多慮到什麼程度嗎?他連自己餓了想吃牛肝都不敢對別人說。趙匡胤有一次外出打獵,因為打獵完回宮已經很累了,所以他很早就食用了晚膳睡覺。但是到了半夜,早吃飯的趙匡胤自然肚子餓了,下床找東西吃。

這時候侍候在門外的人就走進來問趙匡胤想吃什麼,因為這是趙匡胤第一次半夜用膳,所以大家也沒什麼準備。

當趙匡胤說想吃什麼的時候,他又支支吾吾的,最後索性說不餓了,讓太監退下。後來等皇后進屋,才把趙匡胤想吃的東西問了出來。

原來趙匡胤只是想吃一次牛肝,因為這是當時他被敵軍圍困,糧食缺乏,將軍石中信衝出重圍給他送去的食物。這讓趙匡胤一直難以忘懷,但是他害怕大臣們會用此做文章。因為在古代,牛是農業非常重要的動物。如果讓御膳房知道皇上喜歡吃牛肝,每天肯定有一頭牛會因為他的喜好而喪生。

如果有一些想博得他歡心的官員們,為了尋找到更多的牛,在民間強取豪奪的話,會有很多老百姓遭受無妄之災,宋朝的農業也會因此受到打擊。

不得不說,趙匡胤的性格確實太多慮了,因為一個牛都能夠揣測大臣這麼多的想法。這就更不用說,在朝堂之上大臣們竊竊私語了,這趙匡胤不懷疑到底才怪呢。所以,「長翅帽」的出現也是情有可原的。

其實除了官員們,連趙匡胤自己也戴上了這個奇特的「長翅帽」

自從秦始皇發明統治者專用的「冕旒」之後,這種有流蘇的帽子一直在歷朝歷代沿用。因為古代等級色彩比較濃厚,所以皇上和大臣們戴的帽子是不一樣的。

可以說,官帽是區分官員等級的一個重要特徵,哪怕不認識對方,也能夠從戴的官帽分辨出對方的身份地位。

既然古代這麼看重等級區分,趙匡胤為什麼跟大臣們一同戴上長翅帽呢?其實這跟宋朝統治者的治國理念有很大關係了。

自從漢武帝「獨尊儒術、罷黜百家」以來,儒家思想被認為是古代朝廷的正統思想,這自然也被唐宋統治者所吸收。宋朝還出現了程朱理學,讓宋人們尊崇「皇帝與士大夫共治天下」的理念。

要做到這一點,趙匡胤自然要起到一個表率作用,戴上跟大臣們類似的長翅帽,這樣可以彰顯出士大夫階級的地位。

不僅如此,唐朝的藩鎮之亂也給趙匡胤提供了借鑑,所以他採取重文輕武的措施,對有治國能力但沒有領兵能力的士大夫們格外器重,跟隨他的那些武將都一一「杯酒釋兵權」。

所以,士大夫階層在宋代得到了空前的重視,包括以後繼位的皇上們,都沒有違背宋太祖留下的遺訓,在朝堂上戴上長翅帽,為的就是彰顯「和士大夫共同治理天下」的理念。

戴帽子這一點做到做到位的就是我們的宋仁宗,他所戴的帽子不像趙匡胤等人還特意經過改良,他的帽子完全就跟官員們一模一樣。

雖然說,趙匡胤對帽子的改制對朝堂進行了更好的管理,但是從這個舉措透露出來的重文輕武的思想是不正確的。從後世「靖康之恥」就能看出宋朝對官員重視方面過於極端化,畢竟平衡發展才是上上之道。

不過趙匡胤在統一全國、消除中唐以來造成地方割據的動亂因素等方面做出了極大的功績,可以說,從宋代開始,後世的統一王朝再也沒有出現過分裂割據的局面,這完全都是我們宋太祖趙匡胤的功勞。

相關焦點

  • 宋朝官員的帽子上,為什麼有兩個長長的帽翅?
    說起宋朝官員的帽子為什麼有兩個「長耳朵」的話題,往往就會聽到這樣一種說法。話說宋朝開國皇帝趙匡胤在和兄弟們聯手篡了前朝後,建立宋朝並黃袍加身榮登大寶。但開國大將們,一時間還沒有緩過神,上朝時總是小聲私語。
  • 為何宋朝官員帽子都是長翅帽?有什麼講究
    宋朝的官帽兩邊有兩根筆直的翅膀,官做得越大,那麼這兩邊的翅膀就越長,皇帝帽子的翅膀是最長的。 那麼這種兩邊長翅膀的帽子,是怎麼來的呢?難道真的像高空走鋼絲,手裡提溜著一根長木管,是為了保持平衡嗎?
  • 烏紗帽:古代官員的標誌性裝飾
    我們在看古裝電視劇的時候經常會聽到一些類似小心丟了你的烏紗帽之類的說法一般都是拿它來指代官員。那麼關於烏紗帽除了這個名字,不知道各位朋友還了解多少呢?今天我就跟大家一起聊聊關於烏紗帽的知識。烏紗帽樣式宋朝趙匡胤時期在帽子的兩邊加上了「長翅」,目的是為了防止官員在上朝時交頭接耳,還在帽子上裝飾不同的花紋用於區分官階的大小。
  • 宋朝官帽上的兩根長翅有什麼用途?是誰發明的?為何皇帝也要戴?
    除了這種流蘇帽讓人印象深刻,大家可能還注意到了宋朝有一種「長翅帽」也讓人耳目一新。這種帽子的兩邊延伸出了兩根長長的翅膀,一不小心就會戳到旁人,走路還要非常小心才行,不然戴這種烏紗帽的官員哪天一不留神就把旁邊的哪位領導戳中了可就尷尬了。如此看來,這種「長翅帽」著實不太實用,那為什麼宋朝如此流行這種帽子呢,是誰發明的這玩意兒呢?他到底有什麼神奇功能。
  • 宋朝官員為何年到70也不願退休?只因宋朝體制的諸多弊端
    宋朝的退休制度1、七十歲就要退休一個人一生的黃金年華總是有限的,無論是做什麼工作,總有做不動的一天,因此退休制度是送走舊人,迎來新人繼續做事情的完善制度,可以保持事情、項目的更替運轉。提出了士大夫七十歲可以退休了,致仕就是官員結束自己的仕途的意思,為國家工作一輩子,是時候可以退休恩養了。這個制度對後來的王朝都有很大的參考意義,許多統一的大王朝例如漢、唐、宋元都遵循了這樣的規定,一些官員在七十歲如果願意退休都可以獲得退休,甚至提前退休也可以獲得批准。
  • 饑荒海難海盜船長幸運帽子有什麼用 船長帽作用
    饑荒海難海盜船長幸運帽子有什麼用?今天小編給大家帶來了饑荒海難海盜船長帽子作用。饑荒海難最近剛剛增加了海盜船長這個人物,船長有一個幸運帽子大家都不知道有什麼用,下面就跟小編一起來看看饑荒海難海盜船長帽子的作用吧!船長的幸運帽子無敵的存在
  • 秦朝的髮簪美觀,三國的發冠文雅,宋朝的官帽為什麼多了一對翅膀
    之後髮簪不怎麼用了,明代有了烏紗帽,清朝相比元朝又多了頂戴花翎。不過,有一個朝代的帽子是最有意思的,帽子兩段都有一道長長的翅膀。這個帽子就是宋朝的官帽——長翅帽。宋朝的官帽為啥是這種樣子的呢?印象中的朝堂,在上邊的時候大家都跟站軍姿一樣整整齊齊地站在那裡。
  • 八路軍帽子上的兩粒扣有什麼作用?看完才明白有多高明
    說到八路軍大家可能會有些好奇,為什麼八路軍的軍帽上會有兩粒扣子呢?這有什麼象徵意義嗎?這裡告訴你答案。 而且其中的玄機只有老兵才知道,看完你才明白這個設計究竟有多高明。
  • 日軍帽子後面像尾巴布條到底是什麼?雖然很醜,卻有很大的作用
    但是生活在和平年代的我們,往往會被影視作品所誤導,認為日本人都是傻裡傻氣的,帶的帽子也特別醜!而在現實生活當中,日本人的帽子卻是很精緻的,就以當時日本軍人帽子後面有兩顆像尾巴一樣的布條來說,雖然很醜,但是卻有很大的作用。第一,保護士兵。當然了,在此所說的保護士兵指的並不僅僅是帽子後面兩個布條,這種布條狀的帽子,主要的使用對象是最基層的一線士兵。
  • 古代,官員工資最高與最低的朝代分別是哪兩個?這個朝代千萬別待
    就拿白居易這個我們都比較熟悉的唐朝大文豪來舉例,在他擔任賓客分司期間,享受到的待遇是「俸錢八九萬,給受無虛月」,注意這還只是他擔任太子賓客時的待遇。等到老白混到了太子少傅時,他的工資待遇已經高的離譜了,「月俸百千官二品,朝廷僱我作閒人」。正因白居易享受著高薪,所以,他才有閒錢在退休時在洛陽購置一座大宅子養老。
  • 古代帝王帽子前的「帘子」有什麼作用?別小看它,裡面的學問挺深奧
    想必大家在古裝電視劇當中,或者在歷代帝王的畫像當中,都看到皇帝的帽子上有一個門帘,但電視劇裡從未對此有過特別解說,那麼皇帝帽子前面的門帘到底有什麼作用呢?其實很多人以為是為了顯示帝王家的神秘,所以才安了一個帘子,但別小瞧了這個帽子,裡面的門帘裡面學問還挺多的。
  • 人靠衣裝馬靠鞍,古代官員們的衣著都代表了什麼含義
    佩戴什麼樣的衣著,戴什麼樣的帽子,那都是有詳細規定的。當時能從一個官員穿什麼樣的衣服,看出官員的身份高低。比如唐朝三品以上的官員穿紫袍配金魚符袋,五品以上穿紅袍配銀魚符袋,六品以下穿綠袍,不配魚符袋。上面這個設定在後來宋朝元朝的時候也基本的沿用著。
  • 宋朝宣撫使的職權都有什麼?權力一步步擴張,終成地方首腦
    宋朝宣撫使 兩宋時期的宣撫使制度時置時廢,前後斷斷續續延續了數百年之久,直至其後的明清諸代仍保留有此官職,可見其職能的重要性。儘管宣撫使的設立有著先天不足,後天失調的缺陷,但其在宋代發揮著的重要作用仍是不可置否的。下面,本文將從宣撫使的始置時間、設置緣由、具體職能為切入點,來詳細論述宋朝的宣撫使制度。 淵源——起於唐並行於宋 中國古代宣撫使制度的起源,從文獻記載來看,唐代之前不見於史籍,遣使賑災在唐代不但是一項經常化的制度,也是一項規範化的制度。
  • 為什麼日本軍帽旁邊掛兩個布條?雖然看起來猥瑣,但其實大有講究
    不知道你們注意沒有,日本的軍帽旁邊經常掛著兩塊布,和豬八戒的兩個大耳朵差不多,配合上日本人矮小的身材,跑起來讓人感覺非常的猥瑣。相信日本人也知道這樣不好看,那麼為什麼日本軍帽旁邊掛兩個布條?雖然看起來猥瑣,但其實大有講究。首先在作戰中,帽子旁邊兩塊布是非常礙事的,有時候還會遮擋住視線,也擋不住子彈,看起來沒一點作用。
  • 穩定地方財政的基石——宋朝公使庫研究
    隨著宋朝正全的逐漸穩定,公使庫的職責範圍也在不斷地變得多樣化,從宋仁宗時期開始,公使庫逐漸開始顯露出經營的性質,主要原因是因為地方經費供應不足,地方就開始利用公使庫進行買賣生意,賺取辦公經費,知道南宋滅亡,這個職能都一直存在。地方政府對於公使庫的管理起著重要的作用,極大程度的促進了公使庫制度的完善和發展。
  • 宋朝官帽兩邊的長翅有啥用?誰研究發明的?連皇帝也必須戴
    宋朝皇帝為了維護朝堂秩序,突發奇想,發明了兩根帶著嘗試的官帽。對此大家都很好奇,這兩根長翅有啥作用?到底是哪個宋朝皇帝發明的?同樣皇帝本人為啥也得戴?宋朝官帽上的兩根長翅作用是啥?宋朝作為中國歷史上最富有的一個朝代,當時當官的人穿的很不錯,但就是官帽讓人覺得非常難以接受。
  • 八路軍帽子上的兩粒扣子有什麼作用?看完就明白有多高明了
    和日軍裝備相比,八路軍的裝備非常落後,連頭盔都沒有,上戰場就是一頂帽子,在帽子上兩顆扣子算是八路軍的標誌,那麼八路軍帽子上的兩粒扣有什麼作用或者意義?看完你就知道有多高明了。 在需要放下帽耳的時候,八路軍士兵只需要將系上的扣子解開就可以了,帽耳的作用非常大,在寒冷的時候將帽耳放下來,那麼就能夠遮住臉部防止凍傷,同時也能起到保暖的作用,等天氣熱了再系上就可以了
  • 兩個宋朝的冷知識:龍袍為什麼是紅色,宋體字是宋朝的麼
    一、宋朝的龍袍為什麼主要是紅色的黃色的龍袍主要是明清兩代,明朝的龍袍是土黃色,清朝的龍袍是明黃色,取的主要是大地的顏色。但在之前龍袍可不一定是黃色的,比如秦朝是黑色。龍袍顏色的背後,有一個五德終始理論,由戰國學者鄒衍提出。鄒衍認為,五帝時代是土德,土對應的顏色是黃色。後來五帝被夏朝終結,木克土,所以夏朝是木德,木對應的顏色是青色,因此夏朝的君主的衣服以青色為主。
  • 保持社交距離靠帽子《清平樂》中宋人服飾也挺潮
    隋唐時期,幞頭內襯巾子(一種薄而硬的帽子胚架),就是說在幞頭的裡面用一個帽子架,支撐幞頭,或者說給幞頭固定形狀,這種樣式在唐代陶俑中有很多。幞頭系在腦後的兩根帶子,稱為幞頭腳,隨著這兩根帶子的加長,名稱由開始的「垂腳」、「軟腳」,變成了「長腳羅幞頭」。到了宋代,幞頭成了宋代男子的首服,除祭祀典禮、隆重朝會需要冠冕之外,一般都戴幞頭。宋代的幞頭已脫離巾帕演變成了帽子。
  • 宋朝官員為什麼於熱衷公款吃喝且屢禁不止
    歷史是什麼:是過去傳到將來的回聲,是將來對過去的反映。——雨果 宋時,地方因開展公務而舉行的宴飲活動十分常見,屬於國家政務運作之例行事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