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仁宗也需要戴長翅帽?為何宋朝官員帽子都是長翅帽?有什麼講究

2020-12-27 騰訊網

宋朝的官帽兩邊有兩根筆直的翅膀,官做得越大,那麼這兩邊的翅膀就越長,皇帝帽子的翅膀是最長的。

那麼這種兩邊長翅膀的帽子,是怎麼來的呢?難道真的像高空走鋼絲,手裡提溜著一根長木管,是為了保持平衡嗎?

當然沒有這麼簡單,要是為了保持平衡,把兩邊的翅膀去掉,反而更加輕巧。這種設計,其實是有歷史淵源的。

帽翅主要是從唐朝演化而來。

最初我們祖先的腦袋是不用戴帽子的,可是總不能披頭散髮吧?所以在商朝時期,除了用一根繩子繫著頭髮以外,大家還想到了用頭巾。

所謂的頭巾,和現在我們能看到的方巾是一樣的,主要就是把一頭烏黑的長髮給裹挾起來,這就是最初的帽子。

此後逐漸有人開始在腦袋上下功夫,將這種方巾規模化生產。後來發現方巾還是沒有那麼方便,畢竟每次都要拆下來,再綁起來,於是帽子便問世了。

帽子是非常方便的,要用就直接戴在頭上,不用就可以丟在一邊。

到了北周時期,也就是隋王朝前夕,周武帝宇文邕對帽子做出了改進。

他將帽子做了初步改良,也就出現了有兩邊翅膀的帽子

。等到了唐朝以後,螺旋槳似的帽子逐漸出現,而且帽子的形狀也逐漸硬殼化。

唐朝的皇帝非常喜歡螺旋槳似的帽子,兩邊的帽翅是向下垂著的,這就比較接近宋朝的官帽了。

五代時期基本上也是沿用了唐朝的帽子,不過五代的皇帝都忙著去打仗了,對帽子也沒有進一步的改革,這項重任就落在了宋朝皇帝身上。

趙匡胤為何對長帽翅情有獨鍾?

長帽翅其實就是趙匡胤時期發明的產物,他對這玩意兒情有獨鍾,並不是因為戴上這帽子就能高空走鋼絲,而是另有他用。

皇帝考慮的事情,自然是跟普通老百姓不一樣。他想到的是,如何保證自己的皇權,具有不可替代性。

最初建國的時候,宋朝的這幫大臣,總喜歡交頭接耳說悄悄話。

這在趙匡胤看來,是一件非常危險的事情,畢竟當年他就是在跟手下人說悄悄話的時候,把後周的江山給奪走了。

而且官職越高的人,說悄悄話就越危險。

為此趙匡胤左思右想,就想出了這麼一個餿主意,讓百官們都帶著這種長翅帽。

官位越高,那翅膀就越長,這樣就沒辦法左右晃動交頭接耳了。

為了起到表率作用,趙匡胤身先士卒,自己的帽子翅膀是最長的一個。

而且宋朝管帽上的帽翅甩起來打在人臉上還真的比較疼,為此這就杜絕了臣子們在談論朝政的時候,互相交換意見。

每個人的想法,都必須要出自自己的態度,如果大家交換了意見,基本上朝中就只剩下了一種聲音了。

如果朝廷只剩下了一種聲音,那說明皇帝肯定是昏聵無能的,畢竟他連手下人串聯的事情都沒辦法搞定。

長翅帽可以保證官員的威儀。

其實我們仔細想想,做官的一般都是正襟危坐的,那麼怎麼去保證每個人都能夠正襟危坐呢?其實這是很困難的一件事。

畢竟有些人天生多動症,喜歡這也撓撓那也抓抓,就是沒辦法安穩做好。為了克服這些情況,其實長翅帽也是做出了一定貢獻的。

因為戴著這種帽子,腦袋就不能隨意晃動了。過去朝中這幫官員們,那都是跟隨趙匡胤出生入死的好兄弟,他們自然是比較放肆。在朝堂之上是打打鬧鬧,完全沒有紀律性。

這哪裡像個皇帝上朝的景象呢?這簡直就是梁山好漢聚會的地方。為此趙匡胤想破腦袋,終於想了這麼一個辦法,他命人做了這種長翅帽以後,情況就不同了。

因為戴著這種帽子,大家不能嘻嘻哈哈打鬧了,稍微轉個頭,就能把前後兩個人的腦袋給打了,時間長了還不打起來?

皇帝賞賜的東西,又不能說脫下來不戴算了,除非你不想做官了。久而久之,朝中的紀律也就嚴明了起來,官員的威儀也就樹立了起來。

總結:兩邊的翅膀,在北宋中期做了改革。

這種帽子的確有不少好處,可是也有個壞處,就是刷洗起來很不方面,一邊一米的大帽子,是很難刷洗的。

為此到了北宋中期的時候,帽子兩邊的翅膀是可以摘下來的。這樣一來帽子不光上朝的時候可以戴,下了朝也是可以戴的。下朝以後,未免打到別人,所以就把雙翅給摘了,還方便拆洗。

相關焦點

  • 宋朝官帽上的兩根長翅有什麼用途?是誰發明的?為何皇帝也要戴?
    ——《離婁章句上》對古裝宮廷劇比較感興趣的朋友會很容易發現,歷朝歷代的皇帝大臣他們的穿衣打扮並非一成不變,雖然大體上都是根據上下尊卑來設計的各種服飾用品,但在很多小細節上又有所差異。今天就來說一下封建帝王臣子所戴的帽子。
  • 宋朝官員上朝時的帽子為什麼有兩個長耳朵,這個有什麼作用?
    宋朝官員上朝戴的帽子為啥有兩個長耳朵?設計者真是別出心裁相信很多人看古代電視劇的時候,都會發現一個很有意思的事情,那就是只有宋代上朝時官員們的帽子是長了兩個長長的耳朵。每次他們並排站,我都擔心他們會扎到隔壁的同僚。
  • 秦朝的髮簪美觀,三國的發冠文雅,宋朝的官帽為什麼多了一對翅膀
    中國古代和朝代官帽基本都是都用來束髮和固定頭髮的。用髮簪固定頭髮,然後戴上官帽。秦朝官帽比較低,髮簪花紋樣式美觀。三國時期以發冠為主。唐朝事情的樣式好像拖著兩條兔子耳朵,有點可愛。之後髮簪不怎麼用了,明代有了烏紗帽,清朝相比元朝又多了頂戴花翎。不過,有一個朝代的帽子是最有意思的,帽子兩段都有一道長長的翅膀。這個帽子就是宋朝的官帽——長翅帽。
  • 宋朝官員的帽子上,為什麼有兩個長長的帽翅?
    大家或許都有留意到前段時間上映的《清平樂》中,王凱飾演的宋仁宗趙禎,頭上的帽子上左右兩端就有那麼兩條長長的「耳朵」?當時大家是否反問過或是疑問過,兩邊這麼長的「耳朵」到底是誰發明的?生活當中是否真的方便?又是否像流傳那樣,是趙匡胤為了在朝堂上的威嚴臨時想出的防止大臣交頭接耳所為?
  • 宋朝官帽兩邊的長翅有啥用?誰研究發明的?連皇帝也必須戴
    宋朝皇帝為了維護朝堂秩序,突發奇想,發明了兩根帶著嘗試的官帽。對此大家都很好奇,這兩根長翅有啥作用?到底是哪個宋朝皇帝發明的?同樣皇帝本人為啥也得戴?宋朝官帽上的兩根長翅作用是啥?宋朝作為中國歷史上最富有的一個朝代,當時當官的人穿的很不錯,但就是官帽讓人覺得非常難以接受。
  • 為何大清兩百多年,只有7個人獲得?
    我們看影視劇也都知道,尤其是明清的,明清官員的官服上有一塊補子。  頂珠  我們經常可以在影視劇中看到,皇帝大怒的時候,對官員說:「摘掉他的烏紗帽」,烏紗帽就是官員戴的帽子,這起源於春秋時期的冠禮。春秋戰國時,一個人成年的時候,要舉行冠禮,後來就一直延續了下來。  漢朝時候的官員流行戴長冠,長冠是用竹皮編制的。魏晉流行「羽扇綸巾」。
  • 《清平樂》魏國大長公主歷史上是誰?為何大家都對她稱讚有加?
    《清平樂》魏國大長公主歷史上是誰?為何大家都對她稱讚有加?文/無計讀史觀看《清平樂》至今的觀眾們一定對劇中的魏國大長公主有印象,雖然她的出場並不多,但是每次都是被眾星捧月,連宋仁宗都對她禮遇有加十分尊重。大長公主說話極其有分量,她之前就告誡過宮內婢女不要妄想攀附皇帝飛上枝頭,眾人也都信服,她為何有如此大的威信呢?
  • 宋朝官員為何年到70也不願退休?只因宋朝體制的諸多弊端
    宋朝的退休制度1、七十歲就要退休一個人一生的黃金年華總是有限的,無論是做什麼工作,總有做不動的一天,因此退休制度是送走舊人,迎來新人繼續做事情的完善制度,可以保持事情、項目的更替運轉。提出了士大夫七十歲可以退休了,致仕就是官員結束自己的仕途的意思,為國家工作一輩子,是時候可以退休恩養了。這個制度對後來的王朝都有很大的參考意義,許多統一的大王朝例如漢、唐、宋元都遵循了這樣的規定,一些官員在七十歲如果願意退休都可以獲得退休,甚至提前退休也可以獲得批准。
  • 宋仁宗:神奇的皇帝,什麼都不會,卻讓宋朝輝煌了四十多年
    重教育、重科學,經濟發展飛速,官員政治立場明確,沒有很嚴重的濫權的情況,在諸多的帝王當中其中有一位帝王,文韜武略、才學算不上太頂尖,但是他謙遜有禮,讓天下有才之人願意追隨著他,共同成就一番事業。他就是宋仁宗趙禎,坊間對他的傳聞有很多,「狸貓換太子」的典故,也是出自於這位主角的,至今人們都用這段典故比喻一些人和事。
  • 清平樂:唐朝公主權傾朝野,為何宋朝公主「有名無權」,受制於臣?
    但是到了宋朝公主的權力不僅被壓制了,甚至在政治上失去了話語權,甚至是宋代宋仁宗最喜愛的兗國公主也都沒有任何政治權力。宋朝的公主都貴而不嬌,與宮廷政治絕緣,這一巨大反差的背後掩藏著宋代朝廷對公主政策的改變。
  • 沒有雄才大略為何評價很高?其實宋仁宗想不仁都難
    徽宗確實是天才的藝術家,琴棋書畫無不精通,但許多人未必知道,仁宗其實也是一名頗有才情的藝術家。他從小就喜歡繪畫,書法造詣不輸宋徽宗。他還通曉音律,會作曲,寫過樂理方面的論文。然而,不管是在宋朝的文藝圈內,還是在長時段的藝術史上,宋仁宗都籍籍無名。說起古代的盛世,人們腦海中出現的也是唐明皇的「開元盛世」、清前期的「康雍乾盛世」。
  • 千古第一仁君宋仁宗:宋朝在位時間最長的皇帝 為何將皇位傳給了養子?
    千古第一仁君宋仁宗:宋朝在位時間最長的皇帝 為何將皇位傳給了養子?時間:2020-09-24 13:59   來源:趣歷史   責任編輯:沫朵 川北在線核心提示:原標題:千古第一仁君宋仁宗:宋朝在位時間最長的皇帝 為何將皇位傳給了養子?
  • 皇帝的女人紅杏出牆,其他朝代都是殺無赦,唯獨宋朝處理最人性化
    其中,那些不能忍受孤獨的女人也將不可避免地紅杏出牆,給皇帝戴上一頂「綠色的帽子」。北宋的宋仁宗就戴過這樣的帽子,而且帽子不止一個。劉妃是給宋仁宗戴「綠色帽子」的第一人。為了度過寂寞難熬的日子,劉妃偷偷地與一個神秘的人勾搭在一起,這個人曾私下進入宮殿,向皇帝求助,具體讓皇帝幫他什麼事情不為人知。
  • 比宋仁宗低調得多的宋朝皇帝,敢向特權宣戰,離成功僅一步之遙
    這部電視劇讓宋仁宗趙禎成為了「網紅」!而部分宋史學者或歷史愛好者還將宋仁宗在位的42年稱為「中國歷史上最好的40年」。 事實真的如此嗎? 從正面意義看。宋仁宗統治時期人才濟濟,唐宋八大家當中就有六位成就於宋仁宗時期。
  • 《清平樂》中特用心的著裝細節,看著卻很礙眼,宋朝人如此淺薄?
    《清平樂》劇組也的確很用心,服道化堪稱一流,大到宋仁宗出席大朝會時所穿的通天冠服、曹皇后行冊封禮時頭上戴的鳳冠,小至宮中日常用的香爐、茶具,還原度都非常高。很多網友評論說,看《清平樂》,仿佛就是在進行一場欣賞宋代服飾與器物高級美的盛宴。
  • 宋仁宗:宋朝在位時間最長的皇帝,成敗都只因為這一字
    宋仁宗趙禎是北宋的第四代皇帝,他是宋真宗趙恆第六子,在位時間長達四十一年,是宋朝在位時間最長的一位。身世之謎關於宋仁宗,民間最有名的故事莫過於《狸貓換太子》了,他就是傳說中被人用狸貓換走的那位太子,不過戲曲裡的故事和現實大相逕庭。
  • 宋仁宗:他創造了我國歷史上輝煌的四十年,卻為何不被世人知曉?
    在宋朝,他是第四位皇帝,也是執政時間最長的皇帝。宋仁宗一生未作過什麼驚天地泣鬼神的壯舉,因此也沒有唐宗宋祖成吉思汗那樣有名。每個人對他的印象都停留在傳說「狸貓換太子」中被替換的太子身上。所以,讓我們來看一看,這位毫無存在感的君主究竟是什麼樣子?在宋仁宗統治時期,經濟、人文、科技發展很快,這與這個統治了四十二年的皇帝有關嗎?
  • 烏紗帽:古代官員的標誌性裝飾
    烏紗帽1、烏紗帽的發展歷史烏紗帽最早起源於東晉,東晉成帝時,皇帝讓在皇宮中做事的官員戴上一種用黑紗製成的帽子,這便是最早的烏紗帽。南朝劉宋時期,宗室劉休仁製作了一種用黑紗抽邊扎帽邊的帽子,也叫「烏紗帽」。
  • 保持社交距離靠帽子《清平樂》中宋人服飾也挺潮
    隋唐時期,幞頭內襯巾子(一種薄而硬的帽子胚架),就是說在幞頭的裡面用一個帽子架,支撐幞頭,或者說給幞頭固定形狀,這種樣式在唐代陶俑中有很多。幞頭系在腦後的兩根帶子,稱為幞頭腳,隨著這兩根帶子的加長,名稱由開始的「垂腳」、「軟腳」,變成了「長腳羅幞頭」。到了宋代,幞頭成了宋代男子的首服,除祭祀典禮、隆重朝會需要冠冕之外,一般都戴幞頭。宋代的幞頭已脫離巾帕演變成了帽子。
  • 宋朝一代武將,竟被朝中的文官逼死,宋仁宗為何不理?
    大家喜歡歷史故事,因為都想了解那份神秘感,了解故事它的真相。而我們有的時候,知道故事的真相後,並沒有開心,而是一肚子的憤怒。 在宋朝時期,有一名將領他的戰功赫赫,而最後卻死於「莫須有"的罪名中,他就是狄青。今天我便帶大家去了解一下這名狄青是怎麼死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