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孩子和兩個孩子有啥不同?過來人坦言:等老了,差別很明顯

2020-12-12 育兒深度觀察

執筆:明珠

定稿:蘇子後

最近幾年,生二胎的熱潮一直沒有褪去,多數家庭在「獨生子女」和「二胎」之間徘徊不定,很多人考慮的是等自己老的時候,生一個娃會不會後悔,結果會如何呢?

案例

劉奶奶65歲的生日到了,親朋好友紛紛來為她祝壽,陪她吃飯、嘮嗑,她臉上洋溢著幸福又滿足的笑容,可是客人走後,劉奶奶心裡一股失落、孤寂感油然而生,因為唯一的兒子沒有陪伴在身邊。

劉奶奶和老伴兒當初只要了一個孩子,他們想著重點好好培育一個娃,不僅負擔小一些,還可以利用晚年時光去做些自己喜歡的事情,本想著孩子成立新家庭後,她和老伴攜手過完後半生,可是天不遂人願,前年老伴兒因病去世,留下她孤身一人。

文中配圖均源於網絡,圖文均無關

而如今,兒子在國外結婚、定居,平日裡工作又忙得不行,一年到頭也回不了幾次家,甚至有時候過年待短短兩三天就要走,每當家人團聚的節日,看著萬家燈火通明,別人家聚在一起喜氣洋洋,劉奶奶的內心都倍感悽楚。

她感嘆道:「要是有兩個孩子多好呀,一個不在身邊陪著,至少還有另一個。」

到底是生一個孩子還是兩個孩子,是讓諸多家庭都糾結的問題,其實,說不出好與壞,每個家庭的情況都不一樣,只能說生一個孩子和兩個孩子的區別,到了晚年便能看出差距。

看看過來人的經歷

1、一個孩子挺好,兒子在離家幾千裡的外省打拼工作,我和老伴身體健康,相互依靠,要是剩下一個人就去養老院,兒子出錢就行了,不想去插手年輕人的生活。

2、我只有一個女兒,現在也成家了,離得不遠,有空就幫著帶帶孫子,要麼就是約上姐妹們去外地旅個遊,日子過得不要太逍遙。

3、我從來沒想過靠孩子養老,我的責任就是把他好好養大,我自己存錢養老,將來動彈不了就請護工,孩子有空常來看看我就行。

4、我個人認為生多生少最後都一樣,關鍵要靠自己,好好教育孩子,不要讓他們啃老就行了。

5、鄰居老張倒是有兩個兒子,可是兩個孩子對於養老一事爭執不休,倒不如一個兒子讓人省心。

6、我是獨生子女,當年不聽爸媽的話堅持遠嫁,現在想要照顧父母很不方便,老人想看孩子也難,要是我還有個弟弟妹妹就好了,至少不讓老人那麼孤單。

7、我就只有一個兒子,兒子和兒媳在外打工,我在老家帶孫子孫女,日子雖然不富裕,但是很知足。

8、人老了,要是生病了,靠兒女的時候,一個孩子根本不可能隨叫隨到,但是有兩個孩子的話,可以相互分擔、輪流照顧,孩子們的負擔也小些。

由此可見,每個家庭的情況都不一樣,家裡有一個孩子還是兩個孩子,或許到了晚年,最能看出差距吧。

一個孩子和兩個孩子的差距

1、父母打拼的時間長短不同

如果只有一個孩子,父母負責將娃養大,再到孩子結婚生子,有了他們新的家庭後,父母就不用再為孩子擔心、奔波勞累,而養兩個孩子的話,壓力明顯要大一些,退休年齡也要延後,因為任何東西都要付出雙倍。

2、家庭矛盾不同

兩個孩子需要涉及到財產分割、贍養糾紛等問題,尤其是兩個兒子,父母如果做不到一碗水端平,很容易引起婆媳矛盾、妯娌糾紛,比如財產分配、幫忙帶娃的問題,對於一兒一女的家庭來說,父母內心的天秤可能更加偏向於兒子,可能引起女兒內心的不滿。

3、晚年幸福度不同

正如上文中的劉奶奶一樣,只有一個兒子在國外,她渴望陪伴,可是又無可奈何。孤獨是當下諸多老人晚年生活的真實寫照,獨生子女要是出國、遠嫁,亦或是成為失獨老人,內心都會感覺到獨孤、老無所依,而有了二胎,就相對可以彌補一個不在身邊的遺憾。

相關焦點

  • 老了才明白,家有一個孩子和兩個孩子的區別,差距讓人很無奈
    執筆:檸兒到底是生一個孩子好,還是生兩個孩子好?這一點,獨生家庭和二胎家庭都有話說。但是,人生不笑到最後,誰也不知道誰比誰更強。所以,從兩位大媽的事情上,我們看出來看,老了才明白,家有一個孩子和兩個孩子的區別,差距讓人很無奈。獨生家庭比二胎家庭,經濟更輕鬆說起獨生家庭和二胎家庭,大家都知道養一個孩子更輕鬆。
  • 孩子3歲前到底該不該看電視?李玫瑾坦言:看與不看,差別很明顯
    孩子長期養成這樣看電視的習慣,家長又疏於管教,不僅導致孩子會視力下降,還會產生其它方面的問題。著名的育兒專家李玫瑾就坦言:3歲之前,看與不看電視,差別很明顯。2.注意力之前有研究曾指出:1-3歲的幼兒,若是大量看電視,在學齡早期很容易出現注意力不集中、記憶力遲緩和讀寫障礙的問題,這就是因為在看電視的過程中,他們只是被鮮豔的畫面和色彩暫時吸引,一旦到了生活和學習時,就很難集中注意力。
  • 從小睡枕頭的孩子,和不睡枕頭的孩子,長大後這兩方面差別明顯
    雙胞胎兄弟因睡不睡枕頭,產生明顯差異十年前,小夏生了一對可愛的雙胞胎,哥哥叫東東,弟弟叫西西,兩個男孩生下來白白胖胖,非常惹人喜愛。但是東東和西西兩個人除了長相一樣,很多方面都不同,幼兒時期,東東生性好動,整天在家裡爬來爬去,睡覺的時候也不安分,不願意睡在枕頭上,經常在床上翻來覆去。所以就一直沒睡枕頭。
  • 到老了才明白,家裡一個孩子和兩個孩子的區別,差距真的不止一點
    前兩個月,閨蜜還興致勃勃地和我們分享生二胎的喜悅,可漸漸地生活壓力越來越大,每天她都有忙不完的事情,和丈夫的爭吵也變得越來越頻繁。閨蜜抱怨丈夫不幫忙帶娃,可丈夫又要應付繁重的工作,種種矛盾不和導致夫妻倆相互埋怨,最後竟相互指責生二胎就是對方最大的錯誤。但孩子不是一件物品,不想要就不要,哪怕生活再苦再難日子也還得繼續過下去。
  • 全職媽媽和職場媽媽帶大的孩子有啥不同?幼兒園老師總結一針見血
    這不單單是一個上不上班的問題,還關乎家庭結構的改變,深遠說受影響最大的是孩子。帶娃去參加了一個親子活動,通過接觸和交流,發現全職媽媽和上班媽媽帶出來的娃,真的是大不一樣。在與其他小朋友互動的時候,曼曼能夠主動地和小朋友打招呼,參與進去,有一些社交語言和互動;牛牛看到這麼多人,明顯有些害怕、不知所措,一直緊緊貼著媽媽,也不肯和其他小朋友去玩。
  • 那些天天吃水果罐頭的孩子,現在怎麼樣了?過來人:有這3種結局
    小雅媽媽的閨蜜是位醫生,作為過來人的她告訴小雅媽媽,當孩子不願意吃水果的時候是可以給孩子吃罐頭的。其實現在很多父母都會讓孩子吃罐頭,畢竟罐頭的口感比水果好,而且吃起來會給孩子一種在吃"零食"的感覺,所以孩子會更有胃口。所以長期吃水果罐頭,從某種角度而言,對孩子是沒有壞處的。
  • 同樣優秀的孩子,進重點中學和普通中學,將來會有什麼差別?
    有個家長說,她家孩子即將小學畢業,孩子成績不錯,但進重點中學要花較多的錢,進普通中學花費就小很多。她就問了,如果是成績差不多的兩個孩子,一個進了普通中學,一個進了重點中學,將來會有什麼差別?在我看來這種事不看個例,看概率。
  • 娃如牛馬,「放養」和「圈養」的孩子有何不同?10年後對比明顯
    「」娃如牛馬,「放養」和「圈養」的孩子有何不同?10年後對比明顯小莉的孩子茗茗10歲了,眼看著要上初中的年紀了。小莉和婆婆最近就孩子是放養還是圈養的方式展開了辯論。這婆媳之間兩個人因為孩子這點事還槓上了,還讓回來的老公評理,這孩子的教育到底是放養式更好一些呢,還是圈養式教育更適用呢?10年後對比明顯非常明顯。
  • 天天堅持喝牛奶,和從不喝牛奶的孩子,一年後這3點差別很明顯
    「天天堅持喝牛奶」的孩子,和「從不喝牛奶」的孩子究竟有什麼區別呢?其實一年後在身高、營養和睡眠這3上點差別很明顯。 倩倩有個鄰居叫做小王,小王的兒子和倩倩兒子年紀相仿,兩個孩子也是從小一起玩到大,幼兒園、小學上得都是同一個,但隨著時間的推移,小王卻驚訝的發現倩倩的兒子越長越高
  • 生男生女看似沒差別,實則差距很大,兒女雙全的父母沉默了
    相較於早前重男輕女的生育觀而言,當下的年輕父母們對於孩子的性別偏好並沒有十分明顯。人們相信生男生女都一樣,孩子們都是自己的寶貝疙瘩。不過雖然如此,但是過來人卻認為生男生女的差別還是很大的,尤其是兒女雙全的父母,對於這一點更感觸頗深。
  • 心理學家坦言:喜歡「粉色」和喜歡「藍色」的孩子,性格截然相反
    所以當小孩子們到了牙牙學語的年紀,爸爸媽媽們肯定會開始教孩子學會認識一些常見的顏色。大家可能不知道,孩子喜歡的顏色,往往也暗示了他們的性格。人們可能會因為喜好的顏色不同,而在性格上表現出極大的差異,也有心理學家坦言:喜歡粉色和喜歡藍色的孩子,性格截然相反!
  • 讀歷史書的孩子和不讀歷史書孩子的差別,對三觀的形成有什麼不同
    為啥喜歡讀歷史書的孩子更明辨是非,思維更有邏輯,三觀都很正呢?讀歷史書帶給孩子的那些好處你可能想像不到?教育學家長期跟蹤研究發現,和父母從小讓孩子看歷史書記有關係,孩子在很小的時候嘗試閱讀歷史書,對於培養孩子的人生觀,價值觀,世界觀,非常有幫助。舉列子:如果一個學生不喜歡歷史課,或者不讀歷史課外書籍,那以後就會有大問題。
  • 帶男孩和帶女孩兒有什麼差別?過來人的經驗,建議收藏
    以下幾點是過來人的經驗,父母可以好好看看。相比於女孩子來說,男生好像永遠有使不完的勁,天天上竄下跳,而且有的調皮的孩子,還喜歡和別人打架,容易受傷,所以父母就必須緊盯著他們,需要花費更多的時間,可是女孩子不一樣,雖然有的比較外向,但大部分女孩子,可以安靜地坐在那裡玩很久,也不會太吵鬧,讓媽媽很省心。
  • 倆孩子,一個每天午睡一個老不午睡,幾年後,3個方面差距很明顯
    我們都知道晚上睡覺特別的重要,但殊不知有這樣一句話「中午不睡,下午崩潰」,這尤其是對上班族來說,非常的寫實。但其實,孩子也需要午睡,孩子處在生長發育的高峰時期,晚上的睡眠並不一定能夠讓他們的身體滿足,所以午睡也是必不可少的。
  • 日本媽媽貌似在選美,中國接娃「睡衣開會」,孩子長大差別不同
    每天去幼兒園裡面接孩子也是不小的一個挑戰,這個天氣去接的時間如果早了點一群家長都會在門口守著,大家都會不約而同的穿上了自己最厚的一些衣服,人群當中幾位穿著加絨睡衣的媽媽會更扎眼。孩子出來之後眼睛就一直盯著人家看,我忍不住地去和他打趣,下課媽媽穿成那樣的睡衣來接你好不好呢?他卻不解地反問,睡衣難道不是在家裡面穿的嗎?
  • 幼兒園老師坦言:全職媽媽帶大的孩子,上學後以下優勢很明顯
    而且,媽媽沒有經濟獨立能力,對孩子的三觀和未來規劃也有影響。其實,她是多慮了,因為我家孩子的幼兒園老師坦言:全職媽媽帶大的孩子,上學後以下優勢很明顯。全職媽媽帶大的孩子,交際能力更強通常來說,如果是家裡的老人幫忙帶娃,大多都比較嬌慣孩子。如果孩子一哭鬧,老人立馬就妥協。
  • 《數碼寶貝》中太一和嘉兒後來竟然有一個孩子?
    《數碼寶貝》中大家對這兩位都是十分熟悉的吧,八神太一是數碼寶貝中主角中的主角,搭檔是戰鬥暴龍獸,不管是太一還是他的數碼寶貝都是誰收小夥伴們的喜愛,而嘉兒也就是太一的妹妹,當然了由於音譯的差別嘉兒也就是八神光,這是一對兒兄妹我們大家都是知道的。
  • 同樣是私生子,錦覓和潤玉的差別待遇告訴你:父母和孩子榮辱與共
    看《香蜜沉沉燼如霜》的時候,潤玉悲慘的童年遭遇讓很多人心疼,而劇中女主錦覓則擁有一個歡快的童年。有人就問了:都是私生子,為啥待遇差別這麼大?今天我們就來聊聊兩個概念:母憑子貴、子憑母貴。她的孩子早已被默認為花界的繼承人,母親雖然不在了,但曾經的威望和影響力會延續給孩子,轉化成孩子的護身符。而潤玉的母親不僅眾叛親離,自身法力也不強,遇到事情只有受欺負的份。所以不論潤玉再怎麼優秀,攤上這樣一個媽,不能給他提供庇護和支持,就必須隱忍到成年後有了自己的勢力再想辦法翻身。
  • 李玫瑾坦言:太活躍的孩子不是學習的料,老實巴交的孩子學習才好
    聽了這番話後,確實很有道理,也讓我想起來李玫瑾教授說過的那番話:太過活躍、太愛表現自己的孩子學習往往都不是很好,反而那些安靜、專注的孩子聽課時眼裡都有光。並且李玫瑾教授還表示:「天才」往往都有一個共同點,那就是專注力強,而決定孩子學習成績的往往不是智商,而是專注力的強弱。
  • 「玩具多」和「玩具少」的孩子有何不同?專家:十年後差距很明顯
    一般有孩子的家庭可能都會特意地購買許多玩具讓寶寶玩耍,有些小孩的玩具可以堆滿一個房間,甚至不少父母都覺得,寶寶的玩具越多越好,那麼「玩具多」和「玩具少」的孩子有何不同?專家提醒各位家長,十年後這些差距很明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