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於中國的援助,歐洲人為什麼反應冷淡?歐盟和俄羅斯都有小心思

2020-12-14 LD講故事

因為新冠疫情影響,全球政治格局發生了改變。這段時間,大家會發現,很多西方政客要求中國為疫情爆發賠償。

其中,美國的政客叫囂最激烈,還有澳大利亞、英國、德國、印度等國的政客,要求賠償的金額都是天文數字,中國人看了是既氣憤又擔心。

仔細一想,這些要求中國賠償的政客主要是各國的議員,他們是為了拉流量,增加自己的政治知名度,這個時候「蹭中國」的流量,是最好不過。但是本身並不用在意,他們的想法並不完全代表執政政府的想法。

但是,背後的邏輯,卻值得我們去認真看待,就是中國和西方的心理關係正在發生重構。

歐洲為何冷淡?

為什麼西方的政客要用中國來拉流量呢?這反映了西方國家一部分人的心理,歐洲3月份疫情爆發,那時中國第一時間派出醫療隊和物資去支援。

但是它們的反映是什麼樣的呢?媒體和政客的反映都很一般,還包括智庫。它們對中國醫療援助的分析主要有三條:

第一,中國是要藉機擴大自己的地緣政治影響,分化歐洲;

第二,中國在藉機宣傳自己,推廣中國模式;

第三,中國在彌補前期的過失。

有些歐洲國家對我們的幫助還是很感激的,比如義大利,但是他們又很擔心被歐洲其他國家看成是叛徒,顯得很糾結。義大利國際事務研究所就表示,義大利接受中國緊急醫療援助,受到歐洲其他國家批評,說義大利是中國在歐洲推行地緣政治的同盟。

而事實是,當時只有中國給義大利提供及時支持,義大利人為自己辯解,辯解自己不是中國的同謀。

中國人一看肯定很鬱悶,我們掏心掏肺來援助你,結果你們還不懂感激。這反映了歐洲國家的一種心理狀態,一所前所未有的強烈戒備。

首先歐洲國家的處境並不好,這十年來事情比較多,金融危機、歐債危機、難民危機等等,歐洲的自信已經完全動搖了,不像以前那般。

其次,這次新冠疫情的衝擊,哪個國家應對得好,哪個國家應對得不好,無形中就有了比較。中國控制住了,又來支援歐洲,對歐洲人來說這種對比太強烈了。自信心不足,自尊心就特別強烈,戒備心理會加重。所以對於中國的支援,歐洲人用一種我們不能理解的方式來反應。

最後,無論是歐洲還是美國,很多人不自覺地把這種這種對比上升到價值觀和社會制度的層面。西方的制度真的不如中國了嗎?這是傲慢的西方人無法接受的。

西方國家的做法,是自冷戰之後沒有出現過的。所以,疫情中重構中國和西方關係的心理基礎,影響是長期性的。

歐俄的後手

那這次疫情會對大國格局有哪些影響呢?美國戰略與國際問題研究中心發表了一篇報告,判斷了疫情之後亞洲格局的影響,有三種前景。

第一種、中美戰略競爭加劇,但大國關係總體沒有大調整。這次疫情確實導致中美關係緊張,從原來的合作變成了互疑和競爭。但是中美時間競爭加劇,其他國家卻不會跟進,基本是原地不動。

比如七國集團,可以說是美國的兄弟連。美國國務卿蓬佩奧要求把新冠病毒寫成「武漢病毒」,結果沒有一個國家響應,亞洲的日本和東南亞國家也是原地不動。唯獨只有越南有表示,但激不起波瀾。

第二種,美國恢復領導多變體制,川普政府回到以前美國政府的做法,但是這個前景的可能性小。

第三種,美國領導下的國際體系進一步萎縮,導致美國對世界的控制崩盤。崩盤後不是中國取代美國,因為現在中國的實力還不夠,而是世界分成幾個板塊,每個區域都有各自的中心國家。

把視角再放大,法國國際關係研究所發表了一份報告,主要講的就是中美歐三角關係。核心詞是「催化劑」,就是疫情引起的變化實際上在之前就存在了,疫情只不過是進一步催化。

報告說最突出的變化有兩個方面:一,中美競爭加劇;二、全球化的反向潮流,對貿易、技術包括衛生的限制都會增加。

這篇報告還系統地說出歐洲在中美競爭中應該保持什麼立場。歐盟、美國和中國三股力量的GDP加起來佔世界50%以上,差不多是三足鼎立。

但是現在中美戰略競爭加劇,兩國之間的技術、商業上的部分脫鉤正在變成現實,如果這個趨勢再進一步發展,會出現以中美為中心的兩個圈子,每個圈子都有自己的基礎設施網絡、標準體系、區域機構體系,這個將是冷戰以後出現的一個全新的趨勢。

歐洲選擇在中美之間走「第三條道路」。首先是歐洲國家特別是法德兩國要更緊密合作,把自己做大做強。

其次,要堅持走多邊主義道路。歐洲要繼續推動多邊合作路線,主要的合作對象,就是那些不希望受制於中美競爭的國家,歐洲要重點組織中美之間的力量,形成一個自己的圈子。

特別是法德兩國,目前打算在中美之間走「第三條道路」,肯定不會和中國聯合,但也不跟進美國,這個動向在最近的新聞報導就很明顯了。

除此以外,還有另一個國家不能忽視,就是俄羅斯。俄羅斯的疫情是在4月才開始爆發。

比利時皇家國際關係研究所就對俄羅斯做了一個專門分析。首先疫情對俄羅斯的衝擊是比較大,加上4月份國際原油價格下跌,油氣出口是俄羅斯的經濟支撐柱,油氣收入佔俄羅斯聯邦政府收入的50%。

其次,俄羅斯接下來的想法不是進一步靠近中國,而是尋求與歐盟的關係拉近。為什麼這樣說?因為俄羅斯也擔心自己過度依賴中國,加上這次力量被削弱,得和歐洲拉近關係,來找回平衡。

荷蘭國際關係研究院也發表看法,表示俄羅斯和法國正在加緊推動談判。兩國就安全、技術、中東衝突等問題展開談判。對於歐洲來說,改善和俄羅斯的關係可以不用再擔心俄羅斯,歐洲可以減少對美國的依賴。對俄羅斯來說,改善和歐盟關係,可以減少對中國的依賴,這對俄歐雙方都有好處。

說明,現在歐洲內部對俄羅斯的關係正在努力統一思想,要在中美之外形成一個自己的圈子。

數位技術競爭

那疫情對中美關係又有哪些影響?美國國家亞洲研究局做了兩點分析:

第一是中美應對疫情和經濟復甦上的時間差。中國經濟提前復甦,不光是經濟表現,而且中國能夠按照自己的條件來調整製造業供應鏈和貿易流動。這種主動權給中國帶來巨大優勢,美國千萬不能低估,所以川普才要不惜代價讓美國趕快復工。

第二是關於中國一帶一路,很多人說疫情衝擊了一帶一路,但是疫情也給一帶一路增加了新的項目,就是公共衛生,這個方面中國可能以一種高效的方式來拓展影響。

中國的一帶一路,美國一直是唱衰的,理由就是能源和交通這些基礎設施投入太大,周期又長,風險很大。但是疫情又給了一帶一路新的機會,在衛生和數字設施的比重上去了,美國要競爭也就更難了。

美國國際戰略研究中心指出,疫情給中國進一步參與世界數字設施建造創造了新機遇。

首先,各國經濟吃緊,但是數字基礎設施和傳統交通和能源項目相比,成本低很多,所以對投資者更有吸引力;

其次,中國在國外開展大型項目建設曾經引發當地民眾不滿,而數字項目對當地人影響更小,有利於緩解此類情況;

第三,華為等企業在發達國家開展業務仍面臨許多困難,發展中國家缺乏廉價的替代方案,更歡迎中國企業;

最後,新冠疫情凸顯數字連接的重要性,遠程醫療、線上會議都在發展,這樣的需求給中國企業帶來巨大機遇。

新冠疫情衝擊之下,中美競爭的技術競爭將進一步強化,而數位技術方面的競爭,將是關鍵所在。

參考文章:

《疫情下的國際政治:大國格局會發生什麼變化?》《新冠疫情之後的亞洲地緣政治》《歐洲面對中美競爭——新冠病毒作為催化劑》《新冠疫情對美國的挑戰地位》

相關焦點

  • 南斯拉夫被美國和歐洲一分為七,為什麼塞爾維亞還想加入歐盟
    這樣看來,美國和歐洲列強,對於塞爾維亞來說,應該是不共戴天的仇人才對。可是為什麼,傷疤還沒好的塞爾維亞,卻在2009年提交申請,強烈要求加入歐盟呢? (戰亂不斷的塞爾維亞) 二、歐盟的龐大市場和地域開放的吸引。 歐盟有著3.4億人的龐大市場,比美國都要大。
  • 歐盟開峰會拉攏巴爾幹國家:我們歡迎你加入,但你不能迎合俄羅斯和...
    英國路透社6日報導稱,此次峰會的背景是,巴爾幹地區一些國家在新冠肺炎疫情期間讚揚來自中國和俄羅斯的幫助,這「在歐盟內部引發憤怒」。「這些巴爾幹國家一直希望加入歐盟,但此次峰會不討論歐盟擴員問題,其發出的信息是:我們希望你加入,但你不能迎合中國和俄羅斯。」
  • 北約腦死亡,歐盟呢?歐洲專家:整個歐洲依賴美國武器和中國科技
    歐洲的政客們指出,目前歐洲的安全體系處於鬆散而危險的境地。整個歐洲的安全完全依賴於美國的武器和中國的技術。中國的技術主要指的就是通信手段,手機,軟體,計算機設備等等。雖然美國一再表示反對歐洲各國引入中國華為的5G通信技術,並將其描述為「非常危險的存在」,但依然有大批國家加入與中國的通信和科技公司的合作中。
  • 法國公然宣布俄羅斯屬於歐洲,歐盟或成美國最大對手
    馬克龍還提到,當今全球發展迅速,美國方面和北約應該改變以往對俄羅斯的態度。以合作為基礎謀求互利共贏,而不是針尖對麥芒。地位遭威脅?法國公然宣布俄羅斯屬於歐洲,歐盟或成美國最大對手。美國實力強大,難以抗衡馬克龍在會議期間多次強調一個問題,那便是美國方面對於俄羅斯的看法和態度。
  • 塞爾維亞加強了與俄羅斯和中國之間的關係,卻受到歐盟的指責
    很多國家重新認識到了中國的實力,更讓一些國家堅定了和中國繼續合作的心思。日前塞爾維亞總統亞歷山大·武契奇公開表示,無論承受什麼壓力,我們都不會質疑和中國的友誼。這樣的表態,讓世界看到了塞爾維亞對中國的認可。
  • 中國百倍回贈,義大利傳來好消息,意外長:我們永遠銘記中方援助
    圖為中國醫療隊目前義大利國內的疫情情況已經非常嚴重,其境內不斷增長的病例數不僅讓義大利的醫療體系受到極大的挑戰,還讓該國周邊的歐洲國家都陷入了天大的恐慌當中。儘管義大利身為歐盟大國之一,能夠通過歐盟的渠道獲得其他國家的援助,但其他歐盟國家如今也都處於水深火熱之中,德國、法國病例人數也相繼飆升,根本抽不開身去援助義大利,為了能讓更多物資供自己所用,歐盟放棄了其他歐洲小國,直接禁止物資出口給非歐盟國家,即便如此,歐盟各國也忙著爭奪本就不多的物資,前段時間,德國就扣押了義大利跟瑞士的抗疫物資,德意關係一度非常緊張。
  • 這國不與美國共伍,俄羅斯和歐盟也宣布一件事……
    這國不與美國共伍,俄羅斯和歐盟也宣布一件事……|加拿大不與美國為伍,向中國捐助1048萬【中油網】訊:眾所周知,全球的經濟都在放緩,衰退信號成真之前,加拿大已經負債纍纍。數據顯示,2019年,加拿大無力償債的家庭數量增長9.5%,這是上個世紀三十年代來第二差的破產數字。
  • 對中國疫苗寄予厚望!又一歐洲國家繞過歐盟,緊急批准疫苗使用
    進入2020年以來,新冠肺炎疫情就在全球大肆席捲,給各國經濟都造成了不可估量的損失,民眾的正常生活也深受影響。迄今為止,世界上多個國家仍然深受疫情的衝擊,而歐美多國更是隨著秋冬季的來臨,確診病例和死亡病例再次創下歷史新高。
  • 俄羅斯向歐盟出招了,梅德韋傑夫發出強烈譴責
    他說:"歐盟愚蠢的指控超過了邏輯和常識,甚至超越善惡範疇……歐盟不道德的行為是顯而易見的……俄羅斯不可能與歐洲鄰國展開建設性對話。" 注意,梅德韋傑夫這番話可不簡單。
  • 歐洲國家官員質問BBC:除了中國,還有誰援助我們?
    延伸閱讀:外交部:中國政府已經或正在向127個國家和4個國際組織提供物資援助外交部發言人趙立堅10日說,截至目前,中國政府已經或正在向127個國家和4個國際組織提供物資援助,中國地方政府、企業和民間團體已向100多個國家和地區以及國際組織捐贈了醫療物資。
  • 挪威作為歐洲國家,為什麼不加入歐盟呢?
    ,排在世界的前三名,現實中很多人都認為挪威是歐盟中的一分子,但實際上挪威並不是歐盟的一員,為什麼作為歐洲發達國家的挪威不加入歐盟呢? 說起挪威申請被拒絕,其實都是因為法國總統戴高樂的原因,戴高樂對於歐洲共同體的擴張持謹慎態度,並不願意對其它國家開放,以至於挪威第一次被拒。第二次被拒是因為英法兩國之間的博弈,法國牴觸英國,法國作為創始國,其總統戴高樂在否定英國申請的同時也將一起申請的挪威給拒絕了。
  • 義大利公開感謝中國後,歐洲核大國一片怨聲載道:為何不提我們?
    圖為法國領導人馬克龍近期,歷來被歐盟成員視為小國的義大利在接受了大量中國抗疫援助後公開感謝中國,但就在義大利公開感謝中國後歐洲核大國法國表示強烈不滿,一片怨聲載道,法國領導人馬克龍更是對義大利高調感謝中國援助的態度表示非常不理解直接向義大利方面發問
  • 梅德韋傑夫:歐盟關於俄羅斯和中國散布新冠疫情虛假信息的指責愚蠢...
    本文轉自【央視新聞客戶端】;△梅德韋傑夫 當地時間12月4日,俄羅斯聯邦安全委員會副主席梅德韋傑夫在其社交主頁表示,歐盟對俄羅斯散布有關新冠病毒虛假信息的指責,使雙方幾乎不可能開展建設性的對話。12月3日,歐盟委員會發布「歐洲民主行動計劃」,其中妄稱歐盟民主的主要威脅是由俄羅斯和中國在新冠疫情期間傳播的「虛假信息」。梅德韋傑夫稱,「這些愚蠢的指控超出了邏輯和常識,甚至超越善惡範疇。鑑於波及世界各地數千萬人命運的全球疫情引發的悲慘後果,他們(歐盟)的不道德行為是顯而易見的」。
  • 解楠楠 張曉通:「地緣政治歐洲」——歐盟力量的地緣政治轉向
    中美貿易爭端實質是一場技術和地緣戰略主導地位的鬥爭,而歐盟在中美競爭中逐漸被邊緣化。無論是否基於地緣政治邏輯思考與行動,歐盟與美國都將中國與俄羅斯視為競爭對手和現存的威脅,並從地緣政治思維角度解讀其政策與行動。歐盟認為:「『一帶一路'倡議遵循地緣政治和地緣經濟邏輯,通過對市場、港口、管道、電信網絡等互聯互通基礎設施的建設和管控,使中國具有政治影響力,我們正在經歷具有中國特色的國際新秩序的建立」。
  • 多國疫情告急,中國為何偏偏給這個歐洲國家送去最好的援助力量?
    來源:智谷趨勢◎智谷趨勢(ID:zgtrend) | 震穀子中國在世界上「真正的朋友」有幾個?很多人會想到一大群嗷嗷待哺的亞非拉兄弟。不過,是個人都知道,好朋友怎麼可能有那麼多。被稱為「老鐵」的巴基斯坦,堅定支持一帶一路的柬埔寨……但很多人可能都不記得遙遠歐洲的塞爾維亞了。最近因為疫情,塞爾維亞這個跟中國有著千絲萬縷聯繫的國家又火了。3月22日,中國援助塞爾維亞6名專家乘坐專機抵達塞爾維亞,一起到達的還有十幾噸試劑盒、口罩、防護服、呼吸機等防疫物資。總統武契奇親自接機,摘下口罩親吻了中國國旗。
  • 曾經被歐盟拋棄總統流淚,如今反援助抗疫物資
    當中國正處於流行病肆虐的時候,許多國家對隔岸觀火根本沒有伸出援助之手反而在袖手旁觀。現在,中國剛剛迎來了抗擊瘟疫的勝利曙光,第一時間承擔起了大國責任,幫助了不少國家抗擊疫情。其中就有塞爾維亞國,面對疫情塞爾維亞國內醫療條件惡劣,中國在第一時間內進行援助,幫助其戰勝了疫情。
  • 歐盟與西巴爾幹峰會:雙方關係「新階段」還是另一場政治遊戲
    歐洲理事會主席查爾斯·米歇爾、歐盟委員會主席馮德萊恩等歐盟高級官員也參加了會議。 峰會過後,塞爾維亞總統武契奇對歐盟援助表達了謝意。而即將成為歐盟理事會輪值主席國的克羅埃西亞則向歐盟確認了巴爾幹國家對自身的定位。克羅埃西亞總理普連科維奇稱,「這些國家都被歐盟環繞著。看看地圖就會發現,除了歐洲,它們沒有別處可去。」
  • 土耳其放難民湧入歐洲,歐盟頭疼,中國的經驗可學習!
    按照土耳其內政部長蘇萊曼·索伊盧的話來說,截至昨天(3月1日)21時02分,已經有36776人難民離開土耳其,到達希臘和保加利亞交界處,準備進入歐洲。通過網上的各種圖片和視頻報導,我們看到這些難民拖家帶口,憂愁滿面,他們或步行,或乘坐交通工具湧向歐洲國家的各個陸地和海上口岸。
  • 歐洲最窮的一個國家,曾接受中國各方面援助,後來卻把中國當敵人
    這幾年人們的生活水平是越來越好,所以很多小夥伴都愛上了旅遊,尤其是出國旅遊,畢竟國外的景色和國內還是有著很大的不同的,並且出國還能見識到很多的風土人情等……歐洲是許多人 心目中的旅遊天堂,許多小夥伴是非常想去歐洲旅遊的,可是歐洲很多國家都是沒有對我國 免籤的,所以比較麻煩。
  • 歐洲一超級富有的國家,和中國關係特別好!但是知道的人卻不多
    談起歐洲國家,許多人首先想到的是英法或西班牙、瑞士、丹麥等國家,在許多人眼裡,歐洲國家大多發達而富裕,也是大多數人渴望旅遊或定居的地方,但在歐洲最富裕的國家,卻不是那些名望較大、地域較廣的國家,相反,那些面積較小、名聲較好的國家則更富有,這也許就是我們傳統上說的「悶聲發大財」的意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