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汝觀吾累劫勤苦。度脫如是等難化剛強罪苦眾生。】
釋迦牟尼佛示現,做出樣子給地藏菩薩看,教地藏菩薩。菩薩破一品無明,證一分法身,圓教初住、別教初地菩薩,就有能力千百億化身,就可以隨類化身。
應當要學佛,廣度眾生!《楞嚴經》上講的觀音菩薩是初住菩薩,不是等覺菩薩。
觀音菩薩講他修行的經歷,修行依據的理論與方法,功夫是【反聞聞自性,性成無上道。】
破一品無明,見性之後,就有能力三十二應。《楞嚴》會上觀音是初住(發心住)的菩薩,菩提心剛剛發起來,就有這麼大的能力。
《華嚴經》上,觀世音菩薩是第七回向位的菩薩;《普門品》的觀世音菩薩是等覺菩薩。
菩薩有"道前菩薩"與"道位菩薩",道前是等覺以前,從初信位到法雲地,等覺是道位。
菩薩成佛以後倒駕慈航,再以菩薩身度化眾生,不定現什麼身,他有能力與盡虛空遍法界一切眾生感應道交,眾生有感,佛菩薩就有應。
佛菩薩一定為根熟的眾生做增上緣,幫助眾生、成就眾生。
恭錄自《地藏經》講記
1998年於新加坡
如意輪觀音菩薩像
地藏菩薩像
與老法師合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