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F MOTORS 要為「造車新勢力」正名|青主談

2021-01-08 雷鋒網

自媒體:Dear Auto

作者:汪雲青

1、這個「新勢力」套路有點不一樣

見證了樂視泡沫的破滅,以及諸多「造車新勢力」不靠譜的表演,業內越來越多的人開始對「網際網路造車新勢力」表達不屑——比如大眾董事長穆倫、通用前副總裁鮑勃魯茲等;公眾對這些新勢力的態度也由好奇、期待,逐漸轉變為嘲諷,從剛開始的「以為神」,慢慢發現「技止此耳」。

如今,「造車新勢力」這個群體稱謂已經暗含貶義,因為公眾發現他們拿得出手的始終只有一張PPT。

當初「賈布斯」和法拉第未來財務長、寶馬前CFO斯特凡·克勞斯同臺,忽悠大家一起為夢想窒息。

2018年3月,又將有一家造車新勢力將橫空出世。

這家公司叫SF MOTORS——沒聽說過哦,會不會又是一個打算用PPT圈錢的公司?

經過兩年的厚積薄發,成立於美國矽谷的智能電動造車新勢力SF MOTORS(後續簡稱為SF公司)將於3月底在矽谷首次舉行全球發布會。在此次發布會上,SF公司不僅將發布企業未來願景,還將首度公開展示其在智能、電動領域的全球領先技術,凝聚企業設計理念精髓和尖端科技元素的SUV產品陣營也將全球首次公開亮相。

網上搜到的新聞——看行文風格,應該是官方的新聞通稿——第一段信息量就有點大:這是一家成立於矽谷的公司,要造的是智能電動車,3月底要開的是一場「全球發布會」……

不過,這些都不是最重要的,首先引起青主好奇的是,第一次舉行的全球發布會,不僅僅有PPT——企業理念和願景——還有新車型(注意,不是概念車哦!!!重要的事情要打三個感嘆號),而且還不止一款!!!

不僅有新車型,還要公開展示其在智能、電動領域的全球領先技術!嗯?這不是「新勢力」們的固有套路啊!

(這個「造車新勢力」套路不大一樣)

「經過兩年的厚積薄發」——啥意思?難道這是一個已經有兩年「悠久」歷史的公司?那不比蔚來、拜騰們晚多少啊,怎麼在過去「新勢力」們最鬧騰的這兩年裡一直都悄沒聲呢?這不符合「新勢力」們三天一場發布會、每周一個大件事的不遺餘力的造勢風格啊。

而且還是「厚積」的兩年?悄沒聲的這兩年裡,SF公司竟然不是擱家裡改PPT啊?都「厚積」了些啥?      

這不能不讓人感到好奇。雖然青主對所有造車新勢力們都已經喪失了興趣,但SF這個「新勢力」確實太不一般了,於是青主對它做了一點稍微深入的了解,手段很簡單——問度娘!

雖然崔永元說「3.15最該打的假就是百度」,但是你也不得不承認,想了解一點自己不知道的東西的時候,最簡單的辦法還是問度娘。當然,搜出來的信息魚龍混雜,真真假假,虛虛實實,你必須自己判斷甄別。

百度之下,青主發現這個SF和之前的新勢力們還真不一樣。

首先還是簡單介紹一下SF公司的來龍去脈。

這家公司於2016年1月28日在美國矽谷成立——實打實的已經有兩年多的歷史了,創始投資者是中國的小康股份。SF公司的大致經歷如下:

2016年1月28日  在美國矽谷成立

2017年1月  「密西根大學—SF MOTORS互聯和智能駕駛聯合研究中心」成立

2017年3月  矽谷總部大樓投入使用

2017年7月  全球供應商合作夥伴會議在矽谷總部舉行

2017年7月  在北京中關村軟體園成立(北京)智能駕駛研究所

2017年8月  在密西根大學召開第一屆SF MOTORS-密西根大學智能駕駛研討會

2017年10月  正式收購美國電動汽車電池系統研發設計公司InEVit的100%股權

2017年11月  正式完成對美國AM General公司民用工廠的收購交割

2018年1月  正式取得美國加州的智能駕駛測試牌照

這兩年裡,外界沒有看到一份SF公司的PPT,但是人家悄沒聲地真幹了不少事啊,擱某視汽車或者某騰汽車上,那還不得開80次發布會?

在3月底的發布會之前,SF公司「已全面完成了對核心電驅動技術、整車智能製造技術以及智能駕駛技術的中美兩地資源整合,建立了一支長期服務於特斯拉、寶馬、大眾等知名汽車品牌的全球化精英技術團隊,完成了在中美兩地同步發展高端電動汽車的業務閉環」。說人話就是——SF公司已經完成了從技術研發、人才團隊,到產品開發、生產基地建設等各項事宜的準備工作。

       

(SF公司即將在發布會上亮相的其中一款SUV的官方預告圖)

2、現成的中美兩地高端產能

製造能力,是很多造車新勢力過不去的一個死結。今天,找個設計公司設計一款看起來不賴的車,不難;再找個工程公司,幫忙弄一款開起來不錯的樣車,也不難;但是,要實現大批量、高質量地高效生產,非常難。

(高效率、高品質、大批量的製造能力,是現代汽車業的制約性門檻)

有多難?請去問馬斯克。特斯拉的小馬哥現在一天到晚最頭疼的就是一堆Model 3訂單無法交付,不是他不想交,是實在造不出來。確保高效率、高品質、高一致性的大批量生產,是汽車行業一道極高的門檻,小馬哥可以將史上運載能力最強的火箭發射上天,但是卻遲遲解決不了Model 3的生產問題。

        

小馬哥現在有些焦頭爛額,他承認特斯拉正陷入可怕的「產能地獄」。

SF公司卻已經「全部完成了中美兩地雙製造基地布局」。

在美國,SF公司於2017年11月完成了對AM General民用汽車工廠的收購,未來將在該工廠生產SF公司旗下智能電動汽車,滿足美國和歐洲市場的需求。

可能大家不太了解AM General這家公司,這是美國一家頂級汽車解決方案集成供應商,成立於1903年,專注於為全球汽車客戶提供車輛設計、生產和支持,曾連續多年生產民用悍馬H2車型和奔馳R系列車型,擁有一支經驗豐富的管理團隊和熟練的產業工人。

據悉,SF 公司不僅收購了與AMG民用汽車工廠相關的土地、廠房、工廠設備和配套設施等商用資產,管理團隊和產業工人也得以保留,連AMG給奔馳代工期間形成的寶貴無形資產也一併接手。

(AM General是美國一家頂級汽車解決方案集成供應商,曾連續多年代工生產悍馬H2、奔馳R級等高端車型)

在中國,SF公司將使用小康股份全新投資建造的智能整車工廠和電驅動工廠,進行智能電動車型的生產,滿足中國市場消費者需求。

資質問題,在中國是一個生死攸關的問題,沒有資質,一切都是零。《新建純電動乘用車企業管理規定》自2015年7月正式實施,國內新建新能源乘用車公司是需要獲得發改委審批的。截至目前,很多忽悠得驚天動地的新能源車企,其實都是在裸奔——他們壓根就沒有新能源車生產資質,比如蔚來、小鵬、拜騰。事實上,發改委在去年6月已經暫停了新能源乘用車生產資質的審批工作,至今尚未重啟。

不完全統計,目前國內的造車新勢力已經超過300家,而獲得生產資質的只有區區18家。很多沒有資質的只能採用「代工模式」,曲線解決生產問題。但是,生產環節自己都不能掌控,生產節奏、製造品質、產品一致性等如何保證,大家自己琢磨去吧。

3、產銷未動,研發先行

智能化和電池系統,是未來電動車行業的兩大支點,是這個行業的核心競爭力。SF公司與美國密西根大學籤署了長期戰略合作協議,並成立了密西根大學—SF MOTORS聯合研究中心,雙方重點研發方向是智能駕駛技術,開設了全球首個專門用於測試互聯和智能駕駛系統的虛擬場景。

密西根大學是一所世界頂尖的綜合研究型大學,在2016年US News世界大學排名中位居世界第17位(作為對比,清華大學排位是59);在2017年全球大學人工智慧影響力排行榜上,密西根大學排名第十,超過哥倫比亞大學、牛津、耶魯、芝加哥大學等一眾世界名校。

今年1月初,SF公司正式取得美國加州的智能駕駛測試牌照,在完成前期模擬和封閉道路測試的基礎上,現已開始在加州和密西根州的高速公路上進行智能駕駛測試。    

SF公司已經正式取得美國加州的智能駕駛測試牌照,在智能化領域,SF公司這家只有區區兩年歷史的「新勢力」已經走在了很多公司的前面。

2017年10月,SF 公司以3300萬美元的價格,收購了美國InEVit的100%股權,這是一家電動汽車動力電池系統研發設計公司。據悉,InEVit研發、設計的標準化電池模組系統,可大幅降低量產成本,其創新研發的雷射焊接技術可推動電池模組的快速製造,這些技術已經引起了國際主流汽車品牌的關注,目前InEVit已獲得奧迪的開發訂單,並與戴姆勒、大眾、雷諾等就電池系統開發達成了合作意向。

擁有中美兩地的生產和研發基地布局;在智能駕駛和電池系統兩大核心領域,整合了最尖端的行業資源;在別的造車新勢力不停開發布會、演示PPT的時候,SF公司已經請好了東風、備好了草船,即將舉行的發布會,只是萬事俱備之後的一個點火儀式。

4、豪華天團為何頻頻出產垃圾

就在寫這篇稿的時候,青主的郵箱又收到了拜騰的郵件——「前本田、雷諾首席工程師強勢加盟,BYTON拜騰造車進程加速」。

如果在幾年前,拜騰繼續打造豪華天團的舉動是可以唬住青主的,然而,拜騰的天團有當初樂視的豪華麼?

當初加盟樂視/法拉第未來的大咖包括寶馬的前財務長斯特凡·克勞斯、寶馬高級副總裁烏利齊·克蘭茨、上汽通用前老大丁磊、上汽大眾前老大張海亮等。這些人比戴雷、畢福康團隊豪華多了吧?丁磊曾是上汽集團副總裁,戴雷只是華晨寶馬負責銷售的副總;烏利齊·克蘭茨號稱「寶馬i項目之父」,而畢福康只不過是i8的項目總監。然而,這麼豪華的陣容,最終並沒有什麼卵用。更早前,觀致的團隊何嘗不豪華呢?

論陣容的豪華,樂視/法拉第/蔚來曾經是無與倫比的,然並卵。

《妖妖鈴》大家看過麼?吳君如執導、陳可辛監製,吳君如、沈騰、嶽雲鵬、張譯、PAPI醬、吳鎮宇、方中信等主演,陣容不可謂不豪華,然而,用知乎上某網友的話說,這是一部「實至名歸的電影垃圾」,是「毫無笑點的喜劇」。

不是陣容豪華就能拍出好電影,也不是投資夠大就能拍出經典電影,最關鍵的是要有講好故事的誠意、拍出好電影的追求,否則,只是為了圈錢,再豪華的陣容、再大的投資,也只能拍出妖妖鈴、悟空傳這樣的垃圾。

同樣,沒有真正用好的產品、好的服務去滿足消費者需求的誠意,只是追著風口想成為飛起來的那隻豬,再豪華的陣容、再漂亮的PPT,最終也只能是一場泡沫、一地雞毛。

 

(沒有出精品的誠意,再強的陣容拍出來的也只能是垃圾)

在SF公司身上,我們沒有看到概念炒作,沒有看到圈錢的衝動,它沒有一眾初創公司的孟浪,也沒有某些網際網路造車勢力的浮躁,它從資金、人才、研發、製造、渠道,每個環節扎紮實實地鋪墊、準備,它有製造能力、有生產資質,更有成功的汽車行業經驗,在一眾越來越讓外界感到不靠譜的「造車新勢力」裡,它的確是一個異類,是一股清流。

美國矽谷向來是全球的創新中心,蘋果、谷歌、特斯拉均誕生於此,也許,一周之後,大家還應該記住另一個名字——SF MOTORS。

一周之後,在SF發布會上將會有怎樣的震撼和驚喜等待著我們,青主和大家一起拭目以待!




雷鋒網雷鋒網(公眾號:雷鋒網)雷鋒網

雷鋒網原創文章,未經授權禁止轉載。詳情見轉載須知。

相關焦點

  • 大多數處在「PPT造車」階段!造車新勢力迎來「生死時速」
    隨著新一輪科技革命與產業革命孕育興起,近年來造車新勢力企業如雨後春筍般冒出。據不完全統計,目前此類企業的註冊數已經達到了500多家。不過,當前造車新勢力的發展並不盡如人意,絕大多數品牌仍停留在「PPT造車」階段。
  • 市值暴漲不是造車新勢力終極目標
    造車新勢力市值暴漲體現了資本對新能源汽車產業的信心,但資本市場青睞新能源汽車產業並不能說明這幾家造車新勢力的未來就是一片坦途。市值暴漲不是造車新勢力的終極目標,車企終究要回歸汽車製造的本質。未來幾年,在政策護航、市場增長情況下,產業鏈基礎紮實的造車新勢力仍將有機會實現更大跨越2020年已進入最後一個月。這一年,造車新勢力在資本市場備受熱捧。特斯拉以兩倍於豐田的總市值成為全球車企老大,中國造車新勢力代表企業蔚來股價一年來漲幅超過20倍,理想、小鵬股價都連創新高。筆者認為,市值暴漲不是造車新勢力的終極目標,車企終究要回歸汽車製造的本質。
  • 造車新勢力從PPT造車,到實現量產,愛馳為何岌岌可危?_易車網
    在目前,國內的造車新勢力,歷經這次凜冽的寒冬,逐漸萎靡不振;許多人會第一時間想到已經倒下的拜騰、博郡、賽麟,但客觀來說,愛馳汽車受到的影響也非常大。繼拜騰、博郡、賽麟等相繼倒下之後,昭示著曾經轟轟烈烈的新勢力造車運動進入了洗牌階段,現存的企業是被淘汰,還是逆流而上,新勢力造車失敗或者成功命門在哪裡?
  • 新造車勢力真的要火了嗎?
    科技巨頭會否掀起新一輪汽車大戰?》中,我們詳細闡述科技巨頭磨刀霍霍殺入汽車領域。事實上,這只是電動汽車行業風起雲湧局面的一個縮影。真相是,以新造車勢力為主的電動汽車行業在加速起飛。 不得不提的是,去年新造車勢力還身處「地獄」中。融資縮水、資金鍊斷裂、倒閉關門、爆雷跑路……很多沒有熬下去的新興電動車企業演繹了一出悲慘大戲。而在今年,新造車勢力儼然身處「天堂」。
  • 睿思七日談·車:造車新勢力強力進軍 長城炮拖車鉤斷裂引關注
    本期《睿思七日談·車》對上周(8月3日-8月9日)190餘萬條汽車行業大數據進行了綜合維度的數據分析。結果顯示,我國交通運輸新基建迎來發展指導意見,引領行業熱門話題;車企方面,恆大集團正式發布恆馳品牌的六款新車引發網民期待,造車新勢力獲新一輪融資,成資本市場「心頭好」。
  • 造車新勢力的2019:水逆之年的點點螢火
    不僅如此,造車新勢力還從一開始就在服務方面下足了功夫——這些也讓傳統車企紛紛效仿。 2019年前三個季度,特斯拉在北美的銷量已經超過了所有豪華車,即便把它放在所有轎車品類中,也能拿到第六名的成績。這給了中國造車新勢力信心——電動車完全有資格與燃油車競爭;這也讓人擔心——光速入華的特斯拉,將給本就蕭條的國內車市怎麼樣的打擊。
  • 造車新勢力的冰與火之歌
    首款車型半年賣出近萬輛後,理想已開啟赴美IPO進程,成為繼蔚來之後第二家赴美上市融資的造車新勢力。小鵬、威馬緊隨其後,交付量逐步攀升。據傳小鵬汽車也已向美國證券交易委員會秘密遞交了招股文件,最快三季度掛牌。有人走火入魔,有人半途而廢,有人穩健追夢。優勝劣汰之後,中國汽車工業的逆襲是否看到新的曙光?一、冰中淘汰造車可以有天馬行空的浪漫,但本質依然是門生意。
  • 爆雷不斷的造車新勢力,如何才能看到曙光?
    這個行業,就是造車新勢力領域。尤其是在進入2020年後,因疫情影響、車市低迷、投資趨冷等,包括博郡汽車、拜騰汽車、賽麟汽車等在內的造車新勢力紛紛爆雷,進入隕落期。即使一些頭部造車新勢力,也陷入不盈利的商業怪圈。如今的造車新勢力,亟需一道曙光來重拾業界信心,並讓自身化解危機。
  • 造車新勢力奏響「冰與火之歌」
    近段時間,造車新勢力大軍消息不斷,一面是以蔚來為首的中概股「三巨頭」股價飆升、市值暴漲,大有趕超寶馬、通用等傳統車企之勢;一面是以長江汽車為代表的後列梯隊深陷資金困局、經營難續,不得不申請破產清算。
  • 股價一年狂飆10倍,造車新勢力「剩者為王」的秘密是什麼?
    在新冠疫情黑天鵝事件籠罩之下,中國造車新勢力三劍客股票逆勢上漲——截至12月21日收盤,與9月21日收盤價相比,蔚來汽車股價漲幅達160%,市值超過610億美元,年內漲幅已達1011%;小鵬汽車三個月漲幅為158.8%,市值超355億美元,年內漲幅達216%;理想汽車三個月漲幅為100.5%,市值超280億美元,年內漲幅達173%。
  • 新勢力造車怎麼就這麼難?!
    若融資成功,威馬的融資體量將接近300億元,也就是沈暉預計的最低造車門檻。2019年被稱為造車新勢力的生死年。車市寒冬下,資本市場逐漸對造車新勢力意興闌珊,窗口期正在關閉,資金成為擺在這些企業面前的最大難題。目前,造車新勢力普遍陷入資金鍊斷裂和信任危機之中,已被曝光裁員、停工、欠薪、拖欠貨款的企業就多達十幾家,貴為頭部企業的蔚來汽車也因資金危機難逃裁員的命運。
  • 要做「普及者」 造車新勢力威馬EX5正式上市
    來源:新華網作為造車新勢力的重要代表,威馬汽車在北京車展前夕秀出真實力。4月20日晚,威馬旗下首款緊湊型純電動SUV——威馬EX5正式上市,新車共推出EX5、EX5 pro和EX5出行合作版共六款車型,補貼後售價9.9萬-21.63萬元,續航最大可達600km。
  • 新勢力造車進入後半場 不比資金拼玩法
    [愛卡汽車 深度觀察 原創]中國再次掀起了造車新勢力的創業潮,不過與此前純靠資本推動不同的是,此次輪到了「國家隊」上場。短短半年,老牌國企在新能源汽車市場熱情空前高漲,四隻「國家隊」相繼上場,造車新勢力熱潮仿佛如5年前一樣,再次在中國這個全球最大的新能源汽車市場重演。植根於傳統車企之上的新能源「國家隊」擁有著與生俱來的造車經驗,再加上海量的資金支持,可以預見,「國家隊」的造車之路將要比「蔚來們」走得輕鬆的多。
  • 造車新勢力 刺蝟汽車是有備而來還是曇花一現?
    造車新勢力 刺蝟汽車是有備而來還是曇花一現?2018-05-13 16:24 來源: 車界微視 如今的新能源汽車市場,那真是百花齊放、放浪無拘、拘奇抉異、異名同實,實.......在編不下去了。總之就是各種新勢力造車品牌層出不窮,人人都想在這之中分一杯羹。
  • 造車新勢力迎分水嶺:頭部「四小龍」逆勢翻盤 PPT造車軍團黯然退場
    來源:北京日報客戶端原標題:2020造車新勢力迎分水嶺本報記者 趙語涵2020年關將近,在這極特別的一年裡,中國造車新勢力迎來了發展的分水嶺。一邊是風光無限的新勢力頭部「四小龍」:蔚來從生死線翻身,市值接連上漲超越通用、寶馬;理想、小鵬前後腳赴美上市,市值看漲;威馬融資100億元,擬登陸科創板。而在分水嶺的另一邊,博郡、賽麟、拜騰、前途、長江汽車等滑向破產邊緣,或將黯然退場。新冠肺炎疫情「黑天鵝」加速了造車新勢力的市場洗牌,而業內認為,新勢力上半場的量產之爭已近尾聲,下半場的技術之爭正拉開大幕。
  • PPT造車新勢力日漸衰落 誰能笑道最後
    銷售市場上對此訂購熱線不斷,對新能源造車廠家的投資也源源不斷,造車新廠家竟如雨後春筍般蓬勃發展。但正如開始那般迅速發展,新能源造車也在失去了政策的土壤中迅速衰敗。今年,拜騰、博郡與長江汽車等造車新勢力已宣告失敗,繼續撐下去造車新勢力的不多於10家。
  • 賽麟汽車撕了造車新勢力假面具
    與蔚來、小鵬這些造車新勢力不同,賽麟來到國內的第一款電動車可不是什麼高端SUV,而是一款從尺寸、巡航、動力等各方面來看,都與超跑不沾邊的純電動微型車。對於這類車型,一般只用於城市通勤,無法高速行駛,網上對其的另一種稱號為"老年代步車"。
  • 特斯拉狂降16萬元 國內造車新勢力何去何從
    這無疑進一步擠壓了造車新勢力的空間。剛有起色的國產新能源汽車將何去何從?  特斯拉新車上市打七折  特斯拉推出的第二款國產車——中國製造Model Y再次大幅降價。新車提供兩個版本,分別為長續航版以及Performance高性能版,售價為33.99萬以及36.99萬元。
  • VP年薪50萬美元,成果幾乎為零,矽谷成造車新勢力大「黑洞」
    矽谷成本太高、造車新勢力耗資百億 博郡、蔚來在北美的布局只是造車新勢力的一個縮影。 「在北美開公司不僅僅是成本,更涉及到戰略問題,矽谷畢竟是全球科技實力最強的地方,但很多造車新勢力是為了在矽谷開公司而開公司,北美公司與中國公司矛盾重重,甚至變成內耗。」另一位知名造車新勢力高管也對DearAuto表示。 內耗嚴重, 沒有研發成果 這些造車新勢力在北美花了多少錢?
  • 造車新勢力崛起 中國在下一個汽車時代搶得先機
    近日,中國造車新勢力股價飆升的新聞十分火熱。據悉,蔚來汽車總市值達到了728.4億美元(約合人民幣4788.4億元),成為中國市值最高的車企。小鵬汽車股價累計上漲了超過260%,理想汽車股價累計上漲了超過110%,蔚來汽車股價累計上漲了超過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