齊魯晚報·齊魯壹點記者 程凌潤 實習生 魏楚夢
10月24日,2020非遺與旅遊融合發展優秀案例發布,《山東濟南:百花洲歷史文化街區讓城市更美好》榜上有名。據了解,百花洲歷史文化街區以非遺項目為紐帶,積極推動以「共享融合」為核心理念的「曲水流觴」文旅品牌融合發展計劃,促進文化和旅遊的融合,帶動古城歷史街區旅遊業的發展。
百花洲歷史街區是濟南古城片區內重要的歷史文化街區之一。街區總佔地面積25.7公頃,有鞠思敏、辛鑄九、丁寶楨、路大荒等近現代名人故居,濟南詩派、曲山藝海、濼源書院、曲水流觴等歷史人文活動均匯聚於此。
據了解,百花洲園區總建築面積2萬平米,現已建成傳統工藝工作站、百花洲劇場、雨荷居、泉水人家博物館、非遺文化展示館等區域。園區定位主要以濟南民俗文化為主,片區內先後承接世界攝影大會、全國曲藝周、國家非物質遺產博覽會、中國社科大會等重大活動。
2018年,文化和旅遊部、省文旅廳、市文旅局和歷下區政府籤訂會議紀要,建立了國內首家城市中心區傳統工藝工作站,由項兆倫副部長親自掛牌,國家級非遺項目濟南皮影、省級非遺項目濟南剪紙、麵塑、魯繡、古琴以及14項市級非遺項目長期入駐,並在雒樹剛部長批示下在全國率先開展「非遺+扶貧」工作。通過這些與市民遊客互動文化旅遊項目打造,園區體現了民間文化、民俗文化、民族文化精髓,得到了社會各界的普遍好評。
近年來,濟南積極搭建文旅產業融合軟體硬體設施,促進文化旅遊深度融合。不僅打造曲水流觴為主體的文旅融合品牌,實施芙蓉街及周邊街巷立面及公共空間綜合提升工程,還搭建交流展示平臺,促進文化旅遊創新發展。
同時,濟南市建立「創客空間」,讓有想法、有創新能力的年輕設計師、文旅專家、文創團隊、手工藝人、非遺傳承人和各類展演展示人員日常駐場輪值交流,同步搭建線上活動群,帶領文旅產業從業人員進行綜合培訓和實踐研培;培育特色產業和現代旅遊項目,以濟南特色的文旅資源為核心,匯聚多方智慧,培育和引入展示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特色產業和現代旅遊消費項目。
本次百花洲作為優秀案例公布,是文旅部對濟南市近年來在非遺與旅遊融合所取得成績的認可與鼓勵。百花洲立足古城和泉文化特色,發揮省會中心城區的集聚功能,以非遺項目為紐帶,積極推動以「共享融合」為核心理念的「曲水流觴」文旅品牌融合發展計劃,通過一系列措施,極大提升了古城歷史街區文化底蘊,彰顯現代氣息與歷史氛圍的結合,促進文化和旅遊的融合,帶動古城歷史街區旅遊業的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