維京(Viking)這個詞在英漢詞典中被翻譯成「北歐海盜」。對這個翻譯,北歐人——維京的後代們,都不能贊同。
首先,「維京」是一個歷史時期,大約在8-11世紀(790年-1066年),屬於中世紀(5-15世紀)中期的一部分。當然「維京人」並不是指這個時期生活的所有人,而特指那個時期生活在北歐斯堪地那維亞半島的人。其次,維京人並不都是海盜,他們和那個時期其他地區的居民一樣主要從事農牧業和漁業。我們已經知道的是他們手很巧,精於打造鐵器和木器,會在日常應用的器具上雕上精美的花紋,而且特別會造船,能打造經得住遠航風浪且雕刻精美的龍頭木舟。
在北歐漫長而寒冷的冬天,一部分不安分的維京人表示——「世界那麼大,我想去看看」,於是在農閒無所事事之時,拉幫結夥地坐著自己打造的堅固木船,橫過大海來到了歐洲大陸甚至美洲的很多地方。在大部分人從事和平貿易的時候,一小部分特別兇悍的不法之徒幹起了打家劫舍的勾當。他們身材高大,面目兇猛,打架不要命,殺人不眨眼,自茫茫大海上呼嘯而來,又從茫茫大海上呼嘯而去,令人防不勝防、又恨又怕。也算「幾顆老鼠屎壞了一鍋粥」吧,連帶那個時期的所有北歐人都成了「海盜」,自此挪威、瑞典和丹麥人世世代代成了「北歐海盜」的後裔。
對於維京人「打砸搶」的暗黑歷史,北歐人自己的傳說是,維京人在打仗之前,會先吃一種毒蘑菇,它的毒性不會致命,但會使人麻醉迷亂,所以他們作戰時莽不畏死,所以一個平時善良老實的人會做下燒殺搶掠的嗜血勾當而之後惘然不自知。好吧,這個脫罪的理由比較無賴,但總之,在北歐「維京」這個詞是沒有任何貶意的,北歐人像中國人對秦皇漢武的歷史一樣對維京的歷史引以為豪,他們用Viking作商標、造公園、拍電影電視以及組織各類主題活動。
但正像披著重重迷霧的整個中世紀這段「黑暗時代」的歷史一樣,人們對維京歷史的認知也總糾纏在傳說和現實的巨大反差中,因此維京時期的任何考古發現也總是激動人心的。北歐近期的一些考古發現就揭露了之前不為人所知的一部分歷史,有些還相當驚悚。
在關於中世紀的一些電影裡,我們不只一次看到人們把死去的親人放在一艘盛滿引火之物的小船上之後引火燒船的鏡頭,意境感傷而悽美。幸好我們也知道中世紀的葬禮並不都是這樣的,否則留給我們後人的就都是傳說,而很少研究事實的線索了。
挪威特羅姆瑟(Troms)的希爾勒島(Hillesy)是看北極光的好地方,而那裡近兩年發現的兩座維京時代的古墓也很有趣。這是兩座船墓——人放在船中埋葬的墓。它證明在中世紀,特別是海岸附近,人們確實會把死者放在船內,但卻不是把船放下水燒毀,而是連船一起埋葬了。兩個墓離得很近,年代相似,一個墓中是男人,另一個是女人,但人們還沒有任何證據證明他們的關係。其中尤其是後發現的女屍墓(2018年發現,最近完成全部清理研究工作),骨骼和器物保存得特別完整,具有相當大的研究價值。
左側圖為女子船墓外觀,右側圖為女子骨骼清理現場
照片:JRN INGE JOHANSEN(挪威NRK新聞網)/特羅姆瑟博物館
墓中女子側身蜷腿而臥,面向船壁。死亡年代大概在770-840年,是維京時代的早期。除了死者的衣物碎片外,同時發現的隨葬品有珠子、梳子、兩把刀和一架紡車,是用盒子盛裝後一起放在船上的。此前在附近發現的男墓中也發現了珠子、梳子等物,但此外還有斧頭和大刀這樣的工具和武器,另外還有熊爪這樣的與狩獵、祭祀相關的物品。考古研究人員發現,至少在挪威北部很少有火葬的傳統,而以船為墓的傳統曾經很盛行。
男墓中發現的珠子、梳子、刀和斧頭等器物
照片:JRN INGE JOHANSEN(挪威NRK新聞網)
而在挪威西部,卑爾根北面的阿爾沃松(Alversund)附近剛剛發現的一座古墓則顯示了另一種殯葬習俗——死者是被焚燒過的,當然不是在水中的船上,而是在陸地的柴火堆上。在這座墓中人們發現了碎骨殘骸,裝飾精美的陶器碎片和燒焦的玻璃碎片,此外還發現了沒有燒毀的青銅針。更有趣的是在這座墓中找到了幾乎一整套遊戲用具——18根標著點數的遊戲棒和一個骰子。
照片:卑爾根大學博物館(UNIVERSITETSMUSET I BERGEN)
這座古墓是在一個小型建築工地發現的,考古人員正在利用疫情期間建築公司停工的間隙加緊清理工作。初步的研究發現這座古墓的時代很可能要早於中世紀,大約在公元300年左右。中國的歷史研究早就知道,在公元前3000多年的周朝就有擲骰子遊戲,人類的賭博歷史幾乎和人類的歷史一樣久遠。北歐發現的這套1700多年前的遊戲用具至少告訴我們,在中世紀的歐洲和維京時期的北歐,除了繁重的勞動和血腥的殺戮,人們也是有娛樂活動的。
如果說挪威近期的這些考古發現還比較有趣的話,那麼丹麥一系列考古研究的發現就讓人感覺驚悚了。
照片:RGVI N. JOHANSEN,丹麥莫斯格歷史博物館(MOESGAARD MUSEUM)
這是在丹麥奧胡斯(rhus)發現的一個頭骨,年代大約在公元900年前後,維京時代中期。頭骨在一個古代村屋外面的井中發現,但頭骨側頰處缺失的一塊卻埋在屋內地板下。而且頭骨缺失的這一塊,是用利器削下的,並不是隨年代久遠自然散落。
最初發現這樣的例子時,考古人員還以為是隨年代久遠及地面建築變遷而發生的屍骨散落,但當這樣的情況一再出現,而且不只出現在丹麥,而是出現在北歐各處,特別是在有些案例中顯示地面建築保存較好,不可能發生這樣的骨骼散落,才引起了考古學者的特別注意。奧斯陸大學的考古專家Marianne Hem Eriksen研究了出現在北歐各處涉及部分骨骼易地埋葬的40多個案例,涉及年代從公元前250年直到維京年代末期的1050年,研究結果顯示,鐵器時代,特別是維京時代的人總是特意把人體的一部分骨骼埋在自己的居所周圍甚至是在屋中,而且這些骨骼中以頭骨的部分骨骼居多。更為驚悚的是,他們發現很多一歲以下嬰兒的屍骨被埋在屋內,尤其是埋在牆基中或是門廊、壁爐等人們經常經過或活動的區域。
似乎對於那時的人來說,把死者的一部分保留在自己身邊是很重要的。從流傳下來的文字記載也可以看到,那時的人們也認為,一個人死亡後只是身體或生理的死亡而不是精神或靈魂的死亡。所以他們可能認為死者的部分骨骼可以闢邪。而這些骨骼中以頭骨居多,是因為那時的人認為頭顱是人最重要的部位, 是靈魂的中心。所以頭骨的「靈性」更大。
丹麥裡伯發現的帶銘文和鑽孔的頭骨片
照片:丹麥西南日德蘭博物館(Sydvestjyske Museer )
在丹麥裡伯(Ribe)發現的一塊很有名的頭骨片也可以佐證這種觀點。這塊頭骨片上有一個圓孔,上面刻有符文,基中包括北歐神話中眾神之王奧丁(Odin)和戰神提爾(Tyr)的名字。考古學者一般認為這塊骨片是個護身符。
在北歐的古老神話傳說中也能看到關於頭顱的特殊價值。北歐神話中米梅(Mime或Mímir)是個巨人智者,在他被斬首後,眾神之王奧丁用香料保存了他的頭顱,並把這個頭顱當成了自己的智囊,每天和他說話,聽取他的意見。
但是被埋在北歐各處古代民居中的那些頭骨片,卻有很多可能性。有可能是親人的骨片,用以保存死者的靈性以保佑親人,也有可能是敵人的骨片,斬下以破壞敵人的靈性從而增加自己的安全,甚至有可能是奴隸的骨片,埋下類似於殉葬的概念。至於到底是哪一種,人們還不知道,有待於更多的發現和研究。
至於埋在屋內的那些嬰兒,有資料顯示,在那個年代,不到一歲還沒長牙的嬰兒並不被看成人,也一般沒有名字。所以因為各種原因殺死嬰兒並不罕見,甚至在一定程度上是被社會認可和接受的,這一現象大概算是中世代這個「黑暗時代」最黑暗的一部分。而同時嬰兒也被看作一種「靈異的物事」,因為他們既不是人也不是一般的什麼東西,所以把死去的嬰兒埋在屋內地下,尤其是人們經常活動的區域,可能是因為人們相信嬰兒的「靈異」稟性可以幫助建立起人和居所及那個地方的某種特殊的聯繫,從而達到某種保佑的效果。
北歐的這些考古新發現,使人們對中世紀和維京時代的認知更深入了一些,但是也留下了更多的謎題留待人們去發現。最近有報導說,隨著溫室效應和地球變暖,挪威布萊海門(Breheimen)國家公園高山上的千年冰川也在逐漸融化,那裡是維京時代的一條交通要道,因此現出了許多維京遺蹟,吸引了全世界的考古愛好者去「尋寶」。千年冰雪是有效保存歷史原貌的最好冷藏劑。相信已經和即將發現的很多有趣的歷史遺物都可以幫助我們更好更多地了解那段歷史。
冰川下發現的馬蹄踏雪板 照片:Espen Finstad (挪威)
冰川下發現的精巧木盒 照片:Espen Finstad (挪威)
冰川下發現的藍色織物 照片:Espen Finstad (挪威)
冰川下發現的木針 照片:Espen Finstad (挪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