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狸貓換太子」的故事為何要黑化一代賢后劉娥?

2020-12-14 寫乎

作者:陳二虎

(一組《清平樂》圖片,圖為劉娥)

近日,由王凱、江疏影領銜主演的《清平樂》大熱,這部電視劇是根據郭瑞祥所著的《宋仁宗和他的帝國精英》拍攝的,以北宋宋仁宗趙禎的人生經歷為線索,講述了其從少年登基到逐漸把控朝政,開啟了北宋繁榮的太平盛世。

然而,說起宋仁宗,電視劇中皇太后劉娥是一個繞不開的角色。

筆者很小很小的時間就聽父親講起這「狸貓換太子」的故事:

說的是宋仁宗母親李宸妃生了仁宗,宋真宗皇后劉氏嫉妒,欲殺李妃所生之子,由於宮女與太監保護,並以狸貓換下太子,才使人帶太子矇混出宮得以倖免於難,然而李宸妃因生下「怪胎」被打入冷宮,後流落到民間。幾年後仁宗繼位,大臣包公放糧陳州尋訪到李氏,母子才得以相認。我聽了感覺到新奇而又有意思,皇宮中的女人很不幸,自己生了太子,卻遭到誣陷,實在是可憐。

那麼,北宋年間這個「狸貓換太子」的故事到底是怎麼一回事嗎?

一、川妹子劉娥

宋真宗皇帝就是那個籤定「澶淵之盟」後又大肆封禪的趙恆。

宋真宗趙恆晚年,得了半身不遂,凡事都聽決於皇后劉娥。

說起劉娥,也是中國歷史上一大傳奇式人物,可以說是從醜小丫變成白天鵝的典範。

這劉娥是益州人,是川妹子,她只所以編出其祖父從太原來的「故事」,無非是想冒充北漢劉氏皇族的支屬,抬高自己的門第而已,其實其祖其父徹頭徹尾的蜀地漢人,根本就不是北漢皇族沙陀人。

據《宋史》中說:劉皇后自小就父母雙亡,由其姥姥帶大,十二三後,被「蜀人龔美者,以鍛銀為業,攜之入京師」,其實這記載值得把玩,一個銀匠因何把一個少女帶到京城?其實這劉娥十二三就被賣給了龔美做老婆,以「播鼓」為龔美招徠生意。

時為襄王的宋真宗某日微服來到街上溜達,一眼就看上這如花似玉的川妹子,便給了龔美不少金銀,把這小美人帶回襄王府中藏嬌(這宋真宗蠻夠意思的,當了皇帝後,讓這龔美改姓劉,以劉娥的兄長身份,封他官,後來做到武勝軍節度觀察留後,六十歲後善終病死,可見這劉娥旺夫呀)。

一個皇子納了一房小妾,自然沒人敢說什麼,然而宋真宗的乳母(奶媽)不知因為什麼,同是出身低微,卻看不上劉娥卑賤的身份,跑到宋太宗這裡打了小報告,說這劉娥是妖媚。

宋太宗聞知,自然不高興,時為太子,未來的皇上,竟然納了這樣的小妾,讓他休掉。

趙恆徹底被這風情的劉娥所迷,表面不得不忍痛割愛,把劉娥送出王府,安排與自己關係密切的王宮指使張耆家中,時不時地來幽會。

二、幸運地成為皇后

宋太宗一死,趙恆即位,是為宋真宗,立馬又把劉娥接回宮中立為美人,又晉封為德妃。

追究宋真宗迷戀劉娥的原因,一來這川妹子貌天成,風韻了得,二來估計是這劉娥破瓜早,深諳雲雨之事,比起宮中那些大家閨秀,別有一番誘人之處,能夠侍候得宋真宗滿意。

趙恆的原配是忠武軍節度使潘美的八女,是真宗趙恆為襄王時其父宋太宗給聘娶的,被封為莒國夫人,可惜,這潘氏命不好,真宗沒即位前,二十二歲就死了(真宗即位後,追封潘氏為皇后)。

宋真宗當了皇帝後,第一任真正的皇后是宣徽南院使郭守文的女兒,真宗為襄王時,封秦國夫人。宋真宗即位,冊立為皇后,誰知,十年後這許皇后也死了。

據說皇后位一空缺,當時有資格入選的有兩個人,一個是沈才人,宰相沈義倫的孫女,其父沈繼宗是光祿少卿,這純粹世家官宦的千金小姐;另一個便是劉娥,寵冠後宮,令宋真宗神魂顛倒。

皇后位空缺,自然沈才人由於家族影響,呼聲壓倒劉娥,大臣們幾乎眾口一詞,力薦沈才子為後。

然而宋真宗意屬劉娥,要立劉娥為皇后,朝臣們激烈反對,翰林學士李迪進諫曰:「妃(劉娥)起於微寒,不可以母天下!」

宋真宗根本不聽這一套,堅決立劉娥為皇后。

三、幫助宋真宗處理國家大事

這個劉娥,不僅僅漂亮又嫵媚,其天性敏悟,通曉書史,對朝廷大事小事,熟記於心。

宋真宗退朝後,批閱天下奏章,直至深夜,這劉娥就陪著,而且幫助批決奏疏,一同理政,宮中有什麼事,她都能援引以往故實,處理的妥妥貼貼,可見,這許多東西天賦與用心很重要,劉娥不是那種憑漂亮與風騷惑君的女子。所以,宋真宗對她又敬又愛,也開啟了宋朝後宮幹政的先河。

天禧四年二月,宋真宗得了風疾,不能理事,政務多由劉娥裁決,大臣寇準、李迪等人深以為憂,認為皇后幹政,國之大忌,暗中謀劃讓太子監國。不想走了風聲,寇準被罷相,貶知相州(其實,太子趙受益是劉娥的侍女李氏所生,所以被真宗封為才人)。

不久,宦官周懷政又謀立太子受益即皇位,奉宋真宗為太上皇,罷黜劉皇后。

此事又洩露了消息,被參知政事丁謂知道,報告給宋真宗。

宋真宗龍顏大怒,下詔處死周懷政,把寇準又一次貶為道州司馬。

隨後宋真宗下詔,表示軍國大事依舊由自己親決,「其餘皆委皇太子同宰相、樞密等參議施行」,而實則許多大事由劉娥決定,正所謂「太子幼(十來歲),非中宮不能立;中宮非倚太子,則人心亦不咐」。

四、垂簾聽政的劉太后

一年後,宋真宗死了,遺詔太子趙受益更名趙楨,柩前即位,是為宋仁宗,時年剛剛十三歲。

大臣王曾奉遺詔擬制書,「命皇后權處分軍國事,輔太子聽政。」(這還有一個小插曲,權臣丁謂想去掉「權」字,因為「權代表「暫時」的意思。丁謂此意,並非是想給劉皇后加權力,實是想打著劉皇后的幌子,由他來操縱朝廷。王曾力爭,認為「權」字不能去掉,不可壞了祖宗成法,丁謂無奈,只得依從。)

丁謂大權在握,奏請太后(劉娥)御別殿,由宋仁宗理政,這樣丁謂就可以大權包攬(這丁謂太小看了劉娥的能力)。

劉娥(時為劉太后)遣張景宗、雷允恭宣諭丁謂,質問他:「皇帝視事,當朝夕在側,何須別御一殿?」

於是,劉太后與宋仁宗小皇帝同處大殿,垂簾聽政。

聞知雷允恭與丁謂勾結,想架空她,便處死雷允恭,貶丁謂於崖州(本來,劉太后也想處死丁謂,大臣進諫認為仁宗剛即位處死大臣不吉,才從輕發落)。

劉太后任呂夷簡、魯宗道為參知政事,王曾同平章事,完全統攬了朝中與宮中所有的大事,雖然垂簾聽政,實際上如同皇帝一樣,也讓她有了些想法。

某日,劉太后問參知政事魯道宗說:「武則天是什麼樣的帝王?」

魯道宗為人正直又聰明,當然聽出這弦外之音,直言回答:「武后,是唐朝的罪人,差一點壞了江山社稷!」

劉太后聽了沉默了。這劉娥分明是仰慕武則天,想走武則天當女皇,聞自己倚重的大臣反對,也只好作罷。

一日上朝,那些巴結劉太后的人要求立劉氏七廟以顯尊崇,魯道宗出面反對:「若立劉氏七廟,皇帝家該立幾廟?」

不久,劉太后與宋仁宗一同拜佛,劉太后想安排自己的鳳輦在小皇帝的儀仗前面,魯道宗又一次站出來勸諫:「夫在從夫,夫死從子,婦人不能在前!」劉太后望了望他,只好如此。

魯道宗規諫,總會給劉太后「面子」,把握尺寸,當時的秘閣校理範仲淹(我們的大文人呀)可不管這些,某日,他上書曰:宋仁宗在宮內朝拜劉太后,是行家人禮,當然可以的。但是,天子與百官同在朝堂而向劉太后施禮,有違君主禮儀。

範仲淹的上書,可把當時的宰相晏殊嚇的不輕,他把範仲淹喚來好一頓訓斥:「你小子如此狂率邀名,這不是連累我嗎?真後悔當初薦你為官!」

範仲淹正色回曰:「我正是怕別人議論您推薦我當官而不稱職,才直言上疏,想不到今天反以忠直得罪了您!」

晏殊望了範仲淹好一會,無言以對。

劉太后十分不喜歡範老夫子這種倔強耿直的人,便找了個理由外放到河中府為通判,即使如此,範仲淹依舊上書,請劉太后還政宋仁宗。

五、宋仁宗生母

轉眼到了明道元年(公元1032年)二月,先帝宋真宗的妃子李氏病逝,按理宮中死一個先帝妃子,沒什麼大不了的,但這李氏特殊,是宋仁宗的生母。

北宋真宗皇帝趙恆即位,皇后劉氏身邊有一個小侍女李氏,杭州人氏,自小入宮侍候劉皇后,文靜寡言,清秀淑麗,聰明伶俐,不張揚也不顯白,讓生性霸道的劉皇后很是喜歡。

劉皇后雖然得到宋真宗的寵幸,雨露倍施,就是一直沒有懷上龍種,看到別的妃子排二連三有孕產子,雖然都沒有活下來,內心還是十分著急的,就把李氏這個小丫頭派到宋真宗身邊當司寢,司寢是宮中女官,也就是專管侍候皇上睡覺,鋪床蓋被的。

李氏來到宋真宗身邊,也是一點也不招搖,絲毫也沒有勾引宋真宗的意思,文靜秀氣,自是與其她的宮女不一樣,宋真宗自然也對這情竇初開的小宮女發生了興趣,臨幸了她。

不久,這李氏就懷上龍種,讓宋真宗龍顏大喜,十分寵愛,讓這小「司寢」隨時侍候左右。

初秋時節,薰風縷縷,日麗花開,李氏陪著宋真宗遊御花園,由於有身孕,登臨亭臺時已經是嬌喘不止,不小心把插在頭上的玉簪墜落,掉下亭臺,李氏花容失色,有點惱火,風流天子趙恆還是第一次看到李氏如此,不由笑了,打發太監去給撿回來,並且暗想:如這玉簪完璧歸趙,沒有一點損失,這小嬌娘會給自己生一個皇子。

當太監撿回玉簪,宋真宗拿到手中一看,完好無損,剎那興奮得如一個孩子似的,親自插到李氏頭上,眉飛色舞,讓所有人都有點懵圈了。

晚上,宋真宗摟著李氏,撫摸著她那挺起的肚子,美滋滋的,當李氏那豐腴的裸體偎緊了他,不由興致勃然,也顧不了李氏有孕在身,好一陣摧花揉蕊,這李氏默切配合,讓宋真宗心滿意足。

轉眼已經是大中祥符三年(公元1010年)四月十四日,李氏如願以償地為宋真宗生下一個寶貝兒子。

聖上得子,宮中歡慶,宋真宗喜氣洋洋說起那玉簪之事,李氏才知那日皇上高興的原因。

這已經是后妃們給宋真宗生下的第六個兒子,但那幾個都先後死了。真宗給這李氏所生皇子起名趙受益,李氏也被封為才人。

李氏生下皇子後,劉皇后就把這兒子抱過來精心撫養,視如己子。

李氏自然不敢說什麼,因為劉皇后是她的主子。

趙禎一直不知道自己的生母是誰,總把劉皇后當他親媽,而宮中的太監與侍女誰也不敢透漏半點真話。

劉太后本打算以宮人的喪禮打發了。

由於李氏一生深默,忍辱負重,宋仁宗不知道這李氏是他生母,但朝中大臣知道,時為丞相的呂夷簡就力主葬禮從厚。劉太后知道接著下去會壞事,立馬散朝,拉著宋仁宗回宮,避開這敏感的話題。

然後私下把呂夷簡找來,問他什麼動機?指責呂夷簡挑撥他們母子關係。

呂夷簡從容地對劉太后講:太后如果不考慮後果,那我什麼也不說了;如果還顧念後人,就理應厚葬。這弦外有音呀!

劉太后轉念一想,就是自己死後,宋仁宗知道真像又如何?在她心目中,仁宗生母就是一個宮中侍女。

在呂夷簡堅持下,以皇后規格厚葬了李氏。

李氏死後,劉太后心中鬱悶,一年後,劉太后病重,她特意服天子袞冕,到太廟行禮,過了一把「女皇」癮。不久,便去世了,活了六十五歲。

六、人言真是不可信

見劉太后死了,仁宗的弟弟荊王趙元儼告訴仁宗,這李氏是他的生母,並告訴他李氏在世時受盡折磨與屈辱……

宋仁宗聞知如五雷轟頂,號啕痛哭不止,悲慟不已,想不到自己貴為天子,生母卻落下如此悲慘的下場。

趙禎便尊生母為皇太后,賜諡莊懿。宋仁宗親臨洪福院祭告生母,更易梓宮,重新下葬,命母舅李用和開棺驗視。

當棺材打開,宋仁宗與大臣們大吃一驚,棺內灌滿水銀,李氏安祥如生,身穿的皇后衣服,這分明是最高規模的喪禮呀!

宋仁宗長嘆道:人言直是不可信呀!眼前所看到的,不是人們說的那樣呀!

無論自己的生母李氏與自己的養母劉太后,都是應該讓他銘記尊重的,仁慈的宋仁宗,厚待劉太后家族,對自己的生母李氏家族也是寵愛有加,李氏的弟弟李用和任彰武軍節度使,檢校侍中。

這就是歷史上那個被後人傳的神乎其神的「狸貓換太子」的故事,「傳說」害人呀!

女人,都有其天性嫉妒的一面,宋仁宗生母一生軟弱,自然令人同情;而劉太后出於寒微,臨朝幾十年,「號令嚴明,恩威加天下」,對北宋王朝的統治實是有功。

因之,回眸歷史,我們一分為二地看問題,李氏有值得同情的地方,如果早就張揚出實情,不是隱忍,那麼她與劉皇后將有一場你死我活的爭鬥,或許能否當上皇帝都難說,還有可能連累兒子的性命。而劉太后也有許多值得弘揚的地方,撫育李氏之子引來流言蜚語,並被後人醜化歪曲。就是在當時,劉皇后預聞朝政,得罪了一些大臣,這些人就給劉皇后造了許多傳聞,後人更是編了《狸貓換太子》的「傳奇」。

人無完人,不要給人戴上臉譜,打上標籤。

劉娥劉太后,雖然出身低賤,但號令嚴明,恩威加於天下,施政有很多稱道的地方,大事有理有節,實是歷史上不可多得的賢太后。

【作者簡介】陳二虎,筆名紅葉,蒙古族中的契丹人。翁牛特旗作家協會副秘書長。

小編提示:如果您喜歡這篇文章,敬請轉發和評論。

推薦:

《清平樂》:宋人為何稱皇帝為「官家」?

《紅樓夢》裡薛寶釵與白金釧的名字有暗示?


相關焦點

  • 一曲「狸貓換太子」,一代賢后慘遭後世詆毀數百年
    《清平樂》熱播,帶起來一波話題,其中最為人津津樂道的除了宋仁宗的故事,就是太后劉娥了,畢竟「狸貓換太子」的故事在中國可以算是人人耳熟能詳,但事實上劉太后純粹是無辜躺槍,因為「狸貓換太子」是元代虛構的一個文學故事,根本不是真實的歷史,那麼歷史上真實的劉太后到底是一個怎樣的人呢?
  • 清平樂:劉娥,宋史留名的賢后,司馬光盛讚,狸貓換太子讓她蒙冤
    《清平樂》劉娥:垂簾聽政11年,留名青史,差點成第二個女皇狸貓換太子讓她蒙冤千年,司馬光盛讚的賢后,差點成了第二個女皇《清平樂》中的太后劉娥,她是宋真宗趙恆的第三任皇后,是宋仁宗趙禎的養母。她到底是怎樣的一個女子?在她攝政臨朝的十一年裡,又發生了怎樣的故事?
  • 狸貓換太子是真的嗎?宋仁宗為何沒見過生母?劉娥11年一手遮天
    狸貓換太子是假的,但是故事的原型是真的。主人公分別是嬰兒時期的宋仁宗,他的生母李宸妃、養母皇后劉娥、生父宋真宗。看到這裡我們或許就已經明白了,宋仁宗的確是宋真宗的親生骨肉。但是宋仁宗的生母不是皇后劉娥,而是李宸妃。
  • 《清平樂》「壞女人」吳越飾演太后劉娥,是奸妃還是賢后?
    那麼,「壞女人」吳越飾演的太后劉娥到底是一代賢后還是大家熟知的《狸貓換太子》中的奸妃呢?今天我們就來八一八。劉娥祖籍太原,本是將門之後,但後來父母雙亡,家道中落。剛出生不久的劉娥就成了孤女,寄養在蜀地的外婆家。年紀輕輕的劉娥十三四歲的時候,就嫁給一個叫龔美的銀匠,後來隨著丈夫到京城開封謀生。
  • 狸貓換太子:大宋女強人背負幾百年的汙名
    電視劇《清平樂》中的劉太后 大宋朝有許多人們耳熟能詳的故事,狸貓換太子便是其中之一。京劇《狸貓換太子》 大宋的故事很魔幻,無論是陷害楊家將的潘仁美還是處處與包公作對的龐太師,在歷史上都並非是奸詐惡人,反倒才能出眾,甚至品行高尚。
  • 《狸貓換太子》中的劉妃奸詐惡毒 實際賢能英明 差點登上皇位
    《狸貓換太子》的故事在中國家喻戶曉,膾炙人口。故事講述宋真宗時,劉妃與太監郭槐合謀,以剝皮的狸貓調換李宸妃所生的嬰兒。劉妃命宮女寇珠勒死嬰兒,寇珠不忍,與太監陳琳將嬰兒送到八賢王處撫養。真宗死後,當年被換走的皇子即位,是為仁宗趙禎。包拯受理李妃的冤案並為其平冤,仁宗母子團圓,已做了太后的劉妃畏罪自盡。
  • 狸貓換太子純屬謠言!為您揭開《清平樂》中宋仁宗的真實身世之謎
    《清平樂》中宋仁宗,是大宋王朝的皇帝,關於宋仁宗的身世,歷史上杜撰頗多,大家耳熟能詳的「狸貓換太子」便是其一。狸貓換太子純屬謠言,是歷代民間文人不斷杜撰的。有據可查的最初源頭,是出自元朝一位沒有留下名姓的文人之手。
  • 《包青天》狸貓換太子是真的嗎?揭秘「狸貓換太子」背後的故事
    在民間,關於「狸貓換太子」的故事一直流傳至今。故事的主人公經歷也幾乎是家喻戶曉,婦孺皆知。 陰謀狡詐的劉氏偷偷將李氏的孩子換成一隻剝了皮的狸貓。然後拿李氏的孩子來冒充自己的孩子。後來劉氏當上了皇后,而李妃被打入冷宮後又沒多久有貶為庶人。
  • 「狸貓換太子」的故事,並沒在北宋後宮中上演,真實情形很平淡
    書中的故事雖然引人入勝,廣為流傳,但都是虛構的。比如說,從第十五回的《斬龐昱初試龍頭鍘,遇國母晚宿天齊廟》到第十九回的《巧取供單郭槐受戮,明頒詔旨李後還宮》所營造的「狸貓換太子」故事,影響極廣,很多人都誤將之當成了史實來讀,但它卻是假的。
  • 「狸貓換太子」的真相是什麼?一場皇家暗箱操作的借腹生子而已
    (歷史上著名的「狸貓換太子」案究竟是怎麼一回事呢?)宋仁宗已經出離於憤怒,他一面派兵包圍了劉氏親眷的府邸,另一方面則火速派人調查真相,只要這說法屬實,他就要殺光劉娥滿門為母親殉葬!這就是宋朝時期著名故事「狸貓換太子」的故事原型。廣大讀者朋友們對這一膾炙人口的故事一定不陌生,故事主要講的是宋朝真宗時期,真宗寵愛的劉妃和李妃同時懷孕,無後的真宗便和她們約定:誰要是生了孩子,便將他立為太子,母親封為皇后。
  • 大宋奇案「狸貓換太子」背後不為人所知真相是怎樣?
    在包公戲當中,有這麼一個經典的故事叫狸貓換太子。宋真宗在位多年一直無子,此時的他年歲不小了。如果還沒有皇子出生,老趙家這麼大的產業,無人接盤。就在此時,一個好消息傳來,他的兩位妃子劉德妃和李宸妃都有了。雙喜臨門,皇帝龍顏大悅。他當眾許下諾言,誰要先生下皇子誰的孩子就是太子,生皇子那位就是皇后。
  • 民間傳說的狸貓換太子:其實只是虛構事件,但卻和一可憐女子有關
    在我國民間,「狸貓換太子」的故事可謂源遠流長、人盡皆知,但是在歷史上,這件事情卻是虛構的,為什麼民間會有這樣的傳說?原因和一個命運悲慘的女子有關。
  • 同是長期垂簾聽政,劉娥為啥沒有學武則天登基稱帝?
    劉娥能與宋真宗相遇,應該要感謝銀匠龔美。這個龔美的身份眾說紛紜,記載不一。 但是劉娥受寵多年始終未能懷上孩子,而此時李宸妃的卻懷孕了。在這個節骨眼上,李宸妃懷孕像是一根針扎入劉娥的心中,又疼又恨。於是,劉娥心生一計,決定來個狸貓換太子。劉娥也宣布自己懷孕,宋真宗自然十分高興。幾個月之後,劉娥和李宸妃同時生產,等李宸妃生下宋仁宗之後就將孩子抱到自己宮中。李宸妃醒來的時候發現孩子被換成狸貓,怎麼也不敢相信,後來便瘋了。
  • 一段傳奇淹沒歷史真相,兩千年封建王朝,從未發生狸貓換太子之事
    愛好戲曲的朋友都看過傳統京劇劇目《狸貓換太子》吧,這個離奇故事,可說是家喻戶曉、人人皆知,發生在宋代的一段宮廷故事,在元代被藝術加工為《金水橋陳琳抱妝盒》的雜劇。民國初年,上海京劇班改編為《狸貓換太子》京劇劇目。解放初期,崑曲、越劇、豫劇、晉劇、河北梆子等劇種,紛紛移植演出。
  • 一代女主劉娥,如何從再嫁之婦到君臨天下?
    宋太宗大怒,令趙恆將劉娥趕出王府。趙恆哪敢違抗,但又難捨劉娥,只得把劉娥轉移了出去,藏到張耆家裡。張耆為了避嫌,因此連家都不敢回。很可能就是這段期間,讓劉娥有了充足的時間用來學習、升華,她博覽群書,研習琴棋書畫,熟知政事。就這樣熬到宋太宗駕崩,太子趙恆承繼大統,即宋真宗。即位後,宋真宗將劉娥接入宮中,封為四品美人。
  • 大宋狸貓換太子,虛構的故事與真實的太后
    說到這位劉太后,相信各位一定不陌生,她就是民間傳說——《狸貓換太子》故事的反派角色。 相傳宋真宗趙恆苦於膝下無子,劉德妃(即後來的劉皇后、劉太后)與李宸妃(仁宗生母)同時有孕,因李妃先誕下皇子,引起劉氏妒忌便用狸貓調包,讓真宗以為李妃生下怪胎而被打入冷宮。
  • 北宋劉娥升職記:從銀匠之妻到北宋第一位垂簾聽政的太后
    而這位劉太后就是宋仁宗父親宋真宗的皇后—劉娥,拜這幾年關於包拯的電視劇所賜,這位作為在狸貓換太子這部傳奇故事中的大反派,其名字也被慢慢知曉。當然狸貓換太子這個故事是子虛烏有,但是領養其他貴妃冒充自己親子確實是確有其事,直到劉太后死後,趙禎才知道自己的生母並非是劉太后。
  • 狸貓換太子,真相是什麼?這件事情的原型,到底是誰?
    這個故事被改編成各種形式傳唱,評劇、豫劇等,而且後來被拍成電視劇,成為了家家戶戶都知道的故事。可以說在當時應當是一場驚天動地的案件,讓人觸目驚心。歷史上是否真的有狸貓換太子這樁事?如果沒有,他的真相又是怎樣的?
  • 「狸貓換太子」到底是真的,還是杜撰出的梗?案件中的劉妃不簡單
    古裝懸疑劇《少年包青天》曾經是家喻戶曉的熱播劇,而劇中的最後一個案件,「狸貓換太子」,也因為曲折的情節和精彩的演繹,成為了經典。「狸貓換太子」不僅出現在影視劇裡,在小說《三俠五義》中,也有這樣的橋段。而「狸貓換太子」的太子,就是後來的宋仁宗趙禎。那麼,「狸貓換太子」到底是真有其事,還是只是後人杜撰出來的梗呢?《趙宋》這本書就為我們揭開答案。《趙宋》的作者遊彪,是北京師範大學歷史學院教授,多年來都在研究遼宋史。他在書中介紹了宋朝18個皇帝的真實生平和命運抉擇,也從另一個層面反映了趙宋王朝的興衰演變。
  • 狸貓換的是哪位太子?後來怎樣了呢?歷史上真的有這事麼?
    狸貓換太子中的太子是哪位皇帝?最後這位皇帝又怎麼樣了呢?歷史上真有這回事麼?歡迎來到今天的覓絲特史! 首先咱們先回顧一下七俠五義裡狸貓換太子的故事,話說宋朝年間宋真宗妃子李宸妃誕下一子,後因劉妃嫉妒,便與奸臣郭槐用一隻剝了皮的狸貓將太子調包,宋真宗以為李妃生了個妖怪,便將李妃打入冷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