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於再生價值的城市廢棄鐵路沿線空間重構策略——亞特蘭大環線對...

2020-12-22 騰訊網

基於再生價值的城市廢棄鐵路沿線空間重構策略——亞特蘭大環線對我國廢棄鐵路再生的啟示

Spatial Reconstruction of Urban Abandoned Railways Based on Regeneration Value: Enlightenment from Atlanta Beltline on the Abandoned Railways in China

代書劍,夏海山/DAI Shujian, XIA Haishan

摘要:隨著我國城市發展模式從「增量擴張」向「存量優化」轉型,曾經為城市工業發展做出巨大貢獻的廢棄城市鐵路如何再生,以及沿線城市空間格局如何合理重構,成為城市更新中一個普遍問題。本文梳理了美國亞特蘭大環線的再生策略,運用價值哲學理論,分析了作為價值主體的城市需求與價值客體城市廢棄鐵路的互動關係。同時,分別從廢棄鐵路的客觀屬性和再生策略兩方面挖掘城市廢棄鐵路空間的多重再生價值,提出城市廢棄鐵路具有文化再生價值、交通再生價值、生態再生價值、線性連接價值及自身空間價值五個維度的潛在價值,並具有支持交通設施再生、公共空間再生、文化廊道再生的潛力,為我國廢棄鐵路再生和城市更新提供理論支持。最後,以冬奧背景下百年老線「京張鐵路張家口廢棄段」的再生及沿線城市空間重構提出了具體的建議。

關鍵詞:廢棄鐵路,再生價值,空間重構,規劃策略,亞特蘭大環線

1 前言

從第二次工業革命到一戰時期,美國迎來了鐵路建設的「黃金時代」,鐵路成為支持全美貨運流動和國家增長的「鋼鐵巨擎」和「國家脊梁」[1]。二戰後隨著汽車在美國的興起,鐵路迅速衰落,全國鐵路總裡程數以每年2000km的速度減少。針對傳統鐵路工業遺蹟,聯邦和地方政府十分重視保留、利用或再生,並將多種城市功能融入其中[2]。1968年,美國國會通過國家步道體系法案,授權開展鐵路步道的改造項目(Rails-to-Trials Program)。鐵路步道保護協會(Rails-to-Trails Conservancy)的成立,推動了將廢棄鐵路改造為城市步道的發展歷程。1998年首屆關於綠道建設的會議指出,10年內已有16,000km的鐵路改造為步道或自行車道。2009年,美國最成功的廢棄鐵路改造實踐高線公園在紐約曼哈頓建成開放,並帶動了費城、芝加哥、底特律等多個城市的廢棄鐵路再生計劃。

中國同樣經歷了快速城鎮化與工業化同步推進的過程,近年來高速鐵路實現跨越式發展[3],全國範圍內的鐵路線網調整帶來了普通鐵路的衰退,大量廢棄軌道淹沒在城市環境中。軌道交通的更新迭代為城市帶來新的反思契機,廢棄軌道交通基礎設施的再生成為城市更新中無法迴避的共性問題。近年來,國內學術界提出關於鐵路再生的理論和視角逐漸多元。儘管城市廢棄鐵路的再生潛力已初步得到認可,但由於成功的再生案例寥寥無幾且研究視角不盡相同,關於廢棄鐵路對於城市的多重再生價值仍缺乏共識。

價值哲學理論[4]提出,「價值」是主體需要的前提下,主客體之間的效用關係,需求是價值的來源。廢棄鐵路的再生價值來源於城市的需求。亞特蘭大環狀鐵路的更新背景,正是伴隨著主流交通方式迭代,被私人交通裹挾的美國城市在公共運輸和公共空間方面面臨困境之時[5]。亞特蘭大環線的「珍珠項鍊式」的再生成為城市廢棄交通基礎設施更新的典例,展現了多重再生價值引導下城市廢棄鐵路空間的再生路徑。

2 亞特蘭大環線的再生經驗

2.1 亞特蘭大的城市交通變革與城市轉型背景

19世紀中期,亞特蘭大作為美國南方的鐵路樞紐城市而迅速發展起來。二戰後隨著高速公路的興起,亞特蘭大以極快的速度修建了令人矚目的道路[6]。大都市人口大幅增長,亞市不斷向無實體邊界阻隔的城市外圍蔓延[7],呈現出郊區化和低密度的城市擴展形態,加之「白人逃離市中心」的種族運動,城市中心成為黑人、殘疾人等弱勢群體的聚集地,鄰裡關係淡漠。然而,儘管城市空間以極快的速度向外擴張,但城市公共空間卻十分匱乏。2004年的數據顯示,城市人均公共空間面積不足美國人均公共空間面積的50%。此外,由於公共運輸線路分布不合理、公交站步行可達性差等原因,公共運輸的使用率仍十分低,乘坐公共捷運系統的通勤人數不足兩成[8],約有70%以上駕駛私家車上班。私人交通數量的增加擠壓了公共運輸的佔有率,造成城市交通的擁堵。亞特蘭大的3條主要高速公路(75號、85號和20號州際公路)都在市中心匯合,尖峰時段堵車現象尤其嚴重。

2.2 亞特蘭大環線的再生策略

亞特蘭大環形廢棄鐵路圍繞城市的核心區域,它的再生被視為城市再發展的一次重要契機。環線再生計劃依託約37,000m的廢棄鐵路走廊為亞市創造了兩套線性系統[9],分別為城市公共運輸系統(新增的有軌電車環線)和城市公共空間系統(即環形的城市步道和騎行道),為城市帶來便利的公共運輸及易達的城市公共空間(圖1)。環線沿線串聯大量的城市公園、鄰裡社區和旅遊景點,計劃試圖通過「珍珠鏈式」的再生重塑城市公共生活(圖2)。

1 亞特蘭大環線系統

2 亞特蘭大環線綠廊效果圖

2.2.1 有軌電車緩解城市交通

亞特蘭大依託環形廢棄鐵路規劃了有軌電車環線系統,新的環線與原有捷運線的交點處設立了三個新的換乘站點(圖3),使得乘客在BL環線上可以與城市火車系統實現便利的換乘,以方便利用公共運輸抵達城市商業區、南部航空港等重要功能節點。環形的步道、自行車道與有軌電車線的共同規劃,則提高了公共運輸的步行可達性,將利於提高沿線居民使用公共運輸的機率,促進亞特蘭大的城市交通系統從以私人交通為主逐漸向「步行友好型」公共運輸體系轉型。

3 BL有軌電車近期規劃

有軌電車的遠期規劃中,充分考慮了市中心公共運輸網絡的完善度(圖4)。未來的有軌電車環線系統包括6條總裡程約達80km的有軌電車路線和約20km(12mi)的連接中轉線路。中轉路線的設置使得新的有軌電車系統融入城市交通網絡,成為現有軌道交通MARTA捷運線的擴大和補充。有軌電車沿線同樣規劃了超過64km的城市步行街道,連接至附近大量的社區,實現居住區與捷運站、就業中心的無縫銜接。

4 BL有軌電車遠期規劃線路

(1-4圖片來源:亞特蘭大環線官網https://beltline.org/)

2.2.2 綠道連接下城市公共空間的復興

環形廢棄鐵路空間沿線連接的生態公園、城市人口、鄰裡單元和教育設施,賦予了亞特蘭大環線作為城市公共空間再生的潛力。亞市內大約有345個公園,其中有82個公園位於環形廢棄鐵路沿線800m範圍內,有 11個公園和環形鐵路直接相連。環線再生計劃將廢棄鐵路轉變為33km的都市環形綠帶,同時結合現有的2.43km²公園綠地,將實施多個公園的新建、擴建和改建計劃,創造5.3km²新的公園綠地和公共空間。

鐵路沿線的街區多建於南北戰爭時期,是亞特蘭大城市發展的歷史見證。鐵路阻隔了鄰裡之間的交流,使得社區之間缺乏聯繫而失去了鄰裡的意義。其中包括46個歷史街區,以及市區內24個鄰裡單元中的15個。鐵路沿線800m範圍內還串聯著14所學校,擁有在校教師和學生約9000多名(圖5)。環線的再生將曾經被阻隔的鄰裡社區縫合在一起,也為沿線的校園師生的日常通勤者提供了安全、宜人、便利的通道。

5 廢棄鐵路沿線串聯的公園(左)、鄰裡(中)、學校(右)(圖片來源:參考文獻[10])

2.2.3 鐵路沿線文旅節點的高效聯動

環狀鐵路的再生不僅成為復興當地居民城市生活的活力場所,也構成了集觀光效率和特色體驗於一體的城市旅遊廊道系統(圖6)。城市中最重要且最受歡迎的觀光景點都分布在環線周圍,例如馬丁·路德·金國家歷史遺址(Martin Luther King Jr. National Historic Site)、吉米·卡特總統圖書館暨博物館(Jimmy Carter Library and Museum)等歷史文化景點,城市首屈一指的綠地皮埃蒙特公園(Piedmont Park)、亞特蘭大植物園(Atlanta Botanical Garden)和動物園(Zoo Atlanta)等城市公園,富爾頓棉紡廠(Fulton Cotton Mill)改造而來的閣樓公寓等工業遺址。環形的「文化線」加強了原本一個個獨立城市旅遊景點之間的聯繫,為城市帶來了更好的旅遊經濟效益。

6 亞特蘭大環線串聯的文化節點(代書劍繪製,實景圖來源:亞特蘭大環線官網https://beltline.org/)

2.3 亞特蘭大環線的再生策略背後的思考邏輯

亞特蘭大環線的再生策略包含了交通線路再生、公共空間再生和文旅線路再生策略。從再生計劃的結果來看,線路的空間特徵決定了它的利用潛力,多種利用潛力的共同作用決定了線路不同層面的再生價值,從而支撐城市廢棄鐵路空間的多種再生策略。即由城市廢棄鐵路的「空間特徵到再生策略」的線性思考邏輯(圖7)。而廢棄線路的更新結果也將成為引發沿線城市空間二次再生的動力,反過來強化城市空間的多重價值。

7 亞特蘭大環線再生策略的生成邏輯

3 城市廢棄鐵路空間的再生價值探討

3.1 鐵路和城市的互動關係

當鐵路無法滿足城市發展需求變化時,它將逐漸走向衰敗並遭遇廢棄。當鐵路喪失原有的交通職能後,重新認識城市發展需求的變化,對於挖掘廢棄鐵路及沿線城市空間的再生價值,重構其在城市空間的定位有著重要作用。從鐵路和城市互動關係的視角來看,城市在發展過程中,其變化主要體現在3個方面:城市內部職能的調整,城市發展重心的轉移以及城市功能結構的變化。其帶來的是鐵路空間城市職能、服務對象以及沿線所連接的空間節點的變化。

首先,鐵路自身的主要城市職能變化。隨著許多城市由工業城市向生態城市、旅遊城市的轉型,城市職能的調整使得大量工業外遷,第三產業逐漸替代第二產業。此時,部分承擔城市內外客貨運輸功能的鐵路線將失去其原有交通職能。其次,鐵路廊道的交通潛力的變化。鐵路對城市的輻射和帶動作用,使得鐵路逐漸從城市外部轉移至城市內部。部分城市的發展中心逐漸由老城向新城區轉移,連接城市內部與外部的原交通廊道逐漸變成位於城市中心或連接新老城區的廊道空間。因此其潛在服務對象不再是穿梭於城市內外的出行者,而是城市內部鐵路沿線的市民。最後,線路所連接城市節點的轉變。伴隨著線性鐵路空間服務對象的變化,以及線路周邊城市功能的更新,原線性鐵路空間所連接的節點不再是間隔距離較長、不同區域的鐵路站,而是分布更為密集的各類城市服務功能節點。

3.2 基於自身屬性的城市廢棄鐵路空間再生價值提煉

「價值」一詞包含著「潛力」的含義。空間的「再生價值」則是指支撐不同目的再生活動的城市空間潛力。從亞特蘭大環線的案例可以看出,作為廢棄交通基礎設施、城市存量空間資產以及特殊的工業遺產,城市廢棄鐵路空間具有動態性、連接性和文化性3種特性(圖8),因而具備支持交通線路再生、公共空間再生和文旅場所再生計劃的多重潛力(圖9)。

8 基於多重屬性的廢棄鐵路空間價值分析

9 基於再生策略的廢棄鐵路空間價值分析

3.2.1 第一層次:動態性——交通再生價值

多數廢棄鐵路由於設施條件落後、空間可達性差等原因,不僅無法發揮交通職能,還造成了局部城市道路交叉口擁堵的問題。從交通潛力看,一方面,廢棄鐵路作為一種閒置的交通基礎設施,線路所在交通廊道常與多條城市道路相交,是城市交通網絡的組成部分。另一方面,原有交通運輸廊道賦予了廢棄鐵路恢復城市軌道交通功能及動態性的可能。基於其交通再生價值,可通過將廢棄鐵路恢復為城市軌道交通線路(如輕軌、地鐵)或市郊鐵路線,形成多元化的城市出行方式。同時,可結合再生計劃,通過對重要交通道路節點進行精細化優化設計,促進城市公共運輸系統的步行可達性。

3.2.2 第二層次:連接性——線性連接價值

隨著我國城市更新由「增量擴張」粗放式發展模式向「存量優化」內涵式開發模式轉變,城市低效空間的合理再生利用是節約耕地、提高城市土地利用效率、合理配置土地資源、遏制城市過渡蔓延的有效措施。廢棄鐵路自身往往佔據著面積可觀的城市土地,是城市更新中不可忽略的「線狀存量空間資產」。由於其特殊的線性空間特徵,城市廢棄鐵路貫穿在城市環境內部,影響著沿線城市的道路交通、生態景觀、歷史文脈、城市風貌等方方面面,也串聯著沿線大量的地塊、城市人口及文化歷史資源。線狀廢棄鐵路的自身空間價值和連接性,使廢棄鐵路空間具有作為公共空間再生的可能性。因此,如何挖掘鐵路周邊的城市存量資源,以鐵路空間為線,串聯沿線城市活力觸媒,重塑沿線生態、人文和空間格局,是再生問題的核心所在。

3.2.3 第三層次:文化性——文化再生價值

城市鐵路是城市工業崛起的見證,對於在中國鐵路史上具有重要意義的鐵路線,更應被重點保護。此外,鐵路周邊往往分布著鐵路相關的附屬建築和鐵路設施,如鐵路客站、機車庫、信號所,用於鐵路人員管理、行政、生活的附屬建築以及鐵路水塔、信號設備等鐵路設施。鐵路的停運往往伴隨著鐵路客運站及鐵路附屬設施的廢棄,有再生價值的廢棄鐵路建築和附屬設施是重要的工業文化遺產,也同樣具有重要的歷史文化價值和作為文旅場所再生的可能性。此外,亞特蘭大環線再生的案例顯示出,廢棄鐵路的文化再生價值不僅體現在線路自身、附屬建築以及鐵路設施的歷史遺產價值方面,也體現在作為城市文化軸線對沿線旅遊景點、文化功能、旅遊服務設施等文旅類節點的連接潛力上。

3.3 基於典型再生策略的城市廢棄鐵路空間再生價值提煉

目前,我國對於城市廢棄鐵路再生已經初步積累了一些經驗。廢棄鐵路常見再生模式包括:交通再生模式/公共空間再生模式/商旅再生模式三種(圖10)。將城市廢棄鐵路空間再生為城市交通線路,有利於恢復線路的動態性,加強與城市空間的互動,該再生策略適用於廢棄鐵路沿線城市公共運輸需求或交通潛力較大的地區;將城市廢棄鐵路空間再生為城市公共空間,有利於改善城市生態環境,為城市居民提供更多的休閒場所,該再生方向適用於具有較大生態潛力的城市廢棄鐵路空間,或廢棄線路所在地區對公共空間對於有較大需求的情況;將城市廢棄鐵路空間再生為商業旅遊場所,可為城市提高文化旅遊收入,提供就業崗位,適用於有重大歷史意義或位於城市中心區的廢棄鐵路線。

10 城市廢棄鐵路空間的典型再生模式

結合對亞特蘭大環線再生策略生成邏輯的分析,可以看出:支持交通再生策略的潛在價值包括交通再生價值,線路自身的空間價值(如空間區位、線路長度)等;支持公共空間策略的潛在價值包括生態價值,對於沿線住宅、教育等設施的連接價值以及線路自身的空間價值(如可更新面積)等;支持商旅模式策略的潛在價值包括廢棄鐵路文化再生價值,與沿線商業設施及文化設施的聚集情況、區位潛力等方面相關的再生價值。

3.4 城市廢棄鐵路空間的再生價值評判維度

城市鐵路和周邊城市空間在互動中不斷重構。城市鐵路的建設帶動周邊城市的擴張,影響了城市空間。相反,一座城市內部的鐵路線網,從蓬勃發展到為城市建設讓路、最終退出歷史舞臺,在有限的生命周期中經歷了初建、續建、改建、廢棄的過程,其發展變化與城市更新的需求息息相關。作為價值客體的廢棄鐵路自身客觀屬性和價值主體城市需求共同決定了城市廢棄鐵路空間的再生價值。分別從廢棄鐵路空間的自身客觀屬性和基於城市轉型需求再生策略的視角分析得到,城市廢棄空間的再生價值可從文化再生價值、交通再生價值、生態再生價值、空間再生價值以及線性連接價值5個維度進行評判(圖11)。再生價值支撐再生策略,再生策略的實施則利於強化空間的多重價值。

11 城市廢棄鐵路空間價值分析

4 基於再生價值的城市空間重構策略——以百年京張鐵路張家口廢棄段實證

百年京張鐵路作為第一條中國人自主建設的鐵路,不僅作為見證城市工業崛起的工業遺產,更是與城市共同發展起來的城市線狀存量資產。目前,冬奧背景下張家口城市面臨著由工業城市向旅遊城市轉型的訴求,也是後工業時代中國許多城市所面臨的共性需求(圖12)。因此基於城市的潛在需求挖掘廢棄鐵路的再生價值,探索其再生可能性,將為我國更多城市廢棄鐵路的更新問題提供啟示。

12 不同時期張家口城市定位的演變

4.1 京張鐵路張家口廢棄段的再生價值

從交通再生價值來看,廢棄的京張鐵路廊道是張家口市主要的客流走廊。線路南與高鐵站相連,東部可延伸至機場。2022年冬奧會和京張高鐵的開通,將為城市的發展帶來機遇。據預測,2030年全市出行總量將翻番,現狀交通系統已經很難滿足未來交通增長需求。因此,對於該段線路重新規劃以解決張家口市的交通問題十分必要。

從文化再生價值來看,它是中國人自行勘探、設計並進行施工的第一條鐵路,在中國鐵路史上具有重要的歷史意義。此外,這條老鐵路至今110餘年的歷史,成為百年來城市發展的見證。除線路本身外,鐵路北端的張家口老站房,沿線的「張家口中地裝備探礦工程機械公司」遺留的空置廠房以及沿線的配套舊工業宿舍也是具有文化價值的歷史建築和工業遺蹟。

從自身空間價值、線性連接價值及生態再生價值來看,該段線路全長10km,穿過張家口城市中心,可更新土地超過100hm²。沿線人口聚集60餘萬人,居住、商業、教育、遊憩等城市功能類型齊全。部分鐵路段臨城市鐵路公園及城市母親河——清水河,享有良好的城市景觀。

4.2 基於再生價值挖掘的城市空間重構策略

4.2.1交通·延續——舊軌變輕軌

張家口現狀城市交通呈現出南北密、中間疏的路網格局,以南北向幹道為主,缺乏東西向道路。同時這段廢棄鐵路割裂了城市東西兩邊的交通聯繫,造成部分交叉口擁堵。基於對於該段線路交通再生價值的分析,可將該段線路重新規劃為城市軌道交通線路,以解決張家口市對內公共運輸問題及對外旅遊交通的問題。有軌電車可滿足客運需求,且在編組和設站及發車間隔等方面具有優勢,適用於具有淡旺季特徵的旅遊性城市(圖13c)。同時,結合軌道再利用進行城市路網再造及交通基礎設施改造:打通部分現有斷頭路和丁字路口,使道路組織成網,增加鐵路東西側聯繫;拓寬通行能力較弱的道口,以提升其交通能力(圖13a、13b)。

13 輕軌沿線城市交通優化策略

(a.b:鐵路沿線城市道路優化,c:有軌電車站點設置)

4.2.2 城市·互動——公共生活的再生

張家口作為一座早期工業城市,城市原有公共空間分布較為匱乏,其組成單元多為單位大院內部的封閉式公共空間。隨著張家口城市定位由工業城市向旅遊城市轉型,市民對城市公共空間系統提出了新的需求。以鐵路空間為線索,可在有軌電車系統的基礎上建立城市步行綠道系統,打造「一帶五公園」的開敞空間體系(圖14)。同時可通過東西向通山綠廊,從視線上連接八角臺山郊野公園與轎頂山郊野公園 (圖15)。依託新的公共空間體系組織,可策劃冰雪冰雕文化節、鐵路文化節、冬奧會城市遊覽線路、鐵路商業街區廟會等城市公共活動,激發城市公共空間的活力,復興城市公共生活。

14 鐵路綠廊系統(7-14繪製:代書劍)

15 鐵路沿線可觀山景視線剖面(繪製:龐天宇)

4.2.3 文化·轉譯——文旅線路的活化

結合文化再生價值的分析,除保留軌道交通制式外,應重點活化張家口北站、老廠房及宿舍區所在區域,挖掘詹天佑及中國鐵路精神,營造濃厚的片區文化氛圍——停運的北站位於市中心,具有堅實的商業基礎,可通過商業改造置入文娛產業[11];以空置工業廠房為基礎,將其進行建築改造,打造鐵路記憶博物館,用於展示詹天佑歷史資料和當代鐵路文化;舊工業宿舍的建築遺留可打造為工業遺址區,附建以辦公功能為主的低層建築,形成創意工作室群落。結合以鐵路為依託的線狀文化步道,將以上文化及商旅節點串聯,使廢棄鐵路北段成為城市中重要的工業文化活力帶(圖16)。

16 有軌電車沿線文旅型節點(繪製:周晨)

5 結論

綜上所述,從價值哲學提出的價值主客體效用關係視角出發,城市廢棄鐵路空間的再生對於城市轉型需求具有多重意義。本研究選取城市轉型需求下,亞特蘭大環線再生的案例進行梳理和分析,意在探討城市和鐵路之間的內在關係,挖掘廢棄鐵路再生策略背後的邏輯規律,探討城市廢棄鐵路空間的支持多重再生可能性的多重潛在價值。城市的需求和廢棄鐵路的空間特徵共同決定了城市廢棄鐵路的再生價值,從而影響了再生決策方向。

作為城市廢棄交通基礎設施、城市線性存量空間以及特殊的工業遺產,城市廢棄鐵路空間具有交通再生價值、文化再生價值、生態再生價值、線性連接價值及自身空間價值等多重再生價值,從而具有支持交通再生、公共空間再生、文旅場所再生的潛力。鐵路再發揮城市軌道交通功能,既有利於促進城市公共運輸發展,豐富公共出行方式,又可恢復廢棄交通基礎設施的動態性,加速城市經濟和人口要素的流動。利用原有線性城市空間,重塑鐵路周邊生態環境,建立連續城市綠道網絡,可減少景觀碎片化,提高城市生態環境,同時為市民提供良好的連續交往空間。通過保護鐵路工業文化遺產,整合周邊文化資源,可為城市創造新的文化旅遊廊道。

城市化進程中的中國大多城市在城市公共運輸、城市公共空間和城市文旅發展方面存在著提升需求,城市廢棄鐵路空間的再生價值將為城市再發展帶來機遇。城市更新背景下,亞特蘭大和張家口城市廢棄鐵路空間再生及城市空間重構的先行案例,也可作為國內相似背景下研究及實踐的參考。□

參考文獻

[1] 王澤彩, 張務棟. 美國鐵路網的形成、分布和改造[J]. 世界地理研究, 1994(01): 60-66.

[2] Atherton P B. Working Places, the Adaptive Use of Industrial Buildings[J]. Bulletin of the Association for Preservation Technology, 1977,9(4): 82.

[3] 張純, 宋彥, 夏海山. 高鐵帶動下的京津冀城市群城市形態演變[J]. 北京規劃建設, 2016(04): 42-46.

[4] 李連科. 價值哲學引論[M]. 商務印書館, 1998.

[5] Paget-Seekins L. Atlanta: Scarcity and Abundance[M]. Megacity Mobility Culture. Springer Berlin Heidelberg, 2013.

[6] 宋彥,丁成日. 交通政策與土地利用脫節的案例——析美國亞特蘭大的MARTA公交系統[J]. 城市發展研究, 2005(02): 54-59.

[7] Yang J. Policy Implications of Excess Commuting: Examining the Impacts of Changes in US Metropolitan Spatial Structure[J]. Urban Studies, 2008,45(2): 391-405.

[8] Immergluck D. Large Redevelopment Initiatives, Housing Values and Gentrification: The Case of the Atlanta Beltline[J]. Urban Studies, 2009,46(8): 1723-1745.

[9] Alvarez L, Gravel R, Lipscomb M, et al. An Urban Landscape Infra-Structure Corridor: the Atlanta BeltLine, USA[J]. Landscape Architecture Frontiers, 2013, 1(3): 92-102.

[10] Garvin A, Schroder J, Ball S, et al. The Beltline Emerald Necklace: Atlanta's New Public Realm [R]. Atlanta: The Trust for Public Land, 2004(12).

[11] BERTOLINI L, SPIT T. Cities on Rails: the Redevelopment of Railway Station Areas[M]. E & FN Spon, 1998.

作者單位:北京交通大學

全文刊載於《世界建築》202007期。轉載請註明出處。

相關焦點

  • 主題報告丨重構綠色城市中心價值 ——基於海灣與流域水生態修復的...
    如何通過一級土地開發,把城鎮化建設,尤其是新城市中心作為當地經濟發展的引擎動力,以等級圈層中心結構模式,重構綠色城市中心價值?本文基於綠色城市中心的內涵解讀,深入剖析一級土地開發存在的問題與綠色城市中心建設區位選擇。以國家重大戰略部署粵港澳大灣區為案例進行分析,並探討了基於海灣與流域水生態修復的綠色城市一級土地開發策略。
  • 「1·20」鐵路大調圖!長三角地區首次開行環線列車
    根據鐵路部門發布的消息 全國鐵路將於2021年1月20日零時起 實施新列車運行圖 京港高鐵合安段等多條新線 增開多趟列車
  • 全國鐵路明年1月20日調圖 長三角地區首開環線列車
    昨日,記者從中國鐵路上海局集團有限公司獲悉,全國鐵路將於2021年1月20日零時起實施新列車運行圖,其中新開通的京港高鐵合安段將增開多趟列車,長三角地區首次開行環線列車,屆時我省多個城市互通不需要中途換車即可一車直達。
  • 成都鐵路樞紐環線擬新建8個車站,推進平原城市群鐵路公交化運營
    成都會同綿陽、德陽、眉山、樂山、雅安、資陽、遂寧7市,與中國鐵路成都局集團協同推進實施成都平原城市群鐵路公交化運營。作為其中的重要工作之一,成都加快推進鐵路樞紐環線改造的基礎上,正大力推動成都鐵路樞紐環線雙線貫通。
  • 全國鐵路明年1月20日調圖 長三角地區首次開行環線列車
    新民晚報訊(記者 金志剛)記者從中國鐵路上海局集團有限公司獲悉,全國鐵路將於2021年1月20日零時起實施新列車運行圖,長三角連鎮高鐵、鹽通高鐵、京港高鐵合安段等多條新線增開多趟列車,長三角地區首次開行環線列車,調整增開多趟動車組列車服務「一帶一路」「長江經濟帶」等國家重大發展戰略
  • 成都鐵路樞紐環線擬設8個車站 來看看路過你家沒?
    成都樞紐鐵路環線走向示意圖(資料圖)3月10日,封面新聞記者了解到,作為成都平原城市群鐵路公交化運營的重要組成部分,成都市樞紐環線車站TOD開發方案研究項目,目前已開啟招標。記者從招標公告中了解到,成都鐵路環線計劃在環線上新建8個無配線車站,即駟馬橋站、致興路站、成南高速站、新成龍路站、武侯大道站、草金路站、蜀西路站、洞子口站。而本次招標,擬選取符合要求的機構單位,選取8個車站中的2個車站,進行樞紐環線車站TOD開發研究。
  • 違建快拆完了,未來西安這條廢棄鐵路的命運將是什麼?
    只是隨著西安國際化大都市建設步伐的加快,城市建成區面積不斷擴大,這條鐵路專用線對西安市城市規劃和經濟社會發展造成的負面影響日益凸顯。 2019年,一個月也沒有幾趟的紅旗鐵路專用線選擇停止運營,結束了自己的使命。
  • 長三角地區首次開行環線列車
    新華網合肥12月23日電(劉曉君)新華網安徽頻道從中國鐵路上海局集團有限公司獲悉,全國鐵路將於2021年1月20日零時起實施新列車運行圖。新圖中,已於12月22日開通運營的京港高鐵合安段高鐵,共安排開行去往南京、上海、杭州東、衢州等方向動車組列車13對,其中途經本線、合福高鐵、寧安高鐵開行環線列車3.5對,這也將是長三角地區首次開行環線列車。
  • 日本安裝在名古屋巨蛋、鐵路沿線
    索比光伏網訊:太陽能板常見鋪設於屋頂與地面,且有越來越多開發商開始挑戰不夠平坦、不夠廣大方正的空間。名古屋巨蛋屋頂已成功安裝了太陽能發電系統,更有開發商打算在成田機場鐵路沿線鋪設長達10km的太陽能板!
  • 基於市場競爭的多機場城市航空客流需求預測
    本文以北京進行的新機場規劃建設工作為背景,基於未來北京雙國際航空樞紐的格局,通過對北京航空乘客細分的不同人群航空時間價值進行調查分析,構建基於市場競爭關係的雙樞紐客流需求預測模型。主要通過對未來兩機場不同市場競爭情景下,陸側交通接駁方式對兩場客流總量及各機場吸引客流 的空間分布的分析,為新機場的陸側接駁交通系統規劃提供量化測試基礎,同時通過不同情景下客流的空 間分布狀態,為新機場與首都機場的兩場分工從北京城市空間反哺的視角出發提出建議。
  • 川渝黔開通3對跨省環線高鐵全國鐵路10號實施新運行時刻表
    記者從有關部門獲悉,4月10日零時起,全國鐵路實施新的列車運行圖;全國部分城市列車車次有所增加、調整、區段變動;成都、重慶、貴陽三地分別開出一對環線高鐵,北京去內蒙古更便捷了。國鐵集團有關負責同志說,旅客在出行前,不妨先了解這些新變動,加強自身抗疫防護,然後合理規劃出行。
  • 成都鐵路環線新建8個無配線車站
    本報訊 (記者 張家華) 記者從成都交投集團官網獲悉,其下屬的成都交投鐵路投資集團有限公司作為招標人,於近日發布了《選聘成都市樞紐環線車站TOD開發方案研究項目前期定位策劃諮詢服務單位招標公告》,該集團將通過公開招標的方式,擇優選定成都市樞紐環線車站TOD開發方案研究項目前期定位策劃諮詢服務單位
  • 新疆將建設伊寧到阿克蘇的鐵路 將推動沿線經濟和旅遊業的發展
    新疆將建設伊寧到阿克蘇的鐵路,將推動沿線經濟和旅遊業的發展 新疆又將新增一條鐵路 帶動沿線經濟發展 前些天,中鐵第一勘察設計院集團有限公司專家組和拜城縣人民政府,在拜城縣召開協調會
  • 成都鐵路環線擬新建8個無配線車站,看看路過你家沒?
    成都鐵路環線擬新建8個無配線車站,看看路過你家沒?圖據視覺中國招標公告顯示,成都鐵路環線計劃在環線上新建8個無配線車站,即:駟馬橋站、致興路站、成南高速站、新成龍路站、武侯大道站、草金路站、蜀西路站、洞子口站。本次招標,擬選取符合要求的機構單位,選取8個車站中的2個車站,進行樞紐環線車站TOD開發研究。
  • 鐵路東環線雞公咀隧道貫通 上層跑高鐵下層為雙線隧道
    重慶日報客戶端消息,2020年10月16日11:58,隨著一聲炮響,重慶鐵路樞紐東環線(簡稱鐵路東環線)雞公咀上層隧道順利貫通,標誌著全國首例上下層超近接重疊隧道全部貫通。這也標誌著我國隧道建設又邁上了一個新的臺階,填補了相關施工技術和設備配套研究領域的空白,具有十分重大的意義。
  • 長三角地區首次開行環線列車!
    據悉2021年1月20日零時起,全國鐵路將實施新的列車運行圖增開旅客列車325列,調圖後的旅客列車車票將於12月22日陸續開始發售。  其中長三角地區將首次開行環線高鐵列車,蕪湖到連雲港將首次直通高鐵列車。
  • 環線利好有哪些?
    五環時代,如何根據環線價值選擇?鄭州地處國家重要鐵路交通樞紐—京廣鐵路與隴海鐵路十字線交匯處,戰略位置至關重要。1954年10月,河南省省會由開封遷至鄭州,從此鄭州就成為了一個「火車上拉起來的城市」。近些年來,從一環、二環、三環、四環到建設中的五環,鄭州交通發展也是突飛猛進,一環到五環的建設也見證了這座城市的發展軌跡。在城市發展中,環線價值也是城市資源分布的另類體現,能反映出一個地段的價值潛力。例如鄭州的核心主城區,無論新區發展的如何火熱,它的價值依然無法撼動。
  • 大滇西環線交旅融合發展迎來利好
    推進大滇西旅遊環線機場開通至國內重點城市航線,推進環線內機場間新開環飛航線,逐步發展環線內通用航空短途運輸。5.提升交通基礎設施旅遊服務功能推進美麗公路、美麗鐵路建設,推動設施與周邊環境協調發展。加快推進高品質服務區建設,推動服務區景區化,打造一批A級以上景區式服務區,推進公路沿線旅遊廁所建設,開展公路路域環境整治,全面提升公路沿線服務品質。優化設計鐵路車站站房、站前廣場、進站道路等,開展鐵路紅線外安全隱患整治和綠化美化。
  • 對話日建設計新任社長大松敦:特大城市空間演變的幾個問題
    關於公共空間的建設和管理,也從公建公營到民間地塊內的民建民營,鐵路車站內部、公有土地內公建民營以及民建公營等多種多樣的形式提供給市民。這種進化被認為是可持續發展的,被視為今後的城市根本性的、新的「城市基礎設施」。NBD:東京的城市開發從何時開始越來越重視公共空間?有什麼特別的契機?
  • 蘭州中川國際機場綜合交通樞紐環線鐵路項目初步設計獲批
    9月17日,記者從甘肅省發展改革委了解到,16日該委正式批覆了蘭州中川國際機場綜合交通樞紐環線鐵路項目初步設計,為該項目與蘭州中川國際機場三期擴建工程同步建設奠定了基礎。蘭州中川國際機場綜合交通樞紐環線鐵路項目作為列入國家《樞紐機場聯通軌道交通重點項目清單》的項目之一,線路起自既有蘭州至中川機場城際鐵路蘭州新區站,經中川機場T3航站樓向北外包接入蘭州至張掖三四線鐵路,按城際鐵路、雙線、120公裡/小時標準設計,初步設計批覆總投資37.19億元,將形成蘭州新區站-新建中川機場T3航站樓-中川機場站(T2航站樓)及既有中川城際鐵路的環線運輸通道